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出血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刚 赵东刚 +6 位作者 陈少军 闫俊 汤华 姜莱 管玉华 姚龙飞 韩晶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合并脑室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73例a SAH合并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入院24~48 h发生END(分别于入院30 min内及24~48 h行神经功能评估判定)27例,未发生END 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合并脑室出血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73例a SAH合并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入院24~48 h发生END(分别于入院30 min内及24~48 h行神经功能评估判定)27例,未发生END 46例。收集发生与未发生END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合并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总量、脑室出血体积等相关资料,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脑室出血体积与SAH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生END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比例、SAH总量、脑室出血体积均高于非END者(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H总量、脑室出血体积是发生EN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发生END者脑室出血体积与SAH总量呈正相关(r=0.82,P<0.01)。结论 SAH总量、脑室出血体积是a SAH合并脑室出血患者发生早期END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出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管玉华 赵东刚 +3 位作者 姜莱 姚龙飞 夏开来 郑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8-1521,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 目的:综合评价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全面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筛选出的9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再用Review Manager5.0进行Meta分析,对比亚低温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及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漏斗图检验未发现明显的发表偏倚。亚低温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WMD=-5.91,95%CI-7.51~-4.31,P<0.00001);随访期间,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病死率(OR=0.57,95%CI0.27~1.19,P=0.13)、肺部感染发生率(OR=1.99,95%CI0.79~5.04,P=0.14)无差异;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进步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患者数量显示亚低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OR=5.06,95%CI2.74~9.35,P<0.00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急性缺血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其功能预后,但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亚低温 急性缺血脑卒中 随机对照实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刚 吉萍 +7 位作者 赵东刚 陈少军 闫俊 汤华 姜莱 管玉华 郑刚 黄鑫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超早期溶栓分为2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溶栓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超早期溶栓分为2组:溶栓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溶栓组患者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4.5 h时间窗内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凝、降压等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远期预后及患者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治疗24 h后,溶栓组患者的APTT[(32.9±2.8)vs(30.1±3.0)s]、PT[(13.7±1.6)vs(12.8±1.5)s]、TT[(17.3±1.0)vs(16.1±1.3)s]均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患者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2.6±0.4)vs(2.9±0.6)g/L,P<0.05]。治疗前,溶栓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 d、14 d、28 d后,溶栓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溶栓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溶栓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6.15%vs 64.62%,P<0.05)。溶栓组治疗过程中出现1例牙龈出血,2例鼻出血,13例静脉输液部位皮下出血,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发生。结论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对远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超早期 急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21例报告)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刚 陈劲草 +3 位作者 赵东刚 闫俊 陈少军 姚龙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CT示血肿完全清除14例,近全部清除5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随访3~6个月,GOS分级Ⅳ~Ⅴ级11例,Ⅲ级...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的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CT示血肿完全清除14例,近全部清除5例,大部分清除2例。术后随访3~6个月,GOS分级Ⅳ~Ⅴ级11例,Ⅲ级6例,Ⅱ级3例,Ⅰ级1例。结论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可直视下止血,视野广阔,手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神经内窥镜 微侵袭
下载PDF
个体化外科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104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健 孙克华 赵东刚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对10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病情不同分别行血肿穿刺抽吸术、血肿穿刺抽吸加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以ADL分级法评价病人的预后:Ⅰ级27例,Ⅱ... 目的探讨有效的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对10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按病情不同分别行血肿穿刺抽吸术、血肿穿刺抽吸加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以ADL分级法评价病人的预后:Ⅰ级27例,Ⅱ级34例,Ⅲ级17例,Ⅳ级14例,Ⅴ级12例。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明显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外科手术 高血压
下载PDF
脑室-Ommaya囊穿刺引流术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姚龙飞 陈少军 +5 位作者 赵东刚 杨春林 闫俊 管玉华 姜莱 韩晶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56-25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室-Ommaya囊穿刺引流术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168例,肿瘤切除前均采用脑室-Ommaya囊引流术处理,切除术后根据需要进行引流。结果168例引流术后颅... 目的探讨脑室-Ommaya囊穿刺引流术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168例,肿瘤切除前均采用脑室-Ommaya囊引流术处理,切除术后根据需要进行引流。结果168例引流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明显好转;肿瘤切除术后3周内脑积水消失160例,8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后随访6个月,160例无脑积水,8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效果稳定。结论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围手术期中应用脑室-Ommaya囊穿刺引流术,有助于缓解颅内压增高症状,并能减少切除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肿瘤 脑积水 切除术 脑室-Ommaya囊引流术
下载PDF
带式输送机多轨道故障巡检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传伟 张俊男 赵东刚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11期304-306,共3页
针对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问题,利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变轨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轨道协同作业技术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智能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利用主、从轨道切换实现煤矿井下多巷道检测,然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传输相关分... 针对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问题,利用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变轨技术和物联网等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轨道协同作业技术和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智能诊断系统。该诊断系统利用主、从轨道切换实现煤矿井下多巷道检测,然后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传输相关分析数据,实现了煤矿井下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的巡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无损检测技术 物联网 轨道
下载PDF
自由基清除剂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姜莱 赵东刚 +3 位作者 陈少军 闫俊 陈洁民 赵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7期417-419,共3页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Bax、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 目的探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Bax、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依达拉奉预处理组,每组1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预处理组大鼠建模前12h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断头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HSP70蛋白表达,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依达拉奉预处理组和对照组大鼠缺血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和Bcl-2、Bax及HSP70阳性细胞数比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凋亡细胞和Bax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1),而Bcl-2和HSP70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Bcl-2、HSP70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细胞凋亡,增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耐受性,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依达拉奉 Bcl-2 Bax 热休克蛋白 表达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刚 赵东刚 +4 位作者 陈少军 闫俊 汤华 姜莱 管玉华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5期463-464,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Hcy和血浆FIB水平。病例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68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清Hcy和血浆FIB水平。病例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清Hcy和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Hcy、血浆FIB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880、0.854,P<0.05);Hcy+FIB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检测效能高于血清Hcy和血浆FIB。结论:血清Hcy与血浆FIB联合检测可作为急性脑梗死辅助诊断的指标,并且在病情评估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河南省2003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更荣 赵东刚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743-744,741,共3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肺结核流行特点 ,探讨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方法 采用Excel 2 0 0 0对河南省 2 0 0 3年度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与全国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作比较。 结果  2 0 0 3年河南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 目的 了解河南省肺结核流行特点 ,探讨结核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方法 采用Excel 2 0 0 0对河南省 2 0 0 3年度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 ,与全国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作比较。 结果  2 0 0 3年河南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 47 72 /10万。豫西南等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相对较高 ,年龄以青壮年发病为主 ,性别分布男性明显多于女姓 ,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 ,季节性分布不明显。 结论 河南省的结核病防治任务及形势严峻 ,社会经济状况及医疗卫生条件等是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的重要因素 ,应加强农村地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流行特征 结核病防治 报告发病率 青壮年 男性 季节性分布 河南省 结论 重要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破裂的处理(附89例报告)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少军 李祥富 +2 位作者 姜莱 姚龙飞 赵东刚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这89例病人中,1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均经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沾生物胶的明胶海绵压... 目的探讨破裂颅内动脉瘤术中再破裂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89例破裂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这89例病人中,17例术中发生动脉瘤再破裂,均经采用控制性低血压、沾生物胶的明胶海绵压迫、小功率双极电凝器电灼破裂口和暂时阻断载瘤动脉等方法控制出血后,夹闭瘤颈。结果出院时良好78例,轻残6例,重残3例,死亡2例。其中17例动脉瘤术中再破裂出血均得以有效控制,术后患者恢复优良者15例,轻残1例,死亡1例。结论术前认真细致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制订相应的手术策略和应急预案,采用个体化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术中再破裂;而术者沉着冷静地采用相应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出血,从容夹闭瘤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术中破裂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31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刚 王艳 赵东刚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661-1663,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FSD)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动脉瘤性SAH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方法:A组FSD30mg+生理盐水50ml/次、3次/d,B组尼莫地平8mg(40ml)/次、3...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FSD)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动脉瘤性SAH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方法:A组FSD30mg+生理盐水50ml/次、3次/d,B组尼莫地平8mg(40ml)/次、3次/d。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后脑血管多普勒(TCD)的变化,以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变化(单位:cm/s)为参考;血压和心率,肝、肾功能、血K、Na、Cl及血、尿、便常规。结果:患者治疗前后TCD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其它反应。结论:此药在防治动脉瘤性SAH所致CVS方面与尼莫地平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 血管痉挛 颅内治疗 盐酸法舒地尔
下载PDF
冠状切口开颅治疗特急性颅内血肿2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伯彦 赵东刚 +2 位作者 倪慧珍 李龄 曹作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F002-F002,1,2,3,共4页
本文采用冠状切口开颅(CCI)治疗特急性颅内血肿24例,占同期特急性颅内血肿的42%,与对照组对比治愈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与死亡率下降,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对冠状切口开颅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及本术式的优点进... 本文采用冠状切口开颅(CCI)治疗特急性颅内血肿24例,占同期特急性颅内血肿的42%,与对照组对比治愈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与死亡率下降,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对冠状切口开颅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治疗结果及本术式的优点进行了有关临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冠状切口开颅 急性
下载PDF
亚低温通过调控PTEN表达保护损伤后大鼠脑组织 被引量:3
14
作者 管玉华 赵东刚 +1 位作者 郑刚 姜莱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亚低温保护机制及与PTEN的关系。方法采用Marmarou法制作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常温损伤组(37℃,NT组)、亚低温损伤组(32℃-35℃,HT组)。检测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6 h、24 h、72 h的保护作用及...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亚低温保护机制及与PTEN的关系。方法采用Marmarou法制作SD大鼠颅脑损伤模型,设假手术组、常温损伤组(37℃,NT组)、亚低温损伤组(32℃-35℃,HT组)。检测亚低温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6 h、24 h、72 h的保护作用及对损伤脑组织PTEN m R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损伤后脑组织PTEN m RNA与蛋白表达在伤后6 h已经开始增加,24 h达到高峰,72 h后仍高于假手术组。亚低温可降低颅脑损伤后各时间PTEN m RNA表达及伤后6 h、24 h PTEN蛋白浓度,但伤后72 h PTEN蛋白浓度,HT组和NT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颅脑损伤后神经元表达PTEN增多,亚低温通过下调神经元PTEN表达保护损伤后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低温 人工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下载PDF
亚低温抗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管玉华 赵东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759-1761,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细胞凋亡 亚低温治疗 信号传导途径 缺血后 脑缺血 神经元凋亡 神经细胞坏死 神经细胞死亡
下载PDF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45例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刚 赵东刚 +6 位作者 陈少军 陈洁民 闫俊 李祥富 杨春林 姚龙飞 姜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684-68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48hCT示,血肿清除>80%者30例,<60%者15例。随访6...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采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4 ̄48hCT示,血肿清除>80%者30例,<60%者15例。随访6~12个月按ADL分级评估预后:存活43例,Ⅰ级10例,占23.3%;Ⅱ级13例,占30.2%;Ⅲ级11例,占25.6%;Ⅳ级7例,占16.3%;Ⅴ级2例,占4.6%。死亡2例,死亡率4.4%(2/45)。Ⅰ~Ⅲ级共34例,占75.56%(34/45)。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能减少对血管、神经及脑组织的损伤,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经侧裂入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及面神经保护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祥富 王七玲 +1 位作者 赵东刚 闫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31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均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及面神经保护。结果肿瘤... 目的:总结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及面神经保护的经验和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神经的保留率。方法31例听神经瘤患者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中均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及面神经保护。结果肿瘤全切29例(93.6%),大部分切除2例(6.4%)。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90.3%),面神经功能状态 H-B 分级:Ⅰ~Ⅱ级22例(70.9%),Ⅲ~Ⅳ级7例(22.6%),Ⅴ~Ⅵ级2例(6.5%)。无长期昏迷及死亡病例。结论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和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及保护面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面神经保护 监测
下载PDF
无线供电带式输送机巡检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传伟 赵东刚 +1 位作者 张俊男 李妞妞 《煤炭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4-256,共3页
针对煤矿主巷道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在分析带式输送机故障产生的基础上,将检测技术与电磁感应无线供电技术有效结合,设计出一套无线供电带式输送机巡检系统,对煤矿主巷道的工况和带式输送机的状态进行实时检测,... 针对煤矿主巷道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在分析带式输送机故障产生的基础上,将检测技术与电磁感应无线供电技术有效结合,设计出一套无线供电带式输送机巡检系统,对煤矿主巷道的工况和带式输送机的状态进行实时检测,实现对煤矿主巷道带式输送机覆盖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 巡检系统 电磁感应 检测
下载PDF
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祥富 王七玲 +1 位作者 赵东刚 闫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7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2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68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9年5月-2014年5月收治2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开颅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68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18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4 h复查CT,血肿完全清除119例,残留血肿量≤10 m L者87例,10 m L<残留血肿量≤20 m L者46例,1例残留血肿量25 m L。术后6个月根据GOS量表恢复评定,5分71例,4分95例,3分55例,2分24例,1分8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一般采用传统的非手术治疗,在出血严重的情况下需采取手术治疗,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显微操作技巧、手术时机及处理好术后各种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加脑室外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的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少军 赵东刚 李祥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38-39,共2页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高,破入脑室则病情危重,预后差。我们在总结以往治疗过程中的不足后,从1995年3月开始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UK)溶解血肿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2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小骨窗开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