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李晓艳
王景龙
+6 位作者
张瑞
孙春辉
郎需龙
杨艳玲
屈海龙
赵勇坤
王兴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77-881,共5页
目的建立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模型。方法体外分离C57小鼠骨髓原代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ecomb...
目的建立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模型。方法体外分离C57小鼠骨髓原代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分化后,倒置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化程度。在体外建立羊布氏菌16M感染小鼠骨髓DC模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透射电镜进行鉴定,并进行感染后羊布氏菌16M的重培养及染色观察。结果培养第5天,细胞形态符合髓源DC,伸出长的树突样和伪足样突起;第7天,细胞呈半悬浮,周围有大量突起;体外培养DC的纯度约达70%,符合试验要求。DC在感染后12 h具有最强的吞噬能力,胞内细菌量最少。重培养后经染色,可观察到羊布氏菌16M典型的细菌形态。结论成功构建了羊布氏菌感染小鼠骨髓DC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布氏菌与DC的相互作用及胞内寄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布氏菌
感染
小鼠
骨髓
树突细胞
原文传递
题名
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李晓艳
王景龙
张瑞
孙春辉
郎需龙
杨艳玲
屈海龙
赵勇坤
王兴龙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吉林省人兽共患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出处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8期877-881,共5页
基金
国家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项目(2009ZX08009-163B)
文摘
目的建立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模型。方法体外分离C57小鼠骨髓原代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on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分化后,倒置显微镜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化程度。在体外建立羊布氏菌16M感染小鼠骨髓DC模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透射电镜进行鉴定,并进行感染后羊布氏菌16M的重培养及染色观察。结果培养第5天,细胞形态符合髓源DC,伸出长的树突样和伪足样突起;第7天,细胞呈半悬浮,周围有大量突起;体外培养DC的纯度约达70%,符合试验要求。DC在感染后12 h具有最强的吞噬能力,胞内细菌量最少。重培养后经染色,可观察到羊布氏菌16M典型的细菌形态。结论成功构建了羊布氏菌感染小鼠骨髓DC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布氏菌与DC的相互作用及胞内寄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羊布氏菌
感染
小鼠
骨髓
树突细胞
Keywords
Brucella melitensi
Infection
Mouse
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DC)
分类号
R378.5 [医药卫生—病原生物学]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羊布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模型的建立
李晓艳
王景龙
张瑞
孙春辉
郎需龙
杨艳玲
屈海龙
赵勇坤
王兴龙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