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一生水》篇的宇宙图式及其文化哲学阐释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东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2-79,共8页
“太一生水”的宇宙化生图式是一个既有类分又有互渗交合性的图式。图式分为“反辅”和“相辅”两个化生层次,在寻找到宇宙的绝对起点后,则主要运用了类比互渗的思维建立起结构与化生机制,是在扬弃宗教巫术文化的世界观和吸纳阴阳五... “太一生水”的宇宙化生图式是一个既有类分又有互渗交合性的图式。图式分为“反辅”和“相辅”两个化生层次,在寻找到宇宙的绝对起点后,则主要运用了类比互渗的思维建立起结构与化生机制,是在扬弃宗教巫术文化的世界观和吸纳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更具理性化、哲学化的宇宙化生图式,对道家哲学和宇宙论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哲学精神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一生水>> 宇宙图式 文化哲学
下载PDF
“兴、观、群、怨”说与《孔子诗论》 被引量:6
2
作者 赵东栓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学的纲领,它建立在周代传统诗教基础上,并植根于孔子思想体系之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功能。而《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继承或内在地把握着"兴、观、群、怨"的诗...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诗学的纲领,它建立在周代传统诗教基础上,并植根于孔子思想体系之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功能。而《战国楚竹书》中的《孔子诗论》继承或内在地把握着"兴、观、群、怨"的诗学思想。解读二者的关系及其内涵有利于理解孔子及其后学的诗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观、群、怨 《孔子诗论》 诗学
下载PDF
文中之支离疏——庄子丑怪艺术形象的美学开拓 被引量:7
3
作者 赵东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从庄子在表达哲学理念时,所创造的丑怪的艺术形象出发,分析庄子对丑怪美学意蕴的理解。并从庄子的哲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道的自然本质、无用观、齐物论的观照方式及相对的辩证思维对丑怪艺术形象及美学品格形成的观照。
关键词 庄子 丑怪艺术形象 美学 自然 无用观 相对性 哲学 齐物论
下载PDF
庄子与卢梭的浪漫主义自然观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东栓 《北方论丛》 2001年第5期8-11,共4页
在庄子哲学中 ,自然是道的属性 ,是宇宙精神的象征。道是不可违背的 ,因此 ,自然也就是世间万物不可更易的最完美的状态。庄子对自然的标举是从反抗人的异化的角度出发的 ,它和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的热爱一样 。
关键词 自然 异化 浪漫主义
下载PDF
阴阳五行说思维方式中的原始质素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东栓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阴阳五行是中国人特有的古老的世界观 ,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类比思维 互渗思维
下载PDF
《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东栓 《龙岩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共5页
《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 《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诗》存在着源和流的学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荀子论《诗》 《风》《雅》《颂》
下载PDF
班固的人格审美意识与《汉书》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东栓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37-39,共3页
班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人格审美意识中,儒家思想的伦理哲学决定了他的人格审美意识的道德主体性。在《汉书》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基于儒家的哲学与人的价值论而形成的人格审美意识体系,强调了道德的主体性及整体、秩序、规范绝... 班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他的人格审美意识中,儒家思想的伦理哲学决定了他的人格审美意识的道德主体性。在《汉书》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基于儒家的哲学与人的价值论而形成的人格审美意识体系,强调了道德的主体性及整体、秩序、规范绝对服从,从而使《汉书》中的人物形象趋于类型化,限制了人物个性的充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人格审美意识 《汉书》 人物形象 纪传体断代史 史传文学 道德主体性 人物个性
下载PDF
《孔丛子》成书旧说及其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东栓 孙少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63-65,73,共4页
《孔丛子》自被宋咸注书进献以来,有关其书真伪的争辩就一直未断。对其成书作者与时代的推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各家旧说的归纳分析及比较考辨,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孔丛子》 成书 旧说 作者与时代
下载PDF
西汉儒家学者王吉及其经学活动考述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东栓 《龙岩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琅琊王吉是西汉后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也是《韩诗》与《齐论语》的传人。依据《汉书》对琅琊王吉的记载,兼参其他典籍,考察王吉的生平事迹,重点论述王吉的经学活动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关键词 王吉 事迹 经学
下载PDF
《周易》古经与哲学的萌芽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东栓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6,共3页
《周易》古经是一部巫术性质的著作,但是在巫术的世界观中已经孕育出了哲学的萌芽。《周易》的哲学萌芽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周易》已经显示出思维的类分性和系统性,并在具体的形象中体悟出一定的抽象的哲理;《周易》对世界的把握与认... 《周易》古经是一部巫术性质的著作,但是在巫术的世界观中已经孕育出了哲学的萌芽。《周易》的哲学萌芽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周易》已经显示出思维的类分性和系统性,并在具体的形象中体悟出一定的抽象的哲理;《周易》对世界的把握与认识,已经有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转化变易的辩证观念;《周易》已经初步具有了对事物的节制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哲学 萌芽
下载PDF
孟子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东栓 《济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14,共6页
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的作者背景和社会背景;"以意逆志"主要是内容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作者的思想情志。同时... 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的作者背景和社会背景;"以意逆志"主要是内容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作者的思想情志。同时孟子对这一理论有所实践,而且这一方法和原则关联着孟子的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下载PDF
儒家的中庸哲学与中庸人格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东栓 《绥化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8,共3页
本文论述了儒家中庸哲学在世界观及方法论上对中庸人格建构的哲学观照 ,并从三个方面 :群体与个体的统一 ;理性与情感的统一 ;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论述了中庸人格建构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中庸哲学 中庸人格
下载PDF
《国语》所反映的吴越争斗时期的越文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东栓 《潍坊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15,62,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国语》的《吴语》、《越语》所反映的吴越争斗时期的历史,来寻觅当时的越文化的一些特征。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一是越国还保留着其族属和地域的一些文化特征;二是以周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三是楚道家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越文化 周文化 楚道家文化
下载PDF
礼乐文化与孔子的《诗》学观念
14
作者 赵东栓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9,共5页
周代文化是礼乐文化,是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石。周代的礼乐文化与《诗》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诗》既是礼乐文化的产物,也是礼乐文化的载体。因此礼乐文化显性或隐性地观照着孔子的《诗》学观念,影响了孔子《诗》学观念的走向和特征。
关键词 孔子 礼乐文化 《诗》学观念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学术倾向与个体自我觉醒
15
作者 赵东栓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本文从时代的思想学术倾向出发 ,论述了文人士大夫的个体自我觉醒。传统儒家思想的衰微和道家思想的蔚兴 ,使时代的思想学术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在这种变化之中 。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思想学术倾向 个体自我觉醒 个体生命意识 生命价值
下载PDF
明媚与轻愁掩映的西洲恋曲
16
作者 赵东栓 《克山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47-48,共2页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一首出色的民歌,其独特的抒情风格与方法对相思女子的内心刻划具有深刻的表现力,塑造了一个爱而不伤、思而不怨的抒情形象。
关键词 《西洲曲》 抒情风格 南朝民歌 相思女子
下载PDF
从《晏子春秋》书名含义看其文体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云钊 赵东栓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在《晏子春秋》研究中,对其文体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属子还是属史上,由于《晏子春秋》书名出现甚早,它的含义就带有其成书时代的特征。"晏子"之"子"不是对老师的称呼,应释为"老爷";"晏子春秋&q... 在《晏子春秋》研究中,对其文体性质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它是属子还是属史上,由于《晏子春秋》书名出现甚早,它的含义就带有其成书时代的特征。"晏子"之"子"不是对老师的称呼,应释为"老爷";"晏子春秋"之"春秋"是史书的通称,所指乃"齐春秋",《晏子春秋》为专记"晏老爷史"的史书。由于《晏子春秋》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其谏辞问对,至刘向校书,将其按照谏、问、杂分类编排,变成了强调思想性的子书体例,《晏子春秋》变成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的子书。《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下儒家首列"晏子",并非《晏子春秋》的简称,而是《晏子》更能体现其子书的性质,从此,《晏子春秋》就以子书的面貌流传于世,直至《四库全书》始还其史书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子春秋 书名含义 文体 由史到子
下载PDF
汉儒的哲学思想体系与班固的审美观
18
作者 赵东栓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5期82-86,共5页
班固是一位在历史上很有成就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但学术界长期以来的扬马抑班的倾向,使班固的研究一直很受冷落,而且存在着一些很不公正的评价。本文仅从汉儒哲学思想体系与班固审美观的关系出发。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思维方式 意识系统 人格审美 文化心理结构 审美标准 矛盾冲突 社会人 思想体系 审美观
下载PDF
班固的人格审美意识与《汉书》人物形象
19
作者 赵东栓 《绥化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一《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传文学作品。虽然史传文学的特殊形式,不允许虚构、任意改变历史人物的基本行事与性格,但作为精神生产物,作家必然带着他的全部观念的时代特征、局限及个性,去完成生产过程。因此,作... 一《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也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传文学作品。虽然史传文学的特殊形式,不允许虚构、任意改变历史人物的基本行事与性格,但作为精神生产物,作家必然带着他的全部观念的时代特征、局限及个性,去完成生产过程。因此,作为经过创作主体再现的历史人物形象,便自然具有两重性:一是客体的自律性,即历史人物有他不可更改的主体行为、性格,在这点上,与其它纯文艺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二是他律性,即客体亦受到创作主体意识观念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审美意识 史传文学 历史人物 叙传 道德美 审美效应 悲剧意识 裸葬 他律性
下载PDF
略论《招魂》“引言”、“乱辞”与“正文”之罅及与作者之关系
20
作者 赵东栓 《蒲峪学刊》 1996年第1期21-24,共4页
略论《招魂》“引言”、“乱辞”与“正文”之罅及与作者之关系赵东栓《招魂》是楚辞中自汉迄今聚论不辍的一篇。其聚讼的中心在于作者之争及由作者之争而引起的内容理解上的歧议。自司马迁的屈原说(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略论《招魂》“引言”、“乱辞”与“正文”之罅及与作者之关系赵东栓《招魂》是楚辞中自汉迄今聚论不辍的一篇。其聚讼的中心在于作者之争及由作者之争而引起的内容理解上的歧议。自司马迁的屈原说(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王逸的宋玉说(见于《楚辞章句》)而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招魂》 屈原贾生列传 招魂词 语言风格 司马迁 《离骚》 《大招》 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 牵于俗而芜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