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渔业社区到海权问题:国外海洋人类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婧旸 张先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80,共7页
海洋人类学对渔业社区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有着传统的学科关照。然而,在全球化脉络和现代化进程之下,海洋生态、海洋社会以及人海关系被置于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并呈现出愈加复杂的趋向。通过系统梳理西方海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 海洋人类学对渔业社区的生计方式、社会组织结构等问题有着传统的学科关照。然而,在全球化脉络和现代化进程之下,海洋生态、海洋社会以及人海关系被置于巨大的社会变迁中,并呈现出愈加复杂的趋向。通过系统梳理西方海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海洋人类学研究正在发生从"渔业社区"到以产权和管辖权为核心的"海权问题"的话题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人类学 渔业社区 海权问题 话题转向和前沿趋势 海洋中国话语
下载PDF
祖先神话与巫道传统:试论闽东畲族民间信仰作为文化适应策略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婧旸 罗震宇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9-148,共10页
盘瓠崇拜和闾山道法作为畲族民间信仰的两大结构性要素对于闽东畲族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隐去与强调盘瓠印记这两种看似相反的文化取向在闽东畲族中曾长期并存,尽管二者分别反映了"融入"和"逃离"的倾向,但是实... 盘瓠崇拜和闾山道法作为畲族民间信仰的两大结构性要素对于闽东畲族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隐去与强调盘瓠印记这两种看似相反的文化取向在闽东畲族中曾长期并存,尽管二者分别反映了"融入"和"逃离"的倾向,但是实皆为外来移民文化适应策略的一种。在伴随着政治权利冲突的定居化、本地化过程中,盘瓠成了闽东畲族身份合法性的表达;而"闾山学法"将祖先神话、巫法传统与东南汉人地方道教有机整合在一起,不仅强化了畲族自身的族群边界,也通过"奏名传师"的传统使畲族法师以仪式专家的身份,更多地参与了地方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 盘瓠 祖先传说 “闾山学法”
下载PDF
新兴旅游目的地自媒体营销策略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婧旸 罗震宇 《现代营销(下)》 2013年第7期49-50,共2页
本文在分析自媒体受众自组织性、渠道自生性、内容自主性对新兴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兴旅游目的地应在自媒体的"信源革命"中,树立社会化营销观念,建立自媒体传播的据点,抓住关键的信息节点,制造传播热点,... 本文在分析自媒体受众自组织性、渠道自生性、内容自主性对新兴旅游目的地旅游营销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兴旅游目的地应在自媒体的"信源革命"中,树立社会化营销观念,建立自媒体传播的据点,抓住关键的信息节点,制造传播热点,打造营销高点,从而能够走出困境,从而使新兴旅游目的地获得游客的认可和长足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自媒体 旅游营销 营销策略
下载PDF
寒食节的民俗学意义——试论岁时节日的道德教化动因
4
作者 赵婧旸 罗震宇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3年第8期56-58,共3页
以寒食节为例,着眼于岁时节日的功能,讨论寒食节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民俗学意义,提出寒食节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的观点。
关键词 岁时节庆 寒食节 道德教化
下载PDF
再论“象征效用”——以贵州三都项桥水族“保福”仪式为例
5
作者 罗震宇 赵婧旸 张先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129-139,156,共12页
在当前仪式研究中,国外人类学者多从期望、意义反馈和隐喻认知等视角揭示“象征效用”的机制,却忽视身体与社会的互动,进而悬置了“结构”与“非结构”两大路径的对话。贵州三都项桥水族人的“保福”仪式呈现出以身体实践为中心的仪式... 在当前仪式研究中,国外人类学者多从期望、意义反馈和隐喻认知等视角揭示“象征效用”的机制,却忽视身体与社会的互动,进而悬置了“结构”与“非结构”两大路径的对话。贵州三都项桥水族人的“保福”仪式呈现出以身体实践为中心的仪式结构和社会意义表达方式,进而可从具身隐喻视角探讨社会团结、道德和秩序等抽象概念是如何通过隐喻管道产生效果,揭示了身体实践在理解仪式及作用机制乃至社会文化事象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在回应当下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对“象征效用”的理解,为仪式理论的本土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效用” “保福”仪式 身体实践 具身隐喻
下载PDF
医学人类学视阈下的失范与疾病
6
作者 罗震宇 赵婧旸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9-53,共5页
归纳了医学人类学探讨失范与疾病关系的三个取向,认为经验主义、认知与意义和批判主义取向均未重视“疾病引发失范”这一维度,难以反映两者的双向互动。因此,两者的互动方式可从疾病意义的层面予以重构。田野调查的案例展现了疾病借助... 归纳了医学人类学探讨失范与疾病关系的三个取向,认为经验主义、认知与意义和批判主义取向均未重视“疾病引发失范”这一维度,难以反映两者的双向互动。因此,两者的互动方式可从疾病意义的层面予以重构。田野调查的案例展现了疾病借助意义的通道引发失范,通过意义范畴消除失范亦能改变疾病状况。这说明现实中人们对疾病的感受不止于生理层面,树立对疾病意义的积极认知,能在消除失范与改善疾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此为提升人们抗击疾病的能力和重建秩序的信念展示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范 疾病 疾病意义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反馈机制建设刍议
7
作者 罗震宇 赵婧旸 肖泽平 《才智》 2013年第19期202-203,共2页
建立社会服务反馈机制对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社会服务信息反馈的方式和措施尚未形成一种机制,且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要遵循系统论的观点,信息反馈与控制协调相结合,全员参与和持续反馈相结合;通... 建立社会服务反馈机制对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社会服务信息反馈的方式和措施尚未形成一种机制,且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本文提出要遵循系统论的观点,信息反馈与控制协调相结合,全员参与和持续反馈相结合;通过项目过程跟踪管理、科研成果转化发布、科研团队建设的服务、建立专家咨询等平台的建设,以及加强社会服务对政策、市场等方面的回应,从而构建起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服务力 反馈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