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的16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3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段龄,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场所、诱/病因,实施 CPR 的第一施救者身份,抢救的开始时间、方法、后续治疗衔接时间以及抢救结果等信息。结果患者分布:儿童6例,中年1例,青年6例,老年2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所:运动赛场或公园8例,游泳池或山庄2例,其他公共场所6例。诱因或病因:溺水和窒息6例,运动4例,心源性3例,触电2例,外伤1例。第一施救者:目击者7例(其中家人1例),医护人员6例,救护员3例。抢救方法:采用徒手CPR 15例,背跑式 CPR 1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例。所有患者平均在1 min[(54.36±45.46)s]内开始接受胸外按压,与进一步救治的衔接时间为(7.13±2.66)min,初步抢救过程均在8~10 min 内完成。除例5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均未遗留明显脑损害症状。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领域,成功复苏的核心是贯彻现场抢救的立即执行和专业抢救的迅速衔接。制定“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 预案”应具体要求施救者在发现情况的1 min 内开始胸外按压,7 min 内有后续或专业性抢救措施,抢救不以转运为目的而更应进行合理转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公众心肺复苏”成功完成心肺脑复苏的规律,提出“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预案”。方法选择2005年至2015年全国重大医疗保障现场、公共场所、比赛场所等空间和笔者在执行院外抢救任务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且经心肺复苏(CPR)抢救成功的16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3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段龄,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时间、场所、诱/病因,实施 CPR 的第一施救者身份,抢救的开始时间、方法、后续治疗衔接时间以及抢救结果等信息。结果患者分布:儿童6例,中年1例,青年6例,老年2例。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场所:运动赛场或公园8例,游泳池或山庄2例,其他公共场所6例。诱因或病因:溺水和窒息6例,运动4例,心源性3例,触电2例,外伤1例。第一施救者:目击者7例(其中家人1例),医护人员6例,救护员3例。抢救方法:采用徒手CPR 15例,背跑式 CPR 1例,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3例。所有患者平均在1 min[(54.36±45.46)s]内开始接受胸外按压,与进一步救治的衔接时间为(7.13±2.66)min,初步抢救过程均在8~10 min 内完成。除例5后期出现并发症死亡,余患者均未遗留明显脑损害症状。结论在“公众心肺复苏”领域,成功复苏的核心是贯彻现场抢救的立即执行和专业抢救的迅速衔接。制定“公众心肺复苏白金10 min 预案”应具体要求施救者在发现情况的1 min 内开始胸外按压,7 min 内有后续或专业性抢救措施,抢救不以转运为目的而更应进行合理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