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总体方案及技术特点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龙 倪润立 +4 位作者 顾荃莹 黄美丽 赵峭 宋江波 王瑶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3,共5页
概述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的设计方案、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总结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方案,包括高能准直型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源定位技术、惯性空间定向下的多观测模式设计技术、无固定对地面的测控数传技术、适... 概述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的设计方案、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总结了卫星的技术特点和解决方案,包括高能准直型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源定位技术、惯性空间定向下的多观测模式设计技术、无固定对地面的测控数传技术、适应载荷长期工作的自主安全设计等,实现了对长期惯性空间定向观测卫星的总体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方案设计 技术特点
下载PDF
利用连续推力的人工太阳同步轨道设计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雪丹 任迪 赵峭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64-1170,共7页
针对人工太阳同步轨道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施加法向连续推力调整升交点赤经(RAAN)变化率。首次推导了升交点赤经在变方向推力作用下的周期摄动平均值的精确计算公式,解决了已有近似方法对相关轨道参数的取值范围存在限制的问题,并... 针对人工太阳同步轨道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施加法向连续推力调整升交点赤经(RAAN)变化率。首次推导了升交点赤经在变方向推力作用下的周期摄动平均值的精确计算公式,解决了已有近似方法对相关轨道参数的取值范围存在限制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应的轨道倾角周期摄动平均值计算公式。在分析J2项摄动对升交点赤经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所需的法向连续推力幅值和一个轨道周期内对应的速度增量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值仿真,校验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实现人工太阳同步轨道的连续法向推力对轨道倾角的影响,给出了连续推力幅值随轨道参数的变化规律,并且提出了未来工程任务的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太阳同步轨道 连续推力 升交点赤经周期摄动
下载PDF
一种实用的遥感卫星空间碎片规避机动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昊 赵峭 +2 位作者 高珊 田百义 黄美丽 《指挥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3期314-319,共6页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遥感卫星空间碎片规避机动方法,根据遥感卫星在轨运行允许的地面轨迹漂移范围构建标称轨迹保持控制环,并划分为不同区域,对可能发生危险交会需要进行轨道机动规避空间碎片碰撞威胁的航天器,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机动... 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遥感卫星空间碎片规避机动方法,根据遥感卫星在轨运行允许的地面轨迹漂移范围构建标称轨迹保持控制环,并划分为不同区域,对可能发生危险交会需要进行轨道机动规避空间碎片碰撞威胁的航天器,针对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机动策略,以达到规避碰撞风险的目的.采用轨迹保持控制环作为制定策略的依据,能够通过精确定量的变轨量实现遥感卫星对空间碎片的有效规避机动,简单高效,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空间碎片碰撞规避这种需要很高时效性的操作,能够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为空间碎片碰撞规避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卫星在轨运行的安全性.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规避机动对航天器飞行任务的影响,提升了卫星空间碎片碰撞预警与规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 遥感卫星 规避机动 轨迹保持
下载PDF
小脉冲约束下的近圆轨道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黄美丽 罗渠 赵峭 《航天器工程》 2013年第2期17-20,共4页
对于近圆轨道平面内参数的控制,采用传统的双脉冲控制方法,一条轨道圈内至多只能进行两次轨道控制,在单次控制小脉冲约束下,整个控制周期会很长。文章针对单次控制小脉冲约束,提出了一种增加一条轨道圈内的轨道控制次数的近圆轨道平面... 对于近圆轨道平面内参数的控制,采用传统的双脉冲控制方法,一条轨道圈内至多只能进行两次轨道控制,在单次控制小脉冲约束下,整个控制周期会很长。文章针对单次控制小脉冲约束,提出了一种增加一条轨道圈内的轨道控制次数的近圆轨道平面内参数控制方法,达到了相对双脉冲变轨可以大幅缩短整个控制周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圆轨道 小脉冲 控制
下载PDF
多次行星借力的小推力飞行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百义 黄美丽 +3 位作者 王大轶 张相宇 冯昊 赵峭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13-2018,共6页
针对小推力深空探测器采用多次行星借力的飞行控制策略优化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将推进段作为整体与滑行段进行打靶拼接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优化设计时的待优化参数个数.首先,文章给出了小推力飞行轨道的间接优化设计模型和基于B平... 针对小推力深空探测器采用多次行星借力的飞行控制策略优化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将推进段作为整体与滑行段进行打靶拼接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优化设计时的待优化参数个数.首先,文章给出了小推力飞行轨道的间接优化设计模型和基于B平面理论的行星借力模型.随后,建立了给定开关机时序条件下的小推力借力飞行控制策略优化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循环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并以地球–金星–地球–木星小推力飞行轨道控制策略优化设计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可对小推力多次行星借力飞行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推力 多次借力 小推力借力 深空探测 轨道转移
下载PDF
敏捷遥感卫星新型姿态控制精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凌琼 董天舒 +4 位作者 谭志云 侯锐 矫轲 张雷 赵峭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4,共7页
针对新型敏捷遥感卫星地面测试缺乏验证手段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针对敏捷机动成像过程的新型姿态控制精度评估方法,通过设计星地模型算法,根据卫星的定轨数据和高精度姿态数据计算,可得到星载相机成像点在地固坐标系(ECF)的坐标,并引入地... 针对新型敏捷遥感卫星地面测试缺乏验证手段问题,文章提出一种针对敏捷机动成像过程的新型姿态控制精度评估方法,通过设计星地模型算法,根据卫星的定轨数据和高精度姿态数据计算,可得到星载相机成像点在地固坐标系(ECF)的坐标,并引入地表高程数据以提高计算精度,进行成像点位置精度评估,即姿态指向精度评估;通过计算地表镜下点运动速度等衍生参数,进行载荷成像质量评估.与同条件下地面任务规划数据比对,算法精度误差在10米量级,远小于卫星姿态指向误差导致的成像位置偏离,满足地面分析验证精度需求.该套算法已应用于遥感公用平台、某卫星姿态敏捷机动技术地面验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捷机动 遥感卫星 姿态控制精度
下载PDF
GEO卫星电推进与化学推进组合变轨方案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田百义 黄美丽 +1 位作者 冯昊 赵峭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3,共6页
针对GEO卫星采用电推进和化学推进系统进行变轨的问题,在给定轨道控制模型的基础上,给出实现轨道半长轴、偏心率和倾角3个参数单独调整和联合控制的控制律。结合假设的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约束,给出航天器不同入轨高度对应的初始质量。以... 针对GEO卫星采用电推进和化学推进系统进行变轨的问题,在给定轨道控制模型的基础上,给出实现轨道半长轴、偏心率和倾角3个参数单独调整和联合控制的控制律。结合假设的运载火箭发射能力约束,给出航天器不同入轨高度对应的初始质量。以此为约束,给出化学推进和电推进不同组合的6种GTO向GEO转移方案,并对比分析各方案完成变轨所需的时间、推进剂、速度增量以及完成变轨后的质量剩余情况,研究方法可为电推进系统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化学推进 地球静止轨道 轨道转移
下载PDF
多任务轨道光学遥感卫星推进舱设计
8
作者 吴蓓蓓 郝刚刚 +2 位作者 赵峭 张立新 管帅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32,共9页
基于舱段模块化设计概念,设计了一种适应于有高燃料需求的多任务轨道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的推进舱。该推进舱结构由大直径承力筒、并联式贮箱安装支架、十字隔板和环形底板组成,向上为大型遥感载荷和设备舱的承力舱段,向下提供... 基于舱段模块化设计概念,设计了一种适应于有高燃料需求的多任务轨道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平台的推进舱。该推进舱结构由大直径承力筒、并联式贮箱安装支架、十字隔板和环形底板组成,向上为大型遥感载荷和设备舱的承力舱段,向下提供与星箭适配器的接口,舱内集中布局推进分系统设备,不仅可满足500~1200kg范围燃料承载要求,同时经地面总装和测试表明具有刚度高、质心低和扩展性强等优点。模块化的推进舱舱段设计提高了我国遥感卫星平台对不同类型轨道的适应能力,一方面扩充了我国遥感卫星平台系列的产品型谱,另一方面可与整星其它舱段并行进行总装测试,显著缩短卫星研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任务轨道 光学遥感卫星 高分辨率 推进舱
下载PDF
体博会的三对逻辑
9
作者 赵峭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0年第5期14-15,共2页
如何在现有体育用品行业的秩序里寻找稳定性?如何想体育用品企业所想,帮助体育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在新的商业环境里谋求新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可以从5月20日在北京顺义新国展拉开帷幕的2010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找到答案。
关键词 体育用品 逻辑 商业环境 稳定性 代理商 零售商 博览会
下载PDF
嫦娥六号飞行方案的任务几何规划方法
10
作者 孟占峰 高珊 +1 位作者 赵峭 张相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5,共15页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国际首次月背无人采样返回。飞行方案规划是探测器总体设计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传统的飞行方案规划方法通常将飞行方案规划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存在着约束条件不能直接满足的缺点,并带来设计变量多、计算效率低、物理...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了国际首次月背无人采样返回。飞行方案规划是探测器总体设计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传统的飞行方案规划方法通常将飞行方案规划转化为约束优化问题,存在着约束条件不能直接满足的缺点,并带来设计变量多、计算效率低、物理意义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任务几何的飞行方案规划方法。该方法通过空间任务几何分析,充分利用地月和月地转移轨道对近月点位置的约束、日-地-月天体运动约束以及采样点与环月轨道面的几何约束,降低了设计变量维度,进而直接导出了飞行任务规划结果。该方法由于任务几何条件直接满足设计约束,因此大幅度提升了计算效率,同时还具有几何意义直观明确、设计结果易于验证等优点。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的飞行方案规划和轨道设计中,对后续月球探测型号也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六号 任务几何 飞行方案规划 逆行轨道 月球探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