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墓志铭中所蕴含的“诗家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赖巧琳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28期202-202,共1页
墓志铭虽然是一种应用文,然而优秀的墓志堪与文学作品相媲美,不仅文辞典雅,语言优美,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以情纬文",善于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摹物状情,是"诗家精神"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 诗家精神 抒情性 形象化
下载PDF
由茅盾文学奖看文学走向的艰难
2
作者 赖巧琳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7-48,共2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茅盾文学奖自成立之初的众望所归已渐渐沦落到大众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地步,而它的变迁也同时映射了时代巨变带来文学处境的变化。
关键词 漠视 冷淡 边缘化
下载PDF
韩剧风靡亚洲的原因解析
3
作者 赖巧琳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期89-90,共2页
韩剧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亚洲,新颖多样的题材、精致唯美的画面,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从追逐时尚的小青年到家长里短的主妇,每天都有一大批固定观众蹲守在电视前等待剧集的更新发展。本文从制作方式、创作原则、思想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 韩剧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亚洲,新颖多样的题材、精致唯美的画面,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眼球,从追逐时尚的小青年到家长里短的主妇,每天都有一大批固定观众蹲守在电视前等待剧集的更新发展。本文从制作方式、创作原则、思想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韩剧在整个亚洲如此盛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剧 创新 观众 魅力
下载PDF
圆满的和谐之美——论中国戏曲的形式和内涵
4
作者 赖巧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7-88,共2页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均贯穿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由此达到一种圆满、平衡的和谐境界。
关键词 戏曲 和谐 形式 内涵
下载PDF
由《礼记》观古人的人际社会关系准则
5
作者 赖巧琳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0-141,共2页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一种载体,礼仪差不多成了中国文明的象征与标志,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礼被奉为社会人生的评判标准和指导原则。《礼记》是一部内容包含跨越战国至汉代初期的杂编类经典。其中所记之"礼"... 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一种载体,礼仪差不多成了中国文明的象征与标志,尤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礼被奉为社会人生的评判标准和指导原则。《礼记》是一部内容包含跨越战国至汉代初期的杂编类经典。其中所记之"礼"有四层意思,一为上古祭祀的器物及其仪式,二为周代的社会制度规范,三为人际社会关系的准则,四为个人言行的方式。本文着重对三、四层次的意义加以阐述,通过礼与个人修养、礼与人际交往的关系,借以发掘出"礼"在古人社会关系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修养 人际交往 价值
下载PDF
由“三言”看阳明心学思想的渗透
6
作者 赖巧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53-54,共2页
作品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特殊的时代生活环境和作家思想渊源。拟话本小说"三言"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之作,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活泼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不但表现了社会形而下的内容,同时暗含了形而上的... 作品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特殊的时代生活环境和作家思想渊源。拟话本小说"三言"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之作,以其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活泼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不但表现了社会形而下的内容,同时暗含了形而上的哲学思潮,尤其是明中后期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阳明心学,更是不同程度地渗入到作品中来,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言” 阳明心学 思想
下载PDF
讽刺喜剧《人民公仆》的现实批判性探讨
7
作者 赖巧琳 《电影画刊》 2020年第4期59-60,共2页
乌克兰迷你剧《人民公仆》以瓦西里的总统之路为线索,聚焦乌克兰官场,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夸张逗趣的表演打磨出多个令人捧腹又发人深思的故事情节,在其喜剧外衣下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形成了充满讽刺意味的现实主义风格,让观众在开心大... 乌克兰迷你剧《人民公仆》以瓦西里的总统之路为线索,聚焦乌克兰官场,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夸张逗趣的表演打磨出多个令人捧腹又发人深思的故事情节,在其喜剧外衣下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形成了充满讽刺意味的现实主义风格,让观众在开心大笑的时候产生强烈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仆》 喜剧 现实 讽刺
原文传递
基于接受美学角度剖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
8
作者 赖巧琳 《作家》 2015年第2X期58-59,共2页
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金锁记》描写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女性所遭受的压迫,并展现了这位女性从受害者向加害者转变的过程。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张爱玲使用不平凡的视角对曹七巧这一普通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并通过这一人物的心... 张爱玲在1943年创作的《金锁记》描写了封建社会中一位女性所遭受的压迫,并展现了这位女性从受害者向加害者转变的过程。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中,张爱玲使用不平凡的视角对曹七巧这一普通的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刻画,并通过这一人物的心理解开了人性的弱点。本文则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读者对《金锁记》中曹七巧形象的接受以及这一形象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张爱玲 《金锁记》 曹七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