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血岸
- 1
-
-
作者
赵冠义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6-63,共8页
-
文摘
序浩渺辽阔的杭州湾翻卷着浪花的涌潮淹没江滩,冲撞石砌的海塘,激起腾空直竖的浊浪,呼啸着迎面扑向镜头。
-
关键词
杭州湾北岸
日本人
蒋介石
日军
张治中
支那
江滩
登陆
上海
自卫队
-
分类号
I23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风雨同舟迎解放
- 2
-
-
作者
蔡孝传
赵冠义
-
出处
《前进论坛》
1998年第10期42-43,共2页
-
文摘
浙江的农工党人早在抗战胜利后就在杭州、温州、台州、金华、诸暨、东阳、浦江等市县建立了地方组织,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政府作了准备。1947年2月后,农工党原浙江省委主委李士豪改任为农工党中央华东局主委。浙江的工作交由蔡一鸣负责。1947年中秋节那天,农工...
-
关键词
国民党统治
起义
政治部主任
温州地区
浙江
党中央
政治经济中心
同乡会
征募新兵
政治犯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侵华战争中的日本佛教徒
- 3
-
-
作者
赵冠义
-
出处
《古今谈》
2004年第4期55-57,共3页
-
文摘
日本自明治以还,日本佛教中不少宗派相继沦为军国主义的帮凶。为了蒙骗佛教徒去充当侵略战争的炮灰,便挖空心思阉割佛教经典,炮制侵略有理、杀戮无罪的歪理。其中净土真宗和日莲宗表现得尤为恶劣。
-
关键词
日本佛教
净土
宗派
佛教徒
心思
自明
佛教经典
军国主义
无罪
侵略战争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勿忘江边哭声
- 4
-
-
作者
赵冠义
-
出处
《古今谈》
2005年第2期5-6,共2页
-
文摘
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难民陆续逃到杭州。开始时人数还不多,大都栖息于设在刀茅巷、青年路、岳庙等地的难民收容所里,他们还幻想着战事很快平息下来,好返回家乡。可是日寇的野心是亡我中华,侵略战争日益扩大,战局不断恶化。同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上海危急、嘉兴、嘉善等城相继沦陷。日军越过沪杭铁路,侵入浙北和苏南。逃来杭州的难民骤增,在市区稍作停留后又继续逃向浙东和浙西。
-
关键词
淞沪抗战
侵略战争
难民
收容所
杭州
上海
日军
日寇
-
分类号
K264.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D822.3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
-
题名日军偷袭杭州湾始末
- 5
-
-
作者
赵冠义
-
出处
《古今谈》
2001年第1期50-54,共5页
-
文摘
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至10月中旬,日军仍被阻挡在苏州河以北,战死万余,伤七万七千余。担任主攻的日军第9和第101师团伤亡官兵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成为笑柄。为摆脱困境,日军参谋本部调集三个半师团的兵力,于11月5日偷袭杭州湾北岸。中国守军侧背受敌,形势骤变,只得全线撤退。
-
关键词
日军
日本侵略军
灭亡
官兵
杭州湾
形势
坚守
困境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法乳东流
- 6
-
-
作者
赵冠义
-
出处
《古今谈》
2002年第4期62-64,共3页
-
文摘
宋代杭州净慈寺里有一对法偈,写的是“击法鼓于震旦,流传乳于扶桑”,赞扬当时香火之盛和对佛教传往日本的贡献。
-
关键词
宋代
净慈寺
杭州市
佛教
日本
文化交流
-
分类号
G125
[文化科学]
B94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战时充当间谍的日本僧侣
- 7
-
-
作者
赵冠义
-
出处
《古今谈》
2004年第2期62-64,共3页
-
文摘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老大且落后的清帝国成为它首选的侵略目标。日本妄图通过“经略中国”而“雄飞海外”,于是先在国内建立和强化以皇权为核心的军事封建专制制度,鼓吹“王法为本”、“皇权神授”、“皇运万世一系”之类观念。
-
关键词
日本
间谍
佛教徒
藤岛武彦
抗日战争时期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