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宣金龙茶群体品种改良的对策
1
作者 赖兆荣 覃秀菊 +1 位作者 何建栋 邓慧群 《广西农学报》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金龙茶品种是其中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制作绿茶品质独特,但由于是地方群体品种,性状较混杂,发芽晚,分枝密度稀,投入少,管理粗放,绿叶层薄,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文章对如何改良金花茶品种及如何促进广西金龙茶的发... 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金龙茶品种是其中之一,其种植历史悠久,制作绿茶品质独特,但由于是地方群体品种,性状较混杂,发芽晚,分枝密度稀,投入少,管理粗放,绿叶层薄,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文章对如何改良金花茶品种及如何促进广西金龙茶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茶 品种改良 对策
下载PDF
不同季节修仁品种茶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4 位作者 刘初生 杨春 赖兆荣 覃榆茏 张颖彬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38-1545,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 【目的】分析不同季节对修仁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从香气组分的角度评价修仁茶的适制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春、夏、秋3季的修仁茶树品种加工成的绿茶和红茶的香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在不同季节加工的修仁绿茶中,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香气物质种类都是55种,且3个季节绿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都是醇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是为45.83%、37.75%和42.39%;春茶和秋茶的主导香气成分以花香型的醇类物质为主,分别占各自主导香气成分64.50%、57.10%,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不同季节修仁红茶的香气成分组成比较相似,均为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54.35%、52.80%和51.98%,且所占比例较绿茶高;主导香气成分也较相似,都是以均以芳樟醇的氧化物、香叶醇、苯乙醇为主。【结论】修仁品种茶的适制性较强,春、夏和秋茶均可适制红茶,且春茶可适制绿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仁茶 香气成分 GC-MS分析 季节
下载PDF
扶绥野生茶树叶片结构与生产性状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邱勇娟 李火坤 +3 位作者 陈佳 李凤英 赖兆荣 覃秀菊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6-292,共7页
【目的】解剖、分析野生茶树叶片结构特征,为广西优质茶叶生产、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扶绥9个野生茶树株系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和比较其抗逆性、潜在生产力、适... 【目的】解剖、分析野生茶树叶片结构特征,为广西优质茶叶生产、种质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扶绥9个野生茶树株系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和比较其抗逆性、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持嫩性等生产性状。【结果】9个野生茶树株系的叶片结构特征、丰产性状与制红茶的品质在株系间存在一定差异。上表皮细胞厚度为19.31-26.26μm,叶肉组织厚度为189.47-335.37μm,海绵组织厚度为121.04-238.32μm,生产力指数为1268.96-3105.6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结构特征和生产指数在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抗逆性状最强的是姑标7和姑标8,产量性状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6,制红茶品质最好的是姑标8和姑标1。【结论】扶绥野生茶树9个株系的叶片为中生偏旱型结构特征,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能力,其中姑标1、姑标6、姑标7和姑标8等4个株系是综合性状较好的红茶种质资源,可选为优良茶树育种材料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叶片 解剖结构 生产性状 扶绥县
下载PDF
茶树新品系桂红2号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佳 邱勇娟 +2 位作者 赖兆荣 韦柳花 吴雨婷 《中国热带农业》 2018年第5期68-72,共5页
为了探究茶树新品系桂红2号工夫红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和香气特征,采用GC-MS技术对该品系红茶样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共鉴定出45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及碳氢类等,其中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41.76%、β-芳樟醇相对... 为了探究茶树新品系桂红2号工夫红茶的主要香气物质和香气特征,采用GC-MS技术对该品系红茶样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共鉴定出45种香气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及碳氢类等,其中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41.76%、β-芳樟醇相对含量15.83%、苯乙醇相对含量8.47%、香叶醇相对含量4.08%。该品系红茶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含量高,Owuor风味指数(FI)的香气物质组成优良,由此推断其制作红茶甜花香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香气成分 桂红2号
下载PDF
桂青种的无性系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覃秀菊 邓慧群 +1 位作者 赖兆荣 陈佳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9年第5期43-45,共3页
桂青种是广西地方群体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内含成份丰富,用于制作广西地方特的茶类"六堡茶"品质上乘,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由于是有性系群体种性状混杂,发芽晚,产量偏低,为使该品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 桂青种是广西地方群体品种,种植历史悠久,内含成份丰富,用于制作广西地方特的茶类"六堡茶"品质上乘,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由于是有性系群体种性状混杂,发芽晚,产量偏低,为使该品种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广西茶园无性系良种化生产提出几点改良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青种 六堡茶 改良 无性系 选育
下载PDF
桂香18号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报告 被引量:8
6
作者 邱勇娟 覃秀菊 +2 位作者 罗小梅 赖兆荣 黄婷婷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0年第11期56-56,共1页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茶树品种,来源于广西国家级有性系优良品种凌云白毫群体种,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于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参加全国第三轮茶树区域试验,2010年6月获广西茶树品种登记,2010年8月评为国家级良种。
关键词 桂香18号 选育 新品种
下载PDF
新育成茶树品种扦插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勇娟 蓝燕 赖兆荣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8期50-51,72,共3页
桂香18号、桂绿1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是桂林茶叶研究所新选育出的茶树品种,其中桂绿1号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茶良种,桂香18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与全国第三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为了探索这几个品种的扦插繁育能力,试验研究把这几... 桂香18号、桂绿1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是桂林茶叶研究所新选育出的茶树品种,其中桂绿1号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绿茶良种,桂香18号、尧山秀绿、桂香22号与全国第三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为了探索这几个品种的扦插繁育能力,试验研究把这几个品种与广西主要栽种品种福云6号进行短穗长侧枝扦插对比,为新品种的推广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香18号 桂绿1号 尧山秀绿 桂香22号 扦插繁育
下载PDF
桂香18号茶树新品种不同茶类适制性中试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陈佳 覃秀菊 +1 位作者 赖兆荣 黄婷婷 《广西农学报》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 桂香18号是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从广西凌云白毫茶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新品种,用其原料与不同茶类国家级对照种进行制作绿茶、乌龙茶、黑茶的适制性对比试验,并与其亲本及国家级对照种进行感官审评对比。结果表明,桂香18号继承了母本适制性广的优良特性,产品品质独特,制作的各种茶类产品品质优,花香突显,其中绿茶、红茶品质均优于母本对照种和国家级标准对照种;乌龙茶品质与国家级乌龙茶标准对照种相当,优于母本对照种;黑茶品质与母本相当,优于广西六堡茶(黑茶)标准对照种。为今后推广该品种适制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香18号 适制性 试验
下载PDF
广西优质茶树新品种——桂绿1号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覃秀菊 邱勇娟 +2 位作者 罗晓梅 赖兆荣 陈佳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5期152-154,共3页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于1994年评为国家级优质资源,2003年获广西茶树品种登记证书,2004年获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2005年获广西科技登记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灌木型、中叶、特早芽,立体发芽,投产快,内含物质丰富,优质、高产,适制性强... 桂绿1号茶树新品种于1994年评为国家级优质资源,2003年获广西茶树品种登记证书,2004年获国家农作物品种鉴定证书,2005年获广西科技登记证书。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灌木型、中叶、特早芽,立体发芽,投产快,内含物质丰富,优质、高产,适制性强,特别是夏季芽叶出现紫红色,用其制作六堡茶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绿1号 特早芽 适制性 六堡茶
下载PDF
六堡茶原生种的改良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佳 覃秀菊 +1 位作者 赖兆荣 唐海芹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9期183-184,共2页
六堡种原产于广西苍梧六堡镇,用其制作的地方特种茶类——六堡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但该品种属地方有性系群体品种,性状混杂,发芽不一致,产量偏低,在目前国内新形势下继续大面积推广有性系群体品种与国家政策已不相符。为使该品种为... 六堡种原产于广西苍梧六堡镇,用其制作的地方特种茶类——六堡茶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但该品种属地方有性系群体品种,性状混杂,发芽不一致,产量偏低,在目前国内新形势下继续大面积推广有性系群体品种与国家政策已不相符。为使该品种为当地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提出一些改良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种 六堡茶 改良技术
下载PDF
引进品种在广西扦插繁育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勇娟 赖兆荣 +1 位作者 覃秀菊 罗小梅 《茶叶科学技术》 2010年第4期17-18,共2页
玉翠、年年12号、黄玫瑰、丹桂、年年1号、黄棪等6个乌龙茶品种均2003-2009年在广西桂林年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其中黄棪为对照种.本试验目的在于了解这些品种在广西的扦插繁育能力,完善各品种相关适应性数据,为其进一步推... 玉翠、年年12号、黄玫瑰、丹桂、年年1号、黄棪等6个乌龙茶品种均2003-2009年在广西桂林年参加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其中黄棪为对照种.本试验目的在于了解这些品种在广西的扦插繁育能力,完善各品种相关适应性数据,为其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进品种 区域试验 扦插繁育 适应性
下载PDF
茶园冬季管理技术措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孔武 龙启发 +2 位作者 刘初生 赖兆荣 李海英 《广西农学报》 2009年第A01期51-53,共3页
茶园冬季管理关系到茶园来年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也关系到茶树能否健康生长发育、保持丰产稳产问题。本文分析了茶园冬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茶园冬季管理的内容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 茶园 管理 技术
下载PDF
对凌云白毛茶选育种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孔武 龙启发 +1 位作者 赖兆荣 李海英 《广西农学报》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通过系统选种和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把抗寒抗冻性强的优良单株选育出来,培育成为新的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来更新换代老品种,保留和发挥凌云白毛茶良种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 凌云白毛茶 选种 育种 方法
下载PDF
桂绿1号茶树良种快速成园新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邱勇娟 覃秀菊 赖兆荣 《大众科技》 2011年第7期196-197,共2页
茶树在平地种植标准多为双行双株,大行距为1.5m,小行距为0.33m[1],从种植到投产至少要经历3周年时间,一般满3周年后只能封小行,4~5年才能全部封行。通过低位压枝手段试验,桂绿1号茶树良种得到快速成园、快速投产、节省茶园锄草费用的... 茶树在平地种植标准多为双行双株,大行距为1.5m,小行距为0.33m[1],从种植到投产至少要经历3周年时间,一般满3周年后只能封小行,4~5年才能全部封行。通过低位压枝手段试验,桂绿1号茶树良种得到快速成园、快速投产、节省茶园锄草费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绿1号 低位压枝 快速成园
下载PDF
浅谈新建科技示范茶园成功的技术关键
15
作者 苏孔武 黎金兰 +2 位作者 陈佳 赖兆荣 罗跃新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4期56-57,共2页
新建茶园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着重在茶园土壤基础,品种选用,幼苗护理,树冠培养,病虫防治等方面。
关键词 新茶园 土壤基础 品种选用 茶园管理 效果 技术关键
下载PDF
广西姑辽野生茶树叶片解剖结构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凤英 邱勇娟 +3 位作者 邓慧群 韦慧娜 赖兆荣 罗小梅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3-36,F0002,共5页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姑辽野生茶树资源13个株系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鉴定和分析它们的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姑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产力指数为2 471.31-4 295.05,潜在... 采用改良石蜡切片方法制片、光学显微镜观察,对广西姑辽野生茶树资源13个株系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通过叶片解剖结构特征鉴定和分析它们的潜在生产力、适制性和抗逆性。结果表明,姑辽野生茶树资源的生产力指数为2 471.31-4 295.05,潜在生产力普遍较高,达到或超过广西茶树新品种品系的水平;茶多酚含量特别高,主要适制红茶;叶片均具有明显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抗逆力;生产性状在株系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生产力指数高、抗逆性强、红茶品质兼优等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是姑辽41、姑辽37和姑辽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叶片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广西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优异单株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赖兆荣 龙启发 +2 位作者 邱勇娟 韦柳花 李国政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3-55,共3页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 《广西扶绥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系统选育研究》项目是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广西扶绥县姑辽野生茶树进行系统选育,对入选单株进行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记录、检测其生化成分含量等研究。该文对部分入选单株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以及生化成分、制茶品质进行描述,为姑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辽野生茶树 种质资源 系统选育 单株 广西
下载PDF
广西茶树品种“桂红3号”制作花香型工夫红茶试验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赖兆荣 《广西农学报》 2016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为顺应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桂红3号”的优势与作用,开发独具广西特色的红茶产品,加快“桂红3号”应用推广步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针对“桂红3号”的特征特性,采用不同萎凋工艺、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干燥温度作对比试验... 【目的】为顺应市场的变化,充分发挥“桂红3号”的优势与作用,开发独具广西特色的红茶产品,加快“桂红3号”应用推广步伐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针对“桂红3号”的特征特性,采用不同萎凋工艺、不同发酵时间及不同干燥温度作对比试验,在每个环节对比试验后,选出较佳参数,再以这个参数进行下一步环节对比试验。每个环节均设3个重复,以确定各工艺环节较佳工艺参数。【结果】萎凋工艺以晒青40min处理的萎凋花香浓郁持久,汤色红艳透亮,滋味甜醇花香浓;在发酵环境温度为25℃,发酵叶湿度为80%条件下,发酵时间为4h时,花香浓郁;在干燥过程中,毛火90℃(5min)处理茶汤的花香明显;在干燥工艺中,毛火90℃(5min)处理茶汤的花香明显。【结论】“桂红3号”花香型工夫红茶的较佳加工工艺为:鲜叶采收→萎凋(晒青40min,空调设置温度25℃,相对湿度70-80%)→揉捻→解块→发酵(发酵环境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发酵4.0h)→干燥(毛火90℃5min,足火100℃至足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红3号 工夫红茶 加工工艺
下载PDF
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兆荣 邱勇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8期27-28,共2页
石崖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保护野生石崖茶资源,人们对石崖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总结出一套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石崖茶园选择、种植、树型培育、施肥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石崖茶... 石崖茶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为保护野生石崖茶资源,人们对石崖茶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总结出一套石崖茶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石崖茶园选择、种植、树型培育、施肥和主要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为石崖茶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崖茶 种植 管理技术
下载PDF
不同陈化时间六堡茶品质特征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韦柳花 覃榆茏 +4 位作者 罗小梅 赖兆荣 梁月超 诸葛天秋 吴雨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以2008、2011和2014年生产的六堡茶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各样品的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六堡茶陈香凸显、滋味陈醇甘润,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与提升;六堡茶的茶褐素含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其水浸... 以2008、2011和2014年生产的六堡茶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各样品的品质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六堡茶陈香凸显、滋味陈醇甘润,品质得到较大的改善与提升;六堡茶的茶褐素含量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其水浸出物含量、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茶黄素含量、茶红素含量等均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游离氨基酸含量基本没有变化;3个六堡茶样品共鉴定出43种成分,均为共有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碳氢类、杂氧化合物;2008年生产的六堡茶样品陈香浓郁,以醇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香气成分包括α-雪松醇(13.29%)、β-紫罗酮(8.18%)、水杨酸甲酯(5.01%)、二氢猕猴桃内酯(4.88%)、香叶基丙酮(4.31%)、橙花叔醇(3.92%),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3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存放时间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香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