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细胞膜脂记录的西太平洋暖池约4 Ma以来沉积物风尘陆源输入变化
1
作者 赵小小 吴玥汀 +4 位作者 董良 章陶亮 胡邦琦 李清 王风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60,共9页
西菲律宾海作为西太平洋暖池的一部分,重建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热力学变化、陆源输入变化,对于理解西太平洋暖池在全球地质时间尺度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古菌与细菌的细胞膜质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 西菲律宾海作为西太平洋暖池的一部分,重建其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热力学变化、陆源输入变化,对于理解西太平洋暖池在全球地质时间尺度上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古菌与细菌的细胞膜质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s)对西菲律宾海XT-47孔沉积物的陆源输入及其上方水体温度的变化进行重建,发现该沉积柱顶部(0~260 cm,约16.6~18.8 ka)BIT指标为0.01~0.2,TEX^H 86重建的上层海水平均温度为22.5℃,而底部(260~632 cm,约18.8~4000 ka)TEX^H 86重建得到的上层海水温度绝对值波动剧烈(0.6~26℃),在此范围内BIT>0.3,并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超过BIT界定的陆源输入对TEX^H 86重建古温度有效性的阈值,这导致了该深度范围内TEX^H 86重建古温度变化的严重偏差。以260和470 cm为界,该沉积柱的沉积相出现明显变化,上层为大量纹层硅藻席沉积,中层为远洋黏土和硅藻泥互层,下层为远洋黏土沉积;同时,支链GDGTs(branched GDGTs,br GDGTs)的组成也出现明显差异,说明其来源可能有所不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260 cm以浅,brGDGTs可能主要为海相原位自生为主;而260 cm深度以下,主要以风尘输送的陆源brGDGTs为主。该结果显示陆源输入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东亚冬季风的强弱,本研究为高低纬之间的海陆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源输入 BIT指标 GDGTs 硅藻席 TEX^H 86 西菲律宾海
下载PDF
简论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素
2
作者 赵小小 陈永远 刘小学 《运动》 2016年第8期71-72,共2页
体育课程改革在高校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是当今世界所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尤其是发达国家。但由于各国国情及各地区风俗习惯的不同,需要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实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体育 课程改革 要素
下载PDF
秋凉瘦身处方
3
作者 赵小小 《网络资讯(人才与教育)》 2004年第10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瘦身处方 秋季 淡汤 水果 素食 生活
下载PDF
秋防感冒“九饮”
4
作者 赵小小 《网络资讯(人才与教育)》 2004年第10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秋季 感冒 葱白饮 姜茶饮 姜枣饮
下载PDF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如何做到“少教多学”
5
作者 赵小小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16年第9期0084-0084,共1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做好针对性、启发性、发展性的“少教”,要注重学生理解性、自...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做好针对性、启发性、发展性的“少教”,要注重学生理解性、自主性、深度性的“多学”,使整个小学数学高校课堂教学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少教多学
下载PDF
油画里的红色故事——军博馆藏油画《节节胜利》
6
作者 赵小小 《雷锋》 2023年第12期53-55,共3页
军博作为党和国家、军队思想文化战线的核心阵地,既是红色的殿堂,也是艺术的高地。曾经涌现出高虹、何孔德、黄胃、彭彬、高泉等一大批艺术大师,珍藏着《决战前夕》《古田会议》《攻占总统府》等大量珍贵的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既填补了历... 军博作为党和国家、军队思想文化战线的核心阵地,既是红色的殿堂,也是艺术的高地。曾经涌现出高虹、何孔德、黄胃、彭彬、高泉等一大批艺术大师,珍藏着《决战前夕》《古田会议》《攻占总统府》等大量珍贵的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既填补了历史空白,又丰富了军博展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战线 核心阵地 油画 何孔德 《古田会议》 红色经典艺术 艺术大师
原文传递
为什么要设计酶催化活体自组装?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小小 李莉莉 王浩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88-1094,共7页
自组装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能.其尺寸的可调控性、病理环境响应性等物理化学行为,使得自组装纳米载体可以通过改进主动靶向、被动靶向、血液长循环等方面来提高药物递送能力.然而,相对于大量基础研究的投入,目前... 自组装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能.其尺寸的可调控性、病理环境响应性等物理化学行为,使得自组装纳米载体可以通过改进主动靶向、被动靶向、血液长循环等方面来提高药物递送能力.然而,相对于大量基础研究的投入,目前的临床转化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除了药物研发固有的高风险特征外,其主要原因还包括自组装纳米材料在体的稳定性、递送效率以及代谢毒性等问题.由此,我们从自然的自组装过程中得到启发,率先发展了活体自组装(in vivo self-assembly)的策略.它是指通过将外源性的分子引入到特定的生理和病理环境下,在细胞、组织甚至活体生物内进行自组装,形成可控的高级有序结构.通过调控其在复杂生物环境下时空可控的组装,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体内自组装纳米药物具有组装诱导滞留(assembly induced retention,AIR)效应,能够显著增强药物在靶点病灶部位的富集和滞留,增强递送效率,提高药物利用率,同时降低药物在肝肾部位的蓄积,降低了毒性副作用,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自组装 酶催化 多肽 长效滞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