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波 伊尔凡江·吐尔逊 赫晓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骨密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接受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5例,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两组均观察至出院,并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3 d应激反应指标[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骨密度(股骨颈、Ward三角、股骨大粗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与术后3个月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各部位骨密度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NE、SOD、AngⅡ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较,PFNA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应激反应较轻,可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有利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骨密度水平,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骨密度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Wiltse入路治疗胸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
2
作者 谢江 岳金鑫 +2 位作者 刘波 赫晓康 杨晨 《新疆医学》 2023年第3期325-3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67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2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经后路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67例,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32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35例(B组),分别记录围手术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腰椎疼痛VAS评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治疗效果。结果末次随访中,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胸腰椎疼痛VAS评分,均少于B组(P<0.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前路复位减压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江 姜飞 +3 位作者 王天堂 陆江 赫晓康 毛丰刚 《新疆医学》 2017年第10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3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按美国脊髓损伤ASIA分类标准:A级6例,B级15例,C级11例,D级6例。单侧关... 目的探讨通过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2月收治3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按美国脊髓损伤ASIA分类标准:A级6例,B级15例,C级11例,D级6例。单侧关节突绞锁26例,双侧关节突绞锁12例;先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维持局部稳定,后行前路颈椎体间撑开撬拨复位、减压、内固定治疗,并观察复位情况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行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撬拨复位椎体,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恢复颈椎序列,且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按ASIA分类标准:A级3例,B级5例,C级13例,D级8例,E级9例。随访时影像资料提示:颈椎体间均骨性愈合,内固定钢板位置满意,无松动、断裂。结论颈前路减压、复位、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可以尽早复位椎体,解除脊髓压迫,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椎间融合 钢板固定
下载PDF
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赫晓康 姜飞 +1 位作者 刘波 伊尔凡江·吐尔逊 《医学信息》 2022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实... 目的观察保留与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实施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比较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前移距离、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以及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KT-2000前移距离、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KT-2000前移距离、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保留残端与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保留残端可快速恢复膝关节功能、本体感觉,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残端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