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呋啶联合山豆根注射液对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红 杨绍基 +3 位作者 梅咏予 凌小强 卢建溪 赖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1-702,共2页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拉米呋啶 山豆根注射液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HBVe系统及APF水平
2
作者 柯伟民 林国莉 +2 位作者 叶一农 赖箐 李建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63-965,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与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指标,HBeAg与抗-HBe的阳性率和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与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以及癌变时脾脏超声影像指标,HBeAg与抗-HBe的阳性率和甲胎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不同分期S1,S2,S3,S4组以及肝细胞癌组(HCC):脾脏长径(mm)分别为104.6±13.1,108.7±13.6,110.5±15.4,123.0±16.8和116.9±28.2,S4组与S1,S2或S3组比较存在差异(P<0.042-0.001).脾脏厚度(mm)分别为35.2±6.3,37.0±7.7,37.8±9.6,43.3±10.8和40.8±11.2,仅S4组与S1组比较存在差异(P<0.017).脾静脉内径(mm)分别为6.0±1.4,6.5±1.4,6.8±1.7,7.8±1.7和6.8±2.6,S4组与S1或S2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HBeAg的阳性率分别为92%(23/25),75.6%(31/41),68.8%(22/32),51.9%(14/27)和13.5%(5/37);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4%(1/25),19.5%(8/41),25%(8/32),33.3%(9/27)和70.3%(26/37);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在S1-S4组和HCC组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AFP的水平(μg/L)分别为11.0±6.7,49.4±74.5,112.1±159.0,179.3±210.8和367.4±617.1;HCC组与S1或S2组比较,S4,S3或S2组与S1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从S1至S4的逐渐加重,脾脏的长径,厚度和静脉内径也逐渐增大,其中,以脾脏的长径间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更为灵敏.伴随HBeAg至抗-HBe自发血清转换率的逐步增加,AFP水平逐渐升高,脾脏也不断增大.乙型肝炎不同肝纤维化分期均有发生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肝癌 脾脏超声影像 HBVe系统 APF 甲胎蛋白
下载PDF
慢性乙肝发生致死性重型肝炎与重叠嗜肝病毒感染及HBV e系统状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柯伟民 林国莉 +2 位作者 叶一龙 赖箐 李建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为了查清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病程中发生致死性重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 (HBV)e系统状态的关系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慢性乙肝的死亡率。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肝病程中发生致死性重型... 目的 为了查清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病程中发生致死性重型肝炎与重叠感染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乙肝病毒 (HBV)e系统状态的关系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慢性乙肝的死亡率。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肝病程中发生致死性重型肝炎时重叠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HBVe系统的状态。结果 在慢性乙肝病程中发生致死性重型肝炎的 2 19例患者中 ,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1. 4 % (3 /2 19)、9.6 % (2 1 2 19)、1.8% (4 2 19)和30.1% (6 6 / 2 19) ,重叠嗜肝病毒的感染率之和为 4 2.9% (94 2 19)。其中 ,以戊型肝炎病毒为主 ,并且近10年来感染率基本没有改变。原因未明者为 5 7.1% (12 5 2 19)。HBeAg和抗 HBe的阳性率在甲、丙、丁或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组分别为 17.0 % (16 94 )和 5 4.0 2 % (5 1 94 ) ;原因未明组分别为 2 7.2 %(34 /12 5 )和 4 7.2 % (5 9/12 5 ) ,两组之间HBeAg和抗 HBe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 ,重叠嗜肝病毒感染是发生致死性重型肝炎的重要原因 ;严格饮食卫生和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可降低慢性乙肝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重型肝炎 肝病 HBV 戊型肝炎病毒 E系统 病程 致死性 发生 感染情况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Th17细胞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耿林 谢冬英 +10 位作者 林炳亮 彭亮 谢婵 张绍全 张宇锋 赖箐 朱建芸 张英 黄仰甦 胡朝霞 高志良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73-576,579,共5页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flowcytomix技术检测血清中IL-17的水平,荧光PCR检测HBV-DNA载量,ELISA检测HBeAg的状态,分析Th17细胞及IL-17的表达与HBV病毒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慢乙肝组相比,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Th17细胞与IL-17水平成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及HBeAg状态的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预后好转患者相比,预后不佳HBV-ACLF患者Th17细胞及IL-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且IL-17的水平与终末期肝病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HBV-ACLF的发病机制,且IL-17的表达越高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IL-17 预后 TH17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