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切除小鼠肝脏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奕威 冉轩 +4 位作者 朱佳真 李佳 王淑慧 李宗芳 江维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小鼠肝脏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3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1周组、脾切除2周组、脾切除4周组,每组8只。于术后第1周、2周、4周检测小鼠肝脏质量和肝指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肝脏免疫细胞(... 目的探讨脾切除小鼠肝脏和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32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脾切除1周组、脾切除2周组、脾切除4周组,每组8只。于术后第1周、2周、4周检测小鼠肝脏质量和肝指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肝脏免疫细胞(CD3-CD19+B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1b+Ly6C hi单核细胞、CD11b+Ly6C med单核细胞、CD11b+Ly6G+粒细胞、CD11c+MHCⅡ+DC细胞、CD11b int F4/80 hi枯否细胞、CD11b hi F4/80 int巨噬细胞、CD11b hi F4/80 int Ly6C hi巨噬细胞、CD11b hi F4/80 int Ly6C low巨噬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脾切除1周、2周、4周组小鼠肝脏质量与肝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脾切除1周组肝脏CD11b+Ly6G+粒细胞显著升高(t=-2.339,P<0.01);脾切除4周组肝脏CD3+CD8+T细胞显著升高(t=-5.092,P<0.01);脾切除1周、2周、4周组肝脏CD3+CD4+/CD3+CD8+均显著降低(t=2.785,2.45,-3.549,均P<0.05);脾切除1周组外周血CD11b+Ly6C hi单核细胞(t=-3.321,P<0.05)、CD11b+Ly6G+粒细胞(t=-2.845,P<0.05)显著升高;其余细胞均无显著变化。结论脾切除术后肝脏和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发生变化,提示脾脏在维持肝脏区域免疫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肝脏 免疫细胞 脾切除 小鼠
下载PDF
褪黑素对卵巢摘除大鼠体内炎症状态及BMSCs成骨能力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关焕帅 曹若木 +8 位作者 赵奕威 张杰闻 李恒 段续东 李沂阳 孔宁 田润 王坤正 杨佩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1020,共10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大鼠骨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对脂多糖刺激下BMSCs培养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和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只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双侧侧腹部切开缝合,OVX组...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卵巢摘除(ovariectomy,OVX)大鼠骨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对脂多糖刺激下BMSCs培养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和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只1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鼠仅接受双侧侧腹部切开缝合,OVX组行双侧OVX,OVX+MT组在双侧OVX术后行100 mg/(kg·d)MT口服干预。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液样本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用Micro-CT检测股骨远端,观察骨量及骨微结构变化并对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进行定量检测。取3只3周龄SD大鼠,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提取股骨骨髓中的BMSCs并传代培养。经鉴定后取第3~5代细胞,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mol/L)MT干预并行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最佳浓度MT用于后续实验。将细胞分为成骨诱导组(A组)及成骨诱导+1/5/10μg/mL脂多糖组(B~D组),进行相应干预后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根据CCK-8法和ELISA检测结果,用刺激炎症效果最显著浓度的脂多糖以及最佳药物浓度的MT加成骨诱导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干预,并设为E组,同样采用ELISA法检测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之后分别对A、D、E组行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α1链(collagen typeⅠalpha 1 chain,Col1a1)、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表达水平。结果ELISA和Micro-CT检测示,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骨量减少,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升高(P<0.05);经MT治疗后,OVX+MT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成功提取大鼠BMSCs,CCK-8法检测示100μmol/L是不影响细胞活性的最大MT浓度,将其用于后续实验。ELISA检测示,加入脂多糖刺激后,B~D组细胞培养液中的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浓度依赖性,D组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C组(P<0.05);E组加入MT干预后,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D组显著降低(P<0.05)。ALP染色、茜素红染色及RT-qPCR检测示,与A组比较,D组ALP和茜素红阳性面积百分比以及Col1a1、Runx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经MT干预后E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可能通过降低大鼠体内炎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骨量产生影响;MT能降低脂多糖刺激引起的BMSCs炎症,并减弱其对BMSCs成骨分化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骨质疏松症 炎症因子 脂多糖 成骨能力
原文传递
RAC2-MAPK14-HSPA8途径参与肺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的机制
3
作者 李奇凤 徐振华 +1 位作者 刘志刚 赵奕威 《国际呼吸杂志》 2023年第12期1436-1442,共7页
目的借助蛋白质组学对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区(肉芽肿区)和非病灶区组织进行差异分析,挑选出关键基因,阐明肺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灶的肺结核患者15例,均取肉... 目的借助蛋白质组学对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区(肉芽肿区)和非病灶区组织进行差异分析,挑选出关键基因,阐明肺结核性肉芽肿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病灶的肺结核患者15例,均取肉芽肿病灶区(病例组)和非病灶区(对照组)的组织标本,其中3例进行蛋白提取检测、蛋白酶解除盐、同位素标记、质谱检测、数据搜索等最终形成蛋白质组学库。对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注释(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互作网络分析等,蛋白印迹法对筛选出核心蛋白进行验证。结果差异蛋白火山图筛选出上调表达蛋白有65个,下调表达蛋白有151个;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排名前10种蛋白,显著上调的为CTSD、HSPA8、ARHG、RAC2蛋白,显著下调的为MYH14、TJP1、CTNNB1、PXN、HSD17B6、RHOF蛋白。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HSPA8、MAPK14、RAC2在肺组织病灶区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0、3.23、6.30,均P<0.05),并参与抗原加工和呈递。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与肺结核性肉芽肿关系密切的排名前10种蛋白CTSD、HSPA8、ARHG、RAC2、MYH14、TJP1、CTNNB1、PXN、HSD17B6、RHOF,其中RAC2-MAPK14-HSPA8途径参与抗原加工和呈递,这在肉芽肿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为研发抗结核药物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蛋白质组学 肺组织 肉芽肿病灶区 非病灶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