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膝丸对大鼠膝骨关节炎SOD、MDA、NO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赵幸熬 娄玉钤 +1 位作者 张广辉 李坚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年第9期37-40,49,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膝丸对膝骨关节炎模型SD大鼠血清SOD、MDA、NO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求健膝丸在防治膝骨关节炎方面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本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进一步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以40只雌性SD... 目的:通过观察健膝丸对膝骨关节炎模型SD大鼠血清SOD、MDA、NO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求健膝丸在防治膝骨关节炎方面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本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进一步探索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以40只雌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健膝丸组、抗骨增生胶囊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改良Hulth法对大鼠进行造模。术后连续3 d肌肉注射青霉素20万U,1周后开始强迫大鼠每天活动0.5 h,连续8周。同时各组大鼠均采用灌胃给药途径给予相应药液,根据人与动物体表面积等效剂量折算出健膝丸组及抗骨增生胶囊组灌胃给药量。正常组及模型对照组给予质量浓度0.9%的生理盐水,连续8周。8周后分别抽取各组大鼠腹腔静脉血,离心后取上清,按照SOD、MDA、NO测试盒说明操作,用754分光光度计测各管吸光度(OD值),从而进一步计算出各组血清中的各指标的含量。结果:血清中SOD、MDA、NO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NO含量显著升高(P<0.01)。健膝丸组与正常组比较,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及NO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膝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含量显著下降(P<0.01)。对SOD、MDA、NO含量的影响,健膝丸组与抗骨增生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实验各组SD大鼠血清中SOD、MDA、NO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在膝骨关节炎模型SD大鼠血清中,SOD活性下降,MDA及NO含量升高,由此可知氧自由基等因子在骨关节炎的发病及软骨细胞的破坏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健膝丸对血清MDA的含量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提高SOD活性、清除体内过量的氧自由基,同时抑制了NO的过度产生、降低其生物效应,改善关节微循环、保护软骨细胞或促使受损细胞的修复,从而起到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健膝丸 软骨细胞 血清SOD 血清MDA 血清NO 大鼠
下载PDF
健膝丸含药血清对IL-1β作用下兔关节软骨细胞Type-IICollagen、MMP-1、MMP-1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淑静 赵敏 +3 位作者 娄玉钤 张广辉 李坚 赵幸熬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4年第9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健膝丸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表达II型胶原(Coll-II)、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探讨健膝丸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1月龄的兔关节软... 目的:观察健膝丸含药血清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表达II型胶原(Coll-II)、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影响,探讨健膝丸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1月龄的兔关节软骨细胞、Ⅰ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膝丸组和抗骨增生组。细胞在培养第4天时,模型组、健膝丸组和抗骨增生组分别加入10 ng·mL-1的IL-1β继续进行培养,分别在培养24 h、48 h、72 h时提取蛋白,并用In-cell 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空白组与模型组Coll-II、MMP-1及MMP-13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膝丸组较模型组Coll-II的表达在48 h、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及MMP-13表达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膝丸可能在刺激软骨细胞分泌Coll-II,或者减轻对Coll-II的破坏,及减少MMP-1、MMP-13表达等途径发挥作用,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延缓软骨基质降解,具有保护软骨细胞、延缓软骨基质降解的作用,临床上可作为骨关节炎的治疗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健膝丸 骨关节炎 Coll-II MMP-1 MMP-13
下载PDF
娄玉钤教授运用肩凝汤治疗肩周炎经验浅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幸熬 娄玉钤 《光明中医》 2011年第3期450-451,共2页
对娄玉钤教授运用自拟肩凝汤辨证治疗肩周炎的经验进行浅析,概括为祛风散寒,养血活血;祛邪清热,舒筋活络;化痰除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通络止痛等4法,并各举验案1则,阐述并分析其以"虚邪瘀"理论为指导,治疗肩周炎的精粹之处。
关键词 肩凝汤 肩周炎 名医经验 娄玉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脱疽的源流及历史文献复习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满意 刘红艳 +6 位作者 陈传榜 潘宏伟 陈小朋 王颂歌 赵幸熬 陈永前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2期53-57,共5页
脱疽作为中医常见疾病,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中经常见到。脱疽早期症状属于中医内科痹病中"脉痹"范畴,晚期属于中医外科"痈疽"范畴。与脱疽相关的西医疾病多为周围血管疾病,也属于现代风湿病范畴。因此,脱疽从某种程度... 脱疽作为中医常见疾病,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中经常见到。脱疽早期症状属于中医内科痹病中"脉痹"范畴,晚期属于中医外科"痈疽"范畴。与脱疽相关的西医疾病多为周围血管疾病,也属于现代风湿病范畴。因此,脱疽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属于"痹病"范畴,可作为特殊痹之一。文章对脱疽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脱疽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脱疽的论述和治疗,以便能更好地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疽 脉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风湿病(痹病) 特殊痹 虚邪瘀 源流
下载PDF
脚气的源流及其与痹病关系历史文献复习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满意 刘红艳 +6 位作者 陈传榜 潘宏伟 陈小朋 王颂歌 赵幸熬 陈永前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1期50-54,共5页
脚气作为常见病名,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上经常见到。在大量的脚气描述中有很多是痹病(风湿病)的表现。因此,某些脚气,或者脚气的某个发展阶段,或者脚气的某些表现,是符合痹病(风湿病)范畴的。笔者认为,这种符合痹病的脚气,可以命名为"... 脚气作为常见病名,在古代和现代文献上经常见到。在大量的脚气描述中有很多是痹病(风湿病)的表现。因此,某些脚气,或者脚气的某个发展阶段,或者脚气的某些表现,是符合痹病(风湿病)范畴的。笔者认为,这种符合痹病的脚气,可以命名为"脚气痹",作为特殊痹之一。脚气痹的提出可补充历代医家所论不足,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中医风湿病的病种。因此,脚气和脚气痹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气 脚气痹 痛风 风湿病(痹病) 特殊痹 虚邪瘀 源流
下载PDF
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树伟 崔光辉 赵幸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8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尺桡骨双骨折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例背侧单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43例患者采用桡尺双侧切口重建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过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5d疼痛程度,术后2、12周HSS评分。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切口长度显著长于单侧切口组,术后第5天平均VAS评分显著高于单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单侧切口组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显著高于双侧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周随访,两组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失败病例。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双侧骨折时单侧切口创伤较双侧切口更小,疼痛更轻,术后2周随访简易上肢功能评价评分更高,但在术后12周时随访前臂功能恢复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钢板内固定术 尺骨 桡骨 骨折
下载PDF
锁定髓内针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树伟 崔光辉 赵幸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6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锁定髓内针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35例采用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为A组,33例患... 目的 探讨锁定髓内针与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35例采用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为A组,3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髓内针系统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创伤小,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髓内针 锁定钢板 老年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周身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满意 刘红艳 +5 位作者 陈传榜 潘宏伟 陈小朋 王颂歌 赵幸熬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9期52-57,共6页
周身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周身痹相关论述较为凌乱,通过周身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周身痹的病名、病因病机、历代医家的论述及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周身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周身痹 关节炎 类风湿 肢体痹 风湿病(痹病) 虚邪瘀 三级痹病 文献
下载PDF
锁定钢板及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树伟 崔光辉 赵幸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4期180-182,共3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8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为锁定钢板组,35例患者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比较...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归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8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为锁定钢板组,35例患者采用普通T型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普通T型钢板组优良率为62.9%,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锁定钢板组掌倾角、尺偏角显著高于普通T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T型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与普通T型钢板比较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普通T型钢板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面部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满意 刘红艳 +5 位作者 陈传榜 潘宏伟 陈小朋 王颂歌 赵幸熬 娄玉钤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第10期54-58,共5页
面部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面部痹相关论述较为散乱,通过面部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面部痹的病名、面部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面部痹的论述及面部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面部痹,更... 面部痹为肢体痹之一,是按肢体部位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历史上对于面部痹相关论述较为散乱,通过面部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包括面部痹的病名、面部痹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对面部痹的论述及面部痹的治疗等,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面部痹,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痹 颞颌关节炎 三叉神经痛 肢体痹 风湿病(痹病) 虚邪瘀 三级痹病 文献
下载PDF
血清PCT水平与NLR预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李树伟 赵幸熬 +1 位作者 付晓宁 王军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49-52,71,共5页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登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0例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血清PCT水平、NLR和术后感染情况等资料,并根据术后早期(术后7 d内)感染发生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CT水平和NLR与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水平和NLR对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早期,24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感染32例(13.33%),设为感染组;未出现感染208例(86.67%),设为未感染组。术后第1天,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和NLR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t=28.793、20.174,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血清PCT水平和NLR与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密切相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95%CI为1.162~14.675、1.339~28.272、1.437~22.846、1.527~18.551,P=0.028、0.020、0.013、0.00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水平与NLR联合预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68、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3.4%。结论血清PCT水平和NLR联合可有效预测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骨折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术后早期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