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t12矮秆基因在不育系繁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寅槐 王书文 +2 位作者 张爱民 周文春 王艳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为了解决小麦矮秆不育系的繁殖问题 ,使半矮秆杂种小麦尽快投入生产应用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从德国引入的 Rht1 2矮秆系与江苏省小麦推广品种杂交和回交 ,育成了适合江苏省南部种植的Rht1 2矮秆系及其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同一品种... 为了解决小麦矮秆不育系的繁殖问题 ,使半矮秆杂种小麦尽快投入生产应用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从德国引入的 Rht1 2矮秆系与江苏省小麦推广品种杂交和回交 ,育成了适合江苏省南部种植的Rht1 2矮秆系及其 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由同一品种转育的 Rht1 2矮秆系 ,其株高变动于 50~ 90 cm之间 ;不同株高的 Rht1 2矮秆系可以配制出不同株高的杂种 F1。在拔节期至孕穗期喷施 50~ 1 0 0 mg/ kg的赤霉酸溶液 ,可以使 Rht1 2矮秆系的株高显著增加。在不育系种子繁殖区内 ,喷施 50 mg/ kg的赤霉酸溶液 ,保持系株高由 65cm增加到 90 cm,不育系植株的异交结实率由对照的 2 0 .2 %增加到 60 .4 %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不育系种子产量。株高的差异也能在收获时防止保持系种子混入不育系中 ,从而可以确保不育系种子的纯度。本文还讨论了如何解决 Rh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T12矮秆基因 不育系 保持系 杂种小麦 种子繁殖 产量
下载PDF
小伞山羊草(Aegilops umbellata)恢复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寅槐 马正强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6期529-536,共8页
鉴定了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6条染色体的中国春添加系对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发现UAD能较好地恢复T型不育系的育性,表明染色体A上携带有育性恢复基因。添加染色体A在提莫菲维细胞质背景中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5.6%。... 鉴定了小伞山羊草(Ae.umbellulata)6条染色体的中国春添加系对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发现UAD能较好地恢复T型不育系的育性,表明染色体A上携带有育性恢复基因。添加染色体A在提莫菲维细胞质背景中通过雄配子的传递率为15.6%。同时进一步证明中国春不含有恢复基因。 在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2的331个不育系与UAD的杂种衍生后代中选到18个可育株,并对部分植株进行了细胞学鉴定。其中040-5、061-1和061-4与中国春的杂种F_1的育性分离和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它们是含有来自小伞山羊草染色体A上的恢复基因的杂合易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转移 恢复基因 山羊草
下载PDF
小麦Rht3矮秆系单体4B的遗传行为及应用于不育系繁殖的可能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寅槐 邹明烈 +2 位作者 周文春 王书文 王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8-22,共5页
单体品系5280是在TomThumb×苏麦3号的F4株系中自然产生的,经与中国春单体4B(CSM4B)杂交,并检查其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确定为单体4B系。比较了Rht3矮秆系单体4B自交后代中二体、... 单体品系5280是在TomThumb×苏麦3号的F4株系中自然产生的,经与中国春单体4B(CSM4B)杂交,并检查其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确定为单体4B系。比较了Rht3矮秆系单体4B自交后代中二体、单体株的形态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单体4B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株高分别比二体增15.5和18.0cm,因此根据植株的这一形态特征很易把群体内的二体和单体区分开来。单体4B所产生的花粉量为其M体的76.1%。根据单体植株自交种子及其成株中二体、单体和缺体的比例,推算得出n—1雄配子传递力为18%。本文同时讨论了单体4B应用于杂种小麦繁种、制种的可能性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矮秆系 遗传 三系配套
下载PDF
外源优先传递染色体(基因)在普通小麦中的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寅槐 周文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53-58,共6页
已发现某些小麦近缘种的染色体在转移到小麦的过程中具有优先传递效应,这些染色体的单体添加系和单体代换系产生的配子中,凡具有这些染色体的配子才有效,否则便败育,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配子染色体。这些外源染色体的优先传递频率... 已发现某些小麦近缘种的染色体在转移到小麦的过程中具有优先传递效应,这些染色体的单体添加系和单体代换系产生的配子中,凡具有这些染色体的配子才有效,否则便败育,因此,它们又被称为杀配子染色体。这些外源染色体的优先传递频率因来源而异,可引起部分不育,种子皱瘪和染色体突变。根据这些优先传递染色体的遗传特点,通过由它们引起的染色体缺失进行基因定位,促成某些控制重要性状基因的优先传递,并可能为生产杂种小麦种子,培育具44条染色体的小麦新品种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优先传递染色体 遗传育种
下载PDF
糯小麦种质资源H9908的评价与利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金保 杨学明 +4 位作者 姚国才 王艳平 王书文 赵寅槐 钱存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为了研究引进糯小麦品系H9908的利用价值,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淀粉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H9908植株偏高,抗倒性差,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较低,抗病性差,在生产上不能直接应用。但其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以及淀粉品质好等优... 为了研究引进糯小麦品系H9908的利用价值,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淀粉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H9908植株偏高,抗倒性差,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较低,抗病性差,在生产上不能直接应用。但其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以及淀粉品质好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已成功地将H9908的糯质基因导入到当地推广品种或中间材料中,育成的2个纯糯小麦品系宁W0065和宁W0066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已接近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抗病性 麦种 品系 淀粉品质 种质资源 成穗率 技术 生产 成功
下载PDF
小麦T型恢复系R16的选育及其遗传改良 被引量:7
6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2 位作者 邹明烈 王书文 王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T型恢复系 R16 选育 遗传改良
下载PDF
苏麦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分子标记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涵 陈佩度 +2 位作者 赵寅槐 马正强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94-898,共5页
小麦品种苏麦 3号高抗由禾谷镰刀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 .)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应用的抗源。为更精确地研究苏麦 3号的赤霉病抗性 ,实验用感病品种川 980为供体亲本 ,苏麦 3号为轮回亲本 ,通过不断回交和自交 ,把... 小麦品种苏麦 3号高抗由禾谷镰刀菌 (FusariumgraminearumSchw .)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已成为全世界广泛应用的抗源。为更精确地研究苏麦 3号的赤霉病抗性 ,实验用感病品种川 980为供体亲本 ,苏麦 3号为轮回亲本 ,通过不断回交和自交 ,把川 980的赤霉病感病基因导入苏麦 3号 ,创造了感赤霉病的苏麦 3号近等基因系 (S0 16 ) ,并得到以下结果 :(1)育成的苏麦 3号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 ,经两年多点抗赤霉病性状鉴定 ,表明该近等基因系感赤霉病感病性稳定 ,而其他形态特征、特性与苏麦 3号一致。 (2 )用RAPD、RFLP分析抗、感苏麦 3号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差异 ,RFLP分析发现该近等基因系在 2D染色体上存在差异。RAPD的随机扩增产物OPH1914 0 0 可能与近等基因系中的赤霉病感病基因存在连锁。 (3)用近等基因系验证已报道的与小麦抗赤霉病基因有关的分子标记 ,均未发现这些分子标记与导致该近等基因系抗性差异的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麦3号 感赤霉病近等基因系 选育 分子标记 小麦 感病基因
下载PDF
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万平 齐莉莉 +3 位作者 陈佩度 赵寅槐 师丽华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以小麦Rht3的两个株高等基因系及其BC23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与Rht3矮秆基因连锁的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规律及其与Rht3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F2分离比率为3∶... 以小麦Rht3的两个株高等基因系及其BC23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与Rht3矮秆基因连锁的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规律及其与Rht3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F2分离比率为3∶1(不敏感∶敏感),非常符合χ2测验。Gai3基因与Rht3基因连锁紧密,交换值为0.060±0.012和0.055±0.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酸 不敏感基因 矮秆基因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BAU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研究初报 被引量:5
9
作者 王书文 赵寅槐 +5 位作者 王艳平 张爱民 王道全 陈万义 黄铁城 王茂江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8-20,共3页
本文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94 0 3诱导江苏麦区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小麦品种 (系 )ND35和扬麦 158,适宜的BAU94 0 3喷施时期、剂量组合均可诱导 95%以上的相对雄性不育率。BAU94 0 3对小麦雌性育性和种子千粒... 本文对新型化学杂交剂BAU94 0 3诱导江苏麦区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对小麦品种 (系 )ND35和扬麦 158,适宜的BAU94 0 3喷施时期、剂量组合均可诱导 95%以上的相对雄性不育率。BAU94 0 3对小麦雌性育性和种子千粒重略有不利影响。不同品种对BAU94 0 3的反应存在敏感性差异。对于ND35,在达到相同的相对雄性不育率前提下 ,利用BAU94 0 3可比利用GENESIS进行杀雄处理获得更高的异交结实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诱导效果
下载PDF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苏 赵寅槐 +2 位作者 邹明烈 周文春 王书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17,共3页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一、国内外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国内外多年研究表明,小麦同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一样,品种间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一、国内外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国内外多年研究表明,小麦同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一样,品种间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比常规品种一般可增产1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小麦 研究现状 发展
下载PDF
低聚糖提高小麦的抗病性及其应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余露 李纬 +4 位作者 谭健 谢惠萍 赵寅槐 王书文 周文春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5年第6期36-39,共4页
赤霉菌丝细胞壁和小麦细胞壁低聚糖片断在小麦黄化苗中能有效地诱导小麦抗毒素积累,经诱导产生的小麦抗毒素对小麦霉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同样的低聚糖片断处理大田小麦,能明显提高感病小麦品种绵阳11号和宁麦6号对小麦赤霉病... 赤霉菌丝细胞壁和小麦细胞壁低聚糖片断在小麦黄化苗中能有效地诱导小麦抗毒素积累,经诱导产生的小麦抗毒素对小麦霉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采用同样的低聚糖片断处理大田小麦,能明显提高感病小麦品种绵阳11号和宁麦6号对小麦赤霉病的抗病能力。用不同浓度的低聚糖片断处理麦穗,20ug/ml赤霉菌壁低聚糖是适宜的浓度,能使宁麦6号的病穗率减少44.9%,使绵阳11号减少26.9%。20ug/ml,小麦细胞壁低聚糖喷洒宁麦六号,杨麦158和川育12号,能有效地提高这些品种抗小麦赤霉病的能力,防效分别达到90.0%、81·1%和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聚糖 抗病性 小麦赤霉病 育种 防治
下载PDF
小麦T型恢复系2114易位染色体在配子中的传递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2 位作者 邹明烈 王苏 王书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小伞山羊草携T型恢复基因的6U染色体片段经自然易位到小麦6AS上,育成了单基因T型恢复系“2114”。携有外缘染色体片段的易位杂合体产生的两种类型配子间存在竞争作用,从而引起易位染色体在配子中传递频率异常。“矮苏3A... 小伞山羊草携T型恢复基因的6U染色体片段经自然易位到小麦6AS上,育成了单基因T型恢复系“2114”。携有外缘染色体片段的易位杂合体产生的两种类型配子间存在竞争作用,从而引起易位染色体在配子中传递频率异常。“矮苏3A”/2114的F1自交结实率为91.6%±2.6%。F2群体中株高和育性的分离情况表明,Rht3基因在F2中按单基因分离模式正常分离,而携恢复基因的易位染色体没有按单基因的模式进行分离。以“苏麦3号A”/2114的F1作父本与苏麦3号A测交,根据TCF1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的比例,计算出易位染色体在雄配子中的传递率为30.8%;以苏麦3号A/2114的F1作母本,与不具恢复力的品种“苏麦3号”、“扬麦5号”作父本进行测交,其TCF1群体中可育株和不育株分离比例表明,易位染色体在雌配子中传递正常。同时分析了引起易位染色体在雄配子中传递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利用这条易位染色体的途径,使之在T型恢复系选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系 易位染色体 传递率 配子 小麦
下载PDF
小麦Rht3基因遗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3 位作者 邹明烈 王苏 王书文 顾铭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利用具有株高梯度的4个小麦品种及其Rht3近等基因系和由它们配制的4个品种内杂种F_1,在4个品种的遗传背景下,比较Rht3基因在纯合、杂合及高秆等位基因rht3纯合时,小麦植株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除矮化... 利用具有株高梯度的4个小麦品种及其Rht3近等基因系和由它们配制的4个品种内杂种F_1,在4个品种的遗传背景下,比较Rht3基因在纯合、杂合及高秆等位基因rht3纯合时,小麦植株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除矮化株高外,Rht3基因具有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缩短穗颈长度、降低千粒重的遗传效应。4个品种平均,Rht3基因在杂合和纯合时,比rht3纯合时,每穗粒数分别增加21.90%和26.11%;千粒重分别降低14.9%和29.04%;株高分别降低26.69%和45.14%。此外,Rht3基因在矮化株高的同时还缩短胚芽鞘和第一叶长度,并且胚芽鞘和第一叶长度的缩短幅度与株高的矮化幅度呈显著正相关。文章进一步讨论了Rht3基因在杂种小麦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th3基因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携Rht3基因小麦新矮秆系的选育与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苏 赵寅槐 +2 位作者 邹明烈 周文春 王书文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6-17,共2页
携Rht3基因小麦新矮秆系的选育与评价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南京10014)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上迫切要求能适应高肥水条件、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这正在进一步推动小麦矮化育种工作... 携Rht3基因小麦新矮秆系的选育与评价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食所南京10014)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生产上迫切要求能适应高肥水条件、抗倒伏的高产品种,这正在进一步推动小麦矮化育种工作的发展。一、携Rht3矮秆新资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矮化育种 Rht3基因 新矮杆资源 遗传特性 优良品系 选育 利用 评价
下载PDF
小麦同源染色体4B控制株高遗传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顾铭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有一定株高梯度的4个小麦品种的Rht3近等基因系,以及从两个Rht3近等基因系中自然产生的4B单体系HL苏三和HL望水白,运用单体正反交法和单体正反回交法研究了D望水白、D苏三、D扬三和D蜀万704的同源染色体4B控制株高遗传的差异。结果... 利用有一定株高梯度的4个小麦品种的Rht3近等基因系,以及从两个Rht3近等基因系中自然产生的4B单体系HL苏三和HL望水白,运用单体正反交法和单体正反回交法研究了D望水白、D苏三、D扬三和D蜀万704的同源染色体4B控制株高遗传的差异。结果表明,D望水白的4B染色体同其它3个矮秆系的4B染色体相比具有显著的促高作用。由此推测,用D望水白的4B染色体代换进其它3个矮秆系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这些矮秆系的株高。本研究运用缺体正反交法比较了D苏三和D望水白4B染色体控制株高的遗传差异,结果同单体正反交法和单体正反回交法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同源染色体 遗传
下载PDF
糯小麦的遗传、选育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小麦籽粒胚乳通常含有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糯性小麦或部分糯性小麦的胚乳淀粉 ,全部或大部分是支链淀粉。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 (GBSS) ,亦称作蜡质蛋白 ,是合成禾谷类作物胚乳直链淀粉的关键酶 ,由蜡质基因编码。六倍体面包小麦有 3... 小麦籽粒胚乳通常含有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糯性小麦或部分糯性小麦的胚乳淀粉 ,全部或大部分是支链淀粉。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 (GBSS) ,亦称作蜡质蛋白 ,是合成禾谷类作物胚乳直链淀粉的关键酶 ,由蜡质基因编码。六倍体面包小麦有 3个蜡质基因位点 :位于 7AS的 WX- A1、4AL 的 WX- B1和 7DS的 WX- D1。这些蜡质基因位点的突变或缺失 ,可使小麦不产生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 ,导致胚乳中无直链淀粉或仅含有少量直链淀粉。对3个由蜡质基因编码的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 ,蛋白所作的分析表明 ,在某些小麦品种中出现了蜡质基因位点的缺失。已发现许多小麦品种携有 WX- A1或 WX- B1蜡质基因的缺失位点 ,有些品种中甚至同时携有这两个蜡质基因的缺失位点。但是 ,仅有 1个中国地方品种“白火麦”携有 WX- D1缺失位点。这 3个蜡质基因的缺失位点存在着剂量效应 ,把它们同时组合到 1个小麦品系中 ,就能产生直链淀粉含量非常低甚至不含直链淀粉的胚乳。由直链淀粉含量变化引起的糯性或部分糯性小麦淀粉 ,与通常的小麦淀粉相比 ,其特性有很大差异。文章对糯性小麦的应用潜力 ,包括其工业利用、亚洲面条制作、专用食品的生产以及延长烘烤食品的货架寿命等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小麦 遗传 选育 应用前景
下载PDF
双穗层杂种小麦群体中两种基因型植株光合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聂毓琦 赵寅槐 +4 位作者 邹明烈 芮仁廉 王苏 程光宇 刘静如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8,共8页
随生育期的推进,群体内半矮秆(MD)与中高秆(H)两种基因型植株的功能叶片的受光量、光合速率与光合组分等均出现显著变化。拔节后,MD株顶端叶片与H株倒2叶处于群体内同一高度。因此,在光竞争上,MD株始终处于劣势地位。MD株叶绿素a/b值与... 随生育期的推进,群体内半矮秆(MD)与中高秆(H)两种基因型植株的功能叶片的受光量、光合速率与光合组分等均出现显著变化。拔节后,MD株顶端叶片与H株倒2叶处于群体内同一高度。因此,在光竞争上,MD株始终处于劣势地位。MD株叶绿素a/b值与叶绿体类囊体膜组分类似阴生型植物。MD株在抽穗前一段期间内的光合速率(P_n)明显高于H株,可能与MD株的功能叶含何较多的可溶性蛋白和较高的LHCP_s有关。这就表明Rht_3基因在植物光合功能方面能显示出特殊效应。抽穗后,群体顶端增加了穗层的遮荫,MD株与H株在LHCP_s含量上的差异变化,MD株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H株,光合作用也低于H株。说明MD株对弱光的适应有一定的限度。本文讨论了利用Rht_3基因提高杂种小麦的光能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杂种 植株 光合特性 基因型
下载PDF
小麦T型恢复系R16的选育及其表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邹明烈 赵寅槐 +2 位作者 王苏 王书文 周文春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9,共2页
通过不同恢复源的T型恢复系原选124、普里美比、斯卑尔脱小麦等的复合杂交,育成了恢复力高达96.7%的恢复系76107。在此基础上,再与小麦品系983/高加索杂交,对其农艺性进行改造,育成了R16。经1988~199... 通过不同恢复源的T型恢复系原选124、普里美比、斯卑尔脱小麦等的复合杂交,育成了恢复力高达96.7%的恢复系76107。在此基础上,再与小麦品系983/高加索杂交,对其农艺性进行改造,育成了R16。经1988~1993年连续5年在不同不育系背景下鉴定,R16的恢复力都在93%以上。由R16配制的杂种小麦已开始用于生产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恢复系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小麦Rht3矮秆系杂种F_1粒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2 位作者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19,共6页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6018的利用价值较高。讨论了克服Rht3基因对粒重的不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粒重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小麦 矮秆基因
下载PDF
小麦矮秆系ND29的抗穗发芽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士宾 赵寅槐 +1 位作者 朱伟 方先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对携Rht3基因的小麦矮秆系ND29进行了连续5年的整穗发芽鉴定,结果显示,其抗穗发芽性强而稳定。剥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ND29的休眠程度较深,ND29/泰山1号的杂种F2群体穗发芽鉴定结果显示,花后50天ND29的... 对携Rht3基因的小麦矮秆系ND29进行了连续5年的整穗发芽鉴定,结果显示,其抗穗发芽性强而稳定。剥粒发芽试验结果表明,ND29的休眠程度较深,ND29/泰山1号的杂种F2群体穗发芽鉴定结果显示,花后50天ND29的抗穗发芽性与其所携Rht3基因密切相关。文章还讨论了ND29在杂种小麦选育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穗发芽 休眠 Rht3基因 杂交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