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传导通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观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梦琳 杜龙 +3 位作者 王红 赖永静 夏巍 唐安洲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耳聋是耳科的一类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据人口调查,每1 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先天性聋儿[1];在我国有2 780万听力言语残疾患者[2],占所有残疾的第一位。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由于病因、病... 耳聋是耳科的一类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据人口调查,每1 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先天性聋儿[1];在我国有2 780万听力言语残疾患者[2],占所有残疾的第一位。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由于病因、病程的不同,感音神经性聋治疗原则与方法也不尽相同;虽然有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等一系列听力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残疾患者 听觉传导通路 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检测 常见疾病 日常工作
下载PDF
树鼩在人类肿瘤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夏巍 赖永静 +5 位作者 杜龙 王梦琳 王红 戢克铜 冯清源 唐安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疾,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预防的重要手段,但是理想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受到资源稀缺、伦理审查严格等诸多限制,传统的啮齿类动物因为明显的种属界限而较难在整体水平模拟人类肿瘤疾病。... 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疾,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预防的重要手段,但是理想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受到资源稀缺、伦理审查严格等诸多限制,传统的啮齿类动物因为明显的种属界限而较难在整体水平模拟人类肿瘤疾病。新兴的一种与灵长类有亲缘关系的小型实验动物——树鼩,不仅在系统发育和生理、生化及解剖学等生物学特性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其某些自发性肿瘤也与人类肿瘤具有更高的相似性。目前以树鼩自发性肿瘤特点为基础,已经成功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出树鼩肝癌、乳腺癌、肺癌及胶质母细胞瘤,但总体上来说对树鼩作为人类肿瘤疾病动物模型的探索仍然较少,研究深度有待加强,未来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加入来充分挖掘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肿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树鼩在人类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3
作者 夏巍 赖永静 +5 位作者 杜龙 王梦琳 王红 戢克铜 冯清源 唐安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09,共6页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相关性疾病已成为国内外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这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法的重要手段,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相比,攀鼩目动物树鼩与灵...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代谢相关性疾病已成为国内外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构建合适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这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方法的重要手段,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相比,攀鼩目动物树鼩与灵长类动物的亲缘关系更近,能够更好地从整体水平模拟疾病的发生,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外利用树鼩初步建立了包括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胆结石及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疾病的动物模型,并对其机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概述了树鼩在人类代谢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代谢性疾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血液分析仪与手工计数法在实验树鼩红细胞生理指标检测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清源 冯一唯 +4 位作者 夏巍 戢克铜 陈泓霖 赖永静 唐安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三分类、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与手工计数在检测实验室繁殖树鼩外周血红细胞生理指标中的差异,为实验树鼩红细胞生理指标值建立可靠参考。方法应用手工法、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6800及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UNIT-3010测... 目的探讨三分类、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与手工计数在检测实验室繁殖树鼩外周血红细胞生理指标中的差异,为实验树鼩红细胞生理指标值建立可靠参考。方法应用手工法、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BC-6800及三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UNIT-3010测定20只健康成年树鼩外周血中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容积、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通过Bland-Altman图和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手工法与五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比较,红细胞数、红细胞平均容积、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种方法之间无系统差异,有比例差异;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种方法一致性好,无系统差异和比例差异;手工法与三分类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比较除红细胞计数外,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方法之间存在系统差异和比例差异。结论手工法测量的树鼩外周血中红细胞相关生理指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能够为树鼩的研究提供参考;同时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较UNIT-3010仪在测定红细胞相关指标时更为准确、可靠,可用于对大批量标本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但是其也并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法,只有两者结合应用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红细胞 生理指标 效果评价
下载PDF
实验树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泓霖 李骅 +5 位作者 夏巍 江惠 石楠 冯一唯 赖永静 唐安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建立从实验树鼩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的可靠方法。方法:使用不同密度的Percoll®分离溶液对树鼩的静脉血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并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和细胞计数分析树鼩的单核细胞的最佳分离密度。结果:采用60%和67%Percoll&#... 目的:建立从实验树鼩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的可靠方法。方法:使用不同密度的Percoll®分离溶液对树鼩的静脉血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并通过Wright-Giemsa染色和细胞计数分析树鼩的单核细胞的最佳分离密度。结果:采用60%和67%Percoll®分离溶液的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可以分离出树鼩粒细胞。60%~63%的分离溶液可以成功地将静脉血分为4层,随着密度的增加,分离的细胞越多,粒细胞和红细胞受到污染的风险就越高。结论:在确保淋巴细胞纯度的前提下,60%Percoll®分离液可分离外周血中更多的单核细胞,可用于从树鼩静脉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oll® 树鼩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梦琳 杜龙 +2 位作者 赖永静 夏巍 唐安洲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1期30-32,57,共4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战争与重大自然灾害、特大事故是导致PTSD等精神疾病大规模暴发最重要的因素。积极的干预诱...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战争与重大自然灾害、特大事故是导致PTSD等精神疾病大规模暴发最重要的因素。积极的干预诱导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治疗预防的关键。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由于其良好的多感觉沉浸交互式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手术模拟训练、临床教学等方面,V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发展起来的治疗预防PTSD的人机系统接口技术,目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今后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VR技术在PTSD疾病中的防治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创伤后应激障碍 模拟训练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监测免疫抑制后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7
作者 江惠 赖永静 +3 位作者 李骅 冯一唯 夏巍 唐安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874-879,共6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适用于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流式细胞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动态监测注射环孢素A(CsA)树鼩的淋巴细胞、CD4^(+)细胞、CD19^(+)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方法:将18只成年树鼩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CsA高剂量组(4只)和CsA低剂量...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适用于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流式细胞学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动态监测注射环孢素A(CsA)树鼩的淋巴细胞、CD4^(+)细胞、CD19^(+)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方法:将18只成年树鼩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CsA高剂量组(4只)和CsA低剂量组(4只)。CsA高、低剂量组分别经腹腔注射20 mg/kg和40 mg/kg的CsA,连续注射35 d。分别在第1天和第7天采集空白组树鼩的股静脉血,进行不同时间淋巴细胞及各亚群差异分析,以检验流式实验操作的稳定性。分别用PBS溶液和含1%牛血清白蛋白(BSA)的PBS溶液重悬外周血单细胞,台盼蓝染色法检测两种不同染色缓冲液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CD3^(+)细胞、CD4^(+)细胞和CD19^(+)细胞百分比,观察树鼩在注射低剂量和高剂量CsA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及CD19^(+)细胞的变化趋势。结果:采用含1%BSA的PBS作为染色缓冲液,可使流式细胞存活率保持在90%~100%,高于PBS(P<0.05)。通过不同操作时间的稳定性实验,筛选出适用于树鼩的CD4和CD19抗体;注射CsA后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CD4^(+)和CD19^(+)细胞百分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方法,为研究树鼩疾病模型的免疫学特性提供动态观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流式细胞术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树鼩长途运输应激期营养干预措施的探究
8
作者 冯一唯 夏巍 +6 位作者 戢克铜 赖永静 冯清源 陈泓霖 黄宗健 易翔 唐安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1-67,共7页
目的探究适当的营养干预方法,以减少因长途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对实验树鼩的不良影响。方法在实验的第一部分,根据树鼩野外食谱向本课题组目前在养的健康成年树鼩投喂过量的新鲜经济果蔬,记录各组体重变化、活动状态及剩余食量,探究实验... 目的探究适当的营养干预方法,以减少因长途运输引起的应激反应对实验树鼩的不良影响。方法在实验的第一部分,根据树鼩野外食谱向本课题组目前在养的健康成年树鼩投喂过量的新鲜经济果蔬,记录各组体重变化、活动状态及剩余食量,探究实验条件下既满足能量消耗需求,又能满足树鼩饮食偏好的最优营养方案组合;实验的第二部分将长途运输应激树鼩随机分3组,并分别用上述营养方案、单纯常规饲料以及单纯足量果蔬饲养,通过生存率、生存状态和体重变化判断营养干预方法是否奏效。结果树鼩更偏好于食用苹果、雪梨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且面包虫干对树鼩体重的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一只成年雄性树鼩一天的食量约为富士苹果60 g+面包虫干10 g+标准饲料15 g;通过营养干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运输应激树鼩的死亡率(P=0.020)。结论营养干预方案可以降低长途运输应激期中树鼩的死亡率,有利于树鼩精神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长途运输应激 营养干预
下载PDF
EBV基因组测序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赖永静 夏巍 +5 位作者 杜龙 王梦琳 冯清源 戢克铜 唐翔龙 唐安洲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90,共6页
EB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科学家们发现EB病毒与人类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EB病毒的地理分布和EB病毒相关疾病的地方病发病率特点促使人们研究是否有不同的EB病毒株参与疾病的发展。第一代测序技术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EB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科学家们发现EB病毒与人类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EB病毒的地理分布和EB病毒相关疾病的地方病发病率特点促使人们研究是否有不同的EB病毒株参与疾病的发展。第一代测序技术的低效率和高成本限制了全基因组EBV的测序,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NGS)的发展,越来越多的EB病毒基因组序列发表。这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EBV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遗传变异,并在特定疾病中发现可能的致病变异。本文概述了已发表的EBV基因组的概况及用于生成这些序列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EBV全基因组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全基因组测序 Sanger测序 NGS 综述
原文传递
广西五地区25万自然人群EB病毒VCA-IgA联合EBNA1-IgA鼻咽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江旭 夏巍 +8 位作者 李学华 赖永静 李禄 谭颂华 何光耀 谢貌 李静雨 唐安洲 易翔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对广西五地南宁市青秀区、崇左市江州区、桂平市、宾阳县以及田东县30~59岁自然人群共248437人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筛查,并对危险人群进行鼻咽活检以期促进广西鼻咽癌的早诊早治。方法以上5地各级卫生部门对所在片区30~59岁自然人群进... 目的对广西五地南宁市青秀区、崇左市江州区、桂平市、宾阳县以及田东县30~59岁自然人群共248437人进行鼻咽癌血清学筛查,并对危险人群进行鼻咽活检以期促进广西鼻咽癌的早诊早治。方法以上5地各级卫生部门对所在片区30~59岁自然人群进行登记造册,ELISA法检测筛查自然人群血清中EBNA1-IgA和VCA-IgA的rA值,并将结果代入联合筛查公式计算P值,通过P值大小将人群分为鼻咽癌高危人群、EB病毒(EBV)阳性人群和EBV阴性人群。将血清学阳性+家族史者,或者头颈部体检可疑鼻咽癌者也归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及阳性人群均行鼻内镜检查,鼻内镜下可疑鼻咽癌者进行鼻咽部活检以确诊鼻咽癌。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查自然人群248437人检出EBV阳性15914人,阳性率6.41%(15914/248437),95%CI为6.31%~6.50%;鼻咽癌高危人数7487人,高危率3.01%(7487/248437),95%CI为2.95%~3.10%。检出鼻咽癌26例,鼻咽癌检出率为10.5/10万(26/248437),95%CI为6.4/10万~14.5/10万,其中阳性人群为50.00%(13/26),高危人群为50.00%(13/26);阳性人群鼻咽癌检出率为82.3/10万(13/15901),95%CI为37.3/10万~126.1/10万;高危人群鼻咽癌检出率为173.9/10万(13/7474),95%CI为79.3/10万~268.0/10万;男性鼻咽癌检出的高峰年龄为40~44岁,女性为50~54岁。结论通过ELISA法检测筛查自然人群血清中EBNA1-IgA和VCA-IgA从而对人群进行分层的筛查方案可以提高广西地区鼻咽癌的检出率。高危人群中鼻咽癌风险更高,建议增加随访频次。若筛查重点放在男性40~44岁女性50~54岁人群中,可以大幅提高鼻咽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检测 EB病毒抗体 鼻咽癌 肿瘤防治
原文传递
EB病毒的发现:偶然之中的必然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巍 赖永静 +5 位作者 杜龙 王梦琳 王红 戢克铜 冯清源 唐安洲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7-342,共6页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自发现伊始全球科研工作者对于其病因的求索就从未停止过。1958年英国外科医师Denis Parsons Burkitt在乌干达医院观察到一种独特类型的肿瘤,1964年Michael Anthony Epstein和Yvonne Barr利用电子显... 肿瘤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自发现伊始全球科研工作者对于其病因的求索就从未停止过。1958年英国外科医师Denis Parsons Burkitt在乌干达医院观察到一种独特类型的肿瘤,1964年Michael Anthony Epstein和Yvonne Barr利用电子显微镜在这种特殊肿瘤的活检组织细胞中观察到一种类似疱疹病毒颗粒的新病毒,并将其命名为EB病毒,这无疑为肿瘤的病因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病毒与肿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发现是医学史上一项革命性的发现,如同许多其它伟大发现一样,EB病毒的发现之旅充满了曲折艰辛,亦不乏机缘巧合,例如Denis Parsons Burkitt与Michael Anthony Epstein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会面,一个是外科医师,一个是动物病毒学家;一个在贫穷落后的非洲乌干达,一个在正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英国伦敦,似乎是命运的安排才让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得以相见。这样的"偶然"还有很多。然而,当我们详尽的了解这趟不同寻常的旅程之后发现每一个巧合或是偶然背后都有着必然,这种必然来源于他们对真理的坚持,对细节的专注,以及敢于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探寻EB病毒的发现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EB病毒,丰富科研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前辈们优秀品质的继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EB病毒(EBV)
原文传递
首日悬浮法对于鼻咽癌类器官构建成功率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慧敏 姚茜 +5 位作者 赖永静 卢苇 刘春磊 黄中恒 韦正波 谢莹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0-255,共6页
目的验证首日悬浮法对于提高鼻咽癌类器官(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NPC-PDO)构建成功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的14例鼻咽癌(nasopharyn... 目的验证首日悬浮法对于提高鼻咽癌类器官(nasopharyngeal carcinoma-patient derived organoids,NPC-PDO)构建成功率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的14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样本,男性患者13例,女性1例,年龄(43.0±12.0)岁。取其中3例患者的肿瘤样本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平均分成2组,同时采用直接接种法和首日悬浮法对比NPC-PDO的构建效果;取余下11例患者样本随机采用直接接种法或首日悬浮法进行NPC-PDO的构建。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比两种方法构建的NPC-PDO直径大小和成球数量;采用3D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对比细胞活力;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对可成功传代5代以上且经病理学检测与来源组织一致的病例数进行统计;采用活细胞工作站观察悬浮过夜状态下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计量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相比于直接接种法,首日悬浮法构建的NPC-PDO直径和成球数都增加,且保持更高的细胞活性,同时,构建成功率明显提高(80.0%比16.7%,χ^(2)=4.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悬浮状态下部分细胞发生聚集现象并提高了增殖能力。结论首日悬浮法可以在样本量较少时提高NPC-PDO的培养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咽癌 类器官 3D细胞培养 首日悬浮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