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国内化妆品广告对女性身体的异化与消费 被引量:1
1
作者 赫金芳 《文化与传播》 2019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女性是化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了激发她们的购买欲望,各大化妆品牌无不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女性形象,通过广告创造产品与美丽的因果联系,以美的标准来引导并诱惑女性消费者购买其产品。通过对化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解读,可以... 女性是化妆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为了激发她们的购买欲望,各大化妆品牌无不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的女性形象,通过广告创造产品与美丽的因果联系,以美的标准来引导并诱惑女性消费者购买其产品。通过对化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细致解读,可以发现这些广告背后都由男性掌握着话语权,都遵循着社会化的性别期待,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塑造出刻版化、定型化、被观赏和消费的女性形象,这种塑造也影响着这个时代女性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广告 女性形象 性别期望 媒介话语权
下载PDF
《牛铃之声》:镜头之中的温度与深度
2
作者 赫金芳 《戏剧之家》 2016年第5期140-141,共2页
韩国纪录片《牛铃之声》以其主题意识的广度和画面感的饱满精致获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赢,导演对人牛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构图、景别、音乐、剪辑等艺术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关键词 《牛铃之声》 特写镜头 空镜头 温度 深度
下载PDF
从《南京之殇》看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影像传播策略
3
作者 赫金芳 《戏剧之家》 2021年第25期164-165,192,共3页
作为首部在西方主流电视频道播出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南京之殇》是他者视角下传播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实践。在联合制片的模式之下,由中方确保整体的历史观和价值导向,以西方主流受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影像风格讲述史实,为中国... 作为首部在西方主流电视频道播出的南京大屠杀题材纪录片,《南京之殇》是他者视角下传播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实践。在联合制片的模式之下,由中方确保整体的历史观和价值导向,以西方主流受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影像风格讲述史实,为中国故事实现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本文从《南京之殇》的传播动机、叙事主题以及影像表达等角度入手,分析该片在视角选择、价值取向、视听技法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视角 创伤 记忆 影像
下载PDF
营销作辅,内容为王——解析电影《捉妖记》的成功之道
4
作者 赫金芳 《戏剧之家》 2016年第20期132-132,共1页
文章对电影《捉妖记》的影片质量、营销手段进行细致分析,看其如何在注重影片艺术水平的同时,兼顾商业营销,既获得好口碑,又赢得高票房的。
关键词 捉妖记 互联网+ 内容为王 CG特效电影
下载PDF
浅谈电视剧《红高粱》中的女性书写
5
作者 赫金芳 《艺术科技》 2016年第1期135-135,176,共2页
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延续了郑晓龙导演娴熟、深沉的女性书写魅力,在对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改编中,重塑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著浓烈的男性话语,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批判色彩。然而,这种女... 2014年热播的电视剧《红高粱》延续了郑晓龙导演娴熟、深沉的女性书写魅力,在对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改编中,重塑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编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著浓烈的男性话语,具有一定的女性主义批判色彩。然而,这种女性书写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塑造出的女性仍然难以逃脱以男性为权威和中心的现实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晓龙 《红高粱家族》 女性书写 困境
下载PDF
基于政策驱动的江苏省纪录片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6
作者 赫金芳 《传媒论坛》 2021年第16期10-12,共3页
专业人才的匮乏是限制国产纪录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策驱动的背景之下,各级制作单位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作人才的主动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江苏省积极相应政策号召,扶持和鼓励纪录片创作和人才培养,创作了一大... 专业人才的匮乏是限制国产纪录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策驱动的背景之下,各级制作单位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作人才的主动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江苏省积极相应政策号召,扶持和鼓励纪录片创作和人才培养,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江苏本土的优秀纪录片,先后有多部作品入围国产纪录片和人才创作扶持项目。文章分析了江苏省在纪录片人才培养方面的有效措施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希冀带来一些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江苏 纪录片 人才培养 路径
下载PDF
从《南京之殇》看中国故事如何实现国际表达
7
作者 赫金芳 《声屏世界》 2021年第10期64-65,共2页
在坚守真实底线的原则下,纪录片《南京之殇》关注西方受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习惯,借助专业演员的人物扮演再现亲历大屠杀的外国人的记忆细节,唤起西方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将南京大屠杀这一民族创伤汇入世界二战叙事当中,是实现&qu... 在坚守真实底线的原则下,纪录片《南京之殇》关注西方受众的审美偏好和接受习惯,借助专业演员的人物扮演再现亲历大屠杀的外国人的记忆细节,唤起西方受众的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将南京大屠杀这一民族创伤汇入世界二战叙事当中,是实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一次成功实践。文章重点分析《南京之殇》在视角选择、视听技法以及细节塑造方面的积极探索,希冀为中国故事的跨文化影像传播提供一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之殇》 视角 情景再现 情感共鸣
下载PDF
《黄金时代》:开拓人物传记片新思路
8
作者 赫金芳 《视听》 2019年第4期60-61,共2页
《黄金时代》采用实验性、伪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不仅开拓了人物传记片崭新的表现形式,更还原了真实的时代情境,以最适合的方式解读萧红,在这形式的外壳之下包裹着导演对历史人物的致敬,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思。
关键词 萧红 《黄金时代》 时代 视听语言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电视剧军人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被引量:2
9
作者 曾一果 赫金芳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新世纪以来,随着《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大量涌现,石光荣、李云龙、许三多等电视剧中日益丰富多元化的军人形象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探讨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如... 新世纪以来,随着《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和《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大量涌现,石光荣、李云龙、许三多等电视剧中日益丰富多元化的军人形象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探讨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如何改变军人形象的传统叙事陈规,对于我们思考当代军人形象塑造和传播方面的得失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剧 军人形象 人性化 叙事策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