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糖蛋白抗原(Gn)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蕾 戴新宪 +7 位作者 郝春生 温智恒 刘宇 吴蕴怡 马淑花 鲁卫卫 赵中翔 李秀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066-1072,共7页
目的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糖蛋白抗原(Gn)的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SFTSV糖蛋白抗原含量的监测。方法用SFTSV... 目的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糖蛋白抗原(Gn)的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SFTSV糖蛋白抗原含量的监测。方法用SFTSV糖蛋白抗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兔及BALB/c小鼠,制备抗SFTSV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以抗SFTSV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建立SFTSV糖蛋白抗原(Gn)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定量限,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ELISA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5~4.000μg/ml,定量限为0.125μg/ml,线性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为0.994 1;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SFTSV病毒株,而与布尼亚病毒属其他病毒、Vero细胞培养上清及其他生产辅料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FTSV样品的变异系数小于15%,回收率在85%~115%之间;该检测试剂于37℃放置3 d对样品进行检测,变异系数小于15%;该方法检测SFTSV原液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随着工艺过程的不断推进,样品中单位蛋白的抗原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有效反映抗原纯化过程。结论建立了SFTSV糖蛋白抗原(Gn)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广谱性、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为疫苗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抗原 糖蛋白 定量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原文传递
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D抗原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鲁卫卫 郭会杰 +6 位作者 张中洋 张越 刘善茹 赵中翔 宋冬梅 马淑花 李秀玲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D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sIPV的体外效力评价。方法以纯化D抗原分别免疫西门塔尔牛和BALB/c小鼠,获得牛免疫血清和小鼠单... 目的建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D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于sIPV的体外效力评价。方法以纯化D抗原分别免疫西门塔尔牛和BALB/c小鼠,获得牛免疫血清和小鼠单克隆抗体(单抗)杂交瘤细胞株,以杂交瘤细胞株免疫小鼠制备单抗腹水。牛血清和小鼠腹水分别经沉淀和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化牛多克隆抗体(多抗)和小鼠单抗。以多抗为包被抗体、单抗为检测抗体进行配对筛选,建立D抗原定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对方法的线性、范围、特异性、准确度、精密度以及在sIPV制备过程中样品检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纯化多抗和单抗均具有中和抗体活性,纯度分别达到80%和90%以上。经抗体配对筛选,确定3H10、901、1H10作为检测抗体,分别用于Ⅰ、Ⅱ、Ⅲ型D抗原定量检测ELISA的建立。Ⅰ、Ⅱ、Ⅲ型包被抗体的使用浓度分别为1:8000、1:8000、1:10000,3H10、901、1H10检测抗体的使用浓度分别为1:10000、1:20000、1:10000。建立的Ⅰ、Ⅱ、Ⅲ型D抗原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分别为0.4~13.0、0.4~12.0和0.4~20.0DU/ml,线性回归决定系数≥0.99。该法能特异性检出D抗原,与C抗原、不同型别D抗原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物质无交叉反应。用该法对高、中、低浓度样品进行测定,I、Ⅱ、Ⅲ型测定值/理论值(×100%)分别为97%~111%、91%~104%和95%~102%、相对标准偏差分N〈7%、≤9%和≤10%;采用该法检测sIPV生产过程中的样品,显示出抗原纯化趋势。结论建立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工、Ⅱ、Ⅲ型D抗原定量检测ELISA方法,可有效用于sIPV的体外效力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 灭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D抗原 C抗原
原文传递
不同形式CA16病毒颗粒的分离鉴定与免疫原性初步分析
3
作者 郭会杰 鲁卫卫 +5 位作者 郝春生 马淑花 刘少华 张为庆 赵中翔 李秀玲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731-1736,共6页
目的:制备不同形式的CA16病毒颗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和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将CA16病毒进行分离纯化,收集相应组分,测定各组分抗原、蛋白含量,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电镜鉴定。将分... 目的:制备不同形式的CA16病毒颗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和阴离子交换层析法,将CA16病毒进行分离纯化,收集相应组分,测定各组分抗原、蛋白含量,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电镜鉴定。将分离到的不同病毒颗粒组分分别免疫小鼠,于0,14和28 d腹腔注射接种3次,末次免疫后14 d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血清中抗CA16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结果:CA16病毒液经超速离心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后,可分离得到2种形式的病毒颗粒:EP和FP。电镜下EP表现为空心颗粒、FP为实心颗粒。SDS-PAGE结果显示:EP可见VP0,VP1,VP3蛋白条带;FP可见VP1,VP2,VP4蛋白条带。EP,FP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产生针对CA16病毒的中和抗体,但EP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效价远低于FP,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体外培养的CA16病毒存在EP和FP 2种病毒颗粒形式,二者均具有免疫原性,但FP高于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6病毒 病毒颗粒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