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对尿毒症脑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4 位作者 欧三桃 陈泽君 柳飞 唐万欣 付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尿毒症脑病(UE)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电解质、溶质清除方面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0例次CRF并发UE的患者,接受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中、治疗后患者的心率、...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尿毒症脑病(UE)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电解质、溶质清除方面的影响,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0例次CRF并发UE的患者,接受CVVH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中、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意识情况和患者的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测定治疗前、后的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浆渗透压。结果:(1)CVVH治疗前后MAP、心率及渗透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2)CVVH治疗后意识明显改善,尿毒症症状明显缓解;(3)CVVH治疗后患者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的趋势,Glasgow评分明显好转(P<0.05);(4)CVVH治疗后BUN、Scr清除好,电解质、酸碱紊乱得以纠正(P<0.05)。结论:CVVH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缓慢、持续、稳定清除尿毒症毒素和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对心血管系统和血脑屏障的干扰小,病人的耐受性好,有助于尿毒症脑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尿毒症脑病
下载PDF
Cbfα-1和MCP-1在DN大鼠肾内小动脉中表达意义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2 位作者 欧三桃 王里 陈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4109-4113,共5页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α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两者关系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采用...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α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两者关系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Cbfα1和MCP-1在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方法①DN组各时间点血糖及尿蛋白量(24h)均较C组显著增高(P<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较C组显著增高(P<0.05)。②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C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③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Cbfα1蛋白及mRNA在4周时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组各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MCP-1蛋白及mRNA在4、12周表达无显著差异,24周表达明显上调,C组肾小动脉无表达。④Cbfa1与MCP-1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495,P<0.01)。结论①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Cbfa1的表达;②炎症因子MCP-1可影响Cbfα1的表达;③肾内小动脉上Cbfa1、MCP-1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炎症因子 核心结合因子α亚单位1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干预糖尿病肾病大鼠后肾脏足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安菊 王智黔 黄平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693-1695,共3页
目的电镜下观察黄芪注射液干预糖尿病肾病(DN)大鼠后肾脏足细胞的变化,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肾脏足细胞病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及黄芪注射液干预组(H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电镜观察... 目的电镜下观察黄芪注射液干预糖尿病肾病(DN)大鼠后肾脏足细胞的变化,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肾脏足细胞病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C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及黄芪注射液干预组(H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电镜观察各组肾小球足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1)C组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足细胞可见初级足突、次级突起、相邻两个足细胞之间的次级突起相互交错穿插,形成栅栏状,紧贴于毛细血管基膜外面。(2)DN组肾小球足细胞可见基底膜厚薄不均,足突广泛融合,裂孔消失,融合的足突与GBM粘连,周围可见反应性微绒毛存在,(3)H组大鼠足细胞足突融合、内皮细胞肿胀病变程度较DN组有所减轻。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改善DN大鼠肾脏足细胞病变程度,从而可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轻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Nephri 电镜 黄芪注射液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中BMP-2与MGP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2 位作者 欧三桃 王里 陈超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60-464,共5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中骨形成蛋白2(BMP-2)和基质Gla蛋白(MGP)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及糖尿病肾病组(DN组,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 目的:检测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中骨形成蛋白2(BMP-2)和基质Gla蛋白(MGP)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及糖尿病肾病组(DN组,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4、12、24周DN大鼠及正常大鼠肾脏中BMP-2及MGP的基因定量,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结果:(1)DN组各时间点血糖及24 h尿蛋白量均较N组显著增高(P<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血磷较N组明显增高(P<0.05);(2)DN组4周时BMP-2 mRNA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周最高(P<0.05);DN组MGP表达量4周最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24周最低(P<0.05),而N组BMP-2和MGP mRNA各时间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N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4)DN组BMP-2和MGP呈显著负相关(r=-0.494,P<0.01),BMP-2表达与尿蛋白、血肌酐、血磷(r=0.422,P<0.01;r=0.743,P<0.01 r=0.671,P<0.01)呈显著正相关,MGP表达与尿蛋白、血肌酐、血磷(r=-0.511,P<0.01;r=-0.490,P<0.01;r=-0.420,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已有血管钙化标志物BMP-2和MGP的表达,随时间延长BMP-2基因表达量逐渐增多,MGP基因表达量逐渐减少,提示DN大鼠肾脏内BMP-2及MGP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基质GLA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骨形态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内小动脉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2 位作者 欧三桃 焦桂萍 王里 《贵州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蛋白2(BMP-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DN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 目的观察骨形态蛋白2(BMP-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DN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BMP-2在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 (1)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N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2)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BMP-2蛋白及mRNA在4周时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N组;N组各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BMP-2的表达;(2)BMP-2可能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及早期生物学标志之一;(3)肾内小动脉上BMP-2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骨形态蛋白2
下载PDF
BMP-2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内小动脉中表达的意义
6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3 位作者 欧三桃 焦桂萍 王里 陈超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3004-3006,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骨形态蛋白2(BMP-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 目的观察骨形态蛋白2(BMP-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BMP-2在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 (1)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N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2)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BMP-2蛋白及mRNA在4周时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N组,N组各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BMP-2的表达;(2)BMP-2可能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及早期生物学标志之一;(3)肾内小动脉上BMP-2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骨形态蛋白2
下载PDF
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实质小动脉中表达的意义
7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3 位作者 欧三桃 焦桂萍 王里 陈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0-983,共4页
目的观察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α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DN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和DN组两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 目的观察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α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探讨其对DN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和DN组两组,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EnRNA原位杂交法检测Cbfα1在肾实质内小动脉上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1)茜素红染色DN组第4~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对照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2)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Cbfα1蛋白及mRNA在4w时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各时间点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fα1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及早期生物学标志;肾内小动脉上Cbfα1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Cbfα1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对血β_2-微球蛋白浓度的影响
8
作者 赵安菊 黄先池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血透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效率以及透析器复用对清除作用的影响。方法 测定10例常规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β2-MG浓度和改用高通量透析后第1、3、5、8次透析前后血β2-MG浓度,并与此1...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血透患者血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效率以及透析器复用对清除作用的影响。方法 测定10例常规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β2-MG浓度和改用高通量透析后第1、3、5、8次透析前后血β2-MG浓度,并与此10例常规维持性血透惠者及16例正常人血β2-MG浓度作对照。结果 CRF患者血β2-M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高通量透析第1、3、5、8次前后血β2-MG浓度明显下降(P<0.001),下降率分别为33.8%、29.8%、26.4%、23.5%。随透析器复用次数增加下降率减低(P<0.05),最后经4周共8次透析后,β2-MG浓度较高通量透析前下降非常显著(P<0.001)。结论 (1)维持性血透患者血β2-M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常规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血β2-MG;(3)高通量透析对血β2-MG有良好的清除作用,但清除能力随透析器复用次数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透析 血β-微球蛋白 血透 慢性肾衰竭 透析器
下载PDF
高通量透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9
作者 赵安菊 黄先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高通量透析 慢性肾衰竭 血清瘦素 营养状态 预后
下载PDF
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欧三桃 钟利春 +5 位作者 杜新 黄颂敏 刘琦 赵安菊 陈泽君 刁骧(审校)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12-720,共9页
目的评价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11~2006.2)、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2005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 目的评价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使用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1979.11~2006.2)、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2005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5年第4期)、MEDLINE(1966.11~2006.2)、EMbase (1975~2006.2)和SCI(1985~2006.2)等数据库,收集霉酚酸酯治疗增生性狼疮肾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选择临床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作为近期疗效指标,肾脏存活率、患者生存率及狼疮肾炎复发率作为远期疗效指标,治疗期及随访期发生感染、闭经、白细胞减少、腹泻等副作用的患者比例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提取数据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RevMan 4.2.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9篇(512例)。对近期疗效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比较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存活率、肾病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疗效指标和安全性评价各项指标的Meta分析提示,霉酚酸酯优于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结论霉酚酸酯在改善增生性狼疮肾炎患者的近期疗效、肾脏存活率及防止肾病复发方面并不优于目前常规的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治疗,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药物安全性方面可能优于后者。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不够高,加之例数有限,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进一步证实霉酚酸酯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酚酸酯 狼疮肾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瘦素与胃肠肽激素变化对胃肠道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崔松 黄先池 +3 位作者 张克非 张涛 赵安菊 马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瘦素 胃肠肽激素 胃肠道症状 影响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钙化及其与骨基质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三桃 黄颂敏 +2 位作者 赵安菊 陈泽君 赖学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11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内小动脉上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a1)、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设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内小动脉上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Cbfa1)、骨钙素(OC)、骨保护素(OPG)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设对照组、糖尿病组两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及mRNA原位杂交法检测肾实质内小动脉上Cbfa1、OC、OPG的蛋白表达及基因定位。结果:(1)DN组肾内小动脉Cbfa1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DN组第12周时出现OC mRNA弱表达,16周~24周出现OC蛋白弱表达,对照组无OC表达。(3)DN组OPG蛋白及mRNA在12周时达峰值,16周后下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1)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Cbfa1、OC及OPG的表达。(2)Cbfa1是糖尿病血管钙化的重要转录因子,也是血管钙化的早期生物学标志。(3)OPG在DN时早期表达上调,后期表达下调。(4)肾内小动脉上Cbfa1、OC及OPG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DN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骨保护素 骨钙素 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术治疗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智黔 赵安菊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4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术对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 目的研究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术对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R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术对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安全性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修复术 保守治疗 老年脊柱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NRS评分 ODI评分
下载PDF
非洛地平对DN大鼠肾内小动脉OPG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欧三桃 赵安菊 +2 位作者 黄颂敏 陈泽君 赖学莉 《西部医学》 2008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观察非洛地平对肾内小动脉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设对照组、DN组及非洛地平三组,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内小动脉钙化程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OPG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目的建立STZ诱导的DN大鼠模型,观察非洛地平对肾内小动脉上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设对照组、DN组及非洛地平三组,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内小动脉钙化程度。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OPG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①DN组及非洛地平组第16-24周出现轻~中度钙化,对照组无钙化。②DN组及非洛地平组OPG蛋白及mRNA自8周表达开始增高,12周后开始下调,但均高于对照组,在16~24周时非洛地平组OPG表达强于DN组。结论①DN肾内小动脉发生钙化前即已有OPG的表达。②OPG早期表达上调可能为机体代偿性的保护机制所致,后期下调与促钙化因素的增强有关。③非洛地平干预后可上调OPG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骨保护素 非洛地平
下载PDF
肠系膜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
15
作者 赵安菊 邓年生 吴兴凤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8年第6期394-394,共1页
病例 女,49岁。于5个月前无意间扪及左上腹部有一约鸡蛋大小包块,活动度大,常满腹滑动,无疼痛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脓血便等症。于1998年7月6日入院。查体:T36.7℃,R22次/min,P86次/min,BP16/10kPa。全身皮肤无... 病例 女,49岁。于5个月前无意间扪及左上腹部有一约鸡蛋大小包块,活动度大,常满腹滑动,无疼痛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及脓血便等症。于1998年7月6日入院。查体:T36.7℃,R22次/min,P86次/min,BP16/10kPa。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无异常,腹软,于脐下偏左扪及一约9.0cm×8.0cm×3.5cm大小包块,质中等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不与周围组织粘连,无触压痛,未闻及杂音,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6×10~9/L,L0.34,尿便常规,肝功及胸透均正常。肾功:BUN16.6mol/L,Cr130U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非何杰金氏 肠系膜囊肿 恶心呕吐 实验室检查 淋巴结外 腹部肿物 心肺无异常 组织粘连 部队医院
全文增补中
糖尿病大鼠肾实质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炎性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4 位作者 欧三桃 陈泽君 赖学丽 刘芳 唐万欣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75-779,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DN)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70只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DN组(n=40)和正常对照组(N,n=30).DN大鼠模型采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 目的 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变化,初步探讨其与炎性因子的相关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DN)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70只健康大鼠被随机分为DN组(n=40)和正常对照组(N,n=30).DN大鼠模型采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成功35只,N组子同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分别于4、12、24周处死动物,取大鼠股静脉血查生化指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肾小动脉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 生化结果显示DN组各时间点血糖及尿蛋白量(24 h)均显著高于N组(P<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BUN、血磷显著高于N组(P<0.05).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显示DN组肾小动脉4周时已有MCP-1蛋白及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24周表达最强,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N组(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第4周时DN组内膜/中膜厚度比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周时高于N组(P>0.05),24周时显著高于N组(P<0.05).DN组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MCP-1表达、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磷水平均呈正相关(r=0.742,P<0.01;r=0.740,P<0.01;r=0.829,P<0.01;r=0.580,P<0.01).结论 DN早期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MCP-1呈正相关.MCP-1可能参与了DN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小动脉 趋化因子CCL2
原文传递
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骨基质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4 位作者 欧三桃 陈泽君 赖学丽 刘芳 唐万欣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5,共7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骨基质蛋白表达情况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变化,探讨其相关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n=40)和健康对照组(N,n=30)。DN大鼠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小动脉骨基质蛋白表达情况及内膜中膜厚度比变化,探讨其相关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70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DN,n=40)和健康对照组(N,n=30)。DN大鼠模型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成功35只。N组予同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分别于4、12、24周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肾小动脉中骨基质蛋白核心结合因子(Cbfal)、骨形态蛋白2(BMP-2)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其基因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BMP.2及基质Gla蛋白(MGP)的基因表达。结果DN组各时间点血糖及尿蛋白量(24h)均较N组显著增高(P〈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血磷较N组显著增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DN组肾小动脉4周时已有Cbfal、BMP-2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24周表达最强,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N组(P〈0.05)。原位杂交显示Cbfal、BMP-2仅在肾小动脉中有表达,表达趋势同免疫组化结果;4周时主要表达于血管内弹力层;12周后外弹力层及肌层表达也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DN组4周时BMP-2 mRNA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周最高(P〈0.05);DN组MGP表达量4周最高,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24周最低(P〈0.05)。而N组BMP-.2和MGP mRNA各时间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显示第4、12周时,DN组内膜中膜厚度比与N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周时显著高于N组(P〈0.05)。DN组Cbfal与BMP.2呈正相关(r=0.670,P〈0.01);与MGP呈负相关(r=-0.466,P〈0.05);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Cbfal、BMP.2呈正相关(r=0.727,P〈0.01;r=0.581,P〈0.01)。结论DN早期小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比与Cbfal、BMP-2呈正相关。Cbfal、BMP-2、MGP可能参与了DN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 钙质沉着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核结合因子α亚单位1 基质GLA蛋白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动脉骨基质蛋白表达及其与MCP-1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安菊 黄颂敏 +4 位作者 欧三桃 刘芳 陈泽君 胡章学 唐万欣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19,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骨基质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30只)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只)。4周、12周和24周...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实质内小动脉上骨基质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其与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关系及对糖尿病肾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设对照组(N组,30只)和糖尿病肾病组(DN组,30只)。4周、12周和24周每组各处死10只大鼠,血生化指标按常规检测;茜素红染色观察肾实质内小动脉周围钙盐沉积,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各时间点肾小动脉中骨基质蛋白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骨形态蛋白2(BMP-2)及MCP-1蛋白和基因表达。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作BMP-2及基质Gla蛋白(MGP)的基因定量。结果①DN组各时间点血糖、血尿素氮及24h尿蛋白量均较N组增高(P<0.05),自第12周开始,DN组血肌酐、血磷较N组增高(P<0.05)。②茜素红染色DN组第4周~12周时偶见肾内小动脉少许点状红色钙盐沉积,第24周时可见肾实质内小动脉及周围组织有较多红色点片状沉积,N组茜素红染色为阴性。③免疫组化显示DN组肾小动脉4周时已有cbfα1、BMP-2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24周表达最强,各时间点均高于N组(P<0.05),原位杂交显示cbfα1、BMP-2仅在肾小动脉中有表达,表达趋势同免疫组化结果;DN组肾实质内小动脉MCP-1蛋白及mRNA在4、12周表达无明显差异,24周表达明显上调,N组肾小动脉无MCP-1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DN组4周时BMP-2mRNA已有表达,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升高,24周最高(P<0.05);DN组MGP表达量4周最高,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降低,24周最低(P<0.05)。而N组BMP-2和MGP mRNA各时间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DN组cbfα1及BMP-2基因与蛋白均与MCP-1呈正相关。结论①DN大鼠肾内小动脉钙化前即已有骨基质蛋白的表达;②MCP-1可能影响骨基质蛋白cbfα1的表达;③cbfα1、BMP-2、MGP及MCP-1可能参与了DN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管钙化 炎症因子 骨基质蛋白
原文传递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9
作者 王智黔 赵安菊 +1 位作者 彭智 贺纯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18-623,共6页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52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52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组(A组)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组(B组)。A组25例(38个椎体),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0~89岁[(63.6±8.3)岁]。椎体分布:T119例,T12 10例,L1 13例,L2 6例。B组27例(41个椎体),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63~87岁[(64.1±9.6)岁]。椎体分布:T117例,T1213例,L1 12例,L2 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A组手术时间为(29.3±4.1)min,B组为(35.7±5.2)min(P〈0.05)。A组透视次数为(9.3±1.5)次,B组为(13.1±3.7)次(P〈0.05)。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1.3±0.3)分、(1.4±0.3)分,ODI分别为32.5±6.7、30.5±5.3,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85.3±9.7)%、(82.7±10.4)%,后凸Cobb角分别为(11.3±5.3)°、(12.7±6.1)°,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渗漏率为3%,B组为26%(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可快速止痛,有效恢复伤椎高度;但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能更有效降低骨水泥渗漏等优势,是治疗老年OVCF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 压缩性
原文传递
甲状腺疾病相关肾损害 被引量:12
20
作者 黄颂敏 赵安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疾病相关 肾损害 病理生理改变 肾脏功能 内分泌腺体 生长发育 内分泌网络 病理过程 新陈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