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1 位作者 王艳瑛 郭广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2者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组织、25例癌旁组织和15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2者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FHI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8%、88.0%及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是否有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的含量、是否感染乙肝无关(P>0.05)。HCC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9%,16.0%及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HCC患者的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HCC组织中FHIT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1,P=0.018)。结论:FHIT的表达缺失和Survivin的过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SURVIVIN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守魁 李军彦 梁俊芳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3年第9期1056-1058,共3页
胃癌患者多数因为肿瘤的出血和梗阻,加上肿瘤的消耗,术前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手术应激,分解代谢增加,持续胃肠减压,且因较长时间不能进食,机体出现负氮平衡,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因此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是重... 胃癌患者多数因为肿瘤的出血和梗阻,加上肿瘤的消耗,术前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手术应激,分解代谢增加,持续胃肠减压,且因较长时间不能进食,机体出现负氮平衡,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因此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研究发现,肠内营养(EN)在严重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患者中比肠外营养(PN)更有优势,不仅提供人体全部营养需要和补充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病程。本研究对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我院87例胃癌患者术后分别给予PN和EN,并观察其效果,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胃癌术后 疗效观察 肠外营养支持 重症急性胰腺炎 持续胃肠减压 术后营养支持 胃癌患者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临床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王陆林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7期1-2,5,共3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DPT)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1994年4月-2004年11月26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乳头腺瘤10例,非典型增生3例。13例良性病变术...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DPT)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对我院1994年4月-2004年11月26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病理十二指肠乳头癌13例,乳头腺瘤10例,非典型增生3例。13例良性病变术后均恢复良好。13例乳头癌中11例获随访2—12年.其5年生存率为72.7%(8/11),1例于术后1年腺癌复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结论 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肿瘤及早期中高分化腺癌,局部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局部切除 高分化腺癌
下载PDF
医源性胆管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王陆林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2005年8月我院诊治的5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进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方法处理,经1-25年随... 目的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2005年8月我院诊治的5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进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方法处理,经1-25年随访,临床治愈率达96.4%(53/55)。结论胆囊切除术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胆管损伤 胆肠吻合术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和p2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5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王艳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例HCC、32例癌旁和14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HCC中...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6例HCC、32例癌旁和14例正常肝组织中FHIT蛋白和p2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FHIT蛋白在HCC中的表达(0.934±0.622)低于癌旁(2.298±1.050)和正常对照组(2.457±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2.604±0.316)高于癌旁(1.241±0.547)和正常对照组(1.056±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中、低分化HCC中FHIT蛋白表达逐渐减低;而p21蛋白在上述组织中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癌栓组中FHIT表达低于无门静脉癌栓组;p21在门静脉癌栓组中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中FHIT和p21的表达呈负相关(r=-0.329,P=0.027)。结论:FHIT的低表达与p21高表达和HCC的病理分型和侵袭转移有关,FHIT基因的突变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p21基因的转录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原癌基因P21蛋白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下载PDF
手术治疗原发性胆囊癌116例分析
6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王陆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7期6620-662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方法:对我院自1982-09~2006-06 11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标准胆囊癌根治术49例,扩大根治术16例,姑息性手术39例。结果:Nevin'sⅠ期9例均生存5a...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方法:对我院自1982-09~2006-06 11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单纯胆囊切除术12例,标准胆囊癌根治术49例,扩大根治术16例,姑息性手术39例。结果:Nevin'sⅠ期9例均生存5a以上;Ⅱ~Ⅳ期89例1a、5a生存率分别为30.3%和8.9%;Ⅴ期18例1a、5a生存率为16.6%和0%。结论: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胆囊癌的分期,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外科学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
7
作者 赵守魁 范正军 王陆林 《中原医刊》 2008年第7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胆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7年1月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患者的治疗效果。行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PD)49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8例,重建方式以Child方式52例,以Whipple术式5例。结果病理类型胆总管下段癌13例,胰头癌21例,乏特氏壶腹部癌11例,十二指肠癌6例,胰岛细胞瘤2例,慢性胰腺炎4例。57例中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8.77%,其中胰瘘2例(3.5%),胆瘘1例(1.75%),腹腔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死亡2例,病死率3、5%,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胆瘘的防治在于术中选择正确的胰肠、胆肠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胆瘘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FHIT、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范正军 赵守魁 刘怀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FHIT)、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HIT、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其内在联系及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 目的:研究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FHIT)、Survivin和Caspase-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FHIT、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分析其内在联系及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FHIT在HC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7%和69.3%,Survivin为86.7%和8%,Caspase-3为29.3%和84%,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的丢失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是否有门静脉癌栓、甲胎蛋白和HBsAg是否阳性无明显相关性。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呈负相关(P<0.01)。在HCC中,FHIT与Survivin、Caspase-3与Survivin的表达呈负相关,FHIT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FHIT和Caspase-3的表达缺失或下调与Survivin的过表达可能通过凋亡抑制共同参与了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蛋白 @Survivin @Caspase-3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87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8
9
作者 梁俊芳 马艳玲 +1 位作者 赵守魁 李军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8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护理措施。方法对87例行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分别经鼻肠管、经颈内静脉进行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EN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由鼻肠管内输注营养液,PN组经静脉输注营养液,做好各项护理观察,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对不同营养途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EN组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少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费用低廉。而正确的综合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护理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67例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正军 郭广成 +1 位作者 赵守魁 王陆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0-1252,共3页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 局部切除 胰十二指肠切除
下载PDF
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对贲门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附86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吉占全 顾天瑞 +3 位作者 马德明 孔建国 孙联军 赵守魁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5-296,共2页
目的 了解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对贲门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手术治疗的86 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组42 例;单纯手术治疗组44 例。术前化疗方法为经股动脉插管至腹... 目的 了解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对贲门癌切除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手术治疗的86 例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组42 例;单纯手术治疗组44 例。术前化疗方法为经股动脉插管至腹腔动脉,注入5 F U 1.0 g、 D D P100 m g、 M M C 20 m g。结果 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组术后3 年生存率为52.4% ,5 年生存率为 35.7% ,高于单纯手术治疗组术后3 年生存率 31.8% 、5 年生存率20.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术前腹腔动脉灌注化疗能够提高贲门癌患者的术后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腹腔动脉 灌注疗法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军彦 陈文超 +4 位作者 李中辉 王腾飞 卢少峰 丁东哲 赵守魁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7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同时选取8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MMP7、CD44v7、Survivin、PPARγ阳性表达情况,同... 目的探讨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同时选取8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MMP7、CD44v7、Survivin、PPARγ阳性表达情况,同时比较不同TNM分期、随访中生存及死亡患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阳性表达率的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Ⅲ~Ⅳ期患者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4年死亡患者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且血清Survivin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治疗后4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MMP7、CD44v7、Survivin、PPARγ表达可有效提示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为下一步更好的治疗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MP7 CD44v7 SURVIVIN PPARΓ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中PTK7、CSP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军彦 陈文超 +4 位作者 李中辉 王腾飞 卢少峰 丁东哲 赵守魁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胰腺导管腺癌标本92例,同时选取相应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TK7、CSPG4表达。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中PTK7蛋白和...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7(PTK7)、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CSP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胰腺导管腺癌标本92例,同时选取相应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PTK7、CSPG4表达。结果 胰腺导管腺癌中PTK7蛋白和CSPG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0%和47.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TK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06%和95.00%,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期、有血管侵犯、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TK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35%、89.29%和72.50%,明显高于Ⅰ~Ⅱ期、无血管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TK7表达与CSPG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γ_(s)=0.305,P<0.05)。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TK7、CSPG4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PTK7表达与CSPG4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酪氨酸蛋白激酶7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4
下载PDF
对成人腹股沟疝行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吉荣 赵守魁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92-9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成人腹股沟疝行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TAP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0例开展本次研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 目的对比研究成人腹股沟疝行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TAP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0例开展本次研究,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治疗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40例。参照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组行TAPP,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指标各项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参照组82.5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参照组27.50%(P<0.05)。结论成人腹股沟疝用TAP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前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故后者并发症少于参照组,更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腹股沟疝 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术 无张力疝修补术 治疗总有效率
下载PDF
腹腔镜阑尾切除残端单纯结扎与荷包缝合包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军彦 赵守魁 陈文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4期98-99,共2页
目的比较残端单纯结扎与荷包缝合包埋在腹腔镜阑尾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的阑尾炎患者15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7例)实施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对照组(78例)实施荷包缝合包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 目的比较残端单纯结扎与荷包缝合包埋在腹腔镜阑尾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的阑尾炎患者155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7例)实施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对照组(78例)实施荷包缝合包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荷包缝合包埋相比,残端单纯结扎可降低手术时间,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切除 残端结扎 荷包缝合包埋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吉荣 赵守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应用于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少,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助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胆囊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薛建锋 范正军 +3 位作者 赵守魁 王艳瑛 郭广成 刘怀然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0期8-9,共2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GBC-SD凋亡的体外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CD47作用后HCCLM3的凋亡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P-... 目的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GBC-SD凋亡的体外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其受体CD36,CD47作用后HCCLM3的凋亡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Caspase-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P-1组凋亡率(10.56±0.63)%显著高于对照组(3.17±0.33)%和CD47阻断组(4.05±0.27)%(P<0.01)。CD36阻断组(8.49±0.37)%高于对照组或CD47阻断组,低于TSP-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1组Caspase3 mRNA的表达TSP-1组(0.575±0.026)和CD36阻断组(0.583±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0.336±0.031)和CD47阻断组(0.412±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SP-1在体外可诱导胆囊癌细胞GBC-SD的凋亡,TSP-1与受体CD47结合后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GBC-SD 凝血酶敏感蛋白-1 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
18
作者 薛建锋 范正军 +3 位作者 赵守魁 王艳瑛 郭广成 刘怀然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株GBC-SD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根据处理因素将胆囊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SP-1组,CD36单抗阻断组、CD47单抗阻断组。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受体CD36... 目的探讨研究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对胆囊癌细胞株GBC-SD生长增殖的作用及其作用途径。方法根据处理因素将胆囊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TSP-1组,CD36单抗阻断组、CD47单抗阻断组。用四唑盐比色法(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SP-1及受体CD36、CD47对胆囊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TSP-1组、CD36阻断组、CD47阻断组细胞生长明显低于对照组(抑制率分别为:23.63%,9.57%,18.13%)。CD36阻断组的抑制率小于CD47阻断组。TSP-1组G0/G1期细胞数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与对照组和CD36阻断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增殖指数分别为:对照组(39.55±2.12)、TSP-1组(26.21±0.61)、CD36阻断组(36.43±1.28)、CD47阻断组(30.73±0.38);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结论TSP-1可对抑制胆囊癌细胞的生长,通过与受体CD36的结合阻滞胆囊癌细胞停止于G0/G1期可能是主要的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凝血酶敏感蛋白-1 细胞周期 生长 增殖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蛋白-1诱导肝癌裸鼠模型凋亡作用
19
作者 薛建锋 范正军 +3 位作者 赵守魁 王艳瑛 郭广成 刘怀然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15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TSP-1在人肝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诱导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n=6)分别皮下注射TSP-1和生理盐水;治疗三周收集标本,采用Tun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 目的研究TSP-1在人肝癌裸鼠种植瘤模型诱导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株HCCLM3裸鼠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n=6)分别皮下注射TSP-1和生理盐水;治疗三周收集标本,采用Tun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TSP-1治疗组肝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36±1.49VS2.64±0.57,P<0.01)。TSP-1组Caspase3蛋白(0.0581±0.0185VS0.0908+0.0210,P<0.05)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TSP-1在人肝癌裸鼠模型中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TSP-1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裸鼠 凝血酶敏感蛋白-1 凋亡 CASPASE3
下载PDF
显微镜低位结扎术与常规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20
作者 刘朝斌 赵守魁 +1 位作者 张立志 李守淼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3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低位结扎术与常规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实施显微... 目的:探讨显微镜低位结扎术与常规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实施显微镜低位结扎术,对比两组手术和住院情况、精液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精液质量均得到改善,观察组在术后1、3、6个月,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的29.41%(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显微镜低位结扎术可更为彻底结扎精索周围蔓状静脉丛,避开动脉和淋巴管,促进术后精液质量提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 显微镜低位结扎术 常规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