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赖姜伶 苑宏英 赵鑫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综述了利用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各类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好氧动态补料工艺、好氧动态排水工艺),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合成PHA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机负荷、碳源种类、营养元素、pH值、温度、溶解氧浓度、生物固体... 本文综述了利用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各类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好氧动态补料工艺、好氧动态排水工艺),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合成PHA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机负荷、碳源种类、营养元素、pH值、温度、溶解氧浓度、生物固体停留时间),以及不同工艺的优劣性.并指出好氧工艺的PHA产量较大,但生产成本较高,故未来量产PHA的目标为降低其生产成本,以及加强PHA的提取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酯 活性污泥 混合菌群
下载PDF
不同类型富营养化微型水体藻华暴发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志平 赖姜伶 +7 位作者 苑宏英 郑效旭 蒋红翔 王聪 黄振华 王靖霖 王东升 徐圣君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0-502,共13页
与藻华有关的微生物群落对水体中的氮、磷循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和藻类演替的驱动因素以及规律对预防藻类暴发和控制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岩口水库上游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藻华暴... 与藻华有关的微生物群落对水体中的氮、磷循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和藻类演替的驱动因素以及规律对预防藻类暴发和控制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岩口水库上游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藻华暴发期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16S和23S测序分析了不同微型水体中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特征,对细菌和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偶联关系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微型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与其他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不同微型水体中相对丰度较大的细菌门类;蓝藻和硅藻是点源污染池塘中的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藻类,而蓝藻和裸藻是面源污染池塘中的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藻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不同形态氮浓度是影响点源污染池塘中菌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高锰酸盐指数和不同形态氮磷浓度是影响面源污染池塘中菌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富营养化微型水体藻华暴发期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究,可为富营养化微型水体的藻华控制以及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口水库 富营养化 微型水体 高通量测序 藻类 细菌群落
原文传递
醌介体在污水生物脱氮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靖霖 苑宏英 +1 位作者 赵鑫 赖姜伶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49,共6页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某些醌类氧化还原介体(以下简称为醌介体)可以强化污水生物脱氮效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环境因素(如温度)与操作条件(如介体浓度、介体投加方式、碳氮比等)变化对不同种类醌介体应用于污水生物脱氮的影响。根据醌介...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某些醌类氧化还原介体(以下简称为醌介体)可以强化污水生物脱氮效果,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环境因素(如温度)与操作条件(如介体浓度、介体投加方式、碳氮比等)变化对不同种类醌介体应用于污水生物脱氮的影响。根据醌介体的水溶性差异,将其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醌介体,分别综述了常温/低温环境下它们在污水生物脱氮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强化生物脱氮的性能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期为增强污水脱氮过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醌介体 生物脱氮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氨氮负荷的变化对部分硝化的影响及部分亚硝化的快速启动 被引量:4
4
作者 苑宏英 赵鑫 +4 位作者 王宏斌 钱允致 马华继 王靖霖 赖姜伶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48-2758,共11页
部分硝化的稳定运行在一体式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PN/A)中至关重要。探索了在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ICCOMBR)中改变进水氨氮负荷(ALR)后,反应器中部分硝化过程受到的影响及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DO为2.0~2.5 mg&#... 部分硝化的稳定运行在一体式部分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PN/A)中至关重要。探索了在内循环接触氧化型膜生物反应器(ICCOMBR)中改变进水氨氮负荷(ALR)后,反应器中部分硝化过程受到的影响及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在HRT为24 h,DO为2.0~2.5 mg·L^(-1)时,系统进水ALR降为0.10 kg·(m^(3)·d)^(-1)(氨氮为100 mg·L^(-1)),部分硝化过程迅速破坏;当系统进水ALR升至0.40 kg·(m^(3)·d)^(-1)(氨氮为400 mg·L^(-1)),部分硝化过程在3 d内迅速恢复;部分硝化恢复稳定后,再提高ALR至0.60 kg·(m^(3)·d)^(-1)(氨氮为400 mg·L^(-1)),并通过调整HRT和DO,最终在HRT为16 h、DO为0.5~1.0 mg·L^(-1)时成功实现部分硝化;通过改变曝气量(AR),在AR为0.9 L·min^(-1)时,控制DO为(0.76±0.11)mg·L^(-1),系统pH为9.7~8.2,可成功启动部分亚硝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接触氧化 部分硝化 氨氮负荷 溶解氧 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