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萨地区夏季夜间雷暴的物理量指数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定池 李毅 +3 位作者 尤伟 黑飞 钟俊杰 侯永强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青藏高原的大范围热力、动力作用,致使高原地区空气不稳定,也导致高原夏季雷暴活动非常频繁,成为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数最多的地区。利用2004—2009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拉萨地区夏季夜间雷暴的时间分布特征和背景场特征的... 青藏高原的大范围热力、动力作用,致使高原地区空气不稳定,也导致高原夏季雷暴活动非常频繁,成为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数最多的地区。利用2004—2009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对拉萨地区夏季夜间雷暴的时间分布特征和背景场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1)拉萨地区的雷暴主要集中在14:00—23:00,其中17:00—20:00雷暴次数最多,超过总雷暴次数的60%。2)从20时整层大气特性上看,20:00—02:00时(次日)发生雷暴时,整层大气的湿度、假相当位温(θse)比不发生雷暴时的大,在400 h Pa层差别最明显;两者的温度差异并不明显。分析抬升凝结高度(LCL)、400 h Pa的θse、修正的KI、SI指数和300 h Pa到400 h Pa的平均垂直风切变(MS)对雷暴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1)各指数都能较好地区分雷暴日与非雷暴日。2)各指数的TSS预报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400 h Pa的θse>352.1 K,TSS评分为0.401;修正的KI>15.7℃,TSS评分为0.373;修正的SI<3.20℃,TSS评分为0.288;LCL>441.4 h Pa,TSS评分为0.276;MS<1.87 m·s-1·km-1,TSS评分为0.201。400 h Pa的θse和修正的KI指数对拉萨夜间雷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与稳定度有关的参数比与风切变有关的参数的指示意义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 雷暴 对流参数 假相当位温
下载PDF
一次华北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李静楠 潘晓滨 +2 位作者 臧增亮 赵定池 闵升 《暴雨灾害》 2016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为了探讨暴雨与湿位涡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 1°×1°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湿位涡(MPV)的垂直分量(MPV1)和水平分量(MPV2),对华北一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对流层... 为了探讨暴雨与湿位涡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NCEP 1°×1°间隔6 h的再分析资料,通过计算湿位涡(MPV)的垂直分量(MPV1)和水平分量(MPV2),对华北一次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低层等θse线密集带内,降水前对流层低层MPV1<0、MPV2>0,暴雨区存在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暴雨区位于对流层低层MPV1、MPV2正负过渡带的等值线密集带内,有利于水汽辐合和垂直涡度的加强;主要降水期间,850 h Pa层MPV1起主导作用,MPV1负值增大、MPV2正值减小,降水后期,MPV1>0、MPV2几乎为0,大气层结接近对流稳定。低层湿位涡中心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发生和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位涡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的GPS掩星资料的同化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定池 陈俊 +5 位作者 潘晓滨 丁彪 陈智勇 黑飞 李井 邓亮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年第3期87-93,共7页
利用欧盟的METOP-1、美国的GRACE A、我国台湾的COSMIC掩星折射率资料,以美国NCEP开发的GSI同化系统为平台,对2012年6月10-13日华南地区一次准静止锋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循环同化模拟和分析,以探讨GPS掩星同化对我国华南暴雨预报的影... 利用欧盟的METOP-1、美国的GRACE A、我国台湾的COSMIC掩星折射率资料,以美国NCEP开发的GSI同化系统为平台,对2012年6月10-13日华南地区一次准静止锋引起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循环同化模拟和分析,以探讨GPS掩星同化对我国华南暴雨预报的影响。为考察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的同化效果,以及循环同化对GPS折射率资料同化效果的影响,设计了3组模拟对比试验:第一组不同化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第二组只同化一个时次的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第三组循环同化26 h的GPS掩星折射率资料。试验结果表明:1)循环同化的暴雨预报效果比单时次同化的暴雨预报效果好,表明掩星折射率资料的使用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累积才能产生较好效果;2)掩星资料对分析和预报的温度场和湿度场调整的贡献较大,对风场的调整也有一定贡献;3)循环同化GPS掩星折射率资料的预报效果,在降水强度、降水中心位置和TS评分方面均优于未同化掩星折射率资料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星折射率 资料同化 华南暴雨
下载PDF
WRF-POM耦合模式对一次海雾过程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定池 李毅 +2 位作者 潘晓滨 臧增亮 龚佑权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5,共9页
采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构造了一个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以2008年7月7—11日一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将该耦合模式和单独的WRF模式进行对比试验。模拟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WRF模式相比,耦合模式能有效改进海... 采用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POM构造了一个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以2008年7月7—11日一次大范围黄海海雾过程为研究对象,将该耦合模式和单独的WRF模式进行对比试验。模拟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WRF模式相比,耦合模式能有效改进海雾的模拟结果,特别是对于海雾发展与演变的模拟更接近于实况,这种改进效应主要源自于耦合模式中对于SST的描述更为精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耦合模式 海表面温度
下载PDF
COSMIC后期的掩星折射率资料误差特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定池 潘晓滨 +3 位作者 晋鹏 黑飞 钟俊杰 熊光洁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4期30-37,共8页
COSMIC计划于2006年成功实施,该计划的设计寿命为5 a。由于实际运行期间COSMIC星座内卫星出现过技术故障,加上卫星姿态控制不稳定等原因,探测数据资料的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为了对COSMIC掩星后期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以全球无线电探空... COSMIC计划于2006年成功实施,该计划的设计寿命为5 a。由于实际运行期间COSMIC星座内卫星出现过技术故障,加上卫星姿态控制不稳定等原因,探测数据资料的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为了对COSMIC掩星后期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以全球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照,对COSMIC掩星折射率廓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两类观测资料观测时间和空间的配对标准上,随着时间差限值与距离差限值的增大,折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的变化趋势性不强,但相对误差标准偏差呈增加趋势。2)折射率偏差大值区集中在东南亚附近海域和墨西哥湾附近海域,在海陆交界处折射率平均相对误差要大于陆地和海洋上的平均相对误差。3)10 km以下,热带地区的正偏差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0.849%,高于北半球的0.484%和南半球的0.492%。在10 km以上,三个区域平均相对误差的差异不明显。4)10 km以下,夏季折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0.663%;冬季折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0.365%;30—35 km冬季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MIC掩星 折射率 误差特性
下载PDF
气象资料同化对PM_(2.5)预报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胡译文 臧增亮 +3 位作者 马晓燕 梁延飞 赵定池 尤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3-532,共10页
基于GSI(网格点统计插值)同化系统和WRF-Chem模式,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同化和模拟预报,针对2017年11月4~5日发生在我国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对比研究了气象资料同化对PM_(2.5)模拟效果的影响.结... 基于GSI(网格点统计插值)同化系统和WRF-Chem模式,利用高分辨率的气象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天气雷达资料进行同化和模拟预报,针对2017年11月4~5日发生在我国京津冀地区的一次污染过程,对比研究了气象资料同化对PM_(2.5)模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能较为准确地预报出北京-石家庄-邯郸的污染带分布和演变,低层风场辐合是污染带形成的主要气象因素;无同化的控制试验由于地层风场辐合较强,高估了污染带上的PM_(2.5)浓度,同化试验减小了低层的风场辐合,同时增高了地面温度并抬升了边界层高度,从而降低了污染带上PM_(2.5)的浓度;预报检验分析表明,同化试验的预报效果整体好于控制试验,0~36h的平均BIAS(标准偏差)和RMSE(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7.55和5.42μg/m^3,MFB(平均相对偏差)和MFE(平均相对误差)分别降低了28.8%和9.4%,同化试验在预报的第10~30h时段上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料同化 GSI PM2.5 WRF-Chem
下载PDF
华东地区雷暴天气对流有效位能统计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叶磊 张梅 +2 位作者 赵定池 徐思远 邵小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160-162,285,共4页
利用华东地区16个测站1986 ~2006年的逐3h地面观测资料和08:00、20:00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雷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雷暴发生频数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 利用华东地区16个测站1986 ~2006年的逐3h地面观测资料和08:00、20:00探空资料,对该地区雷暴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对流有效位能(CAP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东地区雷暴发生频数从北向南呈递增趋势;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少;春夏季午后至傍晚是雷暴的频发时段,午夜至上午是北部地区雷暴的另一个高发期;夏季雷暴发生时CAPE值较大,春季雷暴发生时CAPE较小;无雷暴发生时CAPE值远小于雷暴发生时CAPE值;干型雷暴发生时CAPE值大于湿型雷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频数统计 对流有效位能
下载PDF
关于专利政务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8
作者 赵定池 《甘肃科技》 2004年第1期24-26,共3页
专利政务信息工作是专利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专利政务信息工作有了新的起色 ,究其原因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认识到位分不开。通过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 。
关键词 专利政务 信息工作 经验体会
下载PDF
青藏高原暖季中西部的断面降雨观测:系统设计与初步结果
9
作者 阳坤 陈莹莹 +20 位作者 拉珠 詹昌辉 令小艳 周旭 姜尧志 姚向楠 卢麾 马小刚 欧阳琳 潘伟 任扬航 邵长坤 田佳鑫 王岩 杨桦 岳思妤 张可 赵定池 赵龙 周建宏 邹宓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06-1021,共16页
青藏高原中西部环境恶劣,地表圈层相互作用强烈,近40年来气候和水循环变化显著.降水实测数据匮乏是该地区地表过程研究的一个瓶颈.近6年来,我们为该地区设计并建立了降雨的南北观测断面和东西观测断面,获得了暖季(5~9月)的小时分辨率降... 青藏高原中西部环境恶劣,地表圈层相互作用强烈,近40年来气候和水循环变化显著.降水实测数据匮乏是该地区地表过程研究的一个瓶颈.近6年来,我们为该地区设计并建立了降雨的南北观测断面和东西观测断面,获得了暖季(5~9月)的小时分辨率降雨数据.南北断面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亚东河谷延伸到高原腹地的双湖县,共31个站;东西断面从高原西边的狮泉河延伸到中部的那曲,共22个站.该观测数据已应用于阐明高原中西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典型格点降水产品的质量,支持区域气候模式的开发,揭示夏季的湖气相互作用过程.该观测数据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公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中西部 降雨观测断面 观测不确定性 降水时空特征 降水数据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