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囊蠕形螨的发育形态观察和存活适温范围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4 位作者 郑鑫 杨世峰 张明鑫 张灵敏 吴开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4-758,共5页
采用挤压涂片法或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毛囊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 B5软件系统下进行动态观察、拍摄和测量;然后对离体蠕形螨按批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温度下虫体的存活时间和活动力.结果系统地展示了毛囊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动... 采用挤压涂片法或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毛囊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 DM B5软件系统下进行动态观察、拍摄和测量;然后对离体蠕形螨按批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温度下虫体的存活时间和活动力.结果系统地展示了毛囊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动态照片,发现毛囊蠕形螨的前若虫期有足4对,若虫期具有活动能力.离体实验表明,毛囊蠕形螨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存活适温范围在8~30℃之间,发育适温范围在20~30℃之间,发育最适温度为25~26℃;0℃以下或37℃以上温度对蠕形螨生存不利,54℃为致死温度,58℃为有效灭螨温度.这一研究结果为蠕形螨的体外培养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形态 存活适度 存活时间 活动力
下载PDF
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2 位作者 穆鑫 吴昌睿 卢朝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 目的通过观察艾叶精油对离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探讨其杀虫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人体蠕形螨,利用Motic图像采集软件系统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艾叶精油对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和虫体变化情况。结果艾叶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虫体形态及活动度均发生了兴奋-痉挛-松弛-死亡的典型变化。浓度为100%的艾叶精油1h可杀灭全部蠕形螨。随着药物浓度的降低,杀螨率也逐渐降低。12.5%艾叶精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有效浓度。对比观察发现艾叶精油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螨率明显高于毛囊蠕形螨。结论艾叶精油可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杀螨药物,其杀螨机制推测主要作用于螨虫的神经肌肉系统,引起虫体剧烈的痉挛收缩后松弛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艾叶精油 杀螨作用 杀螨机制
下载PDF
蛲虫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赵亚娥 张慧 +2 位作者 常燕 寻萌 吴小红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 探讨蛲虫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控制蛲虫病寻找更有效的途径。 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陕西省 11所城镇幼儿园的 6岁以下儿童进行蛲虫抽样检查 ,同时对儿童卫生习惯、父母知识水平... 目的 探讨蛲虫感染与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及其对儿童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为控制蛲虫病寻找更有效的途径。 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陕西省 11所城镇幼儿园的 6岁以下儿童进行蛲虫抽样检查 ,同时对儿童卫生习惯、父母知识水平、当地经济条件、幼儿园卫生状况、儿童临床症状、体格发育状况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陕西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为 15 .99% ,男性 (18.5 4% )高于女性 (12 .5 5 % ) ,陕南 (19.5 6 % )略高于关中 (15 .77% )和陕北(15 .2 8% ) ;蛲虫感染与儿童饭前便后不洗手、不常剪指甲、不洗澡、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呈正相关 ,而与父母亲 (尤其是母亲 )的文化程度、当地经济条件、幼儿园的卫生状况呈负相关 ;全托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率 (4 7.0 6 % )明显高于日托(14.14% )和散居儿童 (16 .6 7% ) ;感染蛲虫后 ,肛周瘙痒和夜间磨牙症状比较突出 ;轻中度感染对儿童的体格发育 ,如身高、体重、头围、胸围无明显影响 ,而重度感染组除头围外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 结论 蛲虫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长期重度感染可使儿童体格发育稍滞后于同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蛲虫 个人因素 社会因素 临床症状 体格发育
下载PDF
桉叶油对两种蠕形螨的体外杀虫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李琛 李小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 目的观察桉叶油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两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为5组,观察不同浓度下的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灭作用,并在Motic 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记录加药后虫体的死亡过程。结果桉叶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均有明显的体外杀灭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虫效果优于毛囊蠕形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蠕形螨死亡率增高。6.25%的桉叶油是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最低有效浓度,而12.5%的桉叶油是杀死人体蠕形螨的最适浓度。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发现,加药后蠕形螨的形态及活动度变化大多为先剧烈收缩,活动加强,后虫体松弛,活动减弱,直至死亡。结论桉叶油是一种低毒、经济、高效的杀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桉叶油 杀螨率
下载PDF
艾叶粗提物体外杀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亚娥 冯立平 +3 位作者 石娟 郭娜 李琛 黄传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索艾叶粗提物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自受检者面部获取毛囊蠕形螨,按批随机编号,随机分为醇提物、水提物及对照组,分别于4、8和12 h观察虫体死亡情况。结果3种醇提艾叶粗提物中,60%醇提物4、8和1... 目的探索艾叶粗提物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自受检者面部获取毛囊蠕形螨,按批随机编号,随机分为醇提物、水提物及对照组,分别于4、8和12 h观察虫体死亡情况。结果3种醇提艾叶粗提物中,60%醇提物4、8和12 h杀螨率普遍高于70%醇提物和80%醇提物;60%醇提物的4种浓度中,2 mg/ml醇提物杀螨率与3 mg/ml醇提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2 mg/ml醇提物杀螨率优于1和0.5 mg/ml醇提物,且杀螨率均在72.12%以上。对比观察艾叶、百部醇提物与水提物的杀螨率,艾叶均显著高于百部;艾叶醇提物杀螨率明显高于水提物。结论艾叶醇提物和艾叶水提物均有明显的杀螨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醇提艾叶采用60%乙醇提取,杀螨浓度以2 mg/ml效果最佳;艾叶粗提物的杀螨效果优于百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提取物 毛囊蠕形螨 杀螨率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的DNA提取与随机引物PCR检测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亚娥 成慧 +1 位作者 寻萌 吴李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9-933,共5页
【目的】探索人体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螨体细胞,选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碱裂解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冻存时间在5个月内和8~10个月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并... 【目的】探索人体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DNA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螨体细胞,选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碱裂解法和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冻存时间在5个月内和8~10个月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并用随机引物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蛋白核酸测定仪检测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量较多,明显优于改良小昆虫法和碱裂解法。随机引物扩增结果显示清晰的DNA指纹图谱,两种人体蠕形螨DNA指纹具有明显差异。蠕形螨冻存时间影响DNA提取的量,但对DNA提取的纯度和RAPD指纹图谱影响较小。不同DNA提取方法提取的同一种蠕形螨DNA指纹图谱基本相似,试剂盒法和改良小昆虫法提取的DNA样本条带多而清晰,碱裂解法提取的样本条带少而模糊。【结论】液氮反复冻融研磨法破碎蠕形螨细胞是有效的,蠕形螨冻存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试剂盒提取法是提取蠕形螨DNA的好方法。RAPD技术可以用于这两种人体蠕形螨DNA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DNA提取 随机引物PCR检测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1
7
作者 赵亚娥 冯立平 +2 位作者 寻萌 李小其 龙强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的关系。 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和挤粘结合法对 2 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 ,同时对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在... 目的 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痤疮、酒渣鼻等面部疾患的关系。 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和挤粘结合法对 2 1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 ,同时对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及面部疾患等相关因素问卷调查。 结果 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 49.3 % ,男性 (5 1.3 % )略高于女性 (4 7.0 % ) ;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高于皮脂蠕形螨 ;洗刷用品个人专用可降低蠕形螨感染率 ;油性皮肤或混合性皮肤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及患酒渣鼻、痤疮等面部疾患的概率均较高。 结论 蠕形螨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皮肤类型密切相关 ;蠕形螨感染是痤疮、酒渣鼻等疾患的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感染率 卫生习惯 面部疾患
下载PDF
新型天然杀螨药物樟脑精油的杀螨效果观察与机制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师睿 张灵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樟脑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杀灭效果,分析其杀螨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随机分为六组,观察不同浓度下樟脑精油的杀虫作用,并在Motic DM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观察虫体对樟脑精油的药物反应过程。结果樟脑精... 目的观察樟脑精油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体外杀灭效果,分析其杀螨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随机分为六组,观察不同浓度下樟脑精油的杀虫作用,并在Motic DM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观察虫体对樟脑精油的药物反应过程。结果樟脑精油对两种蠕形螨均有杀灭作用,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要强于毛囊蠕形螨,且杀虫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12.5%樟脑精油是体外杀螨的最适浓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使用樟脑油后,螨虫在经历短时间的兴奋痉挛期后,虫体松弛、死亡。结论樟脑精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蠕形螨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直接触杀作用和神经肌肉毒性作用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脑油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杀灭作用
下载PDF
人体蠕形螨流行与致病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亚娥 寻萌 +1 位作者 郭娜 黄传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6-1418,共3页
目的:了解人体蠕形螨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致病性。方法:采用挤压法和透明胶带法对西安市某校465名医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92.90%,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轻度感染多见;颊... 目的:了解人体蠕形螨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致病性。方法:采用挤压法和透明胶带法对西安市某校465名医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92.90%,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轻度感染多见;颊部感染率最高。不同性别、城乡以及皮肤类型间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油、混性皮肤者中重度感染占39.93%,明显高于中、干性皮肤的25.00%。透明胶带法检出率明显高于挤压法。增加检查次数、扩大检查面积,均可提高检出率。蠕形螨感染有症状者高达54%(189/350)。皮肤科病人蠕形螨感染率高于普通调查学生。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检出率与检查方法、检查次数、检查面积、检查部位和皮肤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蠕形螨感染是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等面部疾患的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众多驱螨化妆品对蠕形螨的杀虫效果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螨/致病力 螨感染/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皮肤疾病 寄生虫性
下载PDF
乳腺单纯黏液癌的MRI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亚娥 王丽君 +3 位作者 罗冉 邬昊婷 徐长青 汪登斌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分析单纯乳腺黏液癌(PMBC)的MRI特征,以提高单纯黏液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PMBC患者共24例(女性23例,男性1例,年龄39~85岁,平均62±12岁),3.0T高场MR成像仪完... 目的:分析单纯乳腺黏液癌(PMBC)的MRI特征,以提高单纯黏液癌的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我院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PMBC患者共24例(女性23例,男性1例,年龄39~85岁,平均62±12岁),3.0T高场MR成像仪完成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24例PMBC中,23例表现为肿块病灶,1例表现为线样分布的非肿块病灶。23例肿块中,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15例(65.2%),不规则形8例(34.8%)。23例肿块,边缘清楚者11例(47.8%),不清楚者12例(52.2%)。23例肿块动态增强特征如下:①早期边缘强化9例(39.1%),其中8例伴有延迟期向心填充改变,1例未见向心填充:②早期不均匀强化12例(52.2%),其中8例伴有延迟期向心填充改变,4例未见明确向心填充:③囊实性肿块2例(8.7%)。结论:PMBC在MRI.上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动态增强多呈早期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延迟向心性填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单纯乳腺黏液癌 向心性强化
下载PDF
薄荷油体外抗蠕形螨效果及杀螨机制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4-77,I0001,共5页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2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浓度的薄荷油的杀虫效果,并在Motic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拍摄虫体在薄荷油作用下的虫体死亡过程。结果表明,薄荷油有很强的体外杀灭2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尤其对皮脂蠕形螨...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获取2种人体蠕形螨,随机分组,观察不同浓度的薄荷油的杀虫效果,并在MoticDMB5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拍摄虫体在薄荷油作用下的虫体死亡过程。结果表明,薄荷油有很强的体外杀灭2种人体蠕形螨的作用,尤其对皮脂蠕形螨的杀灭作用显著。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蠕形螨死亡率增高。12.5%、3.125%分别是薄荷油体外杀灭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的最适杀螨浓度。薄荷油作用于蠕形螨,可见虫体收缩扭动,活动加剧,消化管剧烈收缩,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体壁均有渗出物外溢。虫体表现为兴奋—痉挛—失水—松弛—死亡的典型症状。薄荷油对人体蠕形螨的杀灭机制主要通过神经毒性和直接毒杀作用,造成虫体破裂脱水而死亡。薄荷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能的高效的天然杀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蠕形螨 薄荷油 杀螨率 杀虫机制
下载PDF
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和序列比对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亚娥 成慧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3-1279,共7页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将相关条带... 【目的】分析毛囊蠕形螨Demodex folliculorum(D.f.)和皮脂蠕形螨D.brevis(D.b.)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对相关条带进行测序分析。【方法】采用改良小昆虫DNA提取法提取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选择RAPD技术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将相关条带分别与pMD18-T载体连接,克隆、测序后进行酶切鉴定和分析。【结果】毛囊蠕形螨共扩增15条带,皮脂蠕形螨共扩增12条带;两种蠕形螨既有共有条带,又有特异性条带;根据条带差异计算得到两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5556。毛囊蠕形螨约800bp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显示,序列片段长度为855bp(GenBank登录号为FI277970);特异性引物扩增和酶切鉴定均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序列比对显示与阿糖胞苷DNA区域结合蛋白有46%的序列相似度。两种人体蠕形螨约300bp处共有条带序列分析显示,碱基序列均为341bp(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f.FI520176;D.b.FI520175),在第84和第165位点有2个碱基不同,分别是A/G和C/T互换,同源性高达99.4%。但未发现有开放阅读框和相似度高的序列。【结论】序列片段为855bp的特异性条带为毛囊蠕形螨所特有;341bp碱基序列为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所共有,同源性高达99.4%。RAPD技术可用于两种人体蠕形螨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分析和物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RAPD分析 遗传距离 序列比对 物种鉴定
下载PDF
三种环境条件对毛囊蠕形螨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2%甲硝唑溶液、常用消毒剂以及高温环境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灭作用,为选择有效的灭螨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获取螨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毛囊蠕形螨在2%甲硝唑溶液中存活时间为36(12~48... 目的探讨2%甲硝唑溶液、常用消毒剂以及高温环境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灭作用,为选择有效的灭螨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获取螨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毛囊蠕形螨在2%甲硝唑溶液中存活时间为36(12~48)h,与空白对照组27(5~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6,P>0.05).在3组消毒剂和空白对照组间,毛囊蠕形螨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10,P<0.01).其中,毛囊蠕形螨在75%医用酒精中存活时间为0.22(0.07~0.7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07 5,P<0.01);而毛囊蠕形螨在1%新洁尔灭中存活时间为48(12~60)h,在84消毒液(1:50)中存活时间为24(12~48)h,二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45,P>0.01).在2%甲硝唑、75%医用酒精、1%新洁尔灭、84消毒液(1:50)和空白对照组间,毛囊蠕形螨12 h内死亡率分别为19.05%、100.00%、12.50%、21.43%和17.24%,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086 9,P<0.01).蠕形螨在45℃时,生存时间急剧缩短,由27℃时生存27 h缩短为1.5 h,54℃仅生存10 min;当温度升至60℃时,存活时间最长不超过1 min.结论2%甲硝唑溶液对毛囊蠕形螨无体外杀灭作用;3种消毒液中,只有75%医用酒精对蠕形螨有杀灭作用,1%新洁尔灭和84消毒液(1:50)对蠕形螨均无效.蠕形螨不耐高温,45℃对毛囊蠕形螨生存不利,54℃为致死温度,60℃为灭螨的最佳有效温度.因此,高温灭螨法可以作为目前既环保有效又简便快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存活时间 灭螨 杀灭作用 蠕形螨 毛囊 实验研究 环境条件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下载PDF
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亚娥 胡静 +1 位作者 汪登斌 韩本谊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经临床怀疑为小乳腺癌(直径≤2 cm)而行MRI检查,MRI诊断结果按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者共6... 目的:探讨MRI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间经临床怀疑为小乳腺癌(直径≤2 cm)而行MRI检查,MRI诊断结果按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为Ⅲ类、Ⅳ类及Ⅴ类者共62例。其中31例近期(1周内)接受了乳腺X线摄影检查(mammography,MG),并按BI-RADS分类法进行分类。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比较MRI及MG两种检查方法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的差异。结果:所有62例乳腺小病灶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50例,31例行MG检查的病例中小乳腺癌为21例,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灵敏度均高于MG,分别为100%比85.7%和94.0%比61.9%(P<0.05)。结论: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优于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乳腺X线摄影检查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亚娥 韩本谊 +1 位作者 汪登斌 陆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20例临床和(或)其他影像方法拟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MSCT研究。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s(动脉早期)启动动态增强扫描,并于60s和150s重复扫描。然后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120例临床和(或)其他影像方法拟诊乳腺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MSCT研究。开始注射对比剂后35s(动脉早期)启动动态增强扫描,并于60s和150s重复扫描。然后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计算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结果本组120例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者89例100个病灶,其中浸润性导管乳腺癌61例,导管原位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6例,炎性乳腺癌2例。分别按照病灶形态学、病灶强化特征、病灶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及上述三者综合分析,并进行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82%、84%和92%。结论MSCT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层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67例脑囊虫病头颅CT及免疫学动态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亚娥 赵松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0-60,共1页
本文对67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CT、血清或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g)和循环抗体(CAb)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以了解他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资料67例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5~62... 本文对67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头颅CT、血清或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g)和循环抗体(CAb)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以了解他们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资料67例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5~62岁,其中以20~45岁居多(4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脑囊虫病 头颅 CT 免疫学
下载PDF
两种人体蠕形螨各期形态结构的比较与动态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1 位作者 李琛 卢朝晖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蠕形螨 皮脂蠕形螨 形态特征 活动性
下载PDF
乳腺乳头病变的MRI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亚娥 王丽君 +1 位作者 罗冉 汪登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良恶性乳头病变的乳腺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MRI检查的13例乳头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强化特点。所有病例MRI表现由2名从事乳腺影像... 目的:回顾性分析良恶性乳头病变的乳腺MRI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2012年9月-2015年9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术前行MRI检查的13例乳头病变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强化特点。所有病例MRI表现由2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讨论达成一致诊断意见。结果:13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分别为:软纤维瘤2例,乳头腺瘤2例,乳腺炎性病变累及乳头3例,乳头派杰病(PD)6例。在MRI上,2例乳头软纤维瘤均表现为乳头上小结节,轻度强化。2例乳头腺瘤MRI表现为乳头增大伴乳头内强化结节。3例乳头炎性病变中,1例MRI上表现为乳头内环形强化结节,乳腺内未见异常强化;另外2例MRI上表现为乳头轻度或明显异常强化,乳腺内可见异常强化炎性灶。6例乳头PD中,乳腺内均有异常强化恶性病灶;其中5例MRI上表现为患侧乳头明显不均匀强化,另1例患侧乳头未见异常强化。结论:乳腺乳头病变在MRI上多发表现为乳头内强化结节或乳头不均匀强化,结合乳头病变强化特点及乳腺内有无可疑恶性病灶,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头肿瘤 乳腺肿瘤 派杰病
下载PDF
西安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及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亚娥 仵春云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蛲虫 儿童 流行病学 治疗 西安
下载PDF
DMSO体外杀螨效果及机制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亚娥 郭娜 张灵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8-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DMSO)体外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效果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螨虫,在MoticDM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并拍摄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离体螨虫的体外杀螨效果以及药物作用前后蠕形螨形态和活动度的... 目的探讨二甲基亚砜(DMSO)体外杀灭人体蠕形螨的效果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螨虫,在MoticDM图像采集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并拍摄不同浓度二甲基亚砜对离体螨虫的体外杀螨效果以及药物作用前后蠕形螨形态和活动度的变化。结果二甲基亚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的杀虫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杀虫效果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比,40%的二甲基亚砜是体外杀螨的最低有效浓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加入二甲基亚砜后,虫体收缩变形,活动加剧,经历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后,虫体活动逐渐缓慢,颜色逐渐变淡,透明死亡。与临床常用10%和5%的硫磺乳相比,二甲基亚砜体外杀螨的效果优于硫磺乳(P<0.05)。结论二甲基亚砜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蠕形螨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触杀、神经毒、失水共同作用而使螨虫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蠕形螨 二甲基亚砜 杀螨率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