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刺史的税官角色 被引量:3
1
作者 赖瑞和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1,共9页
唐代刺史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监督州内的税赋并上缴。简单说,唐刺史本质上就是州最高一级的"收税官",跟罗马帝国时代的总督也主掌收税类似。至于其他业务,比如主导州内大型建设工程(疏通河道、兴建桥梁等),招辑逃亡他乡的百姓... 唐代刺史最重要的使命,无疑是监督州内的税赋并上缴。简单说,唐刺史本质上就是州最高一级的"收税官",跟罗马帝国时代的总督也主掌收税类似。至于其他业务,比如主导州内大型建设工程(疏通河道、兴建桥梁等),招辑逃亡他乡的百姓,开辟新的荒田,甚至祈雨祭神,劝化百姓,乍看之下跟收税无关,其实也都跟税务息息相关,因为这些业务,最后是为了使谷物产量提升,户数增加,百姓生活安定,不再逃亡,最后也将提高州内的税钱收入。刺史的年终考课,基本上以他的税收业绩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刺史 税赋 考课 收税官
下载PDF
再論唐代的使職和職事官——李建墓碑墓誌的啓示 被引量:13
2
作者 賴瑞和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1年第4期165-213,共49页
本文認爲:在唐代,舉凡沒有官品的實職官位,都是使職,如史館史官、知制誥等。由於沒有官品,使職常以"他官充某職"的方式來委任。使職的特徵,主要有三:(一)使職與掌權者之間有一種信任,有一定的"私"關係;(二)使職的... 本文認爲:在唐代,舉凡沒有官品的實職官位,都是使職,如史館史官、知制誥等。由於沒有官品,使職常以"他官充某職"的方式來委任。使職的特徵,主要有三:(一)使職與掌權者之間有一種信任,有一定的"私"關係;(二)使職的權力和享有的好處,遠多於類似職位的職事官,以致職事官以爲使職"侵奪"了職事官原本的權益;(三)使職常不載於正規的政典和職官志,乃正常現象。本文還認爲:使職遠遠早於正規的職事官制,在人類最簡單的"遊羣"(band)組織階段就已形成,乃人類最本能的發明之一。到了帝制時代,當掌權者發覺正規職事官無效率時,重新委派使職來替代職事官,以致在唐後半期,使職取代了超過一半以上的職事官。這是一種"革新",是推動唐代官制演化的一大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 职事官 官制演化 李建 白居易 元稹
下载PDF
唐代三大類型知制誥的特徵與區别 被引量:5
3
作者 賴瑞和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5-212,共28页
唐代有三大類型的知制誥。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關係密切,往往由皇帝親自欽點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憲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員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低,... 唐代有三大類型的知制誥。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關係密切,往往由皇帝親自欽點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憲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員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低,跟皇帝比較疏遠,而跟宰相的關係密切,常由宰相薦任,一般負責草外制。第三型則是學士院中帶有知制誥銜的翰林學士,跟宰相没有什麽關係,而跟皇帝親近,一般負責草内制。翰林學士當中,有些帶有知制誥銜,有些不帶;若帶則只是一種加銜,似為定俸禄之用。此外,唐宋中書舍人照例從不帶知制誥官銜,但後人有時會誤書"中書舍人知制誥"那樣的職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制诰 中书舍人 翰林学士 舍人院 学士院
下载PDF
唐人在多元貨幣下如何估價和結賬 被引量:3
4
作者 賴瑞和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112,共52页
本文論證唐人常以錢數來估價,但結賬時,卻又不需要支付開元通寶類銅錢,可以用布帛或他物來付賬。這使人容易把唐代各種估價和定税的錢數,如青苗税錢和兩税錢,誤以爲是須交付實體的銅錢。本文引用敦煌吐魯番文書,以及史書上的其他實例,... 本文論證唐人常以錢數來估價,但結賬時,卻又不需要支付開元通寶類銅錢,可以用布帛或他物來付賬。這使人容易把唐代各種估價和定税的錢數,如青苗税錢和兩税錢,誤以爲是須交付實體的銅錢。本文引用敦煌吐魯番文書,以及史書上的其他實例,以發其覆,即論析唐人在多元貨幣環境下,這種特殊的用錢慣例。學界當然知道唐代有所謂"折錢"的做法,但究竟怎樣實際操作計算,卻無深論,細節不明。本文以實例詳細論證唐代錢數的估算(unit of account)功能,遠比結賬(means of payment)功能更爲重要,且兩者經常可以分開:以錢數估價或估税,卻不一定要以銅錢來付賬或交税。唐人善用估價法和湊數的方式,進行各種交易買賣和繳税,解決了銅錢長期短缺的問題。唐代的這種用錢現象,可以在古代世界史上找到許多類似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多元货币 估价功能 结账功能 布帛货币 唐铜钱
下载PDF
論唐代的侍御史知雜 被引量:5
5
作者 赖瑞和 《中华文史论丛》 2006年第2期83-95,共13页
唐末赵璘《因话录》卷五中有一段关於唐代御史台的详细记载,经常为人引用,但其开头有一段话颇不易理解:
关键词 御史台 唐代 赵璘 《因话录》 御史制度
下载PDF
唐代宰相的使職特徵和名號
6
作者 賴瑞和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3期229-254,共26页
受錢大昕和嚴耕望的啓發,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爲一種無官品的"使職"(而非有官品的職事官),就像節度使、鹽鐵使等使職一樣,宰相只不過是皇帝任命的一個"使職",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宰相的權力來自皇帝的授予,取決於... 受錢大昕和嚴耕望的啓發,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爲一種無官品的"使職"(而非有官品的職事官),就像節度使、鹽鐵使等使職一樣,宰相只不過是皇帝任命的一個"使職",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宰相的權力來自皇帝的授予,取決於皇帝對他的信任,有相當程度的私密關係。唐初,皇帝沿用隋朝的慣例,通常以三省長官爲宰相。貞觀年間,逐漸改派其他官員(如侍郎等)出任宰相。由於宰相是一種使職,與其他使職一樣,在初期往往有許多使職名號,稱號不固定,有許多變動。但從高宗朝開始,已逐漸統一爲"同三品"和"同平章事"兩種。本文考察唐宰相的使職名號及其命名邏1,務求更進一步理解唐代宰相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特徵 宰相名号 知政事 同三品 同平章事
下载PDF
唐代使职的定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赖瑞和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6-50,188-189,共5页
本文检讨了唐代使职的几种特征,诸如以使为名、出使在外、皇帝钦差、以他官充任等等,认为这些都是片面特色,无法适用于所有使职,所以也无法构成使职的定义。唯一可以适用于所有使职的特征,只有"使职无官品"这一项。因此,本文... 本文检讨了唐代使职的几种特征,诸如以使为名、出使在外、皇帝钦差、以他官充任等等,认为这些都是片面特色,无法适用于所有使职,所以也无法构成使职的定义。唯一可以适用于所有使职的特征,只有"使职无官品"这一项。因此,本文以此为核心,撰写了使职的定义如下:举凡没有官品的实职官位,都是使职。在这定义下,唐代的使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显性使职,也就是那些以"使"为名的使职,如节度使、盐铁使等;另一类为隐性使职,也就是那些职称上没有"使"字的,如史馆史臣、知制诰、知吏部选事等等过去经常为人忽略的使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使职 使职定义 使职特征 职事官
原文传递
唐后期三大类词臣的升迁与地位——以白居易、元稹、权德舆、李德裕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赖瑞和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7-145,共9页
中书舍人、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在唐代都是词臣,在唐前期,知制诰和翰林学士还不是固定常设的使职,还不重要,所以中书舍人的地位最崇高清望。但到了唐后期德宗以降,翰林学士的权势越来越大,超越了中书舍人。在唐后期,一个词臣如果要接近皇权... 中书舍人、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在唐代都是词臣,在唐前期,知制诰和翰林学士还不是固定常设的使职,还不重要,所以中书舍人的地位最崇高清望。但到了唐后期德宗以降,翰林学士的权势越来越大,超越了中书舍人。在唐后期,一个词臣如果要接近皇权,获取政治上的实权,最便捷的仕途便是进身学士院,成为翰林学士(如元稹和李德裕)。若只做到舍人院的中书舍人,即使再上迁为六部侍郎和尚书等高官,也只是闲官,虽居清要,却没有什么政治权力,但可能因词臣所具有的"文"资产,拥有一种文化权力,足以开创文风,领导文坛(如权德舆和白居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书舍人 知制诰 翰林学士 文化权力 皇权
原文传递
论唐代中书舍人的使职化 被引量:6
9
作者 赖瑞和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8-77,188,共10页
唐代的中书舍人,同其他几种重要的职事官一样,在唐初就遭到使职化,其草诏职务逐步被各种词臣接手。安史乱后,则主要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取代。但这个使职化的过程十分缓慢且漫长。唐朝廷其实在行使一种"双轨制",有时候用中书舍... 唐代的中书舍人,同其他几种重要的职事官一样,在唐初就遭到使职化,其草诏职务逐步被各种词臣接手。安史乱后,则主要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取代。但这个使职化的过程十分缓慢且漫长。唐朝廷其实在行使一种"双轨制",有时候用中书舍人,有时用其他使职,端视当时情况和个别皇帝的需要而定。到了唐后期,中书舍人更演变成一种本官(类似宋代的寄禄官),中书舍人可以用此本官去充任其他使职,如翰林学士和知贡举等。这是中书舍人使职化的最明显征象和结果。到了北宋初期,这个使职化过程才完成,其时中书舍人已演变成单纯的寄禄官,不再有草诏职事,和唐代的本官一样,只是用以计俸料、定班序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中书舍人 使职化 翰林学士 知制诰
原文传递
论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 被引量:5
10
作者 赖瑞和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7,共5页
唐代官员的办公时间并非全国一致,可分为京师官署、地方州县和方镇幕府三种。这三类官署的办公时间有相同和不同之处。本文征引正史和诗文等材料,考察了这三者的运作细节。
关键词 视事 寓直 朝衙 晚衙 两衙
原文传递
唐代知制诰的使职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瑞和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4-39,180,共6页
唐史学界过去从未论及知制诰是一种使职。学者一般都视此官为职事官,或当作"兼官"来处理,或语焉不详,未能看清此官的本质,在论述时常把知制诰和中书舍人混淆。本文从使职定义、官名结构、任命方式以及白居易的唐人见证,论证... 唐史学界过去从未论及知制诰是一种使职。学者一般都视此官为职事官,或当作"兼官"来处理,或语焉不详,未能看清此官的本质,在论述时常把知制诰和中书舍人混淆。本文从使职定义、官名结构、任命方式以及白居易的唐人见证,论证知制诰是一种使职(类似宋代的差遣职),跟中书舍人这种正规职事官不同属性,两者不应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知制诰 使职特征 中书舍人 职事官
原文传递
唐代史馆史官的使职官名 被引量:2
12
作者 赖瑞和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9,共8页
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 本文检讨了唐代史馆史官所带的几种使职官名,从初期比较笼统含糊的"史官"、"修史官",到后来比较精确的"修国史"、"监修国史"、"直史馆"和"史馆修撰",并论证何以这些是使职官名,有特定的动宾结构和含义,以及唐代官员如何带着各种本官,去出任这些史馆使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史馆史官 修国史 监修国史 直史馆 史馆修撰
原文传递
唐后期一种典型的士人文官——李建生平官历发微 被引量:2
13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CSSCI 2013年第2期17-45,共29页
前言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好友李建,一直是个令我着迷的人物。<sup>[1]</sup>我最早是在白居易写的《有唐善人墓碑》中,读到李建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特别把李建一生几乎所有官历,分成五大类:官、职、阶、勋、爵,一一归类详列... 前言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的好友李建,一直是个令我着迷的人物。<sup>[1]</sup>我最早是在白居易写的《有唐善人墓碑》中,读到李建的生平事迹。白居易特别把李建一生几乎所有官历,分成五大类:官、职、阶、勋、爵,一一归类详列。我觉得这是研究唐代官制一条非常珍贵的材料,因为白居易在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唐人有"官"和"职"的不同观念。官是官,职是职,两者并不相混,但现代学者对这个重要差别已经不甚了了。所以,我在《唐代基层文官》和《唐代中层文官》两书中对"官"和"职"的差别有所论析。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书郎 唐代官制 殿中侍御史 职事官 发微 詹事府 知贡举 进士科 工部尚书 京兆少尹
原文传递
为何唐代使职皆无官品——论唐代使职和职事官的差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1期325-339,共15页
一前言清代史学大师钱大昕,曾对唐代的使职发表过一段精辟的见解:节度、采访、观察、防御、团练、经略、招讨诸使,皆无品秩,故常带省台寺监长官衔,以寄官资之崇卑。其僚属或出朝命,或自辟举,亦皆差遣无品秩。如使有迁代,则幕僚亦随而罢... 一前言清代史学大师钱大昕,曾对唐代的使职发表过一段精辟的见解:节度、采访、观察、防御、团练、经略、招讨诸使,皆无品秩,故常带省台寺监长官衔,以寄官资之崇卑。其僚属或出朝命,或自辟举,亦皆差遣无品秩。如使有迁代,则幕僚亦随而罢,非若刺史、县令之有定员有定品也。此外,如元帅、都统、盐铁、转运、延资库诸使,无不皆然。即内而翰林学士、弘文、集贤、史馆诸职,亦系差遣无品秩,故常假以他官。有官则有品,官有迁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事官 使职 官品 品秩 校书郎 史学大师 官资 延资库 官制 故常
原文传递
小说的正史化——以《新唐书·吴保安传》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2009年第1期343-355,共13页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历代都有人议论。比如宋代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是它的一大缺点。但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史实"?《新唐书》又是以何种方式来运用小说... 《新唐书》采用小说材料来修史,历代都有人议论。比如宋代吴缜《新唐书纠谬》,就认为《新唐书》"多采小说,而不精择",是它的一大缺点。但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史实"?《新唐书》又是以何种方式来运用小说材料,它如何把小说"正史化"?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学者做深入的研究。章群教授的近作《通鉴、新唐书引用笔记小说研究》,可说开了先端。此书网罗许多有用的原始材料,但还缺乏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想用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新唐书》中的《吴保安传》,是如何根据唐代牛肃《纪闻》中的《吴保安》一文写成,并且想借这个例子,来探讨唐宋以至现代史家,如何看待小说和史实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保安 史化 《新唐书》 牛肃 新唐书纠谬 唐传奇 《太平广记》 传奇作品 《资治通鉴》 《全唐文》
原文传递
从使职角度论唐代宰相的权力与下场 被引量:1
16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84-102,共19页
盖平章事亦职而非官也——清·钱大昕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唐·白居易《寄隐者》一、前言受到钱大听和严耕望的启示,我最近在一篇论文《唐代宰相的使职特征和名号》中,已厘清了唐宰相的使职本质和他... 盖平章事亦职而非官也——清·钱大昕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唐·白居易《寄隐者》一、前言受到钱大听和严耕望的启示,我最近在一篇论文《唐代宰相的使职特征和名号》中,已厘清了唐宰相的使职本质和他们所带有的种种使职称号,此不赘述。本文的目的,是同样想从使职的角度,继续探讨下一个相关课题:宰相的权力与下场。过去,学界一向都把唐代的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 李渊 中书门下 严耕望 平章事 钱大 韦执谊 隐者 窦威 德裕
原文传递
唐代除陌法和除陌钱新解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1-19,共19页
唐史学界有一个纠缠不清的老问题,姑且称之为'除陌钱问题'[1],大约从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考异》起就存在,至今仍然无解,只有各家的'猜想',众说纷纭。这里拟提出一个新解,求教于方家。先看最关键的三条史料,依年代排列:... 唐史学界有一个纠缠不清的老问题,姑且称之为'除陌钱问题'[1],大约从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考异》起就存在,至今仍然无解,只有各家的'猜想',众说纷纭。这里拟提出一个新解,求教于方家。先看最关键的三条史料,依年代排列:第一条是玄宗天宝九载(750)二月十四日敕:除陌钱每贯二十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界 奏疏 部分 陌法 方家 史料 关键 资治通鉴
原文传递
论唐代的检校郎官 被引量:1
18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2008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唐代的官制,一般说是包含了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四种,简称职散勋爵。许多唐史教科书和中国文官制度通论的著作,也都如此解说。例如,前辈唐史学者岑仲勉那本流通很广的《隋唐史》,在处理唐代的官制时,便仅讨论了职散勋爵四种,好像... 唐代的官制,一般说是包含了职事官、散官、勋官和爵号四种,简称职散勋爵。许多唐史教科书和中国文官制度通论的著作,也都如此解说。例如,前辈唐史学者岑仲勉那本流通很广的《隋唐史》,在处理唐代的官制时,便仅讨论了职散勋爵四种,好像唐代官制只有这四项可以讨论。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校 唐代官制 唐史 职事官 幕职 陈少游 岑仲勉 韦温 宪衔 兵部郎中
原文传递
唐职官书不载许多使职:前因与后果
19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1-21,共21页
一、载与不载凡研究唐史的研究生和学者,应当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常常在唐代文献中见到一些官名,想多了解此官的官品和职掌等细节,而去翻检唐代的职官书,结果却遍寻不获,感到很挫折。例如,唐开成五年(840)的《唐故知盐铁转运盐城监事殿... 一、载与不载凡研究唐史的研究生和学者,应当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常常在唐代文献中见到一些官名,想多了解此官的官品和职掌等细节,而去翻检唐代的职官书,结果却遍寻不获,感到很挫折。例如,唐开成五年(840)的《唐故知盐铁转运盐城监事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范阳卢府君墓铭并序》,有一段话写唐后期一位盐官卢伯卿(774—840)的仕历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职 职事官 官品 殿中侍御史 伯卿 《唐六典》 唐令 唐史 职官志 内供奉
原文传递
唐代使职“侵夺”职事官职权说质疑
20
作者 赖瑞和 《唐史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37-52,共16页
一前言现代唐史学者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说唐代的使职"侵夺"了职事官的职权,以致到了唐后期,使职变得比职事官更为重要。但这种"侵夺"、"侵权"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唐朝要委任使职来"侵夺"职事官... 一前言现代唐史学者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说唐代的使职"侵夺"了职事官的职权,以致到了唐后期,使职变得比职事官更为重要。但这种"侵夺"、"侵权"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唐朝要委任使职来"侵夺"职事官的职权?是谁最先使用了"侵夺"这一类负面的字眼?使职真的"侵夺"了职事官的职权吗?我们是否可以不用"侵夺"这种负面字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事官 使职 馆驿使 唐史 三铨 吴兢 官制 德宗 玄宗 观察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