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研究冻融对高寒草甸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云朵 胡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冻融是影响高寒地区土壤结构的重要物理因素,以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原状土柱、室内冻融循环模拟、CT扫描和图像解译等方法,研究冻融循环对高寒草甸冻胀丘和丘间地的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 冻融是影响高寒地区土壤结构的重要物理因素,以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原状土柱、室内冻融循环模拟、CT扫描和图像解译等方法,研究冻融循环对高寒草甸冻胀丘和丘间地的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高寒草甸冻胀丘和丘间地土壤大孔隙度均呈现“减小—增加—减小”的趋势,冻融循环对土壤大孔隙度的降低主要在第1次冻融循环内形成的,且大孔隙的平均等效直径、平均体积、平均分枝长度、分枝密度和节点密度的变化规律与大孔隙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冻融循环对高寒草甸冻胀丘土壤大孔隙的影响明显大于丘间地,其土壤大孔隙度随土层深度变化存在2个峰值,受冻融循环的影响,峰值大小和位置有所变动,且30—80 mm土层深度的土壤孔隙结构较草毡层其他位置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土壤结构 CT扫描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热喀斯特湖对土壤碳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云朵 胡霞 +1 位作者 杨志广 潘朋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0-396,共7页
[目的]研究多年冻土快速融化坍塌形成的热喀斯特湖对土壤碳和微生物的影响,为该类地貌类型区生态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1年12月的有关热喀斯特湖碳和微生物的文献418篇,综... [目的]研究多年冻土快速融化坍塌形成的热喀斯特湖对土壤碳和微生物的影响,为该类地貌类型区生态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1年12月的有关热喀斯特湖碳和微生物的文献418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对微生物和碳循环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该领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型热喀斯特湖的识别不足,缺乏热喀斯特湖长期监测数据等问题,需要充分考虑甲烷循环过程(甲烷生成和甲烷氧化)。[结论]在未来应该用多种模型和更多的控制变量来评估和预测热喀斯特湖的变化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高精度遥感影像以及大量野外实测和无人机影像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并加强热喀斯特湖的形成对微生物群落演化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热喀斯特湖 微生物 温室气体 碳循环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同类型荒漠植被生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利斌 石芳忠 +3 位作者 胡霞 李小雁 马育军 赵云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3-151,共9页
结合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TRENDYv2模型模拟净初级生产力、GRACE陆地水储量变化(ΔS_(TW))及网格气候数据集,借助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1982—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区域不同类型荒漠植... 结合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TRENDYv2模型模拟净初级生产力、GRACE陆地水储量变化(ΔS_(TW))及网格气候数据集,借助线性回归和偏相关分析,研究了1982—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SREB)区域不同类型荒漠植被各季节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升温导致SREB在1993—2015年的土壤含水量显著减少,2003—2015年陆地水储量下降,且ΔS_(TW)下降趋势增大,干旱加剧.2)不同类型荒漠植被生长存在差异,沙漠、半沙漠及荒漠灌丛区植被在1982—1992年呈增加趋势,1992年后降低;荒漠与苔原区植被仅在1992年前的生长季增加;沙漠与半沙漠区和荒漠草原区植被变化不显著.3)温度升高及降水减少引起的干旱胁迫是导致植被减少的主要因素,生长季前期降水有助于荒漠植被生长,促进作用从春季持续到夏季,秋季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荒漠 植被生长 气候变化 生长季前期降水
下载PDF
1986-2015年青藏高原哈拉湖湖泊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东昇 张仁勇 +3 位作者 崔步礼 赵云朵 王莹 姜宝福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1-512,共12页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5...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研究其动态变化对揭示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哈拉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3S技术提取流域内湖泊面积、形状等信息,揭示近30年哈拉湖流域湖泊动态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6-2015年间,哈拉湖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呈"V"型,其动态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波动下降阶段(1986-2001年)和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5年)。其中1986-2001年湖泊面积由593.68 km^(2)减少到584.83 km^(2)(减少8.85 km^(2));2001-2015年由584.83 km2增加到614.31 km^(2)(增加29.48 km^(2))。对湖泊面积变化量与冰川面积变化量及同期遥感数据阶段各气候要素相关分析发现,湖泊面积变化量与阶段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显著性水平在0.01以上,进而降水量是湖泊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动态 冰川动态 气候变化 哈拉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环青海湖地下水溶解性碳的时空变化特征
5
作者 李东昇 崔步礼 赵云朵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21-2831,共11页
区域地下水溶解性碳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及推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青海湖流域冻结期和融化期分别收集了地下水、河水和湖水样品,研究了环青海湖地下水在冻结期和融化期的溶解性碳特... 区域地下水溶解性碳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对于认识区域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及推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青海湖流域冻结期和融化期分别收集了地下水、河水和湖水样品,研究了环青海湖地下水在冻结期和融化期的溶解性碳特征,并探究了不同类型地下水的溶解性碳特征及其对不同冻融时期的响应,最后揭示了环湖区域不同水体的溶解性碳的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冻结期地下水、河水和湖水的溶解性无机碳(DIC)均相对高于融化期,溶解性有机碳(DOC)均相对低于融化期。地下水、河水和湖水的溶解性碳均主要以DIC为主,DIC在溶解性碳的占比高达92%。地下水的DIC平均含量在基岩裂隙水、水量中等和浅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较高,DOC平均含量在基岩裂隙水、水量丰富和浅埋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相对较高。地下水的DIC在湖滨平原砂砾石层、淤泥质砂层潜水和水量中等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受冻融期影响较大,DOC在基岩裂隙水和水量贫乏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受冻融期影响较大。湖水的DIC和DOC均远高于河水和地下水。河水的DIC在融化期和冻结期均低于地下水,DOC在融化期高于地下水,在冻结期低于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无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时空变化特征 地表水和地下水 青海湖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