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端前脑钠肽与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对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预测价值的对比 被引量:25
1
作者 赖雪芹 赵青 +2 位作者 郭健秋 王润傍 徐小桥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688-691,共4页
目的研究N端前脑钠肽(N 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 proBNP)与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对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川崎病病儿,根据病儿是... 目的研究N端前脑钠肽(N 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 proBNP)与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对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川崎病病儿,根据病儿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将病儿分为病变组(26例)和未病变组(19例)。入院后测定病儿血浆NT proBNP水平,并记录病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病变组年龄低于未病变组,WBC(14.45±3.75)×10^9/L、中性粒细胞(7.78±1.58)×10^9/L、PLT(391.35±51.23)×10^9/L、CRP(83.56±14.74)mg/L、NT proB NP(756.43±87.56)pg/mL、原田危险评分(5.66±1.15)分和小林评分(7.65±1.42)分均高于未病变组[(10.67±3.81,6.76±1.67,354.61±63.71,62.45±15.68,567.29±61.39,4.37±1.16,6.39±1.28)(均P<0.05)];两组病儿性别和BMI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NT proBNP的AUC为0.941,高于原田危险评分的0.761和小林评分的0.823(Z=2.136、1.993,P=0.033、0.046);Youden指数提示NT proBNP与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预测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最佳截点分别为654.44 pg/mL、5.00分和7.13分。NT proBNP预测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灵敏度为88.46%,高于原田危险评分的65.38%及小林评分的65.38%(P<0.05)。结论NT proBNP与原田危险评分、小林评分均能对川崎病病儿冠状动脉病变风险做出预测,但NT proBNP的灵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并发症 冠状动脉疾病 利钠肽 危险因素 原田危险评分 小林评分 儿童
下载PDF
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赖雪芹 赵青 +1 位作者 徐燕珊 罗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7期3428-3429,共2页
目的研究氧气雾化吸入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 目的研究氧气雾化吸入用于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中随机抽取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且观察组患儿在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痰鸣音消失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氧气雾化吸入 临床症状 呼吸道
下载PDF
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赖雪芹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3期36-37,共2页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对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在诊断准确性方面,MRI... 目的分析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和CT检查,对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在诊断准确性方面,MRI和CT分别为95.00%、86.67%,MRI诊断准确性高于CT诊断(P<0.05);在诊断特异性方面,MRI和CT分别为87.50%、71.43%,MRI诊断特异性高于CT诊断(P<0.05);在诊断敏感性方面,MRI和CT分别为96.15%、88.68%,MRI诊断敏感性高于CT诊断(P<0.05)。结论在病毒性脑炎患儿诊断中,采用MRI检查方式进行辅助诊断,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MRI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淀粉样蛋白A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润傍 赵青 +2 位作者 赖雪芹 郭健秋 徐小桥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9期1105-110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BNP)水平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广东省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最终筛选出59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期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同时根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分为损伤组(19例)和无损伤组(40例)。检测各组血清GDF-15、SAA及NT-proBNP水平,分析GDF-15、SAA、NT-proBNP表达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结果①观察组血清GDF-15、SAA及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损伤组GDF-15、SAA、NT-proBNP又显著高于无损伤组(P<0.05);③川崎病患儿血清GDF-15、SAA及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内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④联合检测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21,诊断敏感度为73.7%,特异度为97.5%。结论血清GDF-15、SAA及NTproBNP的表达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存在一定关系,三者可作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损伤 川崎病 生长分化因子-15 血清淀粉样蛋白A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外周血清miRNA-210与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珮 金雅 +3 位作者 黄妙霞 蒲玉栋 徐燕珊 赖雪芹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5期2353-2355,共3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清miRNA-210与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儿按照阿氏评分(Apgar)分为重度窒息组12... 目的研究外周血清miRNA-210与新生儿窒息早期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窒息新生儿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儿按照阿氏评分(Apgar)分为重度窒息组12例与轻度窒息组28例。此外,将观察组患儿根据是否存在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15例与非脑损伤组25例。分别对各组新生儿血清中的miRNA-210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脑损伤组与非脑损伤组的血清miRNA-210水平。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为4.19±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为6.07±0.33,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的3.4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新生儿血清miRNA-210表达水平为6.22±0.37,明显高于非脑损伤组的4.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外周血清miRNA-210呈明显高表达,且随着新生儿窒息程度的逐渐加剧,其表达水平不断升高,且与早期脑损伤存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早期脑损伤 miRNA-210 阿氏评分
下载PDF
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燕珊 黄妙霞 +1 位作者 赖雪芹 肖珮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窒息新生儿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 目的:探讨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在窒息新生儿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窒息新生儿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外周静脉血血清中miRNA–210及miRNA–199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健康新生儿相比,观察组窒息新生儿血清miRNA–210高表达,miRNA–199a低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NA–210及miRNA–199a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后缺氧性脑损伤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核糖核酸 窒息新生儿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下载PDF
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王润傍 赵青 +2 位作者 赖雪芹 郭健秋 徐小桥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8期159-160,共2页
目的 研究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分析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情况,观察NT-proBNP预... 目的 研究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统计患儿一般资料,分析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情况,观察NT-pro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价值,并观察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及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结果 55例川崎病患儿中,16例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占29.09%;39例未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占70.9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与PLT、NT-proBN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NT-proBNP是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川崎病患儿PIL、NT-proBNP水平对其是否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脑钠肽前体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与多种血液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健秋 赵青 +2 位作者 赖雪芹 王润傍 徐小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95-798,共4页
目的探究川崎病(KD)患儿多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KD患儿,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n=14)和NCAL组(n=28),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血液学... 目的探究川崎病(KD)患儿多种血液学指标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间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KD患儿,根据是否发生CAL分为CAL组(n=14)和NCAL组(n=28),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血液学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体重、完全性川崎病和不完全性川崎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平均年龄低于NCAL组,发热时间长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高于N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OR=1.409,P=0.032)、高PLT(OR=1.106,P=0.047)和高NT-proBNP(OR=4.021,P=0.014)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结论高NT-proBNP水平、高PLT和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是KD患儿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病变 NT-PROBNP 血液学指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抗白三烯治疗对哮喘患儿半胱胺酰白三烯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小桥 金雅 +3 位作者 黄磊瑛 赵青 谢容玲 赖雪芹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6期-,共4页
目的 动态观察哮喘患儿抗白三烯治疗后外周血半胱胺酰白三烯(CysLTs)浓度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FLAP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ysLTs浓度与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以及对FLAP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哮喘患儿88... 目的 动态观察哮喘患儿抗白三烯治疗后外周血半胱胺酰白三烯(CysLTs)浓度及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FLAP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CysLTs浓度与哮喘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以及对FLAP基因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哮喘患儿88例[诊断标准符合2009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治疗组42例及CysLTs拮抗剂干预组46例,另选取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20名为正常对照组.抽取3组患儿外周血检测CysLTs浓度及FLAP mRNA相对表达情况,同步记录临床疗效.结果 哮喘组患儿外周血CysLTs浓度(74.35±13.21) μg/L、FLAPmRNA基因表达水平(4.29±1.27)高于正常对照组(23.51±15.17) μg/L、1.02±0.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t=11.30,P均<0.05).治疗后CysLTs浓度CysLTs拮抗剂干预组第1天[(73.40±13.62) μg/L]、第10天[(55.60±15.21)、3个月[(46.00±10.60) μg/L]、12个月[(40.50±7.44)μg/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的[(75.40±12.68)、(68.90±12.59)、(60.20±10.25)、(53.40±9.46) μ~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5.12,F组内=53.47,F交互=7.41,P<0.01或P<0.05).治疗后FLAPmRNA相对表达水平CyslTs拮抗剂干预组第1天4.23±1.43、第10天2.46±0.71、3个月1.61±0.24、12个月1.13±0.10均低于常规治疗组4.36±0.97、第10天4.21±0.81、3个月3.83±0.76、12个月3.48±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5.28,F组内=39.64,F交互=6.41,P<0.01或P<0.05).外周血CysLTs浓度与FLAP mRNA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3,P<0.01).结论 外周血CysLTs浓度变化与哮喘患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白三稀拮抗剂治疗方案制定的参考指标,哮喘患儿抗白三烯治疗应达3个月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半胱胺酰白三烯 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