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东颖 王清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4期233-237,共5页
急性胰腺炎(AP)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特征以上腹部剧烈疼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AP病情复杂,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AP具有特色优势,中医药治疗AP以病因病机为基础,辨证分期结合,综合运用中医内外治法辨证施治。临床常用中... 急性胰腺炎(AP)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特征以上腹部剧烈疼痛和消化道症状为主。AP病情复杂,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治疗AP具有特色优势,中医药治疗AP以病因病机为基础,辨证分期结合,综合运用中医内外治法辨证施治。临床常用中药内治(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和中成药注射液)、中药灌肠、贴敷以及针刺等多种治疗方法,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脏器损伤、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效果显著。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P的应用现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医药 中药复方 中药灌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
2
作者 赵东颖 蒙仲举 +1 位作者 孟芮冰 马泽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9-649,共11页
基于2001—2021年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探究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以期为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恢复和未来生态建设重点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 基于2001—2021年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探究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以期为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恢复和未来生态建设重点区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植被恢复状况良好,平均植被覆盖度由0.294增加至0.526,其中,2007—2017年增幅最为明显。(2)2001—2021年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不同等级植被覆盖度间转移频繁,其中,低植被覆盖和较低植被覆盖大面积转出为中等植被覆盖和较高植被覆盖,其转出面积分别为102.00 km^(2)和128.82 km^(2)。除此之外,研究区内有42.1%的区域呈显著增加趋势,4.90%的区域趋向于显著减少,多分布于近乌海段,该段应是未来生态修复中重点关注区域。(3)该区植被覆盖空间分异性主要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因子共同驱动,各驱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中,影响程度最高的关键性交互因子为土地利用类型和年平均气温。本研究有序分段地探究乌兰布和沙漠风沙入黄段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力,为研究区荒漠化防治、土地合理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驱动因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沿黄段格状沙障防风固沙效应
3
作者 马泽 蒙仲举 +2 位作者 罗建国 阿拉腾陶格苏 赵东颖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21,共11页
[目的]探究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沿黄段机械沙障的固沙效果,为沙区沿黄段的沙障合理配置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参考。[方法]以2 m×2 m规格的纱网沙障、聚乳酸(PLA)沙障、麦草沙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格状沙障近地表10,20,50,100和20... [目的]探究乌兰布和沙漠典型沿黄段机械沙障的固沙效果,为沙区沿黄段的沙障合理配置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参考。[方法]以2 m×2 m规格的纱网沙障、聚乳酸(PLA)沙障、麦草沙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格状沙障近地表10,20,50,100和200 cm处的风速,同步收集近地表0—50 cm处的风蚀物颗粒,对3种格状沙障在形成稳定障面后的防风固沙效应进行研究。[结果]①纱网沙障、PLA沙障和麦草沙障均有效降低了近地表风速,尤以距地表10 cm高度处最为明显。在10.32 m/s风速下,其防风效能分别达到了49.73%,39.92%和38.33%。②PLA沙障的风速廓线呈现S形曲线特征,3种沙障的粗糙度均较裸沙丘有较大提升。③与裸沙丘相比,3种沙障降低了近地表10 cm处风的扰动度。④纱网沙障、PLA沙障和麦草沙障的输沙率随高度均呈指数关系,固沙效应分别为94.37%,44.80%和53.16%。3种沙障相较于裸沙丘有效抬升了沙粒的平均跃移高度,纱网沙障提升为对照的5.35倍。[结论]结合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风沙活动程度及材料获取度,沿岸向流动沙丘垂向上依次为麦草沙障固沙、PLA沙障固沙促生、纱网沙障防风固沙优化配置,可以实现3种格状沙障防风固沙效益的最大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状沙障 稳定障面 防风固沙 风的扰动度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茄蒂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艳 梅瑀 +4 位作者 赵东颖 潘娟 管伟 匡海学 杨炳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64-1869,共6页
目的:研究茄蒂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凝胶、MCI等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手段对茄蒂的乙酸乙酯层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NMR、MS以及文献比对的方法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茄蒂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茄蒂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ODS、凝胶、MCI等柱色谱以及制备型HPLC等手段对茄蒂的乙酸乙酯层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并通过NMR、MS以及文献比对的方法鉴定分离得到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茄蒂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2,6-dimethyl-2,7-octadien-1,6-diol-6-O-β-D-glucopyranoside(1)、linaloyl-β-D-glucopyranoside(2)、esculetin(3)、scopoletin(4)、p-coumaric acid(5)、3-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propan-1-one(6)、fructusol A(7)、threo-dihydroxy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8)、meliasendanin D(9)、(erythro,threo)-1-[4-[2-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hydroxymethyl)ethoxy]-3,5-dimethoxyphenyl]-1,2,3-propanetriol(10)、1-(4-hydroxy-3-methoxy)-phenyl-2-[4-(1,2,3-trihydroxypropyl)-2-methoxy]-phenoxy-1,3-propandiol(11)、1-methyl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2)、2-phenylethyl-O-β-D-glucopyranoside(13)、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4)、(Z)-3-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5)、n-己烯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16)、山柰酚(17)、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18)、壬二酸(19)、tianshic acid(20)、(Z)-9,10,11-trihydroxy-12-octadecenoic acid(21)、香草酸(22)、原儿茶酸(23)。结论: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20、21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蒂 乙酸乙酯层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复方栀子金花清热泻火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延平 刘艳 +5 位作者 刘源 刘宇萌 肖宗雨 赵东颖 杨炳友 匡海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复方栀子金花的清热泻火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拘束应激大鼠模型和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考察栀子金花复方对拘束应激大鼠和小鼠耳肿胀的治疗作用;称量大鼠胸腺及脾脏的重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其血清丙... 目的:研究复方栀子金花的清热泻火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拘束应激大鼠模型和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模型,考察栀子金花复方对拘束应激大鼠和小鼠耳肿胀的治疗作用;称量大鼠胸腺及脾脏的重量并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抗氧化能力(T-AO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2(IL-2)、白介素-3(IL-3)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称量小鼠耳片重量计算肿胀抑制率,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复方栀子金花可以明显抑制拘束应激所致的免疫器官指数的降低,降低拘束应激大鼠血清ALT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提高其T-AOC指数和TG清除率;改善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度,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IL-8的含量。结论:复方栀子金花具有较好的清热泻火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力和降低炎症因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栀子金花 清热泻火 拘束应激 耳肿胀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铝含量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东颖 张世红 徐春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1994年第1期59-61,共3页
本文研究了石黑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饮用水中铝含量的条件和方法。其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回收率在92~110%,相对标准偏差的1.8%~2.6%。定用于饮用水的监测分析。
关键词 石墨炉 原子吸收 饮用水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砷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东颖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7-48,共2页
未污染的天然水中含砷量较低,而某些温泉水或少数地下水含砷量较高,居民长期饮用后会患皮肤癌,角化症和过度的色素沉着等症,从砷的毒性和食物中存在砷量的角度来考虑,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含砷量不超过0.05mg·L^(-1)。由于砷的共振线... 未污染的天然水中含砷量较低,而某些温泉水或少数地下水含砷量较高,居民长期饮用后会患皮肤癌,角化症和过度的色素沉着等症,从砷的毒性和食物中存在砷量的角度来考虑,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含砷量不超过0.05mg·L^(-1)。由于砷的共振线193.7nm和197.2nm位于真空紫外区的开始,以及可用的空心阴极灯的质量较差,因此对该元素的测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只能用一些最好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才能满足砷的测定。本文在前人报道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探讨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微量砷的条件,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水中砷含量的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AA-670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砷空心阴极灯,氘灯扣背景;自动进样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样 原子吸收法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微量铜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东颖 《光学仪器》 1993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了在各种实验条件下,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分析水中微量铜的方法。适用于常规水质的监测分析。回收率:92.5~101.3%,相对标准偏差:1.8~2.4%。
关键词 石墨炉 原子吸收法 测定
下载PDF
饮用水氯化消毒产生氯仿的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刘利 赵东颖 +1 位作者 郭生贤 杨明君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1998年第1期101-102,108,共3页
分析了哈尔滨市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加氯量、温度。
关键词 氯化消毒 氯仿 影响因素
全文增补中
大柴胡汤含药血清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AR42J细胞炎症反应
10
作者 赵东颖 王清华 +1 位作者 于艳 姚旭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8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对胰腺腺泡细胞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PLC法检测大柴胡汤中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雨蛙肽处理AR42J细胞复制急性腺泡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方法检测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对胰腺腺泡细胞炎症反应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HPLC法检测大柴胡汤中指标成分含量;采用雨蛙肽处理AR42J细胞复制急性腺泡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方法检测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JAK2、STAT3及NFκB磷酸化程度;ELISA法检测IL-6和TNF-α含量。结果大柴胡汤中黄芩苷和芍药苷含量分别为13.02 mg/mL、7.19 mg/mL,大柴胡汤含药血清用量不超过20%;大柴胡汤含药血清降低炎性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含量,降低细胞内JAK2、STAT3及NFκB磷酸化作用,减轻细胞炎症反应;STAT3抑制剂cucurbitacin可减弱大柴胡汤的炎症抑制作用。结论大柴胡汤含药血清可减轻腺泡细胞急性炎症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内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降低NFκB活性,减少促炎性细胞因子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急性胰腺炎 酪氨酸蛋白激酶2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白介素-6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基于活性和Plackett-Burnman联合Box-Behnken设计的复方栀子金花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艳 杨炳友 +3 位作者 孙艳 赵东颖 姜海冰 匡海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63-1367,共5页
目的:优化复方栀子金花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复方栀子金花提取的干膏率、栀子苷转移率、黄芩苷转移率及其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为评价指标,利用Plackett-Burnman联合Box-Behnken设计对复方栀子金花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 目的:优化复方栀子金花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复方栀子金花提取的干膏率、栀子苷转移率、黄芩苷转移率及其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为评价指标,利用Plackett-Burnman联合Box-Behnken设计对复方栀子金花的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44倍量29%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h。结论:本研究确定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能够缩短实验周期,显著提高有效成分的转移率,且结合活性评价,筛选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栀子金花 栀子苷 黄芩苷 提取工艺 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