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师州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75-681,共7页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表现形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矫形手术且随访大于2年的133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性118例,女性15例,年龄35.1±9.8岁(18~63岁)。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截骨方式和椎体融合节段。术前、术后及每次随访拍摄全脊柱正侧位片,并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度(pelvic tilt,PT)、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根据PJA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利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对比两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结果:133例患者平均随访3.6±2.2年(2.0~15.0年),11例发生PJK,平均在术后随访3.7年(0.3~15.0年)发生,PJA从术前5.5°±9.7°进展至21.2°±9.5°。PJK组手术年龄低于非PJK组(P<0.01),PJK组行SPO人数比例高于非PJK组(P<0.01)。PJK组术前PJA和SVA均低于非PJK组(P<0.05)。两组间TK、LL、SS、PT和P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1例PJK患者中,有3种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2例)、压缩性骨折(3例)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6例)。末次随访时,1例假关节PJK患者自发性愈合,1例AS胸椎后凸畸形自然进展的PJK患者行翻修手术,其余患者均予以随访观察。结论:AS术后PJK表现形式包括假关节、压缩性骨折和AS胸椎后凸畸形的自然进展。初次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PJA及SVA影响PJK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畸形 近端交界性后凸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Smith-Petersen截骨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疗效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季晨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孙旭 赵师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4-301,共8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的影像学特点,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颈枕融合或上颈椎融合术治疗的AS合并AAS的患...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寰枢椎脱位(atlantoaxial subluxation,AAS)的影像学特点,评估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1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颈枕融合或上颈椎融合术治疗的AS合并AAS的患者资料8例,均为男性,年龄15~59岁,平均39.9±16.2岁。术前颈椎侧位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寰枢椎脱位,寰齿前间隙(anterior atlantodental interval,AADI)平均为10.4±7.0mm(2~17mm);其中5例为前脱位,AADI平均为15.2±2.7mm(11~17mm),另3例为后脱位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患者术前伴不全瘫(Frankel D级2例,Frankel C级1例)。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0-C2角、C1-C2角、C2-C7角、C2-C7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和AADI。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术前及术后出院前的神经功能状态。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96个月,平均37.9±38.5个月。C0-C2角术前为18.9°±16.8°,术后改善至22.6°±15.4°,末次随访时为20.4°±11.4°;C1-C2角术前为19.6°±18.7°,术后改善至28.5°±10.1°,末次随访时为24.6°±8.1°;术前C2-C7角平均为-6.4°±25.2°,术后改善至6.6°±19.7°,末次随访时为9.0°±18.8°;C2-C7 SVA术前为46.0±36.5mm,术后改善至39.4±26.4mm,末次随访时为39.6±18.9mm,C0-C2角、C1-C2角、C2-C7角及C2-C7 SVA术前、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ADI术前为10.4±7.0mm,术后显著改善至6.4±4.1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为6.9±4.6mm。3例术前不全性瘫痪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其中2例术前Frankel D级者恢复至E级;另1例由术前Frankel C级改善至D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并发症及浅表、深部感染,且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结论:AS合并AAS在影像学上多表现为前脱位,手术治疗AS合并AAS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术前伴神经损害者需行后路C1后弓切除减压。后路颈椎/颈胸段截骨矫形适用于明显颈椎/颈胸段后凸畸形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影像学特点 手术疗效
下载PDF
顶椎远端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4
3
作者 乔木 钱邦平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赵师州 轩文彬 黄季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68-874,共7页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 目的:探讨顶椎远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7年8月采用顶椎远端PSO手术治疗39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35例,女4例;年龄20~59岁(38.2±10.5岁)。顶椎分布于T9~L1之间。9例合并假关节,其中5例位于顶椎远端者伴神经功能损害,4例位于顶椎者不伴神经功能损害。2例术前已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37例术前伴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功能障碍,巴氏AS放射指数(BASRI)左侧为2.56±0.77分,右侧为2.42±0.65分,其中24例患者单侧或双侧髋关节间隙明显狭窄(BASRI≥3分)。22例术前腰椎前凸不足,1例腰椎后凸。腰背痛VAS评分4.83±2.03。记录患者的截骨节段和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is,LL)、固定节段后凸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和颌眉角(chin-brow vertical angle,CBVA)。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矫形手术,截骨节段:T122例,L18例,L216例,L312例,L51例。1例术中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不良置钉;1例术中硬脊膜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无术中大血管损伤、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后凸畸形及平视功能得到改善,腰背痛症状缓解。随访14~144个月(40.26±28.52个月),2例内固定断裂,其中1例行翻修术,3个月随访内固定在位,融合良好;1例无症状,固定区域稳定,未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无假关节形成。术前GK、LL、SVA、CBVA分别为69.47°±14.37°、19.32°±19.19°、120.77±48.34mm、23.00°±17.08°,术后分别为28.76°±12.83°、51.62°±16.08°、26.56±41.12mm、4.19°±6.58°,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53°±13.95°、49.32°±16.64°、32.56±35.14mm、4.78°±6.22°,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FS平均为22.77°±10.86°,末次随访时为24.29°±10.99°,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82±1.64,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于顶椎远端行PSO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矢状面平衡,对以矫正SVA为主要目的、术前顶椎区假关节不伴有神经损害、顶椎远端假关节伴有神经损害、术前髋关节功能受限、顶椎位置位于胸腰段以上、腰椎前凸不足或后凸且顶椎位置位于胸腰交界处的患者,于顶椎远端截骨可以取得满意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后凸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 顶椎远端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3 位作者 赵师州 黄季晨 李耀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6-1140,共5页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 >青少年特发性颈椎后凸畸形(adolescent idiopathic cervical kyphosis,AICK)是指青少年颈椎出现不明原因的椎体前缘高度减小、生理前凸丢失,进而发展成为颈椎后凸畸形的青少年脊柱畸形(颈椎后凸角>5°)[1~4]。目前尚无直接关于AICK的流行病学研究,已有的对AICK病例进行报道的文献[2、5~8]共计报道195例,其中男性占40.5%(79例),女性占59.5%(116例);中国患者占绝大多数(191例,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凸畸形 脊柱畸形 流行病学研究 不明原因 椎体前缘高度 前凸 特发性 AIC
下载PDF
C8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轩文彬 邱勇 +4 位作者 钱邦平 黄季晨 赵师州 乔木 王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C8神经根麻痹是由于中下颈椎退行性疾病、肿瘤、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C8神经根周围硬膜外血肿或颈椎手术等因素刺激或压迫C8神经根,导致C8神经根或相邻节段脊髓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4]。临床常表现为颈肩痛、上肢尺侧... C8神经根麻痹是由于中下颈椎退行性疾病、肿瘤、Ⅰ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C8神经根周围硬膜外血肿或颈椎手术等因素刺激或压迫C8神经根,导致C8神经根或相邻节段脊髓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1~4]。临床常表现为颈肩痛、上肢尺侧感觉障碍及无名指、小指屈伸功能障碍,部分患者颈椎MRI等影像学检查可见C8神经根受压[5],肌电图主要表现为尺神经与正中神经动作电位传导异常[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障碍 硬膜外血肿 颈椎手术 颈肩痛 相邻节段 屈伸功能 尺侧 脊髓功能
下载PDF
EOS成像系统在脊柱矢状面畸形临床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师州 钱邦平 邱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204-1209,共6页
脊柱矢状面畸形常见于成人脊柱畸形、腰椎退行性变、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等疾病,可引起患者躯体失平衡、心肺功能异常和腰背痛等临床相关症状。脊柱矢状面形态在脊柱畸形患者生存质量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严重的脊... 脊柱矢状面畸形常见于成人脊柱畸形、腰椎退行性变、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等疾病,可引起患者躯体失平衡、心肺功能异常和腰背痛等临床相关症状。脊柱矢状面形态在脊柱畸形患者生存质量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严重的脊柱矢状面畸形常伴随骨盆后旋、膝关节屈曲的改变,其只能通过外科手术进行矫正,而对患者矢状面序列的分析则是手术方案制定的基础。利用传统影像学技术,只能对脊柱矢状面序列进行相关分析。随着脊柱矢状面序列研究的不断进展,骨盆及下肢对脊柱畸形的代偿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对脊柱矢状面畸形患者行包括脊柱、骨盆和下肢的全身矢状面序列分析和不同体态下脊柱矢状面序列的动态分析显得越发重要。EOS成像系统通过对脊柱矢状面畸形患者进行全身序列和动态的影像分析极大地改变了这一现状。借鉴传统影像学参数的局限性,一些区别于以往的影像学参数被采用,其可更加全面地评估脊柱矢状面形态;配合患者不同的拍摄体态,EOS的动态影像分析和全身序列影像分析在脊柱矢状面畸形患者手术策略的制定和矫形术后的疗效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EOS成像系统在脊柱矢状面临床评估中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进展,可使脊柱外科医生进一步认识脊柱序列,从而为脊柱矢状面畸形患者制定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临床评估 成像系统 矢状面 面畸形 EOS 应用 影像学技术
原文传递
下端融合椎的选择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椎弓根截骨矫形术后骨盆投射角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4 位作者 赵师州 黄季晨 邱勇 王斌 孙旭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2年第5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术(PSO)中选择不同的下端融合椎(LIV)对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骨盆投射角(P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06年3月—2014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94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3例、女11例,年龄19~59(34.7±8.5)岁。患者均行后路PSO,依据L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2组:A组69例,LIV选择L4或L_(5),其中20例远端固定至L_(4)、49例远端固定至L_(5);B组25例,LIV选择S_(1),远端均固定至S_(1)。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0天及术后2年时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垂直轴(SVA)、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的变化情况。结果(1)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术前除S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01),GK、PI、PT、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0天2组间GK、SVA、PI、PT、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年,A组PT小于B组,SS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0.01,P值均<0.05),而GK、SVA、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内各项指标比较:A组、B组内不同时间点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GK、SVA、PT、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前比较,A组、B组内术后第10天和2年的GK、SVA、PT均减小,SS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术后第10天比较,术后2年A组、B组内PT均增大,SS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GK、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于行PSO治疗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不论LIV是否固定至S1,PI均无显著性变化,且对患者术后PI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 骨盆投射角 下端融合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