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斜区肿瘤改良手术入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子进 王祥宇 +1 位作者 袁贤瑞 刘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岩斜区肿瘤良性居多,手术全切除多可以获得永久性治愈,但该区域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致残率高,远期生存质量较差。神经外科医生一直不懈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各种常用手术入路的应用改良也成为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研... 岩斜区肿瘤良性居多,手术全切除多可以获得永久性治愈,但该区域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致残率高,远期生存质量较差。神经外科医生一直不懈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各种常用手术入路的应用改良也成为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岩斜区 手术入路 改良
下载PDF
岩斜区肿瘤分型与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子进 袁贤瑞 刘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60-62,共3页
岩斜区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手术全切肿瘤可治愈;但岩斜区位置深在、解剖的复杂性及肿瘤占位的隐蔽性使其手术风险高、肿瘤全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欠佳。目前,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很多,不同的入路各有其优缺点,但没有一种... 岩斜区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手术全切肿瘤可治愈;但岩斜区位置深在、解剖的复杂性及肿瘤占位的隐蔽性使其手术风险高、肿瘤全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预后欠佳。目前,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很多,不同的入路各有其优缺点,但没有一种入路可以完美解决所有岩斜区肿瘤的切除问题。本文就岩斜区肿瘤手术入路选择的现状和进展以及如何结合肿瘤的分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岩斜区 分型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含骨缝唇腭裂颅上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志芳 雷勇华 +2 位作者 李文杰 廖胜辉 赵子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利用CT原始数据建立一个包含骨缝的唇腭裂颅上颌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为唇腭裂颅上颌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建模依据。方法:选择1例替牙期单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lip and palate,UCLP)患者... 目的:利用CT原始数据建立一个包含骨缝的唇腭裂颅上颌复合体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为唇腭裂颅上颌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一个可靠的建模依据。方法:选择1例替牙期单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lip and palate,UCLP)患者进行颅面部螺旋CT扫描,利用所得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建立一个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几何模型,再导入Solidworks三维CAD软件中,进行颅面部12条骨缝的切割和建模,最后在自编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和赋予材料属性。模拟临床条件,在所建模型上施加上颌前牵引力,分析颅上颌各骨性结构的位移及骨缝应力分布情况,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一个包含骨缝并具有生物力学特征的颅上颌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模型由206 753个单元和260 662个节点组成。模型的几何相似性和有效性好,可被用于相关的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结合相关工程软件,是一种有效的建立含骨缝唇腭裂颅上颌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腭裂 颅上颌复合体 骨缝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肾移植后高血压新进展——流行病学、药物治疗及定量药理学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璐瑶 赵子进 +1 位作者 黄志军 袁洪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肾移植后高血压已成为肾移植后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移植肾的存活。目前研究表明,肾移植后高血压的血压控制并不理想,主要与患者自身的病理生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现综述肾移... 肾移植后高血压已成为肾移植后最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移植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移植肾的存活。目前研究表明,肾移植后高血压的血压控制并不理想,主要与患者自身的病理生理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有关。现综述肾移植后高血压的发病率、影响因素、预后、降压药物治疗的新证据以及定量药理学在肾移植后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后高血压 降压治疗 定量药理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祥宇 袁贤瑞 +5 位作者 刘定阳 谢源阳 袁健 赵子进 苏君 刘庆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JFS)的入路选择及术中神经保护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分型,6例A型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B型肿瘤采取枕下经颈静脉突入路,1例C型肿瘤采用颈侧入路,4例C型和9例D型肿瘤采取髁旁-颈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5例;术后新发声音嘶哑3例,声音嘶哑较前加重1例;新发舌肌萎缩、伸舌偏斜1例;面瘫加重2例;无新发面瘫及听力下降、颅内出血、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3~48个月,耳鸣、听力下降较术前改善12例,吞咽功能、声音嘶哑较术前改善各7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3例。无肿瘤复发、进展及死亡病例。结论根据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的累及范围,应用微创理念精确磨除骨质,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到达病变区域,可以在全切除肿瘤的同时减少创伤,保护脑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入路 髁旁-颈外侧 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118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翼 赵子进 +4 位作者 李光亮 Juma Magogo 苏君 王翔宇 赵向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并发低钠血症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并发低钠血症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治愈103例(87.3%),死亡15例(12.7%),其中放弃治疗2例,死于各种并发症13例,无低钠血症死亡病例。轻中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中重度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7.0%、54.3%和76.2%(χ2=7.296,p=0.026);三种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钠血症持续时间超过8天的发生率分别为48.1%、50.0%和85.7%(χ2=9.220,p=0.010)。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2例(18.6%),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7例(5.9%),营养性低钠血症89例(75.5%)。CSWS组和SIADH组中血钠浓度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0.896,p=0.609);血浆ADH及血浆渗透压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130.31,p<0.05)。结论颅脑损伤越重,发生中重度低钠血症可能性越大,低钠血症持续时间越长。CSWS组血浆ADH显著低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SIADH组血浆ADH显著高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CSWS组和SIADH组血浆渗透压均低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CSWS和SIADH是导致颅脑创伤后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早期诊断,及时明确类型,针对性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国栋 伍明 +5 位作者 谢源阳 袁健 赵子进 张弛 李昊昱 刘庆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283-28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入路、病变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2019年1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的33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入路、病变切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分析患者临床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2例,全切除率57.6%。术后有2例患者新发眼球外展受限、复视,术后1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术后脑脊液鼻漏2例,均为经鼻蝶术后患者,其中1例予腰大池引流1周后拔管无脑脊液漏,1例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有2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减退,予激素替代治疗2~3个月后逐渐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时间6~108个月,19例全切除患者中有5例复发,复发率26.3%;12例次全切除患者中有4例明显进展;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中1例术后进展迅速,半年后死亡。33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3个月,5年PFS 63.2%,5年生存率96.7%。结论颅底脊索瘤首选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术前应对其进行详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颅底手术入路尽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可延缓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脊索瘤 颅底肿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对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黄蓓 刘隆福 +4 位作者 冯松山 赵子进 陈慧玲 李臻琰 蒋铁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5,36,共6页
目的横断面调查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NFPA)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身体成分的改变,进一步分析BM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 目的横断面调查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NFPA)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身体成分的改变,进一步分析BMD与身体成分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成人NFPA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者43例,并收集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6例,测量所有研究对象BMI、腰围、腰臀比,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评估腰椎及髋关节的BMD并分析骨骼肌质量及体脂含量。结果(1)垂体功能减退组腰椎L_(1~4)、股骨颈的BMD及Z值,全身总和骨矿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在男性,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腰臀比、腰围身高比、躯干及全身脂肪百分比、脂肪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女性,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腰围、腰臀比、躯干及全身脂肪百分比、A/G比率、躯干脂肪比/腿部脂肪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四肢骨骼肌质量(ASM)、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与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呈显著正相关,躯干及全身脂肪百分比与女性患者髋部BMD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SMI是男性患者腰椎L_(1~4) BMD、股骨颈BMD、全髋关节BMD、全身骨矿含量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1)成人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发生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出现骨密度减低及腹部脂肪沉积的风险增加。(2)骨骼肌质量及体脂对骨密度有重要影响,SMI是男性垂体功能减退患者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全身骨矿含量的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垂体功能减退 骨密度 脂肪含量 骨骼肌质量
下载PDF
单光束光镊实验与理论分析
9
作者 赵子进 徐春雨 +2 位作者 王越飞 吕天翔 孙美玉 《大学物理》 2018年第4期58-63,67,共7页
给出了一种实现稳定捕获微小粒子及其显微成像的单光束光镊实验系统,基于此系统研究了单个二氧化硅微球的动态捕获过程.实验中发现要稳定捕获粒子的同时还能够实时观察粒子的运动变化,必须保证物镜的聚焦平面与CCD的成像平面重合.其次,... 给出了一种实现稳定捕获微小粒子及其显微成像的单光束光镊实验系统,基于此系统研究了单个二氧化硅微球的动态捕获过程.实验中发现要稳定捕获粒子的同时还能够实时观察粒子的运动变化,必须保证物镜的聚焦平面与CCD的成像平面重合.其次,聚焦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激光功率的大小,对实现粒子的稳定捕获具有重要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激光功率越大,粒子的捕获力越大,可实现微粒的稳定捕获.此研究有望在大学物理教学及生物的微操控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镊 高数值孔径物镜 稳定捕获 二氧化硅微球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子进 袁贤瑞 +7 位作者 邹华元 姜维喜 廖艺玮 罗端午 彭泽峰 李学军 刘定阳 刘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8-513,共6页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5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47±11)岁.病程1周...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坡区脑膜瘤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53例;年龄15 ~ 68岁,平均(47±11)岁.病程1周至180个月,平均(32±30)个月.肿瘤最大径15 ~72 mm,平均(44 ±11)mm.主要表现为头痛、平衡功能障碍、轻偏瘫、饮水呛咳或声嘶、面部麻木或疼痛、面瘫及听力下降等.采用Karnofsky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术前KPS评分40 ~ 100分,平均(69±11)分.手术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天幕)入路共65例(91.5%).采用组内x2检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67.6%),术后死亡1例.术后KPS评分20~ 100分,平均(73±16)分.术后主要神经功能障碍为不同程度的颅神经麻痹及偏瘫等.获得随访64例,随访时间4~132个月,平均(61±48)个月.末次随访KPS评分50~ 100分,平均(83±13)分,死亡7例,肿瘤复发6例,进展8例.肿瘤切除程度(OR=0.280,95% CI:0.081 ~0.967,P=0.044)、术前脑干是否水肿(OR =0.100,95% CI:0.027 ~0.372,P=0.001)、是否包裹神经血管(OR=0.288,95% CI:0.084 ~0.985,P=0.047)及是否侵犯海绵窦(OR =0.254,95% CI:0.061~1.057,P=0.048)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围绕手术入路的选择、肿瘤的切除程度、瘤周神经血管结构的保护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预后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子进 袁贤瑞 +6 位作者 邹华元 姜维喜 罗端午 彭泽峰 李学军 廖艺玮 刘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及影响肿瘤切除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女为1.0:2.9,平均年龄... 目的 分析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患者预后及影响肿瘤切除相关因素,总结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7月至2010年4月手术治疗的71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女为1.0:2.9,平均年龄(47.0±11.2)岁,病程平均(32.5±3.0)个月.肿瘤大小平均44.4 mm.手术入路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65例,91.5%).肿瘤全切除48例(67.6%),其中采用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全切除47例(72.3%),围手术期死亡1例(1.4%),术后KPS评分平均(73.2±15.6)分.随访64例,随访平均时间(60.7±47.5)个月,末次随访KPS评分平均(83.2±13.4)分.肿瘤复发6例,进展8例,死亡7例.患者术后6个月、1年、3年、5年和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91.3%、89.2%、88.5%和85.7%.肿瘤的质地(P=0.09)、类型(P=0.088)、是否侵犯海绵窦(P =0.001)及是否包裹神经血管(P=0.033)是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独立因素.结论 明确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个体化地选择手术入路,可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其中枕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是一种重要而实用有效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骨斜坡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岩斜坡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子进 袁贤瑞 +6 位作者 袁健 谢源阳 张弛 李昊昱 唐国栋 姜维喜 刘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2-789,共8页
目的探讨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79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151例,年龄(49.9±10.2)岁(范围:22~75岁),病程[M(QR)]... 目的探讨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分型、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79例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8例,女性151例,年龄(49.9±10.2)岁(范围:22~75岁),病程[M(QR)]18.0(40.6)个月(范围:1周至320个月),肿瘤最大径(44.8±10.3)mm(范围:15~80 mm),术前Karnofsky生存质量评分表(KPS)评分为(78.6±13.3)分(范围:40~100分)。根据术前MRI增强扫描图像上肿瘤基底位置、累及范围及生长方式进行分型,并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分析治疗效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将179例岩斜坡区脑膜瘤分为5型,其中斜坡型4例、岩斜型60例、岩斜蝶型62例、蝶岩斜型50例(包括2个亚型)及颅底中央型3例。除3例颅底中央型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外,余176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采用乙状窦后入路112例,颞下经天幕经岩骨入路27例,颞前经海绵窦岩骨前入路13例,扩大翼点经天幕入路及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入路各12例;肿瘤完全切除124例(70.5%)。斜坡型与岩斜型患者全部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岩斜蝶型主要采用乙状窦后入路(71.0%,44/62),蝶岩斜Ⅰ型主要采用扩大翼点经天幕入路(40.8%,11/27),蝶岩斜Ⅱ型主要采用颞前经海绵窦岩骨前入路(52.2%,12/23)。176例手术患者中,72例(40.9%)术后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后均治愈或好转,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所有手术患者均顺利出院。术后164例(93.2%)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长24(48)个月(范围:3~108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10.4%)患者肿瘤复发,14例(28.6%)出现肿瘤进展,89例(54.3%)的神经功能障碍获得改善,38例(23.2%)仍存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KPS评分为(84.2±11.4)分(范围:50~100分),与术前K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6,P=0.125)。不同类型的岩斜坡区脑膜瘤患者,在脑干水肿(χ^(2)=3.482,P=0.038)、肿瘤全切(χ^(2)=9.127,P=0.001)、手术时间(F=8.954,P=0.013)、术后住院时间(F=3.652,P=0.025)、术后并发症(χ^(2)=1.550,P=0.024)、术后KPS评分(F=2.856,P=0.042)及肿瘤复发/进展(χ^(2)=4.824,P=0.013)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岩斜坡区脑膜瘤进行精准而全面的分型,进而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评估不同分型的预后,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神经外科手术 岩斜坡区 分型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免疫学机制及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子进 霍治 陈璐瑶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3期4587-4589,共3页
目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已成为一种应用于临床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较为有效方法。急性排斥反应是目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第一年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和研究心脏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及其发生机... 目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已成为一种应用于临床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较为有效方法。急性排斥反应是目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种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是心脏移植第一年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和研究心脏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己成为当今临床移植研究的紧迫课题。现就其免疫学机制,目前研究现状及进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免疫学机制
原文传递
三七总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GFAP相关机制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花 赵子进 +4 位作者 潘丁 陈璐瑶 李伟正 陈安 罗学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0期1825-1827,1835,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GFAP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脊髓T10右侧半横断损伤后15min,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剂量为20mg.kg-1,以后每天给药一...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脊髓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以及对GFAP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媒对照组,三七总皂苷组,大鼠脊髓T10右侧半横断损伤后15min,腹腔注射三七总皂苷,剂量为20mg.kg-1,以后每天给药一次,溶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d,3d,7d,14d,21d,28d进行BBB评分行为学检测;动物存活1d、3d、7d、14d、28d,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脊髓损伤远侧端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BBB评分显示,三七总皂苷能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损伤后7d和14d的评分明显高于溶媒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脊髓T10右侧半横断损伤后,脊髓远侧段GFAP的表达损伤侧均强于对侧,损伤侧灰质GFAP的表达呈现出1d,3d逐渐增强,7d达高峰的趋势,14dGFAP的表达逐渐下降,至28d仍略高于正常组。三七总皂苷组和溶媒对照组相比,GFAP表达的时间趋势相同,但相同时间点GFAP的表达弱于对照组,尤其是3d、7d。结论: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这可能是其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大鼠 脊髓损伤 GFAP BBB评分
原文传递
颞前经海绵窦入路个体化切除海绵窦区肿瘤31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君 袁贤瑞 +8 位作者 赵子进 王祥宇 汪浚泉 肖凯 李昊昱 张弛 袁健 刘定阳 刘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个体化手术连续治疗的31例海绵窦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切除海绵窦区肿瘤的适应证及个体化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颞前经海绵窦入路个体化手术连续治疗的31例海绵窦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男性13例,女性18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41±14)岁。神经鞘瘤18例,脑膜瘤4例,海绵窦状血管瘤3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脊索瘤、软骨瘤、转移性鼻咽癌、畸胎瘤各1例。术后3个月第一次随访并复查头部MRI平扫增强,若肿瘤进展或复发,建议行伽马刀治疗,每6个月复查一次,其他患者6个月后再次复查,之后每年复查一次。结果3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2例(71.0%),次全切除6例(19.3%),大部分切除3例(9.7%),术后新增颅神经损伤7例(动眼神经4例,外展神经3例),原有颅神经症状加重5例(动眼、三叉神经各2例,外展神经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颅内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等病例。28例随访超过3个月,随访时间3-40个月,肿瘤进展1例,5例术后新增或颅神经麻痹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颞前经海绵窦入路适用于切除海绵窦内和同时累及海绵窦及其邻近区域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范围及手术需要,个体化显露眶、颞下窝、后颅窝及鞍内鞍上等区域,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切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海绵窦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髁旁-颈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神经鞘瘤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祥宇 袁贤瑞 +6 位作者 廖艺玮 刘定阳 谢源阳 袁健 苏君 赵子进 刘庆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84-689,共6页
目的 探讨髁旁-颈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采用髁旁-颈外侧入路一期切除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2~77岁,平均(4... 目的 探讨髁旁-颈外侧入路切除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6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采用髁旁-颈外侧入路一期切除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2~77岁,平均(41.9±15.8)岁.12例为首次手术,3例为再次手术.临床表现和体征包括:耳鸣、听力下降10例;吞咽、饮水困难8例;声音嘶哑9例;伸舌偏向病灶侧7例;闭目难立及共济失调等小脑体征8例;病灶对侧肌力减退1例;面部麻木或疼痛2例;面神经功能为2级者1例.根据颈静脉孔神经鞘瘤分型:B型2例,C型4例,D型9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3、9、12个月复查颅底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和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4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新发吞咽困难2例,吞咽困难较术前加重3例;新发声嘶2例;面瘫加重1例;颅内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皮下积液1例,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5例留置胃管.无围手术期死亡、颅内出血和听力下降病例.随访时间3 ~ 33个月,平均(26.9±11.2)个月.2例吞咽功能较术前改善,3例声音嘶哑较术前减轻,3例伸舌偏斜改善,9例听力改善和(或)耳鸣消失,1例面神经功能恢复正常,7例平衡功能较术前改善.2例术前面部麻木或疼痛患者、1例肌力下降患者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随访结束时无肿瘤复发及进展病例.结论 髁旁-颈外侧入路是切除颅内外沟通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的一种入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神经鞘瘤 颈静脉孔 髁旁一颈外侧 手术入路
原文传递
长学制医学生开展病理学早期科研训练的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琼琼 周海燕 +6 位作者 姜楠 刘英 杨晓静 赵子进 章昌明 肖德胜 文继舫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3年第8期770-772,共3页
长学制医学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需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由于课程安排紧,任务重,学生很难系统开展科研工作,开展早期科研训练尤为重要。中南大学病理学系结合学科特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采取形式多样的早期... 长学制医学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同时需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由于课程安排紧,任务重,学生很难系统开展科研工作,开展早期科研训练尤为重要。中南大学病理学系结合学科特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采取形式多样的早期科研训练活动,如文献检索、综述撰写、科研设计、实验操作、讲座交流和临床实践等,不断总结完善,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学制教育 病理学 早期科研训练
原文传递
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健 赵子进 +3 位作者 杨凯旋 陈亮 刘明 张福俊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1-353,共23页
介绍了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工作机理、性能调控及相关的应用探索.2015年张福俊课题组以单载流子传输通道的给受体混合(质量比约为100:1)薄膜为有源层,率先报道了界面附近受陷电子诱导空穴隧穿注入的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并抑... 介绍了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工作机理、性能调控及相关的应用探索.2015年张福俊课题组以单载流子传输通道的给受体混合(质量比约为100:1)薄膜为有源层,率先报道了界面附近受陷电子诱导空穴隧穿注入的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并抑制了器件的暗电流密度.通过优化有源层厚度调控了界面附近受陷电荷的体分布,制备出超窄响应的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并提出载流子注入窄化的新概念.利用三元策略及双层策略,制备出了宽响应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利用光子俘获层调控器件的响应范围,以及利用倍增层获得了较大的外量子效率,将二极管型与倍增型器件的优势集中在一个器件中.引入光学调控层或将宽带隙材料引入有源层中,调控界面附近受陷电子分布,优化了器件的光谱形状,进而制备出响应光谱宽且平的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将制备的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应用到心率监测、单像素成像及光开关等领域,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 隧穿注入 外量子效率 响应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