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军寿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徐胜林 刘安然 郭龙龙 寇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积体系,建立了海陆过渡三角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两种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还显示,本区沉积体系主要受控于古气候、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古气候控制着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特殊的砂、泥间互的沉积结构及生储盖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着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不同物源区母岩性质影响沉积物的组分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演化模式 主控因素 须家河组 通南巴地区
下载PDF
川东北渠县地区大安寨段储层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双辉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钱利军 赵军寿 陈安清 徐胜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通过露头剖面实测、地层对比、薄片鉴定、物性及成岩作用分析等,对川东北渠县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有利储层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一亚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厚块状介壳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 通过露头剖面实测、地层对比、薄片鉴定、物性及成岩作用分析等,对川东北渠县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有利储层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一亚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厚块状介壳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和裂缝,平均孔隙度为2.852%,平均渗透率为0.007×10-3 um2,为低孔低渗一裂缝型储层;大二亚段储层岩石类型为介壳灰岩夹多层泥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内溶孔,平均孔隙度为3.844%,平均渗透率为0.003×10-3 um2,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前者较后者油气勘探潜力更.大。研究区大安寨段储层主要形成于介壳滩环境,经历了多类型、多期次成岩变化,其中压实等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而溶蚀和后期构造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是研究区内致密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地层对比 大安寨段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致密储层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展布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安然 陈洪德 +1 位作者 徐胜林 赵军寿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1,MSC2和MSC3)。其中,MSC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中期旋回为编图单元,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的古地理和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侏罗统遂宁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LSC1)与3个中期旋回(MSC1,MSC2和MSC3)。其中,MSC1—MSC3沉积期,龙门山前缘均发育有较大规模的冲积扇群,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表现为多个辫状河三角洲叠置的沿龙门山前缘分布的辫状河三角洲群;MSC1—MSC2沉积期,川西坳陷中段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以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为主,冲积扇仅在规模及位置上有所变化,该时期砂体主要分布于龙门山前缘与中江—回龙地区;MSC3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发育于郫县—温江—大邑地区,砂体厚度以及规模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 古地理 砂体展布 遂宁组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川东北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棋棽 林良彪 +2 位作者 赵军寿 徐双辉 郝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3,共7页
近年来勘探实践表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鉴定及孔渗测试分析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来勘探实践表明,川东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为油气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鉴定及孔渗测试分析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寨段储层岩石类型为介壳灰岩和含泥介壳灰岩,其沉积环境主要为介壳滩微相,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平均孔隙度4.10%,平均渗透率0.022×10-3μm2,为低孔低渗-裂缝型储层。历经多期次成岩作用,溶蚀、破裂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促进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发育,压实、重结晶等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综合研究分析结果认为本区大安寨段沉积与储层特征主要受古地貌及水动力条件、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综合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大安寨段 川东北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构型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32
5
作者 徐振华 吴胜和 +5 位作者 刘钊 赵军寿 耿红柳 吴峻川 张天佑 刘照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2-333,共12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进行了构型解剖,探讨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内部的沉积微相组成,分析指状砂坝的宏观分布及内部构型特征。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分支砂体为指状砂坝沉积,由河口坝、坝...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进行了构型解剖,探讨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内部的沉积微相组成,分析指状砂坝的宏观分布及内部构型特征。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分支砂体为指状砂坝沉积,由河口坝、坝上分流河道以及天然堤组成,分流河道下切河口坝,薄层天然堤则披覆于分流河道两侧的河口坝之上。指状砂坝平面上多呈弯曲状,向盆地方向弯曲度有所增加,内部分流河道由深切河口坝型到浅切河口坝顶部型转变。研究区指状砂坝宽厚比为25~110,宽度与厚度呈一定双对数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变化。针对指状砂坝,在注水开发方式下,应避免同一分流河道内注采的开发方式,并指出指状砂坝内分流河道的中上部及注采井未钻遇的河口坝砂体为剩余油挖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指状砂坝 砂体构型 渤海BZ25油田 新近系明化镇组 剩余油
下载PDF
渤海BZ油田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胡勇 黄凯 +2 位作者 徐振华 赵军寿 吴峻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渤海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 渤海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①宽条带状或近连片状的叠置指状砂坝内部多发育稳定的泥质隔层,在合层开采时,相对低渗储层剩余油富集,在注水井钻遇局部切叠部位时,上部砂体剩余油富集;②指状砂坝的宽度为100~1 000 m,宽度小于600 m的窄条带状指状砂坝内剩余油富集;③指状砂坝边部的物性最差,剩余油富集;中部的相对高渗砂体呈孤立透镜状分布,导致剩余油区易呈离散状分布;④指状砂坝内以底部水淹为主,正韵律砂体水淹厚度最小,反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最大,复合反正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与分流河道所占厚度呈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指状砂坝的水淹厚度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增强具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指状砂坝 渤海BZ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渤海典型低孔低渗油藏储层预测及效果——以渤海A油田沙河街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军良 胡勇 +2 位作者 李超 赵军寿 陈华靖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7,共5页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从渤海A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发育特征入手,以砂体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响应的匹配关系为研究思路,探究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沙二段储层预测的适用性。通过开展最大振幅之和的...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从渤海A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发育特征入手,以砂体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响应的匹配关系为研究思路,探究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沙二段储层预测的适用性。通过开展最大振幅之和的地震属性计算、已钻井砂体厚度趋势约束、古地貌联合校正的储层预测,表明在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沟谷与洼地被两凸起分隔的古地貌格局,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西南及东北古地貌低洼处,东北部是后期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基于该储层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得到了5口设计井实钻结果的检验,证实了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油田下步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储层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供海上类似中深层油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街组 古地貌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基于古地貌分析的中深层沉积储层质量评价——以渤海X油田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邓猛 赵军寿 +2 位作者 金宝强 胡勇 周军良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方法对渤海X油田沙二段沉积后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划分出沟谷、凹陷、斜坡和凸起等4种地貌单元,并对地貌单元控制下的储层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谷、凹陷单元砂体厚度大,泥质成分少... 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方法对渤海X油田沙二段沉积后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划分出沟谷、凹陷、斜坡和凸起等4种地貌单元,并对地貌单元控制下的储层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谷、凹陷单元砂体厚度大,泥质成分少,压实、胶结作用弱,溶蚀作用强,储层物性好。凸起单元砂体厚度小,泥质成分多,压实、胶结作用强,溶蚀作用弱,储层物性差。斜坡单元砂体厚度较大,迎主河道方向,水动力较强,泥质成分较少,储层物性较好;而背对主河道方向,受凸起遮挡,水动力较弱,泥质成分较多,储层物性较差。生产动态数据表明,沟谷、凹陷单元钻井产能高,凸起单元钻井产能低,斜坡单元迎主河道方向钻井产能较高,背对主河道方向钻井产能较低。此外,综合考虑砂岩厚度、古水深和比采指数等因素,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域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成岩作用 储层质量 古地貌 渤海
下载PDF
渤海BZ油田低渗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及开发实践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勇 周军良 +2 位作者 汪全林 耿红柳 赵军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渤海BZ油田沙河街组发育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单井产能差异大、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低渗油藏的开发。在对BZ油田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探讨了单井产能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低渗... 渤海BZ油田沙河街组发育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单井产能差异大、储层质量控制因素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低渗油藏的开发。在对BZ油田沙河街组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储层质量的控制因素,探讨了单井产能差异的原因。研究表明:该区低渗储层质量受控于原始沉积条件、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构造断裂及背斜等因素,将这些因素与开发井初期产能结合,得到了沉积、成岩、构造有利区,其中沉积有利区位于研究区西南区域,成岩有利区带位于构造相对较高的层位及区域,构造有利区带位于发育背斜、且位于背斜核部的区域,而断层附近受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影响储层质量较差。针对几个有利区分别提出了开发策略,并先后成功指导了6口井的挖潜,增油效果显著。本文研究为该油田下步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动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储层质量 主控因素 产能差异 开发策略 渤海BZ油田
下载PDF
渤海A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河-坝砂体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猛 邵英博 +2 位作者 赵军寿 廖辉 邓琪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4-163,共10页
渤海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上不同期次河-坝砂体频繁切叠,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样式,极大地制约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运用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方法,进行... 渤海A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上不同期次河-坝砂体频繁切叠,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样式,极大地制约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运用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方法,进行了精细储层构型解剖,明确了储层构型单元空间结构样式,探讨了不同单砂体构型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并建立了4种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渤海A油田明化镇组下段河-坝砂体主要发育分离型、叠合型、切叠型等3种垂向接触样式和分离型、拼接型、侧切型等3种侧向拼接样式;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单砂体内部韵律性、河-坝砂体接触方式及平面非均质性均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主要发育"顶部型"、"垂向渗流遮挡型"、"段塞式"和"欠注型"剩余油分布模式,可以分别采用侧钻水平井、厚注薄采、井间加密、井网优化等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该研究成果对海上老油田中高含水阶段的剩余油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坝复合砂体 储层构型 接触样式 剩余油 渤海A油田
下载PDF
渤南低凸起西端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以B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侯东梅 周军良 +2 位作者 赵军寿 张小龙 权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1,共7页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及薄片等分析化验数据,文中开展了渤南低凸起西端B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B地区砂体以浅水三角洲水上及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决口扇及天然堤仅局部发育,未发育河口坝。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类型... 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及薄片等分析化验数据,文中开展了渤南低凸起西端B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B地区砂体以浅水三角洲水上及水下分流河道为主,决口扇及天然堤仅局部发育,未发育河口坝。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类型为浅水曲流河三角洲,发育具有一定弯度的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在4~9 m,宽度在100~1000 m,向湖盆方向连续性好,延伸可达数十千米,分流河道不同部位可见直条、微弯曲、弯曲形态,局部分流河道分叉形成分支,数量多小于3支。明下段主力油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受基准面下降旋回控制,较缓的古地形、较浅的古水体环境以及中等偏弱的河控强度是该区具有一定弯度分流河道形成的基础。研究成果深化了该区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认识,有助于指导油田的开发,也可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分流河道 浅水三角洲 新近系 渤南低凸起
下载PDF
渤海湾渤中25油田沙二段低渗储层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聘 胡勇 +2 位作者 周军良 赵军寿 耿红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3-581,共9页
渤海是海上异常高温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的试验区,沙二段为其主力储集层,查明该区的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因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温压测试、岩矿分析、物性分析等资料,对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渤... 渤海是海上异常高温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的试验区,沙二段为其主力储集层,查明该区的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因对油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温压测试、岩矿分析、物性分析等资料,对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海域X油田沙二段储层属中孔低渗储层,不同沉积作用形成的储层结构组分特征各异,从而导致储层原始物性存在差异;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储层的关键因素,成岩早期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强烈,成岩后期溶蚀增孔作用有限,成岩晚期胶结作用持续加剧储层低渗进程,同时高温高压条件下对压实作用抑制较弱,对溶蚀作用影响有限,胶结作用增强,以上因素综合导致沙二段储层低渗;该成果深化了该区低渗储层的认识,为后期勘探开发中有利储层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异常温压 成岩特征 沙河街组 渤中凹陷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渤海古近系扇三角洲精细研究及有利储层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红柳 胡勇 +2 位作者 周军良 赵军寿 邓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4期39-47,共9页
研究区位于渤中凹陷与黄河口凹陷之间,其沙三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而由于埋藏深、储层致密、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因此,确定沙三段扇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识别有利储层成为开发地质重点研究内容。沙三段沉积... 研究区位于渤中凹陷与黄河口凹陷之间,其沙三段为扇三角洲沉积,而由于埋藏深、储层致密、砂体分布规律认识不清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开发,因此,确定沙三段扇三角洲砂体展布规律、识别有利储层成为开发地质重点研究内容。沙三段沉积时期处于渤海湾盆地第2次裂陷作用时期,为典型的断陷湖盆,研究区沙三段层序处于湖扩体系域,靠近盆缘断裂,扇三角洲向湖盆方向发育,并随湖平面上升呈退积型沉积。本次研究参考退积型扇三角洲野外露头特征,通过井震结合,利用井位电性特征与地震同相轴对应关系及地震时频分析对扇三角洲期次进行划分;通过统计地震资料沟谷分布,对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分布及走向进行刻画,进一步根据井位砂体厚度与井距间关系式对砂体尖灭位置进行定量表征,利用以上方法将各期砂体展布情况进行描述;通过对低渗储层形成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油田沙三段有利储层进行预测,为油田下步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扇三角洲 时频分析 边界定量表征 储层预测
下载PDF
渤海海域A油田沙二段低渗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军良 胡勇 +2 位作者 耿红柳 赵军寿 陈红兵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2期26-32,共7页
渐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为渤海海域A油田的主力低渗产油层,弄清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该区有利区带的优选及后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6口取心井的岩矿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粒度、常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厘... 渐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为渤海海域A油田的主力低渗产油层,弄清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该区有利区带的优选及后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6口取心井的岩矿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粒度、常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厘清沙二段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从沉积、成岩、构造3个方面对沙二段低渗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沙二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中等成分成熟度、中等胶结物含量的特征,储集空间以混合孔隙为主,储层为中孔—低渗储集性能。原始沉积条件中储层粒径、分选、泥质含量等控制了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好坏;成岩作用中压实和碳酸盐胶结是沙二段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有机酸溶蚀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构造活动对沙二段储层物性的改善作用较弱。该研究成果为该区沙二段相对高渗区块的优选及调整井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沙二段 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海上浅水三角洲油田砂体构型研究——以渤中19-25地区为例
15
作者 李超 周军良 +2 位作者 胡勇 赵军寿 耿红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4期25-30,共6页
针对海上浅水三角洲相油田储层展布的复杂现象,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储层构型,确定该地区地层对比的稳定分布标志层。通过五级构型分析认为,发育的浅水体三角洲砂体模式包括:连片状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条带状分... 针对海上浅水三角洲相油田储层展布的复杂现象,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分析浅水三角洲砂体的储层构型,确定该地区地层对比的稳定分布标志层。通过五级构型分析认为,发育的浅水体三角洲砂体模式包括:连片状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模式;条带状分流河道与天然堤组合模式。通过四级构型分析认为,连片状的砂体均由多期次单河道砂体组成。同时,根据单一分流河道识别标志分析,识别出单一分流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储层构型 单一河道识别 等时地层格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