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秘书实用写作主体特征及养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兴葆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6-147,共2页
秘书实用写作主体有着不同于文学创作主体的特征,这主要是:立意主体的虚拟性;表达主体的限度性;写作情感的间接性;创造个性的隐匿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秘书人员逐步提高实用写作能力的前提。而在这个前提下,从审度时势、足文主体、... 秘书实用写作主体有着不同于文学创作主体的特征,这主要是:立意主体的虚拟性;表达主体的限度性;写作情感的间接性;创造个性的隐匿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秘书人员逐步提高实用写作能力的前提。而在这个前提下,从审度时势、足文主体、人格转换几方面进行写作主体的自我养成则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书 实用写作 写作主体
下载PDF
《论语》首篇首章内涵、价值重诠重估
2
作者 赵兴葆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期49-54,共6页
《论语》首篇首章可看作是对《周易·系辞》君子学易悟道主题的拓展性说明,是孔子关于君子养成之道浓缩的系统性阐述。具体来说,是以"独学"、"群学"两种学易方式,以"学而时习"、"论贵存疑"... 《论语》首篇首章可看作是对《周易·系辞》君子学易悟道主题的拓展性说明,是孔子关于君子养成之道浓缩的系统性阐述。具体来说,是以"独学"、"群学"两种学易方式,以"学而时习"、"论贵存疑"的悟道精神,不断参悟易理,体认自然人事之道。以"不患人之不已知"的自信精神、"患不知人也"的忧患意识和"人不知而不愠"的乐观态度,不断下学而上达于"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逍遥之境。因而,首篇首章在整部《论语》中居于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有着统摄全局的重要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周易》 首篇首章 重估
下载PDF
古文字学札记二则:说“中”与“古”
3
作者 赵兴葆 《关东学刊》 2016年第6期80-84,共5页
在"中"字的古文字字形中既隐含着远古先民"建大常""载大旂"活动的内在原则、理念,同时也有着大常、大旂外在形制等级的遗痕。因此,使"中"字包含了指事物本性、常理常道的深刻内涵,从而"中... 在"中"字的古文字字形中既隐含着远古先民"建大常""载大旂"活动的内在原则、理念,同时也有着大常、大旂外在形制等级的遗痕。因此,使"中"字包含了指事物本性、常理常道的深刻内涵,从而"中"便以"中行""中庸""忠(中)恕""执中""时中"等哲学概念的形式深刻地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中。许慎《说文解字》对"古"字的析义从根本上讲是错误的。通过对"古"及其相关古文字字形的分析,"古"的本义乃是用以储藏贵重物品、财货宝贝的容器,进而引申指重要的精神财富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学
下载PDF
花间词人群落说
4
作者 赵兴葆 王艳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5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将花间十八家词人划分为三个群落:对各个群落词作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特别论述了各群落在花间词中的地位以及其间的风格传承和变异。认为曲子词不适合在像五代中原这样相对阳刚恶劣的文化生境中生存,而...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将花间十八家词人划分为三个群落:对各个群落词作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特别论述了各群落在花间词中的地位以及其间的风格传承和变异。认为曲子词不适合在像五代中原这样相对阳刚恶劣的文化生境中生存,而最适宜在像蜀地这样阴柔富优的文化生境中成长。但高质量的作品则需要至少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文化生境的碰撞、交合。因此,在花间词中第一群落在风格上对后来的两个起决定性影响,第二群落则是花间词成就的顶峰,第三群落开始走向没落但也变异出新作风等待后来者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群落
下载PDF
写作行为情感动力论略
5
作者 赵兴葆 《写作》 2013年第7期8-12,共5页
广义上讲。任何一种艺术行为都离不开写作行为。但作为写作学研究对象的写作行为。又有着其特定的内在规定性。从本体论上看。写作行为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造生命生存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同时,这个建筑行为本身也是主体... 广义上讲。任何一种艺术行为都离不开写作行为。但作为写作学研究对象的写作行为。又有着其特定的内在规定性。从本体论上看。写作行为是“人类运用书面语言文字创造生命生存秩序的建筑的行为、活动”。同时,这个建筑行为本身也是主体一种生存方式、安居方式,所谓“我写故我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行为 情感动力 论略 内在规定性 艺术行为 文字创造 书面语言 写作学
下载PDF
“爱”的古文字形及字义辨析
6
作者 赵兴葆 《汉字文化》 2019年第8期66-68,共3页
"爱"字的古文为"■",其省体作"?","?"复增"夊"为"愛"。通过对三字的核心构件儿——"旡"的字义分析,尤其是将"旡"与"欠"进行字形和字义比对... "爱"字的古文为"■",其省体作"?","?"复增"夊"为"愛"。通过对三字的核心构件儿——"旡"的字义分析,尤其是将"旡"与"欠"进行字形和字义比对,发现"旡"的意义生发关键是其上部口中的小竖画。它仿佛是在"欠"字大口上加的一道锁链,表示面对美食而罔顾之,以理性之自觉克制生理欲望而不食——此心此意则即是爱——而欲以此美食馈赠他人或献祭神明。由此,推知"爱"的甲骨文应该为"旡",繁形为"既"、为"卿","?"与"炁"为同源分化字。诸字皆是"爱"字之或体,其本义皆与献祭神明相关,指人神、人我、阴阳沟通、交融之混沌状态,是一种相互给予、相互融通的冲动、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