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的存废之争及其启示
1
作者 赵俊芳 李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鉴于“肯定性行动”取消导致弱势群体录取比例下降、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筛选功能需求降低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利益受到影响,美国众多院校不再强制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这一招生政策的调整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学术能力评估... 鉴于“肯定性行动”取消导致弱势群体录取比例下降、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筛选功能需求降低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利益受到影响,美国众多院校不再强制要求学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这一招生政策的调整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存废问题成为争论焦点。持否定观点者质疑SAT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认为标准化考试成绩和考生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等;持肯定观点者认为,SAT成绩是美国绝大部分高校开展招生录取工作的重要依据,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回顾美国SAT存废之争的基础上,客观分析这一论争的深层原因,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考试 SAT 存废之争 高考改革
下载PDF
学科的三维视界及新学科建设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俊芳 许高蕊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学科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初的混沌到具体分化再到交叉、渗透、融合应用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作为“知识”的学科、作为“组织”的学科和作为“规训”的学科等多重形态。从20世纪晚期到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达... 在现代大学发展史上,学科作为知识生产的载体,经历了从原初的混沌到具体分化再到交叉、渗透、融合应用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作为“知识”的学科、作为“组织”的学科和作为“规训”的学科等多重形态。从20世纪晚期到进入新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陆续将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开启了大学学科建设的新阶段。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由于学科的过度分化和简单交叉,导致学科内部、理论知识间、学术组织间、学科制度间的诸多壁垒和简单跨学科等学科建设俗化现象。故在新时期的新学科建设中,我们应借鉴后专业主义的学科观及发展路径,在承认学科固有边界的前提下寻求学科创新,回应国家重大需求,积极构建学科融通、教研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学科建设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 三维视界 新学科建设 教研社会一体化
下载PDF
模式与经验:澳大利亚“大学科研商业化行动计划”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俊芳 刘可心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24,共7页
澳大利亚政府针对大学缺乏从事商业活动能力、企业缺乏与研究机构及公共部门合作所需的技能和资源、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2022年2月澳大利亚总理宣布实施“大学科研商业化计划”,旨在打破高校与企业发展链接中创新能... 澳大利亚政府针对大学缺乏从事商业活动能力、企业缺乏与研究机构及公共部门合作所需的技能和资源、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应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2022年2月澳大利亚总理宣布实施“大学科研商业化计划”,旨在打破高校与企业发展链接中创新能力不足等瓶颈,通过经济加速器计划、开拓者大学计划、国家行业博士计划、扩大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主要序列风险投资以及高等教育研究商业化知识产权计划等五个路径,以任务驱动式、阶段门控式等形式,加强高校与企业、社会间的协作,促进大学正在开展的更多优秀科研成果转化,促生新企业和初创企业,全面提升澳大利亚的创新活力及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大学 大学科研商业化 经济加速器 行业博士计划 开拓者大学计划
下载PDF
日本“大学教育再生加速计划”政策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俊芳 张景萱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4年日本文部省启动“大学教育再生加速计划”。该计划主要围绕招生、培养过程及就业三个环节,实施“全程”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主旨,试图建立并面向全国分享自主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及可视化项目,不断探索有质量的... 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2014年日本文部省启动“大学教育再生加速计划”。该计划主要围绕招生、培养过程及就业三个环节,实施“全程”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主旨,试图建立并面向全国分享自主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及可视化项目,不断探索有质量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全面提高日本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培养日本社会所需的人才。探究日本“大学教育再生加速计划”政策,分析和提炼其中的典型经验,可为中国高等教育提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再生 加速计划 全过程质量 主动学习 可视化 日本高等教育
下载PDF
运用三种故事模式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5
作者 赵俊芳 《天津教育》 2024年第10期90-91,共2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指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化意识是指理解各国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它能代表一个人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运用英语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英语课程标准 学习渠道 故事模式 社会发展需要 义务教育 思维品质 思辨能力
下载PDF
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睿茜 赵俊芳 +2 位作者 霍治国 彭慧文 谢鸿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3-952,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出现,推进了农业新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新方向。深度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强、覆盖范围广、适应力强、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其开发模拟数据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农业干旱的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的应...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的出现,推进了农业新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生产的新方向。深度学习具有学习能力强、覆盖范围广、适应力强、可移植性好等优点,其开发模拟数据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农业干旱的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归纳农业干旱监测预测评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总结深度学习模型的原理、优势和不足,概述深度学习模型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方面的实际应用,探讨深度学习数据集要求大、数据预处理耗时长、预定义类别范围窄、遥感图像复杂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结果表明,近年来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技术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由于农业系统的非线性及干旱灾害发生的复杂性,现有技术在适用地域、对象和精准性等方面仍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实际农业生产的需求。深度学习方法为农业干旱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但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准确表达作物生长具体过程与机理,可尝试探索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和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来确保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对于修正预测序列中存在的误差,可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与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模型,进一步提升模型对中长期农业干旱的预测能力。针对灾害样本容量有限问题,加强基于深度学习和迁移学习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研究,可进一步提高农业干旱精细化监测与评估精度。针对影响农业干旱形成的因子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多样、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学习与信息融合相结合的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精度。因此,深度学习模型与作物生长模型的耦合、融合深度学习模型和大气环流模式的农业干旱预测、基于深度学习与迁移学习的农业干旱精细化监测与评估、深度学习与信息融合技术相结合的区域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是未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农业干旱监测预测及风险评估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农业干旱 监测预测 风险评估 精度
下载PDF
基于湿润指数的中国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被引量:68
7
作者 赵俊芳 郭建平 +3 位作者 徐精文 毛飞 杨晓光 张艳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24,386,F0003,共9页
进行中国未来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逐日资料,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 进行中国未来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的预测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调整农业生产布局提供重要理论依据。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逐日资料,利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和湿润指数,按照中国气候区划中的干湿指标把中国分为极干旱、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5个气候区,从农业角度分析了中国2011-2050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2011-2050年,除零星地区外,全国各地区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未来40a中国气候总体上呈暖干趋势;2011-2050年,干旱、极干旱地区缩小趋势以及半干旱地区的扩大趋势都很明显。新疆西北部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地区的西北部湿润趋势显著增加,而黄土高原地区的东南部、青藏地区中部的部分地区干旱化程度在逐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土壤湿度 气候变化 湿润指数 参考作物 干湿状况 未来气候情景
下载PDF
过去5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发生的时空演变规律 被引量:57
8
作者 赵俊芳 赵艳霞 +1 位作者 郭建平 房世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815-2825,共11页
【目的】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 【目的】研究近50年来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干热风时空变化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科学对策。【方法】基于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系统分析近50年来黄淮海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与过程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针对其变化趋势,提出有效防御干热风的主要途径和技术措施。【结果】(1)1961—2010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轻度、重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出现的平均日数和过程次数随时间的变化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1960—1980年和2001—2010年均为缓慢减少时期,1981—2000年变化则不太明显。1968年各地干热风危害均最为严重,1987年危害均最轻;(2)近50年来,该区轻度、重度干热风灾害的年际变化很大,这和该时期气象要素匹配程度有关。各地20世纪60年代干热风发生最严重。其次,为20世纪70年代和最近10年。20世纪80、90年代危害较轻;(3)就空间平均分布状况而言,该区轻度和重度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日数和干热风过程次数分布具有一致性,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趋势,且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同纬度地区的内陆高于沿海。河北省的北部和西北部、河南省的东南部一带等地干热风危害最轻,河北省南部、河南省西北部等地危害最重,该地作物产量受到冲击很大,生产相对更脆弱。【结论】1961—2010年,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气象要素温度、水分、风速等匹配组合的差异,干热风灾害年际变化很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仍有可能发生。实际生产中,必须重视小麦干热风灾害的防御,可从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化学措施着手来减少干热风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干热风 时空变化 防御对策
下载PDF
基于干热风危害指数的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评估 被引量:33
9
作者 赵俊芳 赵艳霞 +1 位作者 郭建平 穆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287-5293,共7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上升态势。干热风灾害发生区域、次数和强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干热风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呈上升态势。干热风灾害发生区域、次数和强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干热风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黄淮海地区68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54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小麦的发育期、产量、干热风灾害等数据,采用公认的中国气象局2007年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中冬小麦干热风灾害指标,计算干热风危害指数,进一步细化发育期,确定冬小麦抽穗前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分离干热风年冬小麦气象产量,构建重度干热风影响下干热风危害指数与冬小麦抽穗—成熟阶段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统计模型,进行1981—2006年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干热风灾损的评估。结果表明:(1)重度干热风危害下,1981—2006年期间黄淮海各地区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段的干热风危害指数平均在抽穗—开花时段最大,乳熟—成熟时段居中,开花—乳熟时段最小,分别为0.17、0.15和0.14,平均0.15;(2)冬小麦抽穗前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播种—出苗期间的最低气温、拔节—孕穗期间的平均气温和孕穗—抽穗期间的平均气温,各个单因子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86和0.99,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播种—出苗的最低气温可决定小麦出苗的迟早和苗情;拔节—孕穗期间,在小花原基形成期—四分体形成期气温偏低可延长小穗、小花分化时间,防止退化,提高结实率;孕穗—抽穗的平均气温偏高有利于提早抽穗,延长后期灌浆时间,且晴天有利于开花授粉;(3)分离干热风年冬小麦气象产量后,构建了重度干热风影响下干热风危害指数与冬小麦抽穗—成熟3个阶段气象条件对气象产量影响的统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客观上能够综合地反映干热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一步灾损评估表明:重度干热风危害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减产率在21.52%—39.80%之间,平均为27.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风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灾损 评估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 被引量:108
10
作者 赵俊芳 杨晓光 刘志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44-6551,共8页
以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1961~2007年78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玉米生长季温度距平冷害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 以我国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东北三省为例,利用1961~2007年78个气象站的资料,结合玉米生长季温度距平冷害指标,分析了气候变暖对东北三省春玉米严重低温冷害及种植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候变暖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东北三省各地区春玉米严重冷害受害程度总体表现为减少趋势,但由于不同地方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区域性的严重冷害发生频率也随之加大;就平均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而言,1961~2007年严重冷害的平均发生频率表现为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最大值出现在黑龙江北部(38%),最低值在辽宁南部(4%)。(2)气候变暖背景下,不同熟性玉米品种可种植界线明显北移东延,早熟品种逐渐被中、晚熟品种取代,中、晚熟品种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3)随着不同熟性玉米品种种植区域北移东延,严重低温冷害出现频率明显增加,种植风险也在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东北三省 春玉米 严重低温冷害 种植布局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137
11
作者 赵俊芳 郭建平 +1 位作者 张艳红 徐精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简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种植布局、农业成本的影响几个方面。并通过分析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的方... 简要综述了近几十年来中国学者在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方法和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种植布局、农业成本的影响几个方面。并通过分析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有待改进的方面和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研究方法 农作物生长发育 产量 品质 种植布局 农业成本
下载PDF
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61
12
作者 赵俊芳 延晓冬 贾根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 以东北地区(38°43′N^53°34′N,115°37′E^135°5′E)为研究对象,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基于个体生长过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和碳收支(NEP)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02年期间,东北森林NPP总量位于0.27~0.40 PgC.a-1之间,平均值为0.34 PgC.a-1;土壤呼吸总量在0.11~0.27 PgC.a-1,平均为0.19 PgC.a-1;NEP总量位于0.11~0.18 PgC.a-1之间,且近20多年来该区森林起着CO2汇的作用,平均每年吸收0.15 Pg C的CO2;该区森林NPP和NE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综合降雨增加(20%)和气温增加(3℃)的情况,该区各点森林的NPP和NEP增加的幅度最大;温度不变、降水增加(不变)情景下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森林 碳收支 净第一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不同灌溉处理对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赵俊芳 杨晓光 +3 位作者 陈斌 王化琪 王志敏 B.A.M.Bouman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对不同灌溉处理下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稻根系大部分根干重都集中在地表以下30cm内;不同灌水处理对根量及其分布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灌水量越少,水分胁迫处理下的根系系统在30cm以下分布相对越多,中下... 通过对不同灌溉处理下旱稻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稻根系大部分根干重都集中在地表以下30cm内;不同灌水处理对根量及其分布有着显著不同的影响,灌水量越少,水分胁迫处理下的根系系统在30cm以下分布相对越多,中下层土壤中根系占的百分率越高;其中限量灌溉Ⅱ产量较充分灌溉处理减幅最小,穗粒数减幅也最小,农业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根冠比次高,增加了对土壤深层水的利用,减少了灌溉水的投入。在水资源缺乏的北京地区,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灌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处理 旱稻 根系生长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4
作者 赵俊芳 延晓冬 朱玉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0-786,共7页
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反映了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目前NPP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全球和区域陆地植被NPP的研究现状,对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NPP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反映了植物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碳总量,目前NPP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全球和区域陆地植被NPP的研究现状,对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NPP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分析,并对国内外NPP研究的不足和发展趋势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 陆地植被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模型
下载PDF
1981—2002年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模拟 被引量:35
15
作者 赵俊芳 延晓冬 贾根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1-249,共9页
基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对模型水分模块进行优化,加入了降雨截留、降雪截留以及下层植物和凋落物层截留,模拟了1981—2002年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81—2002年间,中国东北地区森林... 基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对模型水分模块进行优化,加入了降雨截留、降雪截留以及下层植物和凋落物层截留,模拟了1981—2002年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981—2002年间,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起着碳"汇"的作用,总碳储量约12.37Pg C·a-1,其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01和8.36Pg C·a-1;研究期间,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均呈增长趋势,气温升高对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增加的贡献大于降水的变化;研究区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平均约10.45kg C·m-2;东北各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普遍较高,最大值出现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的部分地区,平均约21.78kg C·m-2;中国东北地区森林碳库在全国森林碳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研究区有林地面积占全国森林的31.4%,其植被、土壤碳储量分别为全国森林的74.28%、63.88%,植被、土壤碳密度分别为全国森林的2.70和1.2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气候变化模拟
下载PDF
基于APSIM模型评估北方八省春玉米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赵俊芳 李宁 +5 位作者 候英雨 张祎 徐精文 蒲菲堉 潘志华 郭建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 基于北方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春玉米多年田间试验数据和逐日气象数据,分析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的适用性,在区域尺度上识别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关键气象响应因子,模拟过去54a(1961-2014年)该地区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探讨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验证后的APSIM玉米模型在北方八省春玉米产区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气温和土壤温度是北方各地春玉米发育期的首要关键气象响应因子,其中北方春播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高气温响应最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各关键发育期对最低气温响应最明显。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升高均会导致春玉米生育期(出苗、开花和成熟)日序提前,发育天数减少,春玉米提前成熟。北方春播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响应明显,西北内陆区春玉米产量对温度和潜在蒸散响应明显,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升高和潜在蒸散的增加会引起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北方春玉米 发育期 关键气象因子
下载PDF
未来气候情景下西藏地区的干湿状况变化趋势 被引量:13
17
作者 赵俊芳 郭建平 +1 位作者 房世波 毛飞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1期61-66,共6页
旱灾是西藏地区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极大,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西藏地区干湿状况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对于预防和减轻该区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 旱灾是西藏地区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极大,气候变化背景下开展西藏地区干湿状况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对于预防和减轻该区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气候情景(2011-2050年)以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逐日资料,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基于湿润指数,按照中国气候区划中的干湿指标把西藏分为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区,预估了西藏地区2011-2050年干湿状况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未来A2气候变化背景下,除零星地区外,2011-2050年西藏地区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均呈增加趋势,且参考作物蒸散量增加的幅度小于降水量增加的幅度,但地区间差异都很显著;未来40a西藏气候总体上呈暖湿化趋势,干旱、半干旱区的缩小趋势非常明显,且年平均气温上升的幅度远远大于湿润指数增加的幅度,环境水热要素相对提高,干旱化程度在逐步减小,较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不同气候区在不同时段干湿状况变化趋势不同。2021-2030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缩小趋势以及湿润、半湿润的扩大趋势都很明显;2031-2040年、2041-2050年,干旱、湿润区的缩小趋势以及半干旱、半湿润的扩大趋势均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气候变化 湿润指数 干湿状况 未来气候情景
下载PDF
近50年东北地区≥10℃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18
作者 赵俊芳 穆佳 郭建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0-198,共9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6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采用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80%保证率下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 气候变暖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61-2010年东北地区6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资料,采用公认的农业气象指标,分析了80%保证率下东北地区稳定通过10℃农业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探讨了近50a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从1960-2010年,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存在年代际变化,且80年代到90年代是该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增加最快的时期。以1980年为界线,≥10℃初日出现的日期先推迟再提前,终日出现的日期推迟,持续日数先减少后增加,积温呈持续增多趋势;近50a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增加趋势明显。东北地区农业热量资源地域差异明显。热量资源较丰富的是辽宁省西部和南部,较匮乏的是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地区,且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大呈初日出现日期延迟、终日出现日期提前、持续日数减少、积温减少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气候变化 农业热量资源 响应 界限温度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俊芳 杨晓光 +2 位作者 王志敏 王化琪 B.A.M.Bouman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旱稻 50 2”、“津稻 3 0 5”拔节期和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一致 ,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中间高、两头低变化趋势 ,水分利用效率均呈“L...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旱稻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旱稻 50 2”、“津稻 3 0 5”拔节期和开花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一致 ,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中间高、两头低变化趋势 ,水分利用效率均呈“L”型趋势。充分灌溉和水分胁迫处理“旱稻 50 2”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大于“津稻 3 0 5”。“旱稻50 2”和“津稻 3 0 5”农业用水 (灌溉 +降水 )水分利用效率均低于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 ,2品种水分胁迫处理下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充分灌溉处理 ,“津稻 3 0 5”农业用水和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均低于“旱稻 5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条件 旱稻 水分利用效率 田间试验 拔节期 开花期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胞内信号转导与Smads蛋白 被引量:37
20
作者 赵俊芳 刘成 刘成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5,共5页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is a multifunctional peptide growth factor with a wide range of effects. TGF-β signals are conveyed through cell-surfac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s to the downstream cyto...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is a multifunctional peptide growth factor with a wide range of effects. TGF-β signals are conveyed through cell-surface serine/threonine kinase receptors to the downstream cytoplasmic mediators, known as Smads proteins. Receptor-regulated Smads become phosphorylated by activated type Ⅰ receptors and form heteromeric complexes with a common Smad-Smad4, which translocates into the nucleus to regulate gene transcription. Inhibitory Smads inhibit the activation of receptor-regulated Smads. There are positive, negative and feedback regulations in the Smads mediated TGF-β signaling path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信号转导 SMADS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