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形势下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赖翠瑶 谢新民 《基层医学论坛》 2006年第12期1130-1131,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护理带教 三级甲等医院 儿科 医学教育事业 整体护理观念 护理人才 教育工作者 改革开放
下载PDF
三通开关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2
作者 赖翠瑶 谢秋芸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11期171-171,共1页
目的探讨三通开关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02例患者的1208次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作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实验组采用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使用三通开关。结果实验组采集... 目的探讨三通开关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302例患者的1208次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作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实验组采用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使用三通开关。结果实验组采集的血气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由采集标本后针头刺入操作者皮肤而发生的职业暴露率为零。结论在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使用三通开关,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血气标本的合格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明显减少了职业暴露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开关 血气分析 应用
下载PDF
麻醉方式优化联合多模式镇痛对脊柱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应用研究
3
作者 黄丽玲 赖翠瑶 罗金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研究麻醉方式优化、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对脊柱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影响。方法 收集在2022年10月-2023年7月到本院行脊柱手术治疗患者60例,依据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平均分为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常规镇痛)与30例观察组(采取麻醉优化... 研究麻醉方式优化、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对脊柱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影响。方法 收集在2022年10月-2023年7月到本院行脊柱手术治疗患者60例,依据患者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平均分为3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常规镇痛)与30例观察组(采取麻醉优化方式+多模式镇痛),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情况。结果 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手术后的自主呼吸恢复、完全清醒及呼气睁眼和拔管等时间都表现更出色(P<0.05)。此外,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也表现更优异的表现(P<0.05)。在手术后的6h、24h,甚至48h,观察组的疼痛控制情况都表现更好(P<0.05)。此外,相同的手术方法也使得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降至6.67%,也具备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优化的麻醉技术和多种镇痛技术的协同使用,显著降低了术后病人的术后苏醒时间,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为术后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式优化 多模式镇痛 脊柱术后患者 麻醉复苏
下载PDF
对急诊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4
作者 赖翠瑶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685-685,共1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留意和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急诊PCI术后,30例患者病变...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PCI术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留意和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急诊PCI术后,30例患者病变血管再灌注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急诊PCI是冠脉血流重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细心而熟练的护理对急诊PCI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急诊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对急诊脑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赖翠瑶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1年第11期713-714,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此42例脑梗塞病人中,有12例病人获得痊愈,26例病人病情好转,2例病人生活不能自理,2例病人死亡。... 目的:探讨对脑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脑梗塞病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此42例脑梗塞病人中,有12例病人获得痊愈,26例病人病情好转,2例病人生活不能自理,2例病人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促进脑梗塞病人的康复,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护理
下载PDF
穿琥宁注射液气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40例
6
作者 彭江红 赖翠瑶 董显燕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5-126,共2页
关键词 喘憋性肺炎 穿琥宁注射液 气雾化吸入 治疗
下载PDF
复方阿司匹林致瑞氏综合征1例报告
7
作者 付瑛 赖翠瑶 《基层医学论坛》 2007年第4期382-383,共2页
1病历介绍 患者,女,5岁。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抽搐,抽搐时神志不清。双眼上翻,四肢强直,口唇青紫,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在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遂转至当地县医院诊治。当时患儿有发热,呕吐,拟诊“中... 1病历介绍 患者,女,5岁。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抽搐,抽搐时神志不清。双眼上翻,四肢强直,口唇青紫,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在当地卫生院诊治,具体不详,症状无好转,遂转至当地县医院诊治。当时患儿有发热,呕吐,拟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查头颅CT、肝脾B超、脑脊液、血电解质、血培养均无异常,血常规:WBC22.3×10^9/L,N0.81,L0.15,Hb13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阿司匹林 瑞氏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历介绍 神志不清 头颅CT 血电解质 卫生院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病人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赖翠瑶 《全科护理》 2019年第30期3783-3785,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病人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接受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术后...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病人心理状态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6例接受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病人术后苏醒期采取常规护理及麻醉监护,观察组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术前)、干预后(出室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病人心理状态,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评分为(36.54±4.86)分、SDS评分为(37.23±5.0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60±5.12)分、(46.24±5.48)分(P<0.05)。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苏醒期病人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病人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不良反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身麻醉 苏醒期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下载PDF
麻醉苏醒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赖翠瑶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1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检测两组... 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检测两组苏醒期间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统计躁动总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术前,两组的HR、RR、SpO2、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观察组的HR、RR、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总发生率为6.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能减轻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疼痛感,降低躁动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苏醒护理 全身麻醉 苏醒躁动期 疼痛评分
下载PDF
BIS监测对日间手术患者PACU护理工作的影响
10
作者 赖翠瑶 黄毅升 +2 位作者 夏艳春 陈以建 欧阳爱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108-108,110,共2页
探讨bis监测对白天手术患者pacu护理的效果。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全麻后裔手术的患者最大年龄为20至70岁,从1年级至2年级,以及经验小组(c组),采用随机分组的工作方法。 ,N = 30)和bis监视组(b组为n = 30)。监测b组患者的bis麻... 探讨bis监测对白天手术患者pacu护理的效果。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全麻后裔手术的患者最大年龄为20至70岁,从1年级至2年级,以及经验小组(c组),采用随机分组的工作方法。 ,N = 30)和bis监视组(b组为n = 30)。监测b组患者的bis麻醉深度并根据bis值50-60调整麻醉深度; c组患者不监测麻醉的深度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根据调整麻醉深度。两组患者停止睁眼的时间(t1),完全意识恢复时间(t2),气管导管切除时间(t3),管家评分4分以上(t4),记录pacu的停留时间(t5)。记录在pacu期间发生的患者不良事件,并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评估护理质量。 b组的结果是,与c组相比,患者被打开了,意识需要完全康复,并且管子时间和管家评分达到4分或更高,并且pacu停留时间缩短了(p <0.05)。 ),B组恶心,呕吐,呼吸和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病例的发生率较c组显着降低(p <0.05);较低(p <0.05)。结论:双麻醉的术中深度监测可减少白天手术患者在pacu期间发生严重病例的概率,减少老年患者引起的痴呆的发生率,并减少护理工作量。它可用于提高Pacu精密护理的质量,并为促进日间手术患者的早期和快速康复奠定基础,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监测 护理质量 日间手术 麻醉恢复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