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让学习自然发生--“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赖要万 苏茜茗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开始学习规则图形面积的“度量”。但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一旦离开老师...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开始学习规则图形面积的“度量”。但是,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常常是被动的,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学生很难通过自己探索或小组合作,获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不少学生学习结束后仍然有困惑:1.教材上的三个长方形刚好能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满,要是不能刚好摆满,怎么办呢?2.从表格的数据里观察发现得到: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道理在哪儿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合作 观察思考 长方形的面积 规则图形 北师大版教材 动手操作 教学实践 老师
下载PDF
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赖要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6期64-64,65,共2页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语)。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彰显每一...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语)。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彩、动态生成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彰显每一位孩子的灵性,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生成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形成高效的课堂生成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程理念 动态生成 生成过程 可重复 激情 通道
下载PDF
注重说理 完善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被引量:1
3
作者 赖要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第9期70-71,共2页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语言的锤炼,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完善。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强化语言的表达,对数学知识的内部规律与外在联系进行说理训练,是发展与完善学生数学思维行之有效的...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语言的锤炼,能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完善。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强化语言的表达,对数学知识的内部规律与外在联系进行说理训练,是发展与完善学生数学思维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维 学生 教学实践 数学知识 语言
下载PDF
研训结合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4
作者 赖要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年第9期11-11,14,共2页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课改理念之间所产生的矛盾逐渐浮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对新课改的顺利推行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 教师专业 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 教育教学
下载PDF
平等——和谐数学课堂的基石
5
作者 赖要万 《教师》 2012年第28期85-85,共1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面对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冲突,新课改实验一路征程一路豪歌,风雨与硕果同行,荣誉更伴随着责难。但无数的事实证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活了,老师不再是可敬可畏的“神”...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面对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的冲突,新课改实验一路征程一路豪歌,风雨与硕果同行,荣誉更伴随着责难。但无数的事实证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活了,老师不再是可敬可畏的“神”,而是学生可亲可近的“人”,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服务生。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体验快乐、享受知识的过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现代文明的人本思想。这正是传统教育观念所无法企及的。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新时期课程改革先行者的拼搏与努力、坚守与追求……案例一:老师有意见,老师要举手。这是年前的一次常规检查的随堂听课,一位老师的一节再平常不过的常规课的一个教学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和谐 平等 传统教育观念 现代理念 传统观念 课改实验
下载PDF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思考与实践
6
作者 赖要万 《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第3期63-64,共2页
核心素养正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对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即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的养成这一观点,并从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等四个方... 核心素养正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重点和方向,对数学核心素养内涵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即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素质的养成这一观点,并从运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实践锻炼,阐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价值内涵 教学实践
下载PDF
适时补白,丰富教学——“需要多少钱”教学实践与思考
7
作者 赖要万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8年第9期40-41,共2页
乘除法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以借助直观模型,利用抽象的符号工具,来直观展示算法,深入剖析算理,通过横纵的联合沟通,达到对知识体系重构的目的.并且以此课... 乘除法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师要想让学生通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可以借助直观模型,利用抽象的符号工具,来直观展示算法,深入剖析算理,通过横纵的联合沟通,达到对知识体系重构的目的.并且以此课例,抛砖引玉,阐述如何读懂教材编者的意图,于“空白”处补白,于终点处延伸,让数学课堂教学丰富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联合沟通 重构体系
下载PDF
亲历“三化” 发展“量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例谈
8
作者 赖要万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2年第11期40-41,共2页
“量感”一词,在数学上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的构成要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诸多测量单位表示的量中选择出与某个实际物体相吻合的量,是可测的,可具体量化的... “量感”一词,在数学上是指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等量态的感性认识。量感的构成要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诸多测量单位表示的量中选择出与某个实际物体相吻合的量,是可测的,可具体量化的。例如,1厘米、1平方分米有多大。另一方面是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是不易测的,不好具体量化的,例如,我们平时对事物的估测,这种量的推断更是隐性的。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例谈在磨课、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亲历“三化”,培养和发展“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方分米 磨课 测量单位 培养和发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量感 实际物体 教学例谈
原文传递
补白延伸,让教学丰富起来——“需要多少钱”教学实践与思考
9
作者 赖要万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8年第12期56-57,共2页
直观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乘除法知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少钱》一课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乘积在百以内的口算乘法,它是学习笔算乘法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 直观理解乘法的算法和算理是乘除法知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多少钱》一课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乘积在百以内的口算乘法,它是学习笔算乘法的重要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达到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实践 知识学习 教学内容 验算法 位数 乘法 乘除法 多样化
原文传递
为有源头活水来——也谈“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10
作者 赖要万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6年第5期50-51,共2页
读了《中小学数学》(2015年9月上旬)莫老师的《也谈估算》一文,同为教研员的我,深深理解莫老师对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理解"课标",不解读教材,无视《教师教学用书》而各行其是的做法感到焦急无奈的迫切心情,因而强调要加强阅读理... 读了《中小学数学》(2015年9月上旬)莫老师的《也谈估算》一文,同为教研员的我,深深理解莫老师对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理解"课标",不解读教材,无视《教师教学用书》而各行其是的做法感到焦急无奈的迫切心情,因而强调要加强阅读理解《教师教学用书》。而读到文章后面的"编者语",更是让人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知识是根本,要积极参考围绕这些知识生成的各种有意义的书",这里"各种有意义的书"当然包括学生的教材、教师手里的《教学用书》等等,但编者强调的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学用书》 《中小学数学》 活水 源头 《教学用书》 知识生成 阅读理解 编者语
原文传递
“倍”可以“缩小”!
11
作者 赖要万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5年第3期39-40,共2页
读了谭拥军老师在《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4年12期刊发的《“倍”可以“缩小”吗?》一文,对谭老师能够对教材、对权威提出质疑深表赞叹,但对文中的观点则不敢苟同。为了方便阐述,仍引原文为例。
关键词 老师 师能 中小学数学 期刊 观点 教材 质疑 缩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