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藏大黄鱼SSO希瓦氏菌致腐能力差异机制初探
1
作者 赵二科 朱军莉 +2 位作者 冯立芳 施永清 励建荣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6-264,共9页
为探讨特定腐败菌(SSO)希瓦氏菌致腐能力的差异机制,采用生化和16S r DNA鉴定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的产H2S菌,在灭菌鱼汁和无菌鱼块中筛选4株致腐差异的希瓦氏菌,扩增氧化三甲胺(TMAO)还原酶基因及分析其表达量,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理... 为探讨特定腐败菌(SSO)希瓦氏菌致腐能力的差异机制,采用生化和16S r DNA鉴定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的产H2S菌,在灭菌鱼汁和无菌鱼块中筛选4株致腐差异的希瓦氏菌,扩增氧化三甲胺(TMAO)还原酶基因及分析其表达量,并预测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22株产H2S菌均为希瓦氏菌属,其中S.baltica占54.5%,S.putrefaciens占40.9%,S.hafniensis占4.5%。希瓦氏菌在灭菌鱼汁中致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baltica XH2和XH8的缺点评分和TVB-N最高,S.putrefaciens XH14和XH17菌最低。接种无菌鱼块的4株希瓦氏菌中,XH2的样品在72 h出现腐臭味,48 h细菌总数高于107cfu/g,产生较高的TM A、TVB-N、尸胺和腐胺,XH8菌次之,XH14和XH17菌最慢。4株希瓦氏菌都扩增出2 490 bp的tor A基因,其表达量与致腐能力密切相关,S.baltica XH2最高。预测的TorA蛋白中S.baltica XH2的分子量和不稳定指数最大,理论等电点和总平均疏水性最小。可见,S.baltica XH2为冷藏大黄鱼的SSO,其强致腐能力与tor A基因高表达量和TorA蛋白理化性质有关。研究为阐明希瓦氏菌致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希瓦氏菌 氧化三甲胺还原酶 torA基因 致腐能力
下载PDF
LC-MS/MS检测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群体感应AHLs信号分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旭镇 朱军莉 +1 位作者 赵二科 梁新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0-1046,共7页
为分析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的含量和种类,实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细菌群体感应11种AHLs类信号分子的技术,并与生物报告菌法比较。结果显示,报告菌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检测发... 为分析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中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HLs的含量和种类,实验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检测细菌群体感应11种AHLs类信号分子的技术,并与生物报告菌法比较。结果显示,报告菌紫色杆菌CV026和根癌农杆菌A136检测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是AHLs产生菌。建立的LC-MS/MS能完全分离和检测11种AHLs,并发现假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产生的AHLs信号分子含量较高,其中ATCC 9027和ATCC 15692产生3-oxo-C12-HSL,嗜水气单胞菌A2产生C4-HSL,而腐败希瓦氏菌XH4分泌的C4-HSL信号分子含量较低,沙门氏菌ATCC 14028-3、大肠杆菌O157:H7和3种弧菌的AHLs很低。随着细菌浓度的增加,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产生的AHLs含量逐步增加,在12 h达到最高。研究表明,LC-MS/MS可用于多种AHLs信号分子的定性和定量检测,具有灵敏性与准确性更高的优点。在11株水产品源致病菌和腐败菌中,假单胞菌和气单胞菌分泌的AHLs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AHLs 检测 LC-MS MS
下载PDF
2017-2019年嘉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郁勤龙 王蔚 +2 位作者 陆斌斌 李正江 赵二科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3期444-446,共3页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流行情况及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地区所有结核定点医院分离NTM菌株,采用16SrRNA、rpoB和hsp65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并对NTM感染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优势菌种以及... 目的了解嘉兴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分布、流行情况及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嘉兴地区所有结核定点医院分离NTM菌株,采用16SrRNA、rpoB和hsp65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并对NTM感染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优势菌种以及流行趋势等进行分析。结果241例样本中检出242株NTM,总分离率为15.2%,分离率逐年上升。NTM感染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农民为主,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NTM感染患者菌种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NTM共13个菌种组成,以胞内分枝杆菌52.5%为主,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19%和脓肿分枝杆菌18.6%。近3年堪萨斯分枝杆菌分离率逐年下降趋势(χ^(2)=7.433,P≤0.05),而胞内分枝杆菌与脓肿分枝杆菌分离率无趋势变化(P>0.05)。结论嘉兴地区NTM流行以中老年农民为主,种类较多,以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为主要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核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优势流行
下载PDF
冷藏大黄鱼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9
4
作者 朱军莉 赵二科 +3 位作者 孙丽霞 黄旭镇 励建荣 田迪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5-182,共8页
为阐明水产品贮藏品质劣变与群体感应的内在关联,研究了大黄鱼在4℃冷藏中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鉴定和分析了优势腐败菌及其腐败菌产群体感应的能力。结果表明:冷藏大黄鱼细菌生长显著(P<0.05),第5天为货架期终点,... 为阐明水产品贮藏品质劣变与群体感应的内在关联,研究了大黄鱼在4℃冷藏中腐败菌群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动态变化,鉴定和分析了优势腐败菌及其腐败菌产群体感应的能力。结果表明:冷藏大黄鱼细菌生长显著(P<0.05),第5天为货架期终点,其中产H2S菌优势生长,而肠杆菌和乳酸菌生长缓慢。鱼肉贮藏初期检测到AI-2信号分子,其随着细菌增长活性逐步增强(P<0.05),而高丝氨酸内酯类信号分子含量很低。采用16S r DNA和PCR-DDGE技术鉴定冷藏大黄鱼的细菌组成,结果发现在贮藏初期鱼体细菌表现多样性,包括希瓦氏菌(24%)、假单胞菌(24%)、鳗弧菌(24%)等9种细菌;而贮藏终点细菌种类明显下降,希瓦氏菌为优势腐败菌(76.4%),其中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比例最高。进一步发现6株希瓦氏菌都能产生AI-2,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波罗的海希瓦氏菌XH2在对数生长期AI-2活性最高。波罗的海希瓦氏菌是冷藏大黄鱼的优势腐败菌,该菌产生的AI-2信号分子可能参与调控大黄鱼的腐败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腐败菌 群体感应 AI-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