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的关系
1
作者 关昊 李宗禹 +1 位作者 赖婧玥 马建仓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1135-1138,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风险与血浆25-羟基维生素D[25(OH)D]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诊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02例为恶性组,并选择同期诊治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为良性组,分析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25(OH)D、VDBP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血浆25(OH)D、VDBP更低(P<0.05),恶性组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尿碘/肌酐值更高(P<0.05),恶性组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ic回归分析,高25(OH)D、高VDBP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保护因素(P<0.05),高FT4、高尿碘/肌酐值是发生甲状腺癌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得出,血浆25(OH)D、VDBP、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AUC分别为0.840、0.811、0.862,敏感度分别为91.2%、93.1%、87.3%,特异度分别为66.7%、60.8%、86.3%。结论发生甲状腺癌风险和血浆25(OH)D、VDBP降低,血清FT4、尿碘/肌酐值升高有关,血浆25(OH)D、VDBP联合对甲状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 25-羟基维生素D 维生素D结合蛋白
下载PDF
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甲状腺功能、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金锴 李宗禹 +3 位作者 黄新 赖婧玥 赵军 马建仓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50-53,共4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4例CN0期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343例和B组441例,A组行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 目的分析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对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4例CN0期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343例和B组441例,A组行甲状腺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患侧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分析2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甲状旁腺功能、血钙水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784例CN0期PTC患者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38例(43.11%)。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7 d甲状旁腺激素、血钙水平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P<0.01)。2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与A组比较,B组局部复发率和再次手术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可降低CN0期PTC局部复发率,减少因淋巴结转移导致的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预防性淋巴结清扫 肿瘤分期 甲状旁腺激素 肿瘤复发 局部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改良肠道准备方法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孟小芬 马建仓 +5 位作者 施程英 屈平敏 路燕 赖婧玥 齐晓霞 边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3期5394-5398,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简便、安全、有效、快速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21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n=80)、B组(n=50),C组(n=80).A组术前1 d 2:00 pm(术前18 h)口服208.68 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B组术前1 d8:00 p m(术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简便、安全、有效、快速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将21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n=80)、B组(n=50),C组(n=80).A组术前1 d 2:00 pm(术前18 h)口服208.68 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B组术前1 d8:00 p m(术前12 h)口服208.68 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C组术前1 d 8:00pm(术前12 h)口服208.68 g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术前2 h开塞露40 m L入肛.3组患者手术前晚均进流质饮食,术前8-12 h禁食,4 h禁饮水,手术前1 h行结肠镜检查并定位.对3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耐受性进行比较.结果:C组肠道清洁满意度优良率高于A组和B组(97.50%vs 83.75%,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性评价为优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开塞露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能显著提高肠道的清洁效果,且简便、安全、有效、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结直肠癌 肠道准备
下载PDF
miR-93-5p 靶向CCNG2基因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宗禹 徐金锴 +3 位作者 赖婧玥 关昊 刘博 马建仓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19期3325-3330,共6页
目的:研究miR-93-5p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癌细胞SW579、人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miR-93-5p、CCNG2的表达;将anti-miR-93-5p组(转染anti-miR-93-5p)、anti-miR... 目的:研究miR-93-5p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癌细胞SW579、人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中miR-93-5p、CCNG2的表达;将anti-miR-93-5p组(转染anti-miR-93-5p)、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pcDNA组(转染pcDNA)、pcDNA-CCNG2组(转染pcDNA-CCNG2)、anti-miR-93-5p+si-con组(共转染anti-miR-93-5p和si-con)、anti-miR-93-5p+si-CCNG2组(共转染anti-miR-93-5p和si-CCNG2),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SW579细胞;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活性。结果:与人正常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相比,甲状腺癌细胞SW579中miR-93-5p表达显著升高,CCNG2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93-5p、过表达CCNG2均可抑制SW579细胞增殖,促进凋亡;miR-93-5p可直接抑制SW579细胞中CCNG2的表达,敲减CCNG2可逆转抑制miR-93-5p对SW579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促进作用。结论:抑制miR-93-5p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负调控CCNG2有关,将可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93-5p CCNG2 甲状腺癌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71过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FTC-133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建仓 李宗禹 +2 位作者 徐金锴 赖婧玥 关昊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1462-1468,共7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71过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FTC-133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LINC00271过表达质粒和阴性质粒转染至甲状腺癌细胞FTC-133,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LINC00271阴性对照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71过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FTC-133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LINC00271过表达质粒和阴性质粒转染至甲状腺癌细胞FTC-133,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LINC00271阴性对照组(LV-NC组)、LINC00271过表达组(LV-LINC00271组)进行后续实验,BrdU检测细胞增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LINC00271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Ki67、Caspase-3、Bax、Bcl-2、VEGF、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表达水平。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称取肿瘤重量,RT-PCR检测LINC00271表达水平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Caspase-3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LV-LINC00271组LINC0027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数显著降低(P<0.05),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Ki67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Caspase-3蛋白水平、Bax/Bcl-2比值显著升高(P<0.05),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VEGF、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肿瘤重量显著降低(P<0.05),Ki67、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LINC00271过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FTC-133恶性生物学行为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LINC00271 凋亡 侵袭
下载PDF
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对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建仓 徐金锴 +3 位作者 李宗禹 赖婧玥 关昊 白育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6期3102-3105,共4页
目的:探究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对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其中,对照... 目的:探究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对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58例患者未显露喉返神经;研究组57例患者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1d、4d、7d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钙离子(Ca2+)水平,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声音嘶哑、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d、4d、7d的血清PTH、C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声音嘶哑、低钙血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可有效预防暂时性喉返神经和甲状腺功能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均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显露 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旁腺激素
原文传递
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赖婧玥 高楠 +5 位作者 冉晓丽 张莹 黄新 贾红生 马建仓 王子璋 《华南预防医学》 2023年第10期1305-1308,1313,共5页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并分析甲状腺结节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12月期间选取西安市4家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及相关激素... 目的调查西安地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疾病患病情况,并分析甲状腺结节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12月期间选取西安市4家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以及相关激素检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健康体检者相关信息,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甲状腺疾病患病率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3120名健康体检者,检出117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患病率37.76%。以甲状腺结节患者最多,共732例,患病率为23.46%。其次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465例),患病率14.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OR=2.846)、≥30岁(OR=1.303、1.397、1.464、1.766)、BMI<18.5和≥24.0 kg/m^(2)(OR=1.876、2.036)、混合食用和食用非碘盐(OR=2.166、3.494)、低血碘和高血碘(OR=4.204、3.360)、血糖异常(OR=1.690)、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OR=2.286)是健康体检人群罹患甲状腺结节患病的独立因素。结论健康体检者甲状腺疾病检出率较高,主要以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异常较为常见,对甲状腺疾病健康筛查应重点关注女性、高龄、体重超标、碘摄入不足、血碘水平异常、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的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期降低甲状腺疾病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人群 甲状腺疾病 患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围术期干预对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万秋园 蔡东阁 +3 位作者 赖婧玥 赵艳 张晨扬 王婷 《中国病案》 2021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某三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案38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预防DVT干预措施的218病例列为实验组,未采取预防...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在某三甲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病案38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采用预防DVT干预措施的218病例列为实验组,未采取预防DVT干预措施的166病例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凝血的各项指标和发生DVT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DVT病例有17例,发生率为10.2%,而实验组发生DVT病例为6例,发生率为2.7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识别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DVT发生的风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DVT发生率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妇科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