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孔径对西南喀斯特坡地水土漏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司琴 赖本忠 +2 位作者 付智勇 徐勤学 陈洪松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6,共8页
基于西南喀斯特坡地近地表岩溶管道的调查统计,建立喀斯特区地表—地下二元空间水土过程试验微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52,133 mm/h)岩溶管道孔径大小(1,2,5 cm)对水土地下漏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岩溶管道孔径的... 基于西南喀斯特坡地近地表岩溶管道的调查统计,建立喀斯特区地表—地下二元空间水土过程试验微区,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52,133 mm/h)岩溶管道孔径大小(1,2,5 cm)对水土地下漏失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岩溶管道孔径的增大显著增大了地下径流系数和径流强度,但对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在中雨强(52 mm/h)条件下,随着孔径的增大,初始产流所需要的时间也相应延长;在大雨强(133 mm/h)条件下则相反。(2)随着孔径的增大,中雨强(52 mm/h)下的地下径流特征曲线呈现先增强后趋于平稳状态;大雨强(133 mm/h)下的径流强度随着孔径的增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且2 cm和5 cm孔径的地下总径流强度较1 cm时分别扩大75%和74%。(3)不同岩溶管道的地下产沙量均与其孔径大小呈正比。在中雨强(52 mm/h)条件下,2 cm和5 cm岩溶管道孔径的产沙量分别是1 cm孔径的2.5,14.9倍;大雨强(133 mm/h)条件下,2 cm和5 cm岩溶管道孔径的产沙量分别是1 cm孔径的6.9,10.3倍。(4)大雨强(133 mm/h)条件下,不同粒径范围的泥沙漏失质量大小顺序为粒径<2 mm>3~2 mm>5~3 mm>5 mm以上。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岩溶管道孔径的大小对西南喀斯特区地下漏失的影响,为该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岩溶管道 模拟降雨 水土漏失
下载PDF
砾石对石灰土表面干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王星 徐勤学 +2 位作者 赖本忠 张帅普 甘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6,共7页
[目的]研究砾石粒径及含量对石灰土表面干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为探索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砾石粒径(2.0~5.0 mm和5.0~12.5 mm)和砾石含量(0%,10%,20%,30%,40%)条... [目的]研究砾石粒径及含量对石灰土表面干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为探索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砾石粒径(2.0~5.0 mm和5.0~12.5 mm)和砾石含量(0%,10%,20%,30%,40%)条件下的石灰土表面干缩裂隙特征。[结果]①无砾石石灰土平均表面裂隙率仅为3.03%,含砾石石灰土具有更大的表面裂隙率,在大粒径(5.0~12.5 mm)高含量(40%)条件下,表面裂隙率最大,达到8.66%;②当砾石含量增加时,裂隙的形态变得细小且密集,小粒径砾石会使裂隙网络更复杂;③大粒径(5.0~12.5 mm)条件下的土壤表面裂隙率与砾石含量成正线性相关,而小粒径(2.0~5.0 mm)条件下的裂隙率与砾石含量成负线性相关;④砾石会成为裂隙发育的基点,每个砾石颗粒周围都有可能产生围绕砾石或是向外延伸的裂隙。且在砾石形态的棱角处,容易产生向外延伸的裂隙。[结论]石灰土中存在砾石会导致表面裂隙率提高,弱化土体的抗侵蚀能力,是石漠化治理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土 表面干缩裂隙 砾石 裂隙网络参数化
下载PDF
计划用水管理及信息化系统平台应用案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涂晶晶 赖本忠 肖怡璇 《广东水利水电》 2022年第2期90-94,105,共6页
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是目前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该文从计划用水定义、层次及计划用水发展出发,探讨计划用水确定、常态化考核及超计划累进加价等管理流程,并以南海区计划用水管理系统为例,初步探讨信息技术在计划用水管理的应用,充分利... 计划用水管理制度是目前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该文从计划用水定义、层次及计划用水发展出发,探讨计划用水确定、常态化考核及超计划累进加价等管理流程,并以南海区计划用水管理系统为例,初步探讨信息技术在计划用水管理的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与累进加价制度充分衔接,通过在线办理窗口实现计划用水核定、下达、调整等流程的精简化,促进计划用水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用水 超计划 累进加价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