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
1
作者 刘思睿 赵兴丽 +1 位作者 罗林丽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 【目的】探明魔芋茎腐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杀菌剂对病原的室内毒力,为精准防控魔芋茎腐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魔芋茎腐病病原Fusarium solani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碳源、氮源、培养基及pH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室内毒力测定F.solani对75%肟菌·戊唑醇(WG)和400g/L氟硅唑(EC)等1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F.solani对果糖和硝酸钾利用率较高,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0.931 cm/d和0.914 cm/d;适合用OA或PDA作为基础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0.879 cm/d和0.817cm/d。F.solani最适p H为8,其菌丝生长速率为0.821 cm/d。病原菌丝在≥65℃温度下处理10 min后无生长活性。75%肟菌·戊唑醇(WG)和400 g/L氟硅唑(EC)对F.solani毒力较高,EC_(50)分别为0.8900μg/mL和1.0025μg/mL。【结论】F.solani利用率最高的碳源是果糖,氮源是硝酸钾,适合在OA或PDA中培养及弱碱性环境中生存,菌丝致死温度为65℃。肟菌·戊唑醇和氟硅唑对魔芋茎腐病防效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魔芋茎腐病 腐皮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下载PDF
魔芋白绢病病原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生物学特性与室内毒力
2
作者 张欣 曾宪浩 +4 位作者 刘思睿 饶家瑞 罗林丽 赵兴丽 周玉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44-55,共12页
【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 【目的】探明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高效杀菌剂,为魔芋白绢病田间综合防治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和土壤稀释法,对具有典型白绢病症状的魔芋植株和附近土壤进行病原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探究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7种药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戊唑醇、噻呋酰胺、烯唑醇及丙环唑)对其室内毒力。【结果】魔芋白绢病病原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其菌丝在OA和PDA培养基生长速度最快,培养3 d,菌落直径达7 cm,菌丝生长速率为2.33 cm/d;25~30℃为最适培养温度,培养3 d,菌落直径达7.2 cm,菌丝生长速率为2.48 cm/d;pH为5~7的偏弱酸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生长速率最高达2.33 cm/d;氮源以蛋白胨、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生长速率分别为2.14 cm/d和2.43 cm/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戊唑醇、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白绢病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戊唑醇的防效最好,EC_(50)为0.101 mg/L;其后依次为烯唑醇、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EC_(50)依次为0.165 mg/L、0.185 mg/L、1.026 mg/L、1.842 mg/L和2.112 mg/L。【结论】S.rolfsii为引起土传病害魔芋白绢病的病原,其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弱酸和营养丰富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丝生长,戊唑醇可有效抑制菌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齐整小核菌 药剂筛选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 室内毒力
下载PDF
魔芋-荞麦套种对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丁海兵 姚明勇 +4 位作者 魏茹蕙 罗林丽 赵兴丽 邹涛 刘军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5-11,共7页
【目的】探明魔芋-荞麦套种对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田间杂草的生态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麻乍镇魔芋种植基地以魔芋净作处理为对照,设置魔芋-荞麦套种处理,检测魔芋套种荞麦后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鲜... 【目的】探明魔芋-荞麦套种对田间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田间杂草的生态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麻乍镇魔芋种植基地以魔芋净作处理为对照,设置魔芋-荞麦套种处理,检测魔芋套种荞麦后田间杂草的种类、数量、鲜重和盖度等指标,分析魔芋-荞麦套种对杂草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对杂草的抑制效果。【结果】魔芋-荞麦套种处理的田间杂草有9科12种,其中,菊科3种、禾本科2种,藜科、鸭跖草科、玄参科、天南星科、酢浆草科、茜草科、石竹科各1种。与魔芋净作比较,魔芋-荞麦套种处理的田间杂草减少5科11种,田间杂草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降低0.6028、0.3963和0.0753。魔芋-荞麦套种处理田间蒲公英、野茼蒿、马唐等重要值相对魔芋净作有所下降,牛筋草、鸭跖草等杂草重要值上升。魔芋-荞麦套种处理的杂草密度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3.35%和86.44%。【结论】魔芋套种荞麦可改变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荞麦 套种 杂草群落特征 抑制效果
下载PDF
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致过敏性哮喘发作的抢救与护理
4
作者 赵兴丽 温秀兰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8期26-26,共1页
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为核苷衍生物,通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另外,它可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机能,增强锥体系统的机能,改善运动麻痹,故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广泛应用于... 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为核苷衍生物,通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促进脑物质代谢,改善脑循环。另外,它可增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机能,增强锥体系统的机能,改善运动麻痹,故对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我科在使用此种药品期间从未出现过敏现象,关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出现过敏已有报道[1],我科于2013年8月5日首次出现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致过敏性哮喘发作1例,为今后此种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磷胆碱钠 过敏性哮喘 抢救 护理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功能单体选择与分子识别性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车礼 赵兴丽 +3 位作者 方磊 张琪 钟璟 李亮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38-1943,共6页
以对羟基苯甲酸(p-HB)为模板分子,从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具有代表性的单体中,选择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p-HB与功能单体4-VP、AM和MAA的结合能,其强度... 以对羟基苯甲酸(p-HB)为模板分子,从4-乙烯基吡啶(4-VP)、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酸(MAA)3种具有代表性的单体中,选择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首先采用分子力学方法计算了p-HB与功能单体4-VP、AM和MAA的结合能,其强度顺序为:4-VP>AM>MAA。采用紫外光谱法分析了p-HB与各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发现其相互作用强弱顺序同样为:4-VP>AM>MAA。然后测定了由各功能单体合成的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静态饱和吸附量。结果显示,以4-VP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饱和吸附量最大,AM次之,MAA最小。这一结果与分子力学计算及紫外光谱分析相吻合,表明4-VP为3种单体中最适宜制备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同时表明分子力学计算及紫外光谱分析可用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功能单体的选择。最后,考察了以4-VP为功能单体合成的p-H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选择性,发现其对模板分子p-HB的静态吸附分配系数明显高于其他结构类似物,p-HB与同分异构体邻羟基苯甲酸(SA,o-HB)之间的吸附分离因子达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分子印迹聚合物 功能单体 分子力学计算 吸附
下载PDF
一株粪生毛壳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卯婷婷 陶刚 +4 位作者 赵玳琳 赵兴丽 梁彦平 王廿 顾金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2-560,共9页
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76株粪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辣椒枯萎病生防菌株LJ-S2L1,并利用菌落直径法、纸片扩散法、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试验评价了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对辣椒枯萎病菌抑菌率达71.67%,可使辣椒枯萎病菌菌... 本文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76株粪生真菌中筛选出1株辣椒枯萎病生防菌株LJ-S2L1,并利用菌落直径法、纸片扩散法、室内毒力测定和盆栽试验评价了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对辣椒枯萎病菌抑菌率达71.67%,可使辣椒枯萎病菌菌丝发生隘缩或断裂,抑菌圈直径达32 mm;菌株LJ-S2L1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滤液均对辣椒枯萎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61.57%和56.48%。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LJ-S2L1发酵液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在1000μL/m L时达到72.10%,抑制中浓度为300.63μL/m L;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达到71.8%。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其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LJ-S2L1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粪生真菌 溶菌作用 毛壳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耐药菌筛查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杨传松 肖金 +1 位作者 陈玲 赵兴丽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79-79,共1页
目的通过对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定植菌/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筛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将622例入住NICU患儿的鼻前庭拭子、直肠拭子分别接种于ChromID MRSA、ChromID ESBLs培养筛查。结果 MRSA... 目的通过对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定植菌/致病菌进行耐药性筛查,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将622例入住NICU患儿的鼻前庭拭子、直肠拭子分别接种于ChromID MRSA、ChromID ESBLs培养筛查。结果 MRSA阳性率28.3%(176/622),ESBLSs阳性率42.44%(264/622)。结论 NICU患儿定植/致病多重耐药菌比率大,主动筛查多重耐药菌,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做到早防早治,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植菌 主动筛查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在中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兴秀 赵兴丽 +3 位作者 郑东星 谢红霞 高建红 刘毅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对应用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方式对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化疗的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15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 目的对应用线粒体肌酸激酶检测方式对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放化疗的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153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资料153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放化疗前后的癌胚抗体水平和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和研究组在放化疗前后的上述两项指标的测定结果与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治疗前的癌胚抗体和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0. 05);研究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癌胚抗体和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 <0. 05)。结论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疾病患者的线粒体肌酸激酶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表现,通过放化疗技术对其进行治疗可以使这一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在病情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过程中,联合检测癌胚抗体水平可以有效提高检测阳性率,使监测的准确度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阶段 结直肠癌 线粒体肌酸激酶 癌胚抗体 放化疗
下载PDF
红曲发酵夏秋茶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圣凌 赵兴丽 +3 位作者 周罗娜 宋诗颖 罗林丽 刘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47,共7页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 目的 利用红曲发酵夏秋茶,探究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 通过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评价其食用毒性,通过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对红曲发酵夏秋茶进行遗传毒性评价。结果 经过急性经口给药的受试动物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及死亡,且雌雄小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_(50))大于10 g/(kg BW),属于实际无毒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红曲发酵夏秋茶各剂量组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s/red blood cells,PCE/RBC)比例无明显差别,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中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红曲发酵夏秋茶无细胞毒性。结论 在本试验研究剂量和条件下,通过红曲发酵的夏秋茶既无食用毒性也无遗传毒性,该结论能为其食用安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菌 夏秋茶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下载PDF
探讨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策略
10
作者 赵兴丽 肖廉 《中国食品》 2023年第14期60-62,共3页
食品安全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与居民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食品行业快速转型的当下,居民的食品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呈现出新变化,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群众的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与居民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食品行业快速转型的当下,居民的食品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呈现出新变化,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障群众的食品安全,有关部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食品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从食品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入手,把控食品质量,以此增强群众对于食品消费的安全感,促进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习惯 食品安全监管 消费理念 居民生活质量 食品消费 食品安全管理 食品质量 食品行业
下载PDF
草莓炭疽菌初期侵染过程显微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玳琳 卯婷婷 +3 位作者 赵兴丽 刘杏忠 蔡磊 陶刚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明确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在侵染草莓叶片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致病过程,为防控草莓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草莓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LC0220-7GFP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健康草莓叶片,在荧光... 【目的】明确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在侵染草莓叶片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致病过程,为防控草莓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草莓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LC0220-7GFP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健康草莓叶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接种6~9 h为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接种9 h约90.00%的分生孢子已萌发;接种12~24 h为侵染结构形成高峰期,接种24 h约70.00%的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并形成侵染钉开始侵染草莓叶片表皮细胞,有少量的菌丝开始直接侵染叶片表皮细胞,同时在寄主上表皮上有少量的附着枝形成;接种48 h为菌丝形成高峰期,菌丝大量形成并沿着表皮细胞延伸成网络状,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接种72~96 h为分生孢子盘形成高峰期;接种96~120 h为产孢高峰期,接种96 h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大部分病原菌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接种144 h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结论】草莓炭疽菌通过产生附着胞侵入或直接侵入草莓叶片表皮细胞,使草莓叶片发病,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炭疽菌 附着胞 荧光显微镜 侵染钉 侵染过程
下载PDF
草莓根部侵染草莓炭疽菌的致病动态变化过程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玳琳 赵兴丽 +3 位作者 卯婷婷 张敬泽 蔡磊 陶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4-578,共5页
为了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上了解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病原菌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通过草莓炭疽菌分生孢子液接种侵染健康草莓幼苗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研究草莓根部浸染草莓炭疽菌的致病... 为了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上了解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病原菌致病机理及其与寄主的互作机制,通过草莓炭疽菌分生孢子液接种侵染健康草莓幼苗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研究草莓根部浸染草莓炭疽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接种12 h,95%的分生孢子萌发;接种24 h,69%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或附着枝并形成侵入钉开始侵染根表皮细胞;接种48 h,产生大量菌丝并纠结成网状;接种4 d,少量的根尖开始变褐;接种9 d,整个根系几乎变为黑褐色,产生少量分生孢子盘;接种13 d,侵染菌丝扩展到主轴根微管柱,新的分生孢子产生,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接种20 d,侵染菌丝入侵到达叶柄和花茎;接种41 d,侵染菌丝扩散到叶柄表面并侵染叶柄腺毛;接种55 d,侵染菌丝入侵到达叶片并侵染叶片腺毛,组织细胞开始崩解死亡,叶片上形成典型的炭疽病病斑。[结论]:C.fragariae能通过根侵染到整株植株,属于系统性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TOTRICHUM fragariae 草莓炭疽病 侵染过程 定殖 附着胞 附着枝 荧光显微镜
下载PDF
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卯婷婷 陶刚 +2 位作者 赵兴丽 王琦 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8-264,共7页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 本文选择4种不同微生物活性成分的生防菌剂,采用盆栽生物量测定、温室和田间小区试验对辣椒主要病害进行抗病效果及促生增产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对辣椒的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72.2%、78.3%、71.9%和59.7%,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对辣椒4种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60.5%、62.1%、60.5%和50.9%;而淡紫紫孢菌菌剂只对辣椒炭疽病具有很好防效(77.5%)。同时,4种微生物菌剂对辣椒植株生物量均有显著促生作用,其中木霉-芽胞杆菌复合菌剂及枯草芽胞杆菌-粉红粘帚霉复合菌剂在盆栽试验中鲜重和干重增幅分别为132.79%、190.35%和211.80%、293.84%;两者在温室及田间小区试验中比对照增产182.3%、152.7%和65.0%、23.9%。本研究表明,生防菌剂可以替代化学药剂用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同时还能够促进作物植株生长,有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 芽胞杆菌 淡紫紫孢菌 复合菌剂 促生
下载PDF
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动态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兴丽 陶刚 +1 位作者 娄璇 顾金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4,共9页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 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类重要生防真菌资源。生防菌在宿主根际及其组织中定殖能力的强弱是评价其生防潜力的重要指标。选择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真菌、辣椒及其重要土传病害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三者互作体系,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钩状木霉菌株灌根接种辣椒植株,通过平板拮抗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植株及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茎和叶等组织中和辣椒根际土壤中均能够定殖。在辣椒根际土壤中,钩状木霉菌呈动态变化的定殖过程。灌根接种1~25 d,钩状木霉菌定殖量呈缓慢增长,在第33 d,达到最高值(7.00×10^7 conidia·g^-1),然后逐渐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变化过程。钩状木霉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的定殖过程中,对辣椒疫病具有生物防治作用,防治效果达到53.33%。综上,钩状木霉菌能够成为辣椒根际微生态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有效预防辣椒疫病的发生,研究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状木霉 辣椒疫霉 生物防治 定殖 根际土壤
下载PDF
一株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兴丽 张金峰 +4 位作者 周玉锋 赵玳琳 张莉 周罗娜 陶刚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39,共9页
为获得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拮抗木霉菌,本文采用梯度稀释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木霉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出1株强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株LS17110205。该菌株对茶炭疽病菌抑菌率达76.96%,并能在茶炭... 为获得对茶炭疽病有生物防治效果的拮抗木霉菌,本文采用梯度稀释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木霉菌,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从中筛选出1株强拮抗茶炭疽病菌的木霉菌株LS17110205。该菌株对茶炭疽病菌抑菌率达76.96%,并能在茶炭疽病菌菌落上产生大量白色菌丝及绿色分生孢子,使茶炭疽病菌菌落萎缩,颜色变暗;其发酵液也能有效抑制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0.08%。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LS17110205发酵液能使茶炭疽菌菌丝表面皱缩。基于形态学特征结合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将菌株LS17110205鉴定为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该研究结果为茶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抑菌率 茶炭疽病 鉴定 木霉菌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16
作者 阳艳 赵兴丽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23期147-147,共1页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肾穿刺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60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肾穿刺术后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肾穿刺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60例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肾穿刺术后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肾穿刺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肾穿刺 并发症 发生率
下载PDF
3株魔芋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兴丽 贺圣凌 +4 位作者 刘思睿 罗林丽 周罗娜 范士杰 周玉锋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63,共8页
镰刀菌引起的魔芋茎腐病是魔芋栽培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贵州省兴义市魔芋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9年从贵州省兴义市采集魔芋茎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与tef序列分析的分子鉴... 镰刀菌引起的魔芋茎腐病是魔芋栽培过程中重要病害之一,为明确贵州省兴义市魔芋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2019年从贵州省兴义市采集魔芋茎腐病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基于rDNA-ITS与tef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经组织分离法共获得3株镰刀菌纯培养物,经鉴定分属于2个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刀菌(F.solani);致病性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菌株xymy-8没有致病性,茄腐镰刀菌菌株xymy-7、xymy-9有致病性,且致病性有差异,其中菌株xymy-7的致病性强于菌株xymy-9的致病性。试验结果为魔芋茎腐病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茎腐病 镰刀菌 分子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兴丽 卯婷婷 +3 位作者 张金峰 孟泽洪 李帅 周玉锋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90,共7页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遵义市道真县茶叶主产区中白1号、黄金茶、黄金芽和中茶108等4个茶树品种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真菌存在差异,黄金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研究遵义市道真县茶叶主产区中白1号、黄金茶、黄金芽和中茶108等4个茶树品种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真菌存在差异,黄金茶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该地区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共划分为4个已知的菌门,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为优势真菌群。4个品种茶树根际土壤真菌在属水平丰度较高的都为隐球菌属(Cryptococcussp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根际土壤 真菌 多样性 群落结构
下载PDF
钩状木霉ACCC31649的GFP标记及其对辣椒定殖和促生作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赵兴丽 陶刚 +3 位作者 赵玳琳 卯婷婷 王廿 顾金刚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76-1285,共10页
【目的】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化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ACCC31649的技术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并研究该菌株在辣椒植株中定殖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与辣... 【目的】旨在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化钩状木霉(Trichoderma hamatum)ACCC31649的技术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并研究该菌株在辣椒植株中定殖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与辣椒病原菌在辣椒根际和植株中的定殖、互作和生防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筛选遗传稳定的GFP标记转化子,通过灌根接种方法和组织切片的水玻片荧光观察研究了钩状木霉在辣椒植株中定殖过程和对辣椒的促生作用。【结果】获得了遗传稳定GFP标记的钩状木霉转化子。荧光显微观察表明,辣椒根、茎、叶组织中都检测到GFP标记菌株的定殖。标记菌株首先在根部定殖,然后通过根部维管束逐步定殖到茎和叶片组织中。野生型菌株和GFP标记菌株灌根接种4叶期辣椒幼苗,30天后,GFP标记菌株与水处理对照相比,辣椒的株高增长13.5%,根长增长16.2%,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了43.8%和45.3%,而且野生型菌株与GFP标记菌株对辣椒的促生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钩状木霉能够在辣椒植株根、茎和叶组织中定殖,并且对辣椒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同时,GFP标记的钩状木霉将在进一步阐明该菌株在辣椒根际定殖及其对病原菌拮抗和互作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转化 钩状木霉 辣椒 促生作用 定殖
下载PDF
茶饼病病原菌与茶树互作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辉 周玉锋 +4 位作者 周罗娜 赵兴丽 罗林丽 贺圣凌 张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44-50,共7页
茶饼病是危害我国茶产业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茶树嫩叶、新梢,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茶饼病的流行规律、病原菌分离及防治技术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鲜见关于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报道。为茶饼病科学、高效... 茶饼病是危害我国茶产业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其主要危害茶树嫩叶、新梢,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茶饼病的流行规律、病原菌分离及防治技术等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鲜见关于病原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的研究报道。为茶饼病科学、高效的绿色防控及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茶饼病病原菌、病原菌与茶树互作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茶饼病 外担菌 互作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