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信号通路及血管瘤干细胞与婴幼儿血管瘤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婷慧 马晓荣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522-524,共3页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s)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头面部,发病率高达6%-10%,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3-5^[1]。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增殖期和退化...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Hemangiomas)是婴幼儿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头面部,发病率高达6%-10%,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为1:3-5^[1]。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即增殖期和退化期,而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增殖期(O-1岁),增殖消退期(1-5岁)和消退完成期(5-10岁)三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NOTCH信号通路 干细胞 增殖期 良性肿瘤 性别差异 自然病程 发病率
下载PDF
二次负压封闭引流对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充洲 王帅道 +2 位作者 赵婷慧 代强 吴礼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二次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对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7年收治的50例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二次VSD治疗,既在创面削痂和... 目的:探讨二次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对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7年收治的50例大面积深Ⅱ度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二次VSD治疗,既在创面削痂和植皮手术后分别应用VSD技术进行治疗,行削痂手术后采用VSD技术治疗至肉芽创面新鲜后行植皮术,植皮后再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直至愈合;对照组削痂手术后行植皮术,植皮后敷料加压包扎治疗,定期换药直至愈合。对两组患儿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4.4±0.5)次,(26.0±2.5)d,(23.0±1.8)d,4.0%(1/25)vs(10.5±1.2)次,(38.0±4.5)d,(34.0±3.7)d,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次VSD治疗小儿大面积深Ⅱ度烧伤创面应用效果良好,较传统治疗方式有明显优势,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深度烧伤 削痂术 植皮术 儿童 慢性创面 并发症
下载PDF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代强 孙充洲 +1 位作者 王帅道 赵婷慧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5期2982-2985,2991,共5页
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好发于皮肤,早期转移发生率较高,晚期患者临床预后极差。目前,其临床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外科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对恶性黑色素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成... 恶性黑色素瘤主要好发于皮肤,早期转移发生率较高,晚期患者临床预后极差。目前,其临床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外科手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对恶性黑色素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诊断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改善的新方案。目前研究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单克隆抗体、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单克隆抗体,而外科手术治疗联合免疫疗法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未来可成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外科治疗 免疫疗法 联合治疗
下载PDF
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抗HS药治疗增生性瘢痕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充洲 王帅道 +2 位作者 赵婷慧 代强 吴礼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抗HS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 目的:观察CO_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抗HS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9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仅外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Scale,VSS)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的瘢痕情况,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VSS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VSS总评分为(3.01±0.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2±0.79)分(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28%与1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的复发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CO2点阵激光联合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可有效修复患者瘢痕情况,提高疗效,且复发率更低,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点阵激光 复发 修复 远期疗效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代强 吴礼孟 +1 位作者 孙充州 赵婷慧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B09期212-213,共2页
目的分析在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负压... 目的分析在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创面面积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面积出现明显缩小,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复杂创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创伤 复杂创面 患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一锅法”合成(E)-1,4-二羰基丁-2-烯酯衍生物
6
作者 杨清鑫 赵婷慧 +6 位作者 王小博 饶志粒 石博宇 罗杰 吕红君 刘小波 曾南 《化工时刊》 CAS 2018年第11期1-5,共5页
以邻二醇和乙氧甲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MnO2存在下,加热至45℃,通过串联伯醇氧化反应,Witting反应和烯丙位羟基氧化反应的"一锅法"合成了(E)-1,4-二羰基丁-2-烯酯衍生物。共合成了7个目标产物,且都通过... 以邻二醇和乙氧甲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为原料,二氯甲烷为溶剂,MnO2存在下,加热至45℃,通过串联伯醇氧化反应,Witting反应和烯丙位羟基氧化反应的"一锅法"合成了(E)-1,4-二羰基丁-2-烯酯衍生物。共合成了7个目标产物,且都通过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 4-二羰基丁-2-烯酯衍生物 -锅法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英夫利昔单抗浓度
7
作者 李宁红 向东 +5 位作者 刘璐 余恒毅 李喜平 邱丽慧 赵婷慧 贡雪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512,共7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沉淀提取血浆中的英夫利昔单抗,经变性、还原、烷基化后,加入胰酶裂解成大量肽段,通过...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人血浆中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沉淀提取血浆中的英夫利昔单抗,经变性、还原、烷基化后,加入胰酶裂解成大量肽段,通过分析特征性肽段并进行测定,选用贝伐珠单抗特征肽段作为内标。色谱柱为Ultimate LP C18(5μm,21 mm×100 mm),以含0.1%甲酸的水和含0.1%甲酸的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对所建立的LC-MS/MS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利用该方法测定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英夫利昔单抗在1~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和批间准确度在85.0%~115.0%,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特异性、基质效应、稳定性、选择性、残留均符合指导原则要求。1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体内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在3.61~19.60μg·mL^(-1)范围内。结论:该研究建立的LC-MS/MS方法可以准确、精密测定英夫利昔单抗血药浓度,为临床监测英夫利昔单抗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昔单抗 治疗药物监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血药浓度检测
原文传递
普萘洛尔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婷慧 马晓荣 +3 位作者 黄莹滢 陈惠平 肖燕 欧阳天祥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 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制,以及其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型.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做对照,在体外诱导2组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 目的 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机制,以及其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型.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做对照,在体外诱导2组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以鉴定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普萘洛尔于用药后0、24、48、72、96、120 h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Vimentin,大部分表达α-SMA及CD133,部分表达Glutl,不表达VEGF.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用药后24 h,15 mg/L(B组)的吸光度A值(0.596 0 ±0.023 6)较0 mg/L组(A组,0.552 7 ±0.011 4)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用药后各时相点,30 mg/L(C组,除24 h外)、45 mg/L(D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低浓度普萘洛尔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影响不甚明显,高浓度普萘洛尔可抑制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结论 本研究中分离所得细胞为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高浓度的普萘洛尔可抑制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间质干细胞 普萘洛尔 增殖
原文传递
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普萘洛尔对其调亡影响
9
作者 赵婷慧 马晓荣 +3 位作者 黄莹滢 陈惠平 肖燕 欧阳天祥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29-333,共5页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机制,及普萘洛尔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调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型。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做对照,在体外诱导两组细胞向脂肪...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新机制,及普萘洛尔对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调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筛选法从增生期血管瘤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表型。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做对照,在体外诱导两组细胞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以鉴定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普萘洛尔作用下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8)的表达情况。结果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表达Vimentin,大部分表达α-SMA及CD133,部分表达Glutl,不表达VEGF。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不同浓度普萘洛尔作用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后,细胞中Bcl-2表达量增多,而Caspase-3及Caspase-8表达则在药物浓度为15g/ml时表达增多,其余浓度时减少。结论本研究中分离所得细胞为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普萘洛尔不能诱导血管瘤间充质干细胞调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间充质干细胞 普萘洛尔 凋亡
原文传递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眶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莹滢 欧阳天祥 +7 位作者 虞杰 陈惠平 肖燕 刘军 林军 宋佳 赵婷慧 马晓荣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眶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病史、检查及MRI明确血管瘤诊断;确定无先天性心脏病和哮喘,先服用普萘洛尔,1、2d内进行眶区血管瘤瘤体内激素联合氨甲蝶呤注射.初次口服普萘洛尔0.75~...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眶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病史、检查及MRI明确血管瘤诊断;确定无先天性心脏病和哮喘,先服用普萘洛尔,1、2d内进行眶区血管瘤瘤体内激素联合氨甲蝶呤注射.初次口服普萘洛尔0.75~1.00mg/kg,2次/d,治疗有效即维持开始治疗剂量不变,连续服用15~18个月.每隔1~3个月复查血糖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依据病灶大小、范围,配制得保松与甲氨蝶呤混合注射液,直接穿刺血管瘤间质内,回抽无血后注射至瘤体内.结果 本组15例患儿治疗后第1天瘤体开始缩小,治疗1周左右缩小明显,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儿血压、心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无异常,仅1例患儿有轻度腹泻3d,未经治疗1周自愈.瘤体基本消退,睁眼恢复正常.瘤体不再生长,大部分消退.结论 普萘洛尔联合局部激素注射治疗眶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早期能迅速安全控制血管瘤生长并加速消退,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作为治疗眶区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眶区 普萘洛尔 激素注射
原文传递
激素联合长春新碱和栓塞硬化剂治疗婴幼儿脉管肿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苗 欧阳天祥 +6 位作者 肖燕 黄莹滢 陈惠平 虞杰 马晓荣 赵婷慧 常梦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268,共6页
目的 总结和探讨婴幼儿脉管肿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的治疗方法,并评价药物联合栓塞硬化疗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药物联合栓塞硬化治疗的25例婴幼儿脉管肿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 目的 总结和探讨婴幼儿脉管肿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的治疗方法,并评价药物联合栓塞硬化疗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4年11月接受药物联合栓塞硬化治疗的25例婴幼儿脉管肿瘤伴Kasabach-Merritt现象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甲泼尼龙口服,每天2 mg/kg,2~3周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回升者联合长春新碱静脉用药,每周1.5 mg/m2;患儿血小板计数接近正常后,以无水乙醇(1 ~3 ml/次)、1%聚桂醇(1.25 ~5 ml/次)及0.7%复方倍他米松(0.25 ~1 ml/次)行栓塞硬化治疗,平均4.56次/例.随访9个月至6.5年,平均42个月,统计分析凝血指标变化和瘤体消退情况,随访中观察瘤体有无复发,患儿生长发育及肢体功能等.结果 25例患儿中16例单独应用激素4~7周,9例应用激素无效后联合应用长春新碱2~5周,血小板计数均得以明显回升,平均(94.3±18.5)×109/L.期间11例患儿接受血小板输注,其中3例辅以丙种球蛋白输注.患儿首次入院接受1~4次栓塞硬化治疗,每例平均2.6次,治疗结束后1周血小板计数回升至(167 ~312)×109/L,平均(258.5±34.4)×109/L.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1~5周逐渐升至正常,患儿精神状态改善,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哭闹不安情绪缓解,出血现象消退.13例瘤体在3~12个月内消失,12例在13 ~ 36个月内消失.长期随访中仅有1例血小板再次降低,栓塞硬化治疗后恢复,所有患儿体重、身高、免疫力等同正常儿童发育,运动功能良好.结论 糖皮质激素、长春新碱和栓塞硬化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瘤体对血小板的捕获,控制病情进展,并降低单独用药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sabach-Merritt现象 糖皮质激素 长春新碱 栓塞硬化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帅道 孙充洲 +3 位作者 代强 吴礼孟 赵婷慧 周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0期1941-1944,共4页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6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的67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情况,临床治疗指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VAS评分、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11%(31/36)vs 61.29%(19/31)](P<0.05);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93±4.19)天vs(24.27±6.01)天,(92.72±5.03)%vs(81.34±2.48)%,(2.93±0.52)分vs(6.70±1.30)分,(24.09±7.43)天vs(46.98±10.72)天](P<0.05);CRP、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93±3.81)mg/L vs(83.86±7.43)mg/L,(0.10±0.02)ng/L vs(0.43±0.06)ng/L](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36)vs 38.70%(12/31)](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恢复,避免感染,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前列地尔注射液 重度烧伤 创面愈合 炎性反应
原文传递
LC-MS/MS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B浓度及其应用
13
作者 赵婷慧 贡雪芃 +5 位作者 向东 刘璐 李宁红 余恒毅 李喜平 杜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117-3122,共6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B总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多黏菌素B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LP-C_(18)(100 mm×2.1 mm,5μm)色谱柱对多黏菌素B的主要成分进行色谱分离,建立时间程序为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B总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多黏菌素B的治疗药物监测。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 LP-C_(18)(100 mm×2.1 mm,5μm)色谱柱对多黏菌素B的主要成分进行色谱分离,建立时间程序为4.0 min的LC-MS/MS法,以乙腈为沉淀剂进行蛋白沉淀的样品前处理,用正离子扫描以及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物测定。结果多黏菌素B的总浓度线性范围为100~10000 ng·mL^(-1),各主要成分线性系数均>0.996,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6%,准确度为91.88%~114.02%,测定3例使用多黏菌素B患者的体内暴露量,AUC_(0-24 h)分别为39.73,64.15,107.75 mg·L^(-1)·h^(-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稳健的测定人血浆中多黏菌素B总浓度的LC-MS/MS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好,并成功用于临床上多黏菌素B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多黏菌素B 治疗药物监测
原文传递
LC-MS/MS法同时测定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7
14
作者 向东 余恒毅 +5 位作者 刘璐 李喜平 赵婷慧 李宁红 刘东 贡雪芃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3种一线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3种一线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方法:血浆样品50μ...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浆中3种一线络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3种一线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方法:血浆样品50μL加入氯氮平内标20μL,采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法处理样品后稀释进样分析。采用Welch XB-C_(18)(2.1 mm×50 mm,5.0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A为10 mol·L^(-1)甲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异丙醇(7∶1.5∶1.5,含0.2%甲酸),梯度洗脱,流速0.72 mL·min^(-1),进样量6μL,色谱分析时间3.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结果:6种分析物线性范围均满足检测需求,线性系数均≥0.997,各浓度的批内与批间RSD≤10.3%,回收率为98.6%~111.6%,方法准确度为94.3%~109.5%。此外,收集并检测6名同时接受伊马替尼和伏立康唑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血药浓度范围分别为0.418~2.697μg·mL^(-1)和0.312~8.725μg·mL^(-1),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同时检测3种一线络氨酸酶抑制剂和3种一线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的方法,可应用于临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伊马替尼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泊沙康唑 血药浓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乳汁中药物浓度测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宁红 赵婷慧 +2 位作者 乔蕊 杜光 贡雪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63-1170,共8页
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及有营养的获取能量的方式,对母亲和婴儿都有益处。患有某些疾病的哺乳母亲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进入乳汁而对婴儿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或对母亲产生影响。由于许多药物的哺乳期用药安全性... 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及有营养的获取能量的方式,对母亲和婴儿都有益处。患有某些疾病的哺乳母亲在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是否会进入乳汁而对婴儿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或对母亲产生影响。由于许多药物的哺乳期用药安全性并不十分明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不推荐哺乳期妇女使用。测定乳汁中的药物浓度可以明确合理的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对临床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乳汁成分复杂,含有大量脂质和蛋白质等干扰物质,使乳药浓度测定有一定困难。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乳药浓度测定方法,以期为哺乳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 药物浓度 测定方法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的血药浓度
16
作者 李宁红 向东 +5 位作者 余恒毅 李喜平 赵婷慧 刘璐 杜光 贡雪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488-2492,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选用Welch Ultimate XB-C_(18)(2.1 mm×50 mm, 5.0μm)色谱柱,以达托霉素为内标,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利...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方法:选用Welch Ultimate XB-C_(18)(2.1 mm×50 mm, 5.0μm)色谱柱,以达托霉素为内标,以含0.1%甲酸的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利用乙腈进行沉淀蛋白样品前处理,采用电喷雾离子化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测定替考拉宁A_(2-1)、A_(2-2)、A_(2-3)、A_(2-4)和A_(2-5)5种主要成分的总浓度。结果:替考拉宁的总浓度线性范围为1~60μg·mL^(-1),定量下限为1μg·m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80.04%~96.02%,内标归一化基质效应为90.12%~104.04%。研究测定了16例给予替考拉宁后患者的血药谷浓度,浓度范围从定量下限至31.2μg·mL^(-1),达标率56.25%,患者个体差异大且初始达标率低。结论: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稳定的LC-MS/MS测定人血浆中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方法,具有较高准确度、精密度和回收率,为临床给药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治疗药物监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