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月系“进出口”地质结构概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1期22-31,共10页
我国学者原创的太阳系交换地质力学,通过地球与月球半球不对称相似性对比,认为不同半球存在功能的呼应性;它们为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了有序的“进出口”结构,并从“交换功能性”角度去研究地质结构的形成;根据进口吸收流和出... 我国学者原创的太阳系交换地质力学,通过地球与月球半球不对称相似性对比,认为不同半球存在功能的呼应性;它们为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了有序的“进出口”结构,并从“交换功能性”角度去研究地质结构的形成;根据进口吸收流和出口释放流的对应关系,认为地球南极洲为凸结构,是出口;北冰洋是凹结构,是进口。月球正面是进口,为凹结构;背面是出口,为凸结构。提出了地球、月球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路线图;如因吸收流和释放流的方向、大小等不同,会产生鲜明专属特点的地质结构;解释了不同半球主要地形地貌的成因。通过不同进出口结构的对比,分析了月球环形山的成因,对传统“撞击外因说”进行了否定。分别找出全球性和区域性进出口结构的运动分布规律;指出地球、月球地质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它们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试图建立一种比板块理论更合理、更方便、更先进,适用于太阳系的大地构造理论。只有明白了交换机制,才能真正理解地质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流 两极式进出口 混合式进出口 交换搭配关系 吸收源
下载PDF
亚洲南下洋壳流与南海等东南亚陆缘海的成因
2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王齐金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3期387-394,共8页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南海的地质成因研究,明确了一种新的思路,理顺了众多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分析新生代以来,亚洲南下洋壳流分别与自南向北运动的印度洋洋壳流、太平洋洋壳流对峙,造成亚洲南... 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南海的地质成因研究,明确了一种新的思路,理顺了众多不同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分析新生代以来,亚洲南下洋壳流分别与自南向北运动的印度洋洋壳流、太平洋洋壳流对峙,造成亚洲南下洋壳流向西、东两个方向产生大分裂,形成众多的回旋、弧形洋壳流,导致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从华南大陆分裂并支离破碎,并产生多个圆弧形的陆缘海;绘出了亚洲南下洋壳流的基本运行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区 东区 多级分裂 洋壳流火山成因 逆时针大回旋
下载PDF
从进出口地质结构力作用看太阳系地质递变规律
3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3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太阳系交换地质力学,运用进口与出口地质结构理论,对交换力的形成及相互作用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这是对力的一种新的认识。各种行星体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持续产生吸收流与释放流,以及吸收力与释放力,从而推动行...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太阳系交换地质力学,运用进口与出口地质结构理论,对交换力的形成及相互作用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这是对力的一种新的认识。各种行星体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过程中,持续产生吸收流与释放流,以及吸收力与释放力,从而推动行星体作持续运动,天体运动来源于行星体进出口地质结构交换运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力学计算体系,运用流力差公式分析了“万有引力”的来源,并揭示出:太阳对行星体只产生斥力,并不产生引力;行星体等吸收源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必须从太阳获取物质和能量;在进口吸收力与出口释放力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定向动力,自行向太阳靠近并围绕其运转;行星体等吸收源是太阳的“寄生物”;提出“推重比定律”,解释太阳与大量行星体吸收源结成交流关系时,各种行星体的运动规律;把太阳系分为低、中、高等三种速度区,从推重比与半径的关系,分析了太阳系不同区域行星体各种运动、构造形态的特点的成因,从奥尔特云到水星,对整个太阳系地质结构递变规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流 流力差公式 推重比定律 速度区 释放力增加率
下载PDF
地震研究新方法——洋壳流理论简介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吴奇良 《华南地震》 2007年第2期62-68,共7页
根据交换平衡力学原理[1],简要地介绍了洋壳流的概念及其运动特点。根据运行区域和方向的不同,把三大洋的海底扩张运动划分为不同的洋壳流,并绘出运行路线图。提出洋壳流运动方向、路线及力作用大小的判断方法,通过不同区域洋壳流相互... 根据交换平衡力学原理[1],简要地介绍了洋壳流的概念及其运动特点。根据运行区域和方向的不同,把三大洋的海底扩张运动划分为不同的洋壳流,并绘出运行路线图。提出洋壳流运动方向、路线及力作用大小的判断方法,通过不同区域洋壳流相互力作用的对比,分析海底扩张运动对地震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扩张 洋壳流 地震时空分布
下载PDF
印度洋、大西洋洋壳流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分析印度洋、大西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遇,必然产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形地貌,并绘出这两个区域洋壳流运行路线;结合太平洋洋壳流运行路线,细化出现代海底扩张运动运行路...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分析印度洋、大西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遇,必然产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形地貌,并绘出这两个区域洋壳流运行路线;结合太平洋洋壳流运行路线,细化出现代海底扩张运动运行路线的整体概貌,绘出了地球物质循环在地壳层的“毛细血管”;运用宏观统计的方式,得出洋壳流运动与陆地相互力作用的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共性,由此推出现代全球地壳表面地形地貌的整体成因。更方便对全球地质运动给出更加合理、方便、细腻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壳流 流体力学 物质循环 “毛细血管” 构造形迹力学性质
下载PDF
太平洋洋壳流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0年第2期189-195,共7页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以海底扩张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认为海岭顶部涌出的物质不只是向两侧作简单更新和扩张运动,同时存在复杂有序的后续相互力作用。如运用宏观统计的方式,发现太平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以海底扩张理论为基础,进一步认为海岭顶部涌出的物质不只是向两侧作简单更新和扩张运动,同时存在复杂有序的后续相互力作用。如运用宏观统计的方式,发现太平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遇,必然产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形地貌,并绘出该区域现代洋壳流运行路线,由此推出地壳表面地形地貌的形成,是洋壳流运动与陆地相互力作用的结果。洋壳流力学分析方法使地球从南端到北端,从东半球到西半球之间的地质力学分析更细腻,更精确,更能体现全球地质运动的整体性,为一种领先的新地质力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扩张 地洼学 流体运动 洋壳流 太平洋区域
下载PDF
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反驳了传统的青藏高原隆起“印度板块碰撞成因说”。洋壳流力学认为,持续不断的海底扩张运动至今推动亚欧大陆作自南向北的漂移,但在北半球遇到大陆漂移极限带后,不能继续北进。由于不同区域的海底扩张力大小不一致,太平洋、印度洋、大... 反驳了传统的青藏高原隆起“印度板块碰撞成因说”。洋壳流力学认为,持续不断的海底扩张运动至今推动亚欧大陆作自南向北的漂移,但在北半球遇到大陆漂移极限带后,不能继续北进。由于不同区域的海底扩张力大小不一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壳流相互形成力差,扩张力作用最大的太平洋洋壳流推动不能继续北进的亚欧大陆,以印度板块北端为支点,向力作用较小的方向作转向运动,使岩石圈物质形成自东向西的南北大回旋运动;在大回旋运动中形成堵点和拐点,产生全球地质运动力作用最大的区域,导致青藏高原的隆起。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并非否认印度板块在青藏高原隆升中的重大作用,只是指出:仅仅靠印度板块的碰撞力量并不足以产生如此雄伟的青藏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扩张 漂移极限带 板块 参考架 洋壳流力差 堵点 拐点
下载PDF
从古大西洋扩张看青藏高原强烈隆升的时代成因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3期355-364,共10页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认为: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大陆的分布是不同的,洋壳流的运动方向和运行路线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应结合全球大陆的演化,分析洋壳流的运动方向、路线和大小的演变,对不同地质运动时序性的影响。并从古大...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认为:在地球的不同时期,大陆的分布是不同的,洋壳流的运动方向和运行路线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应结合全球大陆的演化,分析洋壳流的运动方向、路线和大小的演变,对不同地质运动时序性的影响。并从古大西洋向西扩张出发,探讨自晚三叠世至现代,亚洲大陆附近古“印度洋洋壳流”和古“太平洋洋壳流”的连续变迁,反演局部区域地质运动历史过程,分析亚洲地洼活化、陆缘扩张带形成与青藏高原再度强烈隆升等亚洲三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即:由于大西洋扩张的时序性,首先导致东亚产生地洼运动,接着产生陆缘扩张带运动,最后导致青藏高原的再次强烈隆升;并提出了亚洲地洼、印度洋喇叭状的成因。得出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大西洋、太平洋与印度洋三大洋壳流等全球地质运动相互作用的结果。本论文与《岩石圈南北逆时针大回旋与青藏高原成因》等论文一起,把青藏高原的历史与现代隆升的成因及发展脉络进行了较系统的交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东向西变迁 大太平洋 对峙带 现代力作用体系
下载PDF
从亚洲东岸洋壳流看东亚陆缘扩张带的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从流体力学的本质,从现代与历史变迁的角度,推导出强大的、超大范围的由大陆指向海洋的力作用,并找出东亚陆缘扩张带的成因,如:通过对亚洲南下洋壳流与印度洋洋壳流的对峙,分析了东亚陆缘扩张带东南段的成... 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从流体力学的本质,从现代与历史变迁的角度,推导出强大的、超大范围的由大陆指向海洋的力作用,并找出东亚陆缘扩张带的成因,如:通过对亚洲南下洋壳流与印度洋洋壳流的对峙,分析了东亚陆缘扩张带东南段的成因;同时分析了亚洲南下洋壳流分支北部湾回旋洋壳流对海南岛成因的影响。结合大陆演化,分析了大西洋扩张时,使太平洋洋壳流向西挤压,迫使印度洋洋壳流不断自东北向西南后退;这两股洋壳流对峙形成连续的回旋洋壳流,导致产生一连串的圆弧状陆缘海。洋壳流力学理论比以往的地质力学理论,更能精准定位、精准描述,对一个很小的地质现象能够清晰地全球溯源,如海南岛海口火山的成因,可以从南极洲开始,画一条清晰、连续的洋壳流力作用发展路线图,这是其他地质力学理论做不到的。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理论如果是错误的,它不可能解释如此多的地质现象,也不可能找到如此多的证据作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拉伸作用 对峙线 齿轮旋转模式 劳亚古陆 白令海回旋洋壳流 闭环
下载PDF
太阳系地质递变运动与存在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大咏 刘石年 《四川地质学报》 2022年第4期556-563,共8页
本文视星际分子稀薄气体存在形式为一种特殊地质结构,从其元素构成特点与宏观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提出元素宏观分布规律的三条内容:元素交换量周期递变及对递减环境适应性变化方向规律;元素交换量与存在环境物质和能量密度关系式;元素... 本文视星际分子稀薄气体存在形式为一种特殊地质结构,从其元素构成特点与宏观环境的关系为突破口,提出元素宏观分布规律的三条内容:元素交换量周期递变及对递减环境适应性变化方向规律;元素交换量与存在环境物质和能量密度关系式;元素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规律。指出不同元素在相同宏观环境中存在的概率是不同的。根据元素宏观分布规律,认为在物质和能量不断递减的太阳系环境中,行星等不仅个体会形成递变地质结构,如分析了地壳元素构成、地球圈层结构、地壳演化等成因;而且群体之间的地质运动也存在递变关系,如行星交换量的7种不同优先级的递减方式,行星地质运动变化的方向与环境的递变方向有关联性。太阳系所有地质运动都是对环境适应性变化的结果;在不同的递变区域,行星等会有不同的优先级递变方式。元素宏观分布规律,在地质学上的意义就是指出了地质运动变化的方向性及动力的来源,这使我们对力的产生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构成次数 交换量 递减环境 元素适应性方向 递减地质结构 地质递变关系
下载PDF
社区如何从“过度行政型”向“自治服务型”转变
11
作者 赵大咏 《中国民政》 2012年第10期50-50,共1页
如何建立高效的社区运行机制,使社区居委会这座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极速通行,流量无阻?笔者认为,社区建设只有以群众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群众的评价为准则,以社区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变管理为服务,才能促进和谐、增加人民... 如何建立高效的社区运行机制,使社区居委会这座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连心桥极速通行,流量无阻?笔者认为,社区建设只有以群众的参与为动力,以社区群众的评价为准则,以社区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变管理为服务,才能促进和谐、增加人民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委会 服务型 行政型 自治 过度 社区群众 运行机制 社区建设
下载PDF
岳阳古韵 屈原遗风
12
作者 赵大咏 《中国民政》 2024年第20期54-54,共1页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为中华文学的奠基之作。屈原一生活动范围很广,在许多地方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印记。其中有一个地方,因屈原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这就是湖南岳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和平理事会 中华文学 《楚辞》 湖南岳阳 奠基之作 爱国诗人 《诗经》 文化印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