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国数据库河北省银屑病共病研究
1
作者 赵伊珂 魏凤 +3 位作者 张晓光 王博 邱其其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59-462,共4页
目的统计河北省银屑病常见共病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一般情况、疾病及共病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纳入1487例河北省银屑病患者,男性患者65.8%,平均年龄(37.6... 目的统计河北省银屑病常见共病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一般情况、疾病及共病情况数据,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纳入1487例河北省银屑病患者,男性患者65.8%,平均年龄(37.62±14.73)岁。银屑病分型以寻常型最多,中重度患者占比65.57%。河北省患共病的患者占比11.8%,以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为主,高龄、体重异常且未患高脂血症更易患高血压,高龄、早期发病、中重度银屑病且为红皮病型或脓疱型更易患2型糖尿病。结论河北省银屑病患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超重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共病 高血压 糖尿病 超重 河北省
下载PDF
黄褐斑相关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1 位作者 邱其其 李艳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黄褐斑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黄褐斑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黄褐斑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年-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黄褐斑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结果:共检索到1276篇黄褐斑相关文献,其中论著1067篇,综述209篇。这些文献来自63个国家的1662个机构的4853名作者,发表在278种期刊上。美国在出版物总数、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方面排名第一,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埃及知识库,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Helio Miot。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及防晒等方面。结论: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客观反映出2005年-2022年黄褐斑文献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关键词涉及黑色素生成、对苯二酚、氨甲环酸、CO_(2)激光、Nd∶YAG激光等,黄褐斑的研究热点已从其机制研究及外用药物治疗逐渐转移到氨甲环酸、维生素C治疗及防晒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聚类分析 现状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与BMI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3 位作者 魏凤 张晓光 邱其其 李艳玲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34-637,共4页
目的:明确瘢痕疙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治的395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790名。结果:395例患者中212例(53.67%)的BMI高于正常值,此比例高于对照组的47.59%(P<... 目的:明确瘢痕疙瘩与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诊治的395例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790名。结果:395例患者中212例(53.67%)的BMI高于正常值,此比例高于对照组的47.59%(P<0.05)。男性瘢痕疙瘩患者BMI增高者占63.21%,高于对照组男性BMI增高率(52.85%)(P<0.05)。女性患者BMI增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瘢痕疙瘩类型、大小间BMI增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高于正常值的男性个体更容易发生瘢痕疙瘩,皮损分类、病变大小与BMI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超重 肥胖 体质指数 关联
下载PDF
分次手术切除巨大汗孔角化症1例
4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3 位作者 王凌 荣蓉 张晓光 李艳玲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63-366,共4页
报告分次手术切除巨大汗孔角化症1例。患者男,54岁,因右上腹部紫红色斑伴瘙痒29年就诊。皮肤科情况:右上腹可见一直径约15 cm大小类圆形紫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表面角化粗糙,附有少许鳞屑,周围呈褐色,无明显隆起,无糜烂、渗出。皮损组织病... 报告分次手术切除巨大汗孔角化症1例。患者男,54岁,因右上腹部紫红色斑伴瘙痒29年就诊。皮肤科情况:右上腹可见一直径约15 cm大小类圆形紫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表面角化粗糙,附有少许鳞屑,周围呈褐色,无明显隆起,无糜烂、渗出。皮损组织病理:板状层角化过度,见一角化不全柱,其下方表皮无颗粒层,见数个角化不良细胞,余表皮棘层不规则增厚,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管周少量或中等量单一核细胞浸润,间有噬色素细胞。皮肤镜检查:暗红背景,界限清,边缘可见白色轨道征及线状血管,中央可见灶状色素减退,弥漫线状血管及逗号样血管,周围可见增厚性黄色鳞屑。诊断: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采取分次切除的方法分4次将皮损切除,术后皮损愈合较好,随访1年,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汗孔角化症 手术切除 分次切除
下载PDF
2005至2022年玫瑰痤疮文献计量学分析
5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1 位作者 邱其其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1期3327-3331,共5页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玫瑰痤疮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5至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玫瑰痤疮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玫瑰痤疮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5至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玫瑰痤疮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结果 共检索到2 075篇玫瑰痤疮相关文献,这些文献来自于82个国家的2 508个机构的7 750名作者,发表在511种期刊上。美国在出版物总数、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方面排名第一。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James Del Rosso,H指数最高的作者是Richard L.Gallo。通过CiteSpace突现词分析可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玫瑰痤疮共病及疾病负担。结论 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客观反映出2005至2022年玫瑰痤疮文献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玫瑰痤疮的研究热点已从其病因及治疗逐渐转移到共病及疾病负担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痤疮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尖锐湿疣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及分析
6
作者 王博 赵伊珂 +1 位作者 邱其其 李艳玲 《皮肤病与性病》 2023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尖锐湿疣(CA)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尖锐湿疣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文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尖锐湿疣(CA)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5~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尖锐湿疣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结果以可视化形式呈现。结果共检索到2249篇尖锐湿疣相关文献,美国在出版物总数、总引用次数和H指数方面排名第一,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美国默克集团,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Vaccine,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Suzanne Garland。尖锐湿疣的研究热点已从发病机制、疫苗转向光动力治疗。结论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反映近20年尖锐湿疣相关文献的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目前光动力疗法是尖锐湿疣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宁宁 杜燕华 +4 位作者 黄学勇 李懿 赵伊珂 马红霞 许汴利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2期210-21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诊断中的结果差异,为快速、准确诊断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河南省SFTS专项监测系统收集的158例SFTS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标本,分别应用Real-time PCR和...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诊断中的结果差异,为快速、准确诊断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河南省SFTS专项监测系统收集的158例SFTS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标本,分别应用Real-time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Ig M法进行检测;选取其中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109对标本,应用ELISA-Ig M和ELISA-Ig G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对SFTS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同时分析采血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158例SFTS患者的急性期血清标本,Real-time PCR的阳性检出率(76.58%)高于ELISA-Ig M(4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3,P<0.05);109例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的病例,ELISA-Ig G的阳性检出率(75.23%)与Real-time PCR的阳性检出率(7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无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Ig 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Ig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68和6.25,均P<0.05);随着采血时间的延长,Ig M和Ig G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均有增加的趋势(Z分别为6.42和10.08,均P<0.05)。结论 Real-time PCR法适用于SFTS病例的早期诊断,ELISA-Ig G法适用于SFTS恢复期标本的检测,ELISA-Ig M法可作为一种辅助方法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布尼亚病毒属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REAL-TIMEPCR IGM IgG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伊珂 卫海燕 +5 位作者 黄学勇 程宁宁 潘静静 王若琳 许汴利 郭万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1-544,共4页
目的:定量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临床标本中病毒拷贝数,评价3种商业化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将VP1全序连接到克隆质粒p MAL-c2X上,纯化的质粒作为标准品。选取河南开封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的105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分别应... 目的:定量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临床标本中病毒拷贝数,评价3种商业化Taq 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将VP1全序连接到克隆质粒p MAL-c2X上,纯化的质粒作为标准品。选取河南开封手足口病监测试点的105份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标本,分别应用bio Perfectus Technologies(方法 A)、KINGHAWK(方法 B)和Beijing ABT(方法 C)公司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比较EV71阳性检出率和定量分析结果的差异,分析3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并绘制标准曲线,方程为Y=-3.35X+47.49;分别用方法 A、B、C对105份标本进行检测,EV71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90%(44/105)、42.86%(45/105)和41.90%(44/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7);CT值分别为(24.34±3.92)、(25.08±3.94)和(14.17±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方法 C测得的CT值小于方法 A和B(P<0.05);3种方法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102、10和102拷贝,灵敏度分别为93.62%、95.74%和93.62%,特异度分别为100.00%、75.00%和100.00%;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一致性较差。结论:商业化的EV71荧光定量PCR试剂盒适用于定性检测临床标本,定量检测EV71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荧光定量PCR TAQ Man探针
下载PDF
Kv7通道开放剂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佳瑜 徐晨悦 +4 位作者 赵伊珂 周彦宏 金鑫 张国红 赵志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Kv7通道开放剂氟吡汀、瑞替加滨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镇痛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氟吡汀组、瑞替加滨组、阿司匹林+瑞替加滨组、阿司匹林+氟吡汀组。采用冰醋酸致扭体法、热板法评... 目的探讨Kv7通道开放剂氟吡汀、瑞替加滨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的镇痛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氟吡汀组、瑞替加滨组、阿司匹林+瑞替加滨组、阿司匹林+氟吡汀组。采用冰醋酸致扭体法、热板法评价各组药物的镇痛效果。结果扭体法中,与阿司匹林组相比,阿司匹林+氟吡汀组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阿司匹林+瑞替加滨组的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热板法中,与阿司匹林组相比,阿司匹林+氟吡汀组与阿司匹林+瑞替加滨组的舔后足潜伏期延长率均增加,其中,阿司匹林+瑞替加滨组在30 min、60 min时的舔后足潜伏期延长率与阿司匹林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Kv7通道开放剂氟吡汀、瑞替加滨可以增强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v7通道 氟吡汀 瑞替加滨 阿司匹林 镇痛作用 联合用药
下载PDF
皮肤鳞状细胞癌各种发病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郝高媛 王凌 +5 位作者 赵伊珂 邱其其 王博 肖凡雅 赵才郡 李艳玲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3323-3327,共5页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环境攻击的第一线防线。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SCC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通路驱动基因的突变。最近的外显子组测序表明,cSCC的突变负担比任何已知...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是抵御环境攻击的第一线防线。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cSCC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通路驱动基因的突变。最近的外显子组测序表明,cSCC的突变负担比任何已知的具有转移潜力的癌症都大,仅次于基底细胞癌(BCC)。目前针对cSCC的研究已经确定了NOTCH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通路、CDKN2A通路等关键驱动环节的突变。本文综述cSCC发病机制中涉及的各种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发病机制 信号通路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治疗溃疡型合并增殖型坏疽性脓皮病1例
11
作者 王博 张丽华 +3 位作者 王凌 赵伊珂 马耀辉 李艳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3-536,共4页
患者男,59岁,右侧头面部脓肿、溃疡4个月,延及四肢2个月。皮肤科情况:右面部可见掌心大小淡红色斑,其上见不规则疣状增生,伴结痂少许,界限清楚;双手背及部分手指伸侧可见皮肤增厚,表面见疣状增生,有轻度水肿,有少许糜烂、结痂,界限清楚... 患者男,59岁,右侧头面部脓肿、溃疡4个月,延及四肢2个月。皮肤科情况:右面部可见掌心大小淡红色斑,其上见不规则疣状增生,伴结痂少许,界限清楚;双手背及部分手指伸侧可见皮肤增厚,表面见疣状增生,有轻度水肿,有少许糜烂、结痂,界限清楚;右小腿外侧及屈侧可见多处红色斑块,融合成片,上有多发不规则深在性溃疡,边缘不整,伴脓性及血性分泌物;左小腿内侧可见一处5 cm×5 cm大小暗红色斑块。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组织病理,诊断符合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经阿达木单抗治疗后症状改善,面部疣状增生逐渐变平,双小腿溃疡深度逐渐变浅。现已随访10个月,未见坏疽性脓皮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溃疡型 增殖型 阿达木单抗
下载PDF
成人额顶区帽状筋膜层下创伤后脂肪瘤一例
12
作者 王博 魏凤 +2 位作者 韩文瑞 赵伊珂 李艳玲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768-768,I0004,共2页
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一例额顶区肿物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头皮肿物进行性增长20年而于门诊进行治疗。患者20年前头皮受撞击2个月后发现肿物,约“枣”大小,无瘙痒、疼痛等特殊不适,未给予重视... 2022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一例额顶区肿物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0岁,头皮肿物进行性增长20年而于门诊进行治疗。患者20年前头皮受撞击2个月后发现肿物,约“枣”大小,无瘙痒、疼痛等特殊不适,未给予重视,随年龄增长肿物逐渐增大,近5年来增长速度较快。既往身体健康,个人史、家族史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创伤后脂肪瘤 额顶区 帽状腱膜层
原文传递
局部皮瓣联合修复鼻及鼻周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11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凤 张晓光 +4 位作者 韩文瑞 荣蓉 王丽娟 赵伊珂 李艳玲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行Mohs显微外科切除术后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的11例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联合应用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显微外科手术后较大缺损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收集行Mohs显微外科切除术后应用局部皮瓣联合修复的11例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患者。根据术后缺损部位及大小,遵循鼻亚单位美学原则设计皮瓣进行修复,对于直接缝合或单个局部皮瓣无法覆盖的较大缺损,联合应用风筝皮瓣、改良菱形皮瓣、鼻唇沟皮瓣、双叶皮瓣等局部皮瓣中2~3种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1例患者中,基底细胞癌10例,鳞状细胞癌1例,缺损面积2.0 cm×2.3 cm~2.7 cm×3.6 cm。经Mohs显微外科手术联合局部皮瓣修复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出现血运障碍,修复皮瓣质地、颜色、轮廓等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缺损未见明显瘢痕。术后随访4~32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联合应用2~3种皮瓣修复鼻及鼻周非黑素瘤皮肤癌Mohs手术后的较大缺损,可保持鼻及鼻周正常形态结构和美学效果,达到满意的美容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肤肿瘤 Mohs外科手术 局部皮瓣 非黑素瘤皮肤癌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6外壳蛋白VP1基因重组表达及活性鉴定
14
作者 黄熷远 李懿 +1 位作者 赵伊珂 马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24期3604-3606,共3页
目的表达柯萨奇病毒A6(CVA6)外壳蛋白VP1,鉴定重组蛋白免疫活性,为CVA6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N421/HN/CHN/2011河南分离株基因组扩增VP1基因,经酶切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 目的表达柯萨奇病毒A6(CVA6)外壳蛋白VP1,鉴定重组蛋白免疫活性,为CVA6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N421/HN/CHN/2011河南分离株基因组扩增VP1基因,经酶切连接到表达载体p 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基因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对重组蛋白分析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PCR方法扩增的VP1基因长度为980 bp;经PCR扩增和测序鉴定插入到表达载体的基因片段与预期目的片段相一致;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为34 k Da;经大肠杆菌高效表达和纯化获得了重组蛋白CVA6-VP1,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该重组蛋白与手足口病患者血清反应产生特异杂交带。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并构建了CVA6 VP1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初步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为EV71诊断试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 外壳蛋白VP1 原核表达 抗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