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治疗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艾克拜尔·艾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5 位作者 皮尔地瓦斯 凯赛尔·阿布拉 赛甫丁 张成 阿扎提江·艾尼瓦尔 李义亮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治疗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75例肥胖合并肥胖相关合并症患者采用 LAGB,其中15例联合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门诊随访,观察调节绑带固定情况并记录体质量...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治疗肥胖症及其合并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75例肥胖合并肥胖相关合并症患者采用 LAGB,其中15例联合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术后门诊随访,观察调节绑带固定情况并记录体质量及合并症的变化。结果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 LAGB,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9.5±19.1)min,平均出血量(16.2±11.6)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3.2±1.8)d,术后出现套管孔感染9例,饭后呕吐5例,经治疗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连续随访3~9年,平均5.3年,62例完成随访,失访率17.3%,术后1、2、3、5年平均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xcess weight loss percent,EWL)分别为45.1%、61.3%、58.1%、51.6%,总减重有效率(EWL >50%为减重有效)为56.4%,无效率(EWL <25%)为12.9%。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肥胖合并症获得显著改善或治愈,4例不孕不育患者成功生育。胃绑带滑脱或减重效果不满意而在腹腔镜下取出绑带8例(12.9%),其中5例同期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暂时性脱发5例,对症饮食调整后缓解。4例因急性发作结石性胆囊炎行 LC。结论LAGB 治疗病态肥胖症减重效果可靠,对肥胖合并症的治疗作用也显著,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技巧和术后随访管理是改善疗效和减少中远期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合并症 腹腔镜 可调节胃绑带术
下载PDF
腹腔镜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漂移堵塞再置管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3
2
作者 阿里木 李义亮 +4 位作者 克力木 于文庆 王自立 赛甫丁 李赞林 《新疆医学》 2012年第1期92-95,共4页
腹膜透析目前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置管术是采用局部或硬膜外麻醉在腹壁做一切口,但经这一切口不能观察腹腔的情况,难以目视确定导管放置的正... 腹膜透析目前作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置管术是采用局部或硬膜外麻醉在腹壁做一切口,但经这一切口不能观察腹腔的情况,难以目视确定导管放置的正确位置,术后部分患者的导管容易发生移位,而常规方法不易纠正移位的导管位置,或因大网膜堵塞导管造成堵管不能再通时常须拔管后再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置管 再置管 腹腔镜 术后 终末期肾脏疾病 漂移 导管放置 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管置放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阿里木 李义亮 +3 位作者 于文庆 克力木 赛甫丁 姜鸿 《新疆医学》 2010年第8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腹膜透析管 透析管置放术 腹腔镜 临床应用 Tenckhoff 衰竭病人 置放方法 肾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术中处理胆囊管结石的手术体会
4
作者 阿里木 克力木 +2 位作者 李义亮 于文庆 赛甫丁 《新疆医学》 2010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胆囊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40例胆囊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通过术中腹腔镜器械触探,剖检胆囊管将结石挤出或连同部分胆囊管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胆囊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40例胆囊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通过术中腹腔镜器械触探,剖检胆囊管将结石挤出或连同部分胆囊管切除。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24个月未发继发胆总管结石和腹痛等。结论:LC中应重视发现和处理胆囊管结石,避免结石残留。此类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临床中要求操作者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管 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脐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赛甫丁 克力木 +4 位作者 张成 艾克拜尔 牛伟亚 阿里木 凯塞尔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3期64-64,共1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腹腔镜联合手术的病种和治疗范围愈加广泛。我院自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共完成腹腔镜联合脐疝修补术12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疝修补术 临床应用 腹腔镜联合手术 2009年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被引量:26
6
作者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艾克拜尔·艾力 +5 位作者 伊比提哈尔 赛甫丁 张成 皮尔地瓦斯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王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8-461,共4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的5例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外科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袖状胃切除术治疗的5例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食管裂孔疝缝合修补术+保留部分鱼鳍状胃底的胃袖状切除术+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1例联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l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57±27) min,平均术后住院(5.7±1.5)d.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1、3、6个月平均减重分别为(13.1±2.7) kg、(25.7±3.8) kg、(37.3±4.1) kg,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分别为24.7%±3.3%、47.3%±6.3%、65.8%±8.7%.术后5例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均完全缓解,3例合并糖耐量异常和高血压的患者术后3个月血糖和血压均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新手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胃食管反流 胃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艾克拜尔·艾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4 位作者 张成 皮尔地瓦斯 阿力木江·麦斯依提 赛甫丁 王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3,共3页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柯惠上海临床培训中心及奥林巴斯上海实验室对8只小猪行腹腔镜下保留部分胃底的胃袖状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不同...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在柯惠上海临床培训中心及奥林巴斯上海实验室对8只小猪行腹腔镜下保留部分胃底的胃袖状切除术联合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包括Nissen、Toupet、Dor胃底折叠术)。记录术中情况、手术步骤、技术难点及注意事项等。结果 成功完成小猪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食管裂孔疝缝合修补术8次,不同类型胃底折叠术24次,即Nissen胃底折叠术、Toupet胃底折叠及Dor胃底前折叠术各8次。无一例中转开腹,所有实验动物均在手术中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平均手术时间为(120.2±13.7)min,出血量为5-80(35.8±11.1)m L。术中1只发生肝损伤出血,其余均未发生脏器损伤及吻合口漏。手术时间随着训练次数明显缩短。结论 腹腔镜胃底折叠抗反流手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对小猪动物模型安全可行,可为临床医师提供极佳训练机会,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可能成为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新型抗反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抗反流手术 胃袖状切除术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腹壁切口疝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赞林 李义亮 +3 位作者 克力木 赛甫丁 张成 王志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方式与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722例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BMI、腹壁切口疝的分类、术前有无伤口感染、手术方式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的方式与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疝与腹壁外科收治的722例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BMI、腹壁切口疝的分类、术前有无伤口感染、手术方式和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77例未行手术,645例手术均获成功;504例行开腹切口疝修补术,其中372例使用补片修补(Sublay修补法67例,Onlay修补法275例,Inlay修补法30例),132例行传统缝合修补;135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6例行杂交手术。手术时间55~150 min,平均时间85 min,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术后8~24 h后下床活动,1~2 d排气,术后疼痛轻,2~3 d后完全缓解,术后3~10 d(平均7 d)患者顺利康复出院。随访1~93个月,随访率97.2%。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机体状况、腹壁缺损大小、BMI、术前有无伤口感染个体化治疗腹壁切口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单中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成 克力木 +3 位作者 赛甫丁 于文庆 王志 牛伟亚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切口疝修补术在住院时间、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98例切口疝患者进行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内置网修补法或开腹肌鞘前网片修补术。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观察... 目的探讨单中心腹腔镜与传统开放切口疝修补术在住院时间、复发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98例切口疝患者进行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内置网修补法或开腹肌鞘前网片修补术。随机分为腹腔镜组(观察组)52例,开放组(对照组)46例。对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严重并发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80±14)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10±56)min,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9±0.8)d,明显少于对照组(11.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复发3例(3/52),对照组复发1例(1/46)。结论腹腔镜腹腔内补网片手术优于开放式网状修复,出血少、损失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良好的美容效果,但住院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补片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底前180°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赞林 张成 +3 位作者 克力木 赛甫丁 李义亮 王志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180&#176;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腹腔镜180&#176;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14例,术后随访6~25个月,对酸反流的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底180&#176;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腹腔镜180&#176;前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114例,术后随访6~25个月,对酸反流的主观和客观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54.3(45~9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5~50)ml,无术中或术后输血者。术后24~48 h全流饮食。术后住院2~8 d,平均3.25 d。食管下括约肌腹腔内部分长度、食管下括约肌基底平均压力、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力平均值、24 h pH监测DeMeester评分等指标较术前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食管下括约松弛率、食管体部蠕动平均波幅、远端收缩积分平均值、远端收缩积分最高值、收缩前沿速度、食管内部压力、食团内压平均最大值较术前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胃底180&#176;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底折叠术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麦麦提艾力·麦麦提明 阿卜杜萨拉木 +6 位作者 李义亮 皮尔地瓦斯 王志 赛甫丁 李赞林 屈鹏 克力木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LTIHR)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251例,年龄≥60岁,其中122例患者...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LTIHR)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251例,年龄≥60岁,其中122例患者行LTIHR术(LTIHR组),129例患者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LTIHR组小于Lichtenste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TIHR组和Lichtenstein组中尿潴留、阴囊或大阴唇肿胀、切口感染、腹股沟区感觉异常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切口血清肿、慢性疼痛(VAS>3分)分别依次为2、3和11、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为13~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LTIHR组和Lichtenstein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与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比,具有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切口血清肿发生率及术后疼痛少等优点。术前应充分结合个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不同术式治疗腹股沟疝,以便达到更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腹腔镜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在治疗巨大腹壁疝及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阿不都外里 麦麦提艾力 +2 位作者 赛甫丁 李赞林 克力木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在治疗巨大腹壁疝及防治其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巨大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MSCT测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环大小,根据容积... 目的探讨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在治疗巨大腹壁疝及防治其相关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8例巨大腹壁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通过MSCT测疝囊容积、腹腔容积、疝环大小,根据容积比选择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观察其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出血量、膀胱内压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1±0.8)h,切除肠管长度为(49.4±15.0)cm,术中出血量为(82±30.1)ml。膀胱内测压:IAHⅠ级3例(3/18),出现IAHⅡ级1例(1/18),无IAHⅢ、Ⅳ级发生;围手术期无腹腔间室综合征发生,无死亡病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心、肝、肾及呼吸功能异常;有2例出现切口积液,1例术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迟发感染;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0±2.1)个月,有1例患者出现腹壁切口疝复发,暂未行二次手术。结论主动减容联合Onlay术治疗巨大腹壁疝可有效防治术后由于腹腔内高压所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发生,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减容 Onlay术 巨大腹壁疝 腹腔内压力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