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涠洲岛海水中可培养细菌的溶藻活性初探
1
作者 黄华林 覃仙玲 +5 位作者 农志文 赖俊翔 苏芯莹 赖海清 黄丹蕾 李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7,共11页
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 目的 选取3种海洋赤潮甲藻为研究对象,从广西涠洲岛海域来源细菌中筛选出高效溶藻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溶藻效果和初步作用机制,为开展赤潮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细菌发酵液与甲藻共培养来测定菌株的溶藻活性,检测藻细胞中丙二醛和抗氧化相关酶系统的响应规律,分析甲藻胞外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并通过KEGG和CAZy数据库预测目标菌株合成溶藻物质的能力。结果 从24株细菌中筛选到15株对至少一种甲藻表现出溶藻活性的菌株,总阳性率为62.5%,菌株M026对3种甲藻均表现出显著的溶藻效果。添加10%的M026发酵无菌滤液,共培养3 d后,3种甲藻细胞死亡率均高达95.0%。生理生化响应表明,在M026发酵无菌滤液胁迫下,甲藻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严重,3种抗氧化相关酶(SOD、CAT和APX)活性先增加后下降,且三维荧光光谱检测到藻细胞内溶产物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类物质。通过全基因组分析,菌株M026含有溶藻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及多种降解植物细胞壁的酶。结论 菌株M026可作为微生物溶藻菌剂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可培养细菌 甲藻 溶藻活性
下载PDF
镰刀藻属与伪镰刀藻属的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2
作者 农群专 李朗 +2 位作者 高亚辉 陈长平 赖俊翔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透明伪镰刀藻(P.hyalina(Takano)Gómez,Wang&Lin)的比较进一步界定了两属的形态学差异。其中,二者顶纹区结构的差异最为显著:镰刀藻属的顶纹区由数条狭缝组成,而伪镰刀藻属的顶纹区为嵌入壳套的眼点且呈网格状结构。此外,明确了镰刀藻属物种多是大型海藻上的植表生硅藻,而伪镰刀藻属则为典型的动表生硅藻,其宿主为海洋桡足类。本文扩大了中间镰刀藻、半波镰刀藻和透明伪镰刀藻的地理分布区域,厘清了镰刀藻属和伪镰刀藻属的形态学划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藻属 伪镰刀藻属 超微结构 顶纹区
下载PDF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研究进展
3
作者 韦双妮 王英辉 +5 位作者 赖俊翔 韦朝帅 黄爱国 姚胜勋 翟晓凡 孙丛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7-2747,2757,共12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自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长期可行的修复方法,在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已引起重点关注。本文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不同种类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的沉积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微生物载体材料差...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自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长期可行的修复方法,在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已引起重点关注。本文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不同种类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的沉积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微生物载体材料差异,建议选择微生物载体材料时综合考虑生物相容性、固载能力及修复效果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次,总结了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表征方法,从抗压强度恢复率、裂缝表面愈合率、混凝土耐久性及微观分析等多方面综合评定裂缝修复效果。最后,结合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研究进展,给出了未来研究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混凝土 微生物 裂缝 矿化机理 自修复性能
下载PDF
氮、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不同形态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
4
作者 傅云飞 赖俊翔 +4 位作者 王英辉 韦福佳 邢政 谢芳 李杰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 为探究营养盐胁迫对广西北部湾不同倍性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细胞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控制试验,设置4.0∶1.0、24.5∶1.0和64.0∶1.03个氮、磷限制比例,对球形棕囊藻的单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进行人工海水培养,比较二者的生长变化及各生长期内藻多糖含量和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的释放差异。结果表明,氮、磷营养对二倍体细胞前期生长的促进作用强于单倍体细胞,二倍体细胞生长率显著高于单倍体细胞(P<0.05)。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的多糖主要以溶解性胞外多糖(Soluble Exopolysaccharide,sEPS)为主,其次是胞内多糖(In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IPS),固着性胞外多糖(Bound Exopolysaccharide,bEPS)占总糖比例最低。单倍体细胞和二倍体细胞的bEPS分泌趋势相反。氮、磷限制组的单倍体单细胞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EPS)、IPS和TEP产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磷限制组的二倍体单细胞EPS、IPS和TEP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氮限制组(P<0.05)。总而言之,营养盐胁迫刺激球形棕囊藻EPS和TEP的产生,球形棕囊藻TEP的产生受营养盐相对存量的影响。二倍体细胞多糖与TEP对磷限制的响应比单倍体细胞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华 球形棕囊藻 营养盐胁迫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 多糖
下载PDF
织锦巴非蛤育苗期水体菌群结构特征
5
作者 熊向英 曾梦清 +3 位作者 蒋艳 董兰芳 赖俊翔 陈瑞芳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为探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幼体发育各阶段水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幼体在D形幼虫期(HD)、壳顶期(HK)、变态前期(HB)、变态后期(HA)、稚贝期(HZ)的水体菌群进... 为探究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幼体发育各阶段水体菌群的组成和结构特征,为其苗种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幼体在D形幼虫期(HD)、壳顶期(HK)、变态前期(HB)、变态后期(HA)、稚贝期(HZ)的水体菌群进行测序分析。Alpha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HD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均最高,而HZ菌群丰度最低,HB菌群多样性最低。在门分类水平上,幼体发育所有阶段中占优势的细菌门类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包括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在科分类水平上,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和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是整个育苗周期的主导类群;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相对丰度在HB低于1%,在HA和HZ逐渐增长,分别为9.95%和12.82%;冷形菌科(Cryomorphaceae)相对丰度在HD不足1%,在HK、HA和HZ的相对丰度较高,为5.98%-7.67%。值得注意的是,海源菌科(Idiomarinceae)的相对丰度在织锦巴非蛤幼体发育不同阶段有较大差异,在HD和HK的相对丰度不足1%,但在HB迅速增加到31.90%。综上,织锦巴非蛤幼体不同发育阶段水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育苗期 水体菌群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6
作者 刘京 刘旭佳 +3 位作者 李智巧 赖俊翔 姜发军 胡超群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为探讨不同饲料间的营养搭配,优化热带海参配合饲料及提高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人工养殖技术,本研究分析了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虾料、螺旋藻粉、马尾藻粉、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由配合饲料、马尾藻... 为探讨不同饲料间的营养搭配,优化热带海参配合饲料及提高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人工养殖技术,本研究分析了5种饲料对糙海参幼参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用虾料、螺旋藻粉、马尾藻粉、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由配合饲料、马尾藻粉、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ate)、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benthica)和螺旋藻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发酵]分别投喂幼参[体质量为(1.06±0.20) g],养殖周期40 d,最后测定幼参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及体壁营养成分。结果显示,40 d时配合饲料组幼参体质量、SGR最高,发酵饲料组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余饲料组(P<0.05)。虾料组、配合饲料组幼参体壁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马尾藻粉组、螺旋藻粉组(P<0.05),发酵饲料组与其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虾料组幼参含水率显著高于螺旋藻粉组、马尾藻粉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含水率(P<0.05);马尾藻粉组幼参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虾组、配合饲料组以及试验初始时幼参的灰分含量(P<0.05);虾料组幼参能值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马尾藻粉组、螺旋藻粉组幼参能值显著低于其余组(P<0.05)。在幼参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半必需氨基酸(SEAA)和呈味氨基酸(FAA)含量方面,配合饲料组、发酵饲料组和虾料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显著高于马尾藻组和螺旋藻组(P<0.05)。综上所述,投喂配合饲料和发酵饲料的糙海参幼参生长效果最佳,可为糙海参幼参养殖管理以及其饲料研发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海参 饲料 生长 体壁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北海铁山港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
7
作者 黄丽婷 赖俊翔 +2 位作者 张荣灿 蒙贝君 许铭本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5期586-598,共13页
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9月(秋季)在北海铁山港海域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集了24个站的样品,进行了种类鉴定、密度、生物量、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和沉积物质量分析。绘制了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分析大型底栖动... 2021年3月(春季)和2021年9月(秋季)在北海铁山港海域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采集了24个站的样品,进行了种类鉴定、密度、生物量、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和沉积物质量分析。绘制了大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曲线),分析大型底栖动物受干扰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环节动物19种,节肢动物11种,软体动物6种,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各2种,纽形动物和刺胞动物各1种。平均密度为14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96.95 g·m^(-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豆形短眼蟹(Xenophthalmus pinnotheroides);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厦门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春季和秋季香农-维纳指数H'平均值分别1.73为和1.25。沉积物各评价因子标准指数均小于1。ABC曲线结果显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除了F06号站受到中度干扰外,其他站位未受到干扰;秋季所有站位都未受到干扰。总体来看,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稳定性较好。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分析表明,春、秋航次各站位的群落相似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港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ABC曲线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荣灿 覃仙玲 +5 位作者 李煜铭 陆家昌 雷富 庄军莲 赖俊翔 许铭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66,共8页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为微塑料和致灾赤潮藻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以f/2培养基为培养介质、初始密度为2000 mL^(-1)的球形棕囊藻藻... 【目的】探究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生长的影响,为微塑料和致灾赤潮藻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以及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以f/2培养基为培养介质、初始密度为2000 mL^(-1)的球形棕囊藻藻液中添加小粒径(直径0.1、1.0μm)及大粒径(直径10.0、100.0、1000.0μm)聚苯乙烯微塑料,扩大培养30 d,分析不同粒径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单细胞密度、囊体数量、囊体直径以及囊体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大粒径微塑料的抑制作用较强,10.0μm组和1000.0μm组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99.3%及99.2%。微塑料可使实验组囊体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粒径微塑料对囊体数量的抑制率均在94.0%以上,并延缓囊体的形成时间。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囊体直径的增大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大粒径微塑料对囊体直径增长率最高分别达到2633.4%(30 d)、2515.1%(27 d)及1868.2%(27 d)。微塑料对球形棕囊藻囊体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小粒径微塑料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大粒径微塑料,培养至30 d,0.1、1.0μm组囊体单细胞密度增长率已分别达到52249.4%、47666.3%。【结论】聚苯乙烯塑料微球可抑制球形棕囊藻游离单细胞的生长,延迟球形棕囊藻形成囊体的时间,减少囊体数量,增加囊体直径,增加囊体细胞密度。大粒径(10.0、100.0、1000.0μm)微塑料对游离单细胞密度、囊体数量、囊体直径影响较大,而小粒径(0.1、1.0μm)微塑料则对囊体细胞的生长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生长 囊体 微塑料 聚苯乙烯
下载PDF
海马齿对不同盐度水质的碳汇作用以及不同形态氮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旭佳 何绪刚 +4 位作者 赖俊翔 黄国强 侯杰 熊向英 刘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86,共12页
为探讨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对水域环境修复作用,本文研究了水培海马齿对不同盐度水质的碳汇作用以及不同形态氮的利用情况。实验设计0、10、20、30、35盐度梯度,海马齿水培时间82 d,然后测定植株干重、营养元素含量以及积... 为探讨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对水域环境修复作用,本文研究了水培海马齿对不同盐度水质的碳汇作用以及不同形态氮的利用情况。实验设计0、10、20、30、35盐度梯度,海马齿水培时间82 d,然后测定植株干重、营养元素含量以及积累速率,最后在抑菌与不抑菌条件下研究海马齿根际与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无机磷(PO4_(3)^(-))以及色氨酸(Trp)吸收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盐度10条件下海马齿植株干重、有机元素含量以及积累速率最高,有机碳、有机氮与有机磷积累速率分别为(5.572±1.611)、(0.313±0.058)、(0.057±0.013)mg/(d·ind.),而高盐环境35盐度条件下对海马齿生长造成一定胁迫。盐度0~35范围,海马齿均未出现死亡现象。不同盐度抑菌培养条件下,色氨酸与无机氮共存时均能被能被海马齿利用,色氨酸利用量远高于硝态氮、铵态氮;不抑菌条件下铵态氮则表现出增加的结果。海马齿作用在盐度10条件下对色氨酸利用量最高,第1、3、5d分别为(3.33±1.68)、(6.84±2.57)、(12.67±2.54) mg。文章结果为海马齿对不同盐度水域环境修复应用以及移除养殖水体营养含量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海马齿 碳汇
下载PDF
对虾海水池塘养殖固形废弃物集污效率以及尾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旭佳 何绪刚 +2 位作者 赖俊翔 黄国强 侯杰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3期36-47,共12页
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解决对虾海水池塘养殖面源污染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研究了对虾海水池塘养殖固形废弃物集污效率与尾水生态处理技术。采用自行设计的沉淀塔进行固废收集,三级上向垂直流处理桶利用硝化-反硝化... 为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解决对虾海水池塘养殖面源污染以及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矛盾,研究了对虾海水池塘养殖固形废弃物集污效率与尾水生态处理技术。采用自行设计的沉淀塔进行固废收集,三级上向垂直流处理桶利用硝化-反硝化-再硝化处理工艺进行尾水脱氮处理。结果显示,在对虾池塘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前期、中期与后期,沉淀塔对固形废弃物集污效率分别为10.6%±1.8%、31.1%±5.7%、52.2%±5.2%;总氮集污效率分别为1.4%±0.2%、3.4%±0.6%、9.1%±0.1%。三级上向垂直流处理桶均装填生物毛刷,自然挂膜60 d后,分别进行溶氧控制30 d,溶氧质量浓度分别为1.11~1.98 mg/L、0.27~0.45 mg/L、4.60~5.82 mg/L。经测定分析,三级处理桶总氮、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45.5%与93.6%,将处理桶中的毛刷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第三级处理桶中硝化细菌丰度最高,主要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本研究构建了“沉淀塔固废集污”+“三级上向垂直流处理桶”模式,为对虾海水池塘养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和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处理 生态处理 对虾养殖 池塘养殖 固形废弃物集污效率
下载PDF
织锦巴非蛤稚贝与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及分析
11
作者 徐艳 柯珂 +5 位作者 姜发军 赖俊翔 邹杰 曾梦清 张秀国 陈瑞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2-930,共9页
为了揭示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与3种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用氯仿-甲醇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的脂质,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质进行分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 为了揭示织锦巴非蛤(Paphia textile)稚贝与3种饵料微藻的脂质组成特征及其相关性,本研究用氯仿-甲醇提取织锦巴非蛤稚贝和饵料微藻中的脂质,采用液液萃取技术分离,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脂质进行分类和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从5个样品中共鉴定出7类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以上,主要为烷烃类化合物和脂肪酸。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长链脂肪酸可以聚类成2组,第一组包括织锦巴非蛤(湿、干)、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第二组为青岛大扁藻(Tetrasemis helgolandica)。5个样品长链脂肪酸的主成分分析显示,主要分为主成分1(60.8%)和主成分2(23.0%),织锦巴非蛤、青岛大扁藻与主成分1显著相关,棕榈酸(C16:0)、亚麻酸(C18:3n3)、反油酸(C18:1n9t)、亚油酸(C18:2n6)、硬脂酸(C18:0)可作为其特征脂肪酸成分。研究表明,虽然织锦巴非蛤的长链脂肪酸和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更相似,但是青岛大扁藻更能满足其脂质营养需求,是织锦巴非蛤稚贝培育期的优良饵料,建议在培育织锦巴非蛤稚贝时以投喂青岛大扁藻为主的同时混合投喂牟氏角毛藻和球等鞭金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锦巴非蛤 饵料微藻 GC-MS 脂质 长链脂肪酸
下载PDF
盐度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光合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韦福佳 陆家昌 +4 位作者 赖俊翔 李杰 庄军莲 张萍 李锐龙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研究盐度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光合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该物种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0×10^(4)mL^(-1)的单细胞球形棕囊藻分别在0、5、10、15、20、25、30、35和40... 【目的】研究盐度对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光合活性的影响,进一步认识该物种时空分布格局的形成,为赤潮预警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0×10^(4)mL^(-1)的单细胞球形棕囊藻分别在0、5、10、15、20、25、30、35和40等9个盐度下培养7 d,每天用流式计数法测定细胞丰度,用叶绿素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与结论】球形棕囊藻最适生长盐度为35,藻细胞在盐度25~40下生长良好,在盐度15~20下生长缓慢,在盐度为0时全部死亡,叶绿素a荧光值下降为0,在盐度10和5时停止生长并出现大量死亡。藻细胞光合系统Ⅱ在15~40盐度条件下功能正常;0~10盐度条件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0盐度条件下1 d内遭受不可逆破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_(PSⅡ))、初始斜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_(max))、半饱和照度(I_(k))、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急剧下降,并不可恢复;5盐度组也在1 d内遭受严重损伤,存活藻细胞在4 d后光合系统部分恢复,其Fv/Fm、Φ_(PSⅡ)、α、NPQ和qP值迅速降低后逐渐上升,但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10盐度条件下4 d后胁迫效应方出现,其F_(v)/F_(m)、Φ_(PSⅡ)、α值在4 d后下降,7 d时显著低于15~40盐度处理(P<0.05)。为修复受损的光合系统,细胞对强光的耐受能力提高,7 d时5与10盐度组的rETR_(max)和I_(k)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盐度 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活性 光合系统
下载PDF
梯度升温降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
13
作者 梁思柔 李杰 +6 位作者 蓝彩碧 许铭本 陆家昌 谢芳 韦维 赖俊翔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3-652,共10页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频繁暴发,不仅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安全,还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隐患。球形棕囊藻藻华的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研究采用梯度升温降温实验,研究不同温度(高温、低温)...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藻华频繁暴发,不仅会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安全,还会堵塞核电站冷源取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隐患。球形棕囊藻藻华的暴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本研究采用梯度升温降温实验,研究不同温度(高温、低温)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生理生化响应及温度胁迫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过程。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抑制球形棕囊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但不会激活其进入PCD响应;高温胁迫使球形棕囊藻出现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其发生PCD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被激活后球形棕囊藻细胞出现Annexin V-FITC阳性反应。环境胁迫使球形棕囊藻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抗氧化酶活性快速升高,并激活Caspase-3使藻细胞发生PCD响应,表现出细胞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细胞收缩和质膜从细胞壁分离等特征。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球形棕囊藻藻华的生消机制与防治赤潮灾害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温度胁迫 细胞程序性死亡 SOD CASPASE-3
下载PDF
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生长及TEP形成的影响
14
作者 蓝彩碧 李杰 +1 位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5期94-101,共8页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虽常年为磷限制状态,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灾害频繁发生。球形棕囊藻暴发时主要以囊体形式存在,赤潮衰退后,囊体破裂产生大量的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在海洋...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虽常年为磷限制状态,但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灾害频繁发生。球形棕囊藻暴发时主要以囊体形式存在,赤潮衰退后,囊体破裂产生大量的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TEP),在海洋动力作用下形成高碳、高黏性泡沫,影响渔业和核电取水安全。本文通过设置氮磷比为32∶1和64∶1的半连续培养实验,探讨磷限制对球形棕囊藻的生长,以及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比为32∶1和64∶1的磷限制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细胞密度、叶绿素a浓度、囊体密度及囊体表面细胞数,在培养的后半期都受到了抑制。与控制组相比,两个磷限制的处理组在囊体直径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显著性水平p>0.05)。在氮磷比为32∶1的条件下,球形棕囊藻的TEP生产量与控制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氮磷比为64∶1的条件下,TEP的生产量显著降低(p<0.05),磷限制程度的加剧对球形棕囊藻细胞分泌TEP产生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环境胁迫下球形棕囊藻TEP形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赤潮 生长 透明胞外聚合颗粒物 磷限制
下载PDF
利用特征色素研究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加富的响应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赖俊翔 俞志明 +3 位作者 宋秀贤 韩笑天 曹西华 袁涌铨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52,共11页
于2009年5月和11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培养样品中的特征色素组成,通过CHEMTAX软件估算了硅藻、甲藻、隐藻、定鞭藻、金藻、绿藻、青绿藻和蓝藻8个浮... 于2009年5月和11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通过现场营养盐加富实验,研究了浮游植物对营养盐添加的响应。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培养样品中的特征色素组成,通过CHEMTAX软件估算了硅藻、甲藻、隐藻、定鞭藻、金藻、绿藻、青绿藻和蓝藻8个浮游植物类群对叶绿素a生物量的贡献(μg/L)。加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海区或同一海区不同季节的浮游植物生长对营养盐响应不尽相同,这与培养实验水样采集时浮游植物所处的N、P限制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营养盐的加富不仅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增加,也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的变化。不同浮游植物类群对营养盐添加的敏感性不同,培养实验开始后营养盐的输入使得硅藻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硅藻所占比重明显上升;但随着培养的进行,营养盐逐渐消耗,一些在低营养条件下竞争能力强的浮游植物类群比如甲藻、蓝藻、隐藻等对生物量的贡献逐渐上升;同时,培养海水中初始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营养盐加富后群落结构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色素 浮游植物 营养盐加富 长江口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市近岸海域营养盐分布及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赖俊翔 陈宪云 +3 位作者 柯珂 许铭本 姜发军 雷富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3-69,91,共8页
根据2010年3月、6月、9月和12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防城港近岸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防城港市近岸海域DIN,PO43+-P和SiO32--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0.5μg/L,13.7μg/L,368.5μg/L。与历史数据相比,防城湾海... 根据2010年3月、6月、9月和12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防城港近岸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防城港市近岸海域DIN,PO43+-P和SiO32--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0.5μg/L,13.7μg/L,368.5μg/L。与历史数据相比,防城湾海域N,P污染呈加重趋势。NH4+-N和NO3--N是调查海域DIN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52.4%和47.1%。调查海域营养盐分布规律为自北向南、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呈夏、冬季较高,春、秋季较低的趋势,这主要与防城江、暗埠口江、云约江和北仑河等入海河流径流量和近岸排污有关。调查海域3月和12月的DIN:P分别为6.1和9.8,为N限制营养状态。富营养化指数(EI)范围为0.01~16.38,平均值为1.10,整体处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6月和12月富营养化水平较高,其中防城港湾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评价富营养化程度的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综合营养级(q)平均值为1.56,整体上属于中等富营养化水平,与化学指标的评价结果相比,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富营养化 防城港市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2 位作者 庄军莲 张荣灿 姜发军 《海洋技术学报》 2017年第6期65-70,共6页
2014年3月1-4日在广西沿岸4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场凋查,对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 2014年3月1-4日在广西沿岸44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现场凋查,对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以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6属12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36属98种(包含变种、变型),占所有物种数的81.67%;甲藻11属13种,占所有物种数的10.83%。浮游植物数量变化范围为0.52×104~54.47×104 cell/L,平均密度为9.78×104cell/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珍珠湾西侧和钦州港附近海域。硅藻平均细胞数量为6.53×104/L,甲藻平均细胞数量为0.41×104/L。主要优势种为薄壁几内亚藻、(Guinardia cylindrus)、脆根管藻(Rhizosolenia fragillissima)、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赤潮异弯藻(Heterosiga akashiwo)、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斯托根管藻(Rhizosolenia stolterfothii)。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广西北部湾浮游植物H'值和J值均较低,浮游植物群集稳定性较差;温度、pH值、DIP和COD是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环境变化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北部湾沿岸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细胞丰度
下载PDF
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健康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3 位作者 姜发军 柯珂 张荣灿 雷富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77-83,共7页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 【目的】对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分析,评价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方法】根据2011年11月对广西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海洋的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分别为11.73、10.00、9.00、10.00、14.24,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54.97。表明,北仑河口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都处于健康状态,未受生物残毒污染,而栖息地和生物指标分别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虽然水环境判定为健康状态,但其健康指数已接近亚健康标准阈值,且已呈现富营养化。【结论】综合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判定北仑河口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河口 生态环境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海域生态健康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赖俊翔 许铭本 +3 位作者 张荣灿 姜发军 雷富 覃仙玲 《海洋技术学报》 2016年第3期102-108,共7页
根据2009-2011年对广西钦州湾海域的综合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 根据2009-2011年对广西钦州湾海域的综合调查结果,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中的河口及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该海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水环境健康指数、沉积环境健康指数、生物残毒健康指数、栖息地健康指数、生物健康指数分别为14.61,9.93,9.00,7.50,13.38,海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54.42。表明,钦州湾近岸海域水环境和沉积环境都处于健康状态,未受生物残毒污染,而栖息地和生物指标分别处于不健康状态。综合5类评价因子的评价结果,判定该海域生态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近岸海域 钦州湾
下载PDF
金鲳鱼白点病发生对其运动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曾军 赖俊翔 +5 位作者 梅卫平 廖国华 徐文刚 杨凯 符亚五 林川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67-1370,共4页
金鲳鱼是适合深海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白点病是其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金鲳鱼白点病发生后对其运动行为的影响,取健康鱼(对照组)和患白点病鱼(试验组)做对比试验。试验时间共15 d,分别于试验开始时、试验1周后和... 金鲳鱼是适合深海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白点病是其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为了解金鲳鱼白点病发生后对其运动行为的影响,取健康鱼(对照组)和患白点病鱼(试验组)做对比试验。试验时间共15 d,分别于试验开始时、试验1周后和试验结束时,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鱼的运动轨迹以及运动速度和距离的变化。用数码相机对其运动轨迹进行观察和跟踪拍摄,每次拍摄时间持续5 min,对所拍视频资料进行剪辑加工并用UMATracker和Tracker 6.0.10软件对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对照组鱼的运动轨迹为直线且常伴有环游现象,试验组鱼的运动轨迹中直线和环游现象的变化明显弱于对照组,且试验结束时鱼仅停留在水箱一小角落,无较大活力。试验开始时,对照组鱼的速度峰值达到3.6 m·s^(-1)左右,速度大多集中在0.60 m·s^(-1)左右;试验组的速度峰值仅为1 m·s^(-1)左右,远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对照组鱼的速度峰值为0.70 m·s^(-1)左右,速度大部分时间集中在0.35 m·s^(-1),全程接近匀速运动;试验组鱼的速度峰值为0.45 m·s^(-1),且在前20 s速度几乎为0 m·s^(-1),后45 s大部分时间在0.30 m·s^(-1)左右。试验期间对照组鱼的运动距离在试验开始时为41.0 m,试验结束时为17.9 m;试验组鱼的运动距离在试验开始时为16.4 m,最后仅为2.3 m。试验结束时,对照组鱼运动距离的变化显著高于试验组。本研究表明,患白点病的金鲳鱼运动轨迹发生改变、运动速度下降、运动距离明显缩短。因此,在今后金鲳鱼深海智慧网箱养殖过程中,通过监测其运动行为的变化,可能有效预防其白点病的发生。本文探讨金鲳鱼白点病发生对其运动行为的影响,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及深海智慧网箱养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 白点病 运动轨迹 运动速度 网箱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