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留取清白予子孙
1
作者 赵付祯 《党员干部之友》 2003年第6期52-53,共2页
身后给子孙留下什么?是钱财、地产、还是其它?人们认识不同,做法也各有所异。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往往并未给子孙留下丰厚的财产,有的甚至是囊空如洗,身无一物,却为子孙留下了一身清白。史载:南北朝时的徐勉,曾历任侍中、尚书仆射,“虽... 身后给子孙留下什么?是钱财、地产、还是其它?人们认识不同,做法也各有所异。古往今来的有识之士,往往并未给子孙留下丰厚的财产,有的甚至是囊空如洗,身无一物,却为子孙留下了一身清白。史载:南北朝时的徐勉,曾历任侍中、尚书仆射,“虽居显职”,却“不营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均赐族中贫穷及生活困难者。“门人故旧”皆劝其应给子孙留点财产,徐勉却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指有帷幕之车,借指生活富裕);如其不才,终为他有。”(《梁书·徐勉列传》)隋朝房彦谦,“家有旧业”,且为官多年,财产富足,但他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 南北朝 财产 生活困难 子女 贪污受贿 隋朝 帷幕 产业 蓄积
原文传递
由“归余米、偿其庸”想到的
2
作者 赵付祯 《党员干部之友》 2002年第6期56-56,共1页
据《新唐书·列女传》记载:李余任监察御史时,得俸米,李余的母亲一量有三斛多,便问送米的官吏:“米为什么多了?”官吏答:“供给御史的米,量时是不刮平斛的。”李母又问送米的车庸(车夫):“用车钱应该是多少?”车庸答:“御史不付车... 据《新唐书·列女传》记载:李余任监察御史时,得俸米,李余的母亲一量有三斛多,便问送米的官吏:“米为什么多了?”官吏答:“供给御史的米,量时是不刮平斛的。”李母又问送米的车庸(车夫):“用车钱应该是多少?”车庸答:“御史不付车钱。”李母为此很生气,“敕归余米,偿其庸”(即令送米的官吏拿回多余的俸米,向车夫偿付了用车的费用),并严厉责备了李余。事后李余弹劾了管仓库的官吏,并将其原因告知了各位御史,“诸御史闻之”,皆“有惭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 监察御史 列女传 新唐书 齐桓公 楚庄王 多余的 晋文公 母亲 刮平
原文传递
有感于“畏李校尉”
3
作者 赵付祯 《党员干部之友》 2001年第11期52-52,共1页
据《后汉书·李膺列传》记载:东汉李膺“初举孝廉”,因政绩突出,经人举荐,“再迁青州刺史”,郡守县令惧怕他的威严清明,多弃官而逃。后李膺又调任司隶校尉,贪婪残暴的野王县令张朔,虽为当朝权贵张让的弟弟,闻其严厉威严,也望风而逃... 据《后汉书·李膺列传》记载:东汉李膺“初举孝廉”,因政绩突出,经人举荐,“再迁青州刺史”,郡守县令惧怕他的威严清明,多弃官而逃。后李膺又调任司隶校尉,贪婪残暴的野王县令张朔,虽为当朝权贵张让的弟弟,闻其严厉威严,也望风而逃,但仍被李膺追捕诛杀,为此李膺还在朝廷与汉桓帝直言面争,“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汉桓帝觉得奇怪,问其中的原因,“黄门常侍”皆叩头泣曰:“畏李校尉。”“黄门常侍”何以惧怕“李校尉”呢?原因很明显,那就在于“李校尉”品行端正,清正廉明,刚正不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隶校尉 李膺 清正廉明 黄门 举孝廉 后汉书 领导干部 原因 青州 东汉
原文传递
“钱药”应慎服
4
作者 赵付祯 《党员干部之友》 2001年第12期51-51,共1页
近期媒体公布的《大贪官备忘录》,披露了近十年来查处的一批高级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事实。笔者读来,感到这些曾位高权重的大贪官无不为钱所“害”。这些大贪官,对钱只知“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近期媒体公布的《大贪官备忘录》,披露了近十年来查处的一批高级领导干部的违法犯罪事实。笔者读来,感到这些曾位高权重的大贪官无不为钱所“害”。这些大贪官,对钱只知“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但不知钱还是一剂甘口毒药,服之不当,则祸害无穷。唐代贤臣张说曾仿《神农本草经》著一妙文验方《钱本草》,文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寒,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国、污贤达、畏清廉。贪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其药,采无时,采至非理则伤神。此既流行,能役神灵、通鬼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十年 高级领导干部 备忘录 贪官 神农本草经 犯罪事实 无不为 均平 清廉 霍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