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皮巷话旧——《家住南京》之四
1
作者 赵家捷 《江苏地方志》 2004年第5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羊皮巷话旧——〈家住南京〉之四》 散文 艺术风格 赵家捷
下载PDF
深入研究我国戏剧的现状和前景——省戏研所苏州戏剧创作理论会议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家捷 《艺术百家》 1985年第2期3-10,共8页
今年七月二日至六日,江苏省戏剧研究所在苏州召开了戏剧创作理论研讨会。会议开得活泼热烈,研讨内容广泛,其中不少是戏剧界十分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本刊选发部分发言及会议综述,以期引起戏剧创作、理论界的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戏剧创作 江苏省 研讨会 研究所 苏州 会议综述 观众 当代戏剧 戏剧观念 戏剧形态
下载PDF
我和我的喜剧
3
作者 赵家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9-94,共6页
我为什么写喜剧 我搞喜剧,也是性格使然。有些朋友觉得奇怪,你是个喜剧型的人吗?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比较内向,甚至有点郁郁寡欢。可是,这只是我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我从小就对喜剧入迷。小时候听母亲讲故事,最能打动我的是解学... 我为什么写喜剧 我搞喜剧,也是性格使然。有些朋友觉得奇怪,你是个喜剧型的人吗?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比较内向,甚至有点郁郁寡欢。可是,这只是我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我从小就对喜剧入迷。小时候听母亲讲故事,最能打动我的是解学士的机敏和皮五辣子的滑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 讲故事 性格 生活中 学士 母亲 朋友 喜剧情势 戏剧 喜剧性格
下载PDF
应当如何看待新的观念——与谭霈生同志商榷
4
作者 赵家捷 《艺术百家》 1986年第3期4-10,共7页
前不久,谭霈生同志撰文,对陈恭敏同志在《当代戏剧观念新变化》一文中提出的观点,逐一加以驳诘,提出不同意见。拜读之后,我以为谭霈生同志的文章中有两点是值得研究的:第一,他对《新变化》一文的质疑,那些论点是否全都可以成立?第二,我... 前不久,谭霈生同志撰文,对陈恭敏同志在《当代戏剧观念新变化》一文中提出的观点,逐一加以驳诘,提出不同意见。拜读之后,我以为谭霈生同志的文章中有两点是值得研究的:第一,他对《新变化》一文的质疑,那些论点是否全都可以成立?第二,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新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剧 谭霈生 不同意见 观念新 戏剧作品 戏剧观念 情节淡化 理性因素 布莱希特 观众
下载PDF
沙洲圩的乡居生活
5
作者 赵家捷 《江苏地方志》 2005年第1期56-57,共2页
南京解放前夕,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在南京西郊双闸小学教书。母亲带着我们几个孩子,住在离学校几里地的一个村子里。我们从苏北老家过来,正是盛夏的时候,学校还没开学,所以父亲和我们住在一起。
关键词 亲和 父亲 母亲 解放前 生活 孩子 苏北
下载PDF
安品街·狗皮山
6
作者 赵家捷 《江苏地方志》 2005年第4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南京市 篮球场 毛巾厂 安品街 狗皮山 历史文化
下载PDF
儿时的南京
7
作者 赵家捷 《江苏地方志》 2004年第2期40-41,共2页
大约在1950年前后,在南京教书的父亲把我们全家接到南京。头几年住在莫愁路,明德女中(后改为五女中、三十六中)隔壁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南北各有洋楼两幢,中间是树木和花圃。我们当然住不上洋楼,我们一家住在楼旁的汽车库里。倏忽之... 大约在1950年前后,在南京教书的父亲把我们全家接到南京。头几年住在莫愁路,明德女中(后改为五女中、三十六中)隔壁的一个院子里。院子南北各有洋楼两幢,中间是树木和花圃。我们当然住不上洋楼,我们一家住在楼旁的汽车库里。倏忽之间,过去了半个世纪。有天晨练,我和妻子走到莫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历史文化 露天电影 黑市 莫愁路
下载PDF
戏剧评奖与“趣味的腐化”
8
作者 董健 赵家捷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5,1,共2页
戏剧评奖的正面意义不能否认,但现实情形是,得奖剧作总少了不应少的,又多了不 应有的。两位戏剧人的恳切对话,发人深思。
关键词 戏剧评奖活动 审美趣味 戏剧创作 评奖方式 戏剧市场
下载PDF
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当代话剧——《中国新文学大系(1977—2000)戏剧卷》序 被引量:3
9
作者 董健 沙叶新 赵家捷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32-43,157,共13页
"文革"结束后,话剧以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的优势融入社会大潮,有过短暂的繁荣。整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走向现代的大势不可阻挡,启蒙理性和现代意识借思想解放之风得以重建,话剧在曲折反复中探索实验、开拓创新,取得了巨大... "文革"结束后,话剧以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的优势融入社会大潮,有过短暂的繁荣。整个80年代,由于改革开放、走向现代的大势不可阻挡,启蒙理性和现代意识借思想解放之风得以重建,话剧在曲折反复中探索实验、开拓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90年代虽然总体说来是一个平庸时代,但仍有好作品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话剧 启蒙 现代 思想解放 社会批判
原文传递
命题亦作文——创作《大江奔流》所具有的挑战性
10
作者 赵家捷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8-18,共1页
命题亦作文———创作《大江奔流》所具有的挑战性●赵家捷话剧《大江奔流》(南京市话剧团演出)李延年摄命题作文,古已有之,于今为盛。命题作文中,大部分是应时之作,八股文章,但是也有写得好的,成了传世的名篇。所以对命题作文... 命题亦作文———创作《大江奔流》所具有的挑战性●赵家捷话剧《大江奔流》(南京市话剧团演出)李延年摄命题作文,古已有之,于今为盛。命题作文中,大部分是应时之作,八股文章,但是也有写得好的,成了传世的名篇。所以对命题作文不可一概而论。说起来有点奇怪,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题作文 个人化 文艺为政治服务 假定性 作品 挑战性 艺术个性 政府行为 战略性计划 实施原则
原文传递
“南京小剧场戏剧节”侧记
11
作者 赵家捷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11-12,共2页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南京小剧场戏剧节”在一派迷人的春色中于4月20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本届戏剧节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参加演出的单位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南京小剧场戏剧节”在一派迷人的春色中于4月20日至29日在南京举行。本届戏剧节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和南京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参加演出的单位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上海青年话剧团、上海戏剧学院、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黑龙江省伊春市林业文工团,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江苏省话剧团,加上东道主南京市话剧团,共计10个院团,13台剧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剧场戏剧 上海青年话剧团 前线话剧团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剧院 黑龙江省伊春 广州军区 北京人艺 戏剧节
原文传递
春在秦淮两岸边
12
作者 赵家捷 《剧本》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1,共30页
关键词 话剧 剧本 当代
原文传递
“中国话剧史上的一次救亡运动”——“南京小剧场戏剧节”始末
13
作者 赵家捷 张献 《戏剧与影视评论》 2017年第3期11-15,共5页
我们为什么做小剧场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好剧目层出不穷,各院团的上座率也是居高不下。有评论说,
关键词 中国话剧 小剧场 救亡运动 戏剧节 话剧史 南京 80年代 70年代
原文传递
可爱复可笑的叶廷芳
14
作者 赵家捷 《金陵瞭望》 2008年第6期62-62,共1页
叶廷芳何许人也?他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的德语文学专家.人称“独臂教授”,以研究卡夫卡、迪伦马特闻名于世。最近.还被苏黎世大学授予名誉博士。他是我的好朋友。
关键词 叶廷芳 可爱 中国社科院 德语文学 迪伦马特 研究员 卡夫卡 苏黎世
原文传递
我写《大江奔流》
15
作者 赵家捷 《金陵瞭望》 2008年第11期72-72,共1页
《大江奔流》是南京市话剧团首次获得文华奖的作品。当时写这部戏。还有一点故事。我和导演郝刚,从来不把得奖当回事,别的剧团获奖了,我们常常一笑置之。当时文化局的局长是陈华光。他就故意刺激我们。说:“你们不是吃不着葡萄反说... 《大江奔流》是南京市话剧团首次获得文华奖的作品。当时写这部戏。还有一点故事。我和导演郝刚,从来不把得奖当回事,别的剧团获奖了,我们常常一笑置之。当时文化局的局长是陈华光。他就故意刺激我们。说:“你们不是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酸吧?”我们有点不高兴了:“局长你怎么这么说话?不就是拿个奖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团 文华奖 南京市 文化局 局长 葡萄 故意
原文传递
沙叶新的一封信
16
作者 赵家捷 《金陵瞭望》 2008年第14期66-66,共1页
我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半个多世纪的朋友。1957年夏天高中毕业,他去上海读书以后我们便开始通信。50年中来回有多少信,一时难以计数了。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信,已经不存在了。那是1970年的冬天,我所在的《南京日报》社审查“5... 我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半个多世纪的朋友。1957年夏天高中毕业,他去上海读书以后我们便开始通信。50年中来回有多少信,一时难以计数了。因为,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信,已经不存在了。那是1970年的冬天,我所在的《南京日报》社审查“5·16”。有人检举我“转移黑材料”.一位军代表就带领几个印刷厂的工人抄我的家,所有的书信、日记和我珍藏的一些中外名著.抄走了整整一麻袋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叶新 新闻报道 中国 戏曲家
原文传递
我与黄佐临先生
17
作者 赵家捷 《金陵瞭望》 2008年第4期63-63,共1页
在我崇敬的两位前辈戏剧家中.白尘先生与佐临先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白尘先生布衣布鞋,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模样。佐临先生则西装革履.领带坎肩.加上一副金丝眼镜,颇有英国绅士风度。
关键词 黄佐临 知识分子 绅士风度 戏剧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