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声“春典”语汇的构建与传承
1
作者 赵奇恩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6期116-122,共7页
“春典”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下层文化为其底座的一种民俗语言形态,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的产物,更是展示传统曲艺艺术和文化的窗口。相声行当根据实际需要,吸收部分隐语行话,对其进行拼接、翻新、构成新语汇,以适应特定交际的要求,为行... “春典”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下层文化为其底座的一种民俗语言形态,是社会历史文化积淀下的产物,更是展示传统曲艺艺术和文化的窗口。相声行当根据实际需要,吸收部分隐语行话,对其进行拼接、翻新、构成新语汇,以适应特定交际的要求,为行业语汇系统的初步建立奠定基础。一些“春典”在跨群体传递时顺理而有序,和谐而不紊乱,虽有变异,但仍有规律可循,即便跨越千年时间,也为不同群体选用以往既存的隐语行话提供一定机缘。因此,在考察某项传统伎艺源头时,可从民俗语言方向出发,重新关注和探讨该语料所引发的一系列语言构建和传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典 相声 隐语行话 传承
下载PDF
竹韵百年 历史回响:快板艺术传续衍变中的红色基因
2
作者 赵奇恩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1年第12期72-82,共11页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快板艺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取向、艺术风格、技巧特质,记录了革命军队及人民大众艰苦抗争、开拓创新的时代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工作者继承红色文化的“衣钵”,对其表演...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快板艺术以其独特的价值取向、艺术风格、技巧特质,记录了革命军队及人民大众艰苦抗争、开拓创新的时代足迹。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工作者继承红色文化的“衣钵”,对其表演形式与文本内容进行大幅度改造,以兼有写实感和浪漫气质的手法编创出一批颇具艺术性、思想性的红色经典作品,使快板走向现代转型的艺术发展道路。蕴含红色基因的快板艺术贯穿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始终,在新时代的文艺舞台上仍葆有鲜活的生命力,承担起艺术熏陶和思想启迪的双重任务,是一笔历经实践检验和筛选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板艺术 红色基因 快板书 数来宝 红色经典
下载PDF
从关汉卿元杂剧到话本小说的流变——以《单鞭夺槊》中的尉迟恭形象为例
3
作者 赵奇恩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5年第9期87-90,共4页
在戏剧史上有关尉迟恭的剧目,大都是根据史料《旧唐书》卷六十八之列传第十八及《新唐书》卷八十九之列传第十四繁衍变化而来的,其形象通过艺术加工润色被搬上舞台。戏剧家和小说家将史实做了适当的修改与拓展,部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也... 在戏剧史上有关尉迟恭的剧目,大都是根据史料《旧唐书》卷六十八之列传第十八及《新唐书》卷八十九之列传第十四繁衍变化而来的,其形象通过艺术加工润色被搬上舞台。戏剧家和小说家将史实做了适当的修改与拓展,部分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也正是这种对于人物的适度夸张描写,对于后世在人物艺术性的塑造方面和人物从单片型到多元化的描写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对后世创造人物立体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其人物艺术性的流变、变化原因以及对话本和曲艺作品的影响方面进行解析,从中探求元杂剧到话本小说中尉迟恭的人物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尉迟恭 艺术性 元杂剧 话本
下载PDF
现代语境下对《诗学》认知的反思——《诗学》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研究
4
作者 赵奇恩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6年第9期242-246,共5页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是古希腊唯一一部较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他不但从哲学高度提炼出戏剧中永恒的希腊精神,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观点探索出对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戏剧发展的规律和创作原则,也在很大程...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诗学》是古希腊唯一一部较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他不但从哲学高度提炼出戏剧中永恒的希腊精神,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观点探索出对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戏剧发展的规律和创作原则,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艺术的社会功用。亚氏在著作中提到的完整性、情节观、卡塔西斯等理论观点都对后世有具大的借鉴意义,也指导着后世戏剧的不断演变和转型。然而亚氏的观点奠定文艺在人类精神领域崇高地位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在审美认识和对历史理解的本质上存在着理论上的"疏漏"。该文从诗学的适用性与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诗学》的理论指导涵义,挖掘并对其部分艺术美学理论做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适用性 局限性
下载PDF
近世相声唱片的学术面向与研究价值--基于《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大考》的研究
5
作者 赵奇恩 《艺术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民国时期,唱片与留声机传入中国,作为记录声音的重要载体,这种复制、传播曲艺的新技术很快得到国人的认可和接纳,原生于市井街头的撂地伎艺在当时盛兴的信息与科技技术的引领下,于都市传媒中抢占了一席之地。《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 民国时期,唱片与留声机传入中国,作为记录声音的重要载体,这种复制、传播曲艺的新技术很快得到国人的认可和接纳,原生于市井街头的撂地伎艺在当时盛兴的信息与科技技术的引领下,于都市传媒中抢占了一席之地。《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大考》对此时期的相声老唱片进行了发掘整理,对相声艺术的推介和拉动功不可没,但囿于外界因素,其仅仅是将音响与文本作简要辑录,并未进一步剖析。基于此,对《大考》所辑相声史料作系统汇考彰显出重要意义:对有声资料逐一作个案研讨,考述每段曲目的学术价值,大致勾勒出晚清、民国期间相声发展的基本样貌,进而深入思考如何处理科技与原生态、雅与俗以及对“笑”的本质之理性审视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相声 相声老唱片 传统相声 《中国北方曲艺老唱片有声大考》
下载PDF
传继与延展:曲艺文献“双创”的实践走向与价值呈现
6
作者 赵奇恩 《曲艺》 2024年第9期18-22,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曲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也为曲艺文献的传继与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的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曲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指南,也为曲艺文献的传继与延展工作厘清了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走向 曲艺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承发展 价值呈现 实践指南 根本遵循
原文传递
电视评书可视化特征初探
7
作者 赵奇恩 王艳玲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6,共4页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曲艺包括评书在内开始面对严峻的生存考验。传统评书迫切需要与当下的媒介形式相结合,电视评书便应运而生。本文侧重电视评书的可视化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分析其传播特点及可视化效果,并针对电视评书存...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曲艺包括评书在内开始面对严峻的生存考验。传统评书迫切需要与当下的媒介形式相结合,电视评书便应运而生。本文侧重电视评书的可视化研究视角,旨在通过分析其传播特点及可视化效果,并针对电视评书存在的主要问题,尝试性地提出电视评书可视化创新的各种可能性,以便使电视评书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评书 可视化 创新
原文传递
晚清侠义精神的分化与拓展——《施公案》系列戏研究
8
作者 周华斌 赵奇恩 《中华戏曲》 2019年第1期118-132,共15页
小说衍变到晚清,出现了一批既不悖清官"忠义"又褒扬"侠勇"的侠义公案小说,如《施公案》《彭公案》《刘公案》《三侠五义》等。其中《施公案》和包公案的《三侠五义》最为流行。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统计,晚清... 小说衍变到晚清,出现了一批既不悖清官"忠义"又褒扬"侠勇"的侠义公案小说,如《施公案》《彭公案》《刘公案》《三侠五义》等。其中《施公案》和包公案的《三侠五义》最为流行。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统计,晚清有以黄天霸为主角的短打武戏"八大拿",又有其父黄三太为主角的"小八拿"。"八大拿"和"小八拿"有哪些剧目,说法不一。按笔者所见,清末宫廷升平署戏画中绘有多出以黄天霸或黄三太为主角的施公案戏——《八蜡庙》《霸王庄》《恶虎村》《盗印》《打墩》《拿殷四虎》《殷家堡》,可称之为《施公案》系列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侠五义》 《施公案》 侠义精神 彭公案 侠义公案小说 施公案 陶君起 包公案
原文传递
浅析京剧“八大拿”对《施公案》小说的改编——以《八蜡庙》为例
9
作者 赵奇恩 《大舞台》 2016年第6期32-34,共3页
在京剧传统武生短打戏的剧目中,由《施公案》改编的京剧不下十几种,其中以黄天霸为主角捕盗拿贼,翦除赃官恶霸的短打武戏比较出名,过去戏班术语称为"八大拿"。然而《施公案》小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艺术水平都不甚高,但在戏... 在京剧传统武生短打戏的剧目中,由《施公案》改编的京剧不下十几种,其中以黄天霸为主角捕盗拿贼,翦除赃官恶霸的短打武戏比较出名,过去戏班术语称为"八大拿"。然而《施公案》小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艺术水平都不甚高,但在戏曲研究中,尤其是在晚清短打武戏的研究中,它却是不能漏掉的一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小说和戏曲曲本进行比较研究,并互相借鉴继承,将有益的艺术移于新创作和改编剧目之中,尽可能为京剧"八大拿"剧目找到理论的依托,进一步辩证看待戏曲艺术与通俗小说在不同历史阶段内的思想倾向性和文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拿 《施公案》 《八蜡庙》 黄天霸
原文传递
元杂剧《单刀会》与快板《单刀会》文本结构比较简论
10
作者 赵奇恩 《大舞台》 2015年第1期19-20,共2页
元杂剧《单刀会》与快板《单刀会》不论结构还是文辞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在产生原由方面也颇为相似,都是社会底层作者的智慧结晶。本文简要分析了元杂剧《单刀会》与快板《单刀会》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之处。
关键词 快板 元杂剧 《单刀会》
原文传递
起点与征程:曲艺学科增设与高校教育的理性辨识
11
作者 赵奇恩 《曲艺》 2022年第11期50-53,共4页
2022年,为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曲艺”作为新增专业被正式纳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这标志着戏曲与曲艺同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 2022年,为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的修订工作,“曲艺”作为新增专业被正式纳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这标志着戏曲与曲艺同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这6个实践门类,获得了同等地位的独立学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专业目录 研究生教育改革 新增专业 同等地位 辨辩 曲艺 戏剧与影视 修订工作
原文传递
从《好戏连连看》看央视综艺与“大曲艺”理念的契合
12
作者 赵奇恩 《曲艺》 2021年第9期44-47,共4页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传承历史悠久,特征最为鲜明。随着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曲艺传播途径愈加多样,电视媒介因其迅捷、及时、直观等特点与曲艺艺术一拍即合,自然而然产生联姻。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书场》在央视开播,用“...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传承历史悠久,特征最为鲜明。随着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曲艺传播途径愈加多样,电视媒介因其迅捷、及时、直观等特点与曲艺艺术一拍即合,自然而然产生联姻。自20世纪90年代《电视书场》在央视开播,用“曲艺直录”的方式原封不动地将节目照搬至荧屏,再到后来开办的《曲苑杂坛》《快乐驿站》等栏目,将传统曲艺的录音用曲艺小品的形式表演,或通过动画形式再现故事画面,均对曲艺的推广与普及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曲艺 推广与普及 曲艺艺术 动画形式 传媒事业 电视媒介 说唱艺术 传播途径
原文传递
紧扣时代·捕捉热潮·赓续薪火——第九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述评
13
作者 赵奇恩 《曲艺》 2022年第2期39-42,共4页
为托举曲艺人才,壮建艺术队伍,丰富演出曲目,繁荣文化市场。2021年12月2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曲协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协办的第九届全国相声小品优秀节目展演元旦期间在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关键词 中国文联 文艺频道 黄金时段 广播电视台 展演 曲艺人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