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宗白华意境理论的结构分析与知识构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学存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439,共5页
宗白华俯视意境的外部结构,发现艺术意境是人生的六大境界之一,他的意境内部结构揭示了意境的三个层次的本质,宗白华对意境理论的建构运用了大量的中外文化、文艺、哲学方面的知识,他的意境理论深刻而富有韵味。
关键词 宗白华 意境结构 意境知识
下载PDF
论宗白华审美主义批评精神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学存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宗白华的审美主义缘起于其人生审美,而主要表现为他对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体道"实质的妙悟式的品味,这样的品味是其人生审美的一部分,也是从其人生审美延展而出的文艺审美。
关键词 宗白华 审美主义 人生 体道 妙悟
下载PDF
从“意识形态高浮论”到“审美意识形态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学存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0-145,共6页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 朱光潜在1979年提出的"意识形态高浮论"下启20世纪80年代初由钱中文、童庆炳等主张的"审美意识形态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审美文论生成的重要源头之一,推动了对文学性质的科学认识。但是把文学的基本特性与意识形态相关联,仍然限制了这一话题的更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意识形态高浮论” “审美意识形态论” 20世纪80年代 审美文论
下载PDF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构想——兼评《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学存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4-128,133,共6页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 叙事文学 比较研究 构想
下载PDF
宗白华关于中西美感发生论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 宗白华中西美学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感发生论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代的"移我情"是构成我们审美心理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条件,而西方的"心理距离"、"静观",则构成审美心理的消极条件;中国古典美学里的"静照"是容纳了生命运动内容的美学范畴,不像西方"静观"理论那样绝对强调与世隔绝。宗白华的中西美感发生论比较留给后人深远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移情 心理距离说 静照 静观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文学审美论确立的途径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9-72,101,共5页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论"逐渐取得共识。这种文学审美论的建立经历"破"和"立"的过程:"破"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即以"共同美"反拨阶级斗争工具论,以形象思维反拨认识功利... 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审美本质特征论"逐渐取得共识。这种文学审美论的建立经历"破"和"立"的过程:"破"的过程包含两种途径,即以"共同美"反拨阶级斗争工具论,以形象思维反拨认识功利论;"立"的过程包含一种途径,即以审美论替代机械反映论。"破"为"立"做好铺垫,"立"最终实现"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文学 共同美 形象思维 审美
下载PDF
从启蒙到审美:宗白华文艺批评精神的转向
7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90-94,共5页
宗白华文艺批评的启蒙精神强调文艺作品应受到科学、理性精神的关照,主张文艺作品引导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期望文艺作用到民族复兴大业。1932年后,他的文艺批评精神转向审美体道,以品味艺术的方式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西方文... 宗白华文艺批评的启蒙精神强调文艺作品应受到科学、理性精神的关照,主张文艺作品引导人们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期望文艺作用到民族复兴大业。1932年后,他的文艺批评精神转向审美体道,以品味艺术的方式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的特殊性,期望以中国趋静和谐的文化精神克服西方浮士德式的恶魔人欲,安顿焦虑彷徨的灵魂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启蒙 审美 转向
下载PDF
论“文学想象政治说”的确立
8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文学与政治在根本上是想象关系。中国从古至今的"言志说"、"载道论"、"服务观"、"反映论"都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认识成果,但均难免存在认识偏差。随着"文学想象政治"这一观... 文学与政治在根本上是想象关系。中国从古至今的"言志说"、"载道论"、"服务观"、"反映论"都是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认识成果,但均难免存在认识偏差。随着"文学想象政治"这一观点的提出,我们有可能在一个更加自由的境地中认识并发挥文学对于政治的独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政治 想象
下载PDF
外语师范专业“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反思研究
9
作者 赵学存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6期59-60,共2页
外语师范专业"西方美学史"课程教学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与美学史课程特点,注重中西美学思想比较、美育理论传授,理论联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外语师范专业 西方美学史 反思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管军 赵学存 陈艺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10,62,共5页
明确界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的需要,提出了描述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深入剖析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从而提出了相关假设,借助实证计量工具对上述假设进... 明确界定了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研究的需要,提出了描述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深入剖析了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从而提出了相关假设,借助实证计量工具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检验,由此发现了欠发达地区在合理引导人力资源流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欠发达地区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人力资源流动 经济增长 影响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管军 陈艺丹 赵学存 《财会通讯(下)》 2013年第9期113-115,共3页
本文对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借鉴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变化的一般规律,引入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按照这一框架分别提出了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的具体... 本文对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进行了明确的概念界定;借鉴企业人力资源价值变化的一般规律,引入了基于动态时间序列的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改进模型;按照这一框架分别提出了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市场价值、业绩价值以及潜在价值的具体的计量方法;引入AHP法确定了权重,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创新计量方法,从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价值的合理计量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 计量 市场价值 业绩价值 潜在价值
下载PDF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演进路径及发展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军 陈艺丹 赵学存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文章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问题研究的演进路径进行了详细梳理,进而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文章在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问题研究的演进路径进行了详细梳理,进而分析了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问题的研究趋势进行了预测,从而为未来合理解决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价值 计量方法 演进路径 研究趋势 启示
下载PDF
论文学审美意识的三种形态
13
作者 赵学存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99,共5页
文学审美意识是主张文学审美特性的观念,它既包含以“审美”建构文学定义的“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也包含以“审美”的某些要素来强调文学性质的观点学说。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意识以三种形态存在,即人学形态、语言形式形... 文学审美意识是主张文学审美特性的观念,它既包含以“审美”建构文学定义的“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也包含以“审美”的某些要素来强调文学性质的观点学说。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意识以三种形态存在,即人学形态、语言形式形态、“审美”形态。三种形态各具内涵,各应具体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研究文学审美意识对促进新时代文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意识 人学形态 语言形式形态 “审美”形态
下载PDF
文学的审美性和功利性的当代反思
14
作者 赵学存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3-58,共6页
康德美学规定“审美”具有纯粹性,这是阐发审美的一般原理,其“审美无功利”观点并非强调审美实践的纯粹性,而是强调审美不应受功利束缚,以保证审美情感是自然的、普遍共通的愉悦感。文学以艺象为审美本体,是无功利的,但体现出一定的功... 康德美学规定“审美”具有纯粹性,这是阐发审美的一般原理,其“审美无功利”观点并非强调审美实践的纯粹性,而是强调审美不应受功利束缚,以保证审美情感是自然的、普遍共通的愉悦感。文学以艺象为审美本体,是无功利的,但体现出一定的功利性,并且不能以其功利性否定文学的审美本体性。文学的无功利性在“审美溶解”中存在,而文学的功利性在文学的接受中存在。文学中的功利性要保持若有似无的状态,过于突出,就会损失其审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审美无功利性 功利性 反思
下载PDF
一本勇于创新的教材——评《比较文学新编》
15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中西诗学 阐发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 平行研究 形象学 安徽省高校 中西诗歌 世界文学 中国神话 小说叙事
下载PDF
“形象思维”在八十年代的拓展与终结
16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5-19,共5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观念由文学工具论向文学审美论转变,对形象思维讨论的拓展有力地促成了文学审美论的发生,之后关于文学特性的讨论便由审美论承担,形象思维的讨论完成其理论使命,走向终结。
关键词 形象思维 文学工具论 文学审美论 拓展 终结
下载PDF
重审“经典”的伦理品格——读《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
17
作者 赵学存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8-71,共4页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叙事伦理"为研究方法,首次将叙事伦理研究与古典小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从伦理维度来解读古典小说的叙事机制,是中国叙事学领域的新近成果。该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格的叙事分析中对中国... 《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伦理研究》以"叙事伦理"为研究方法,首次将叙事伦理研究与古典小说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从伦理维度来解读古典小说的叙事机制,是中国叙事学领域的新近成果。该书最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格的叙事分析中对中国古典小说营造的伦理世界进行学术批评:古典叙事"虚构的权威"对民族性格、文化心理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应采取一种境遇性的伦理取位,基于当代立场形塑一种恰当的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叙事学 叙事伦理 经典
下载PDF
论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的发生
18
作者 赵学存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93-96,共4页
在学界开始反思文学审美论的当下,发掘文学审美论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起步时的几个代表性的起点,分析这些起点对整个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的影响,对洞察、反思文学审美论具有特殊意义。这几个起点是《为文艺正名》一文的发表,"... 在学界开始反思文学审美论的当下,发掘文学审美论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起步时的几个代表性的起点,分析这些起点对整个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的影响,对洞察、反思文学审美论具有特殊意义。这几个起点是《为文艺正名》一文的发表,"文学表现"观的提出,"美学批评"、形式本体论、"新的美学原则"等文学观念的出现,它们呈现出逐渐深化、细化的层次。到1980年,针对文学工具论的、侧重于文学自身特性的多个文学观念都出现了,八十年代文学审美论正式发生了。此后,文学审美论从这几个起点向着多条路径走向纵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文学审美论 为文艺正名 文学自身特性
下载PDF
有弟弟会影响女性的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吗
19
作者 胡枫 刘艳荣 赵学存 《中国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兄弟姐妹性别构成对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普及前,家庭中第二个孩子性别随机的假设,通过研究第二个孩子的性别对长女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兄弟姐妹性别构成对女性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普及前,家庭中第二个孩子性别随机的假设,通过研究第二个孩子的性别对长女性别角色观念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较好地缓解了同胞性别构成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有弟弟”会显著增强长女的性别认同感和传统性别角色观念。“有弟弟”还会显著降低长女的数学认知能力,但对字词认知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的发现表明,家庭环境对女性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胞性别构成 性别角色观念 认知能力 家庭环境
原文传递
“把中国还给中国”——朱自清等人阐释“文以载道”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锋杰 赵学存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我们曾经发表过《“文以载道”的三种研究范式——以周作人、郭绍虞、钱钟书的相关研究为对象》(《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一文,讨论了周作人、郭绍虞、钱钟书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研究观点:周作人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评价“文以载道”... 我们曾经发表过《“文以载道”的三种研究范式——以周作人、郭绍虞、钱钟书的相关研究为对象》(《河北学刊》2014年第6期)一文,讨论了周作人、郭绍虞、钱钟书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研究观点:周作人从现代文学观念出发评价“文以载道”,认为它违背了文学的规律性,他是“以新汰旧”,是典型的“拿来派”,拿来西方的文学观念,就否定了中国传统的文学观念。郭绍虞接受现代文学观念来研宠“文以载道”,但没有否定它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以载道” 中国传统 方法论 朱自清 文学观念 意义 阐释 《河北学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