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赵广帅 李发东 +3 位作者 李运生 张妍 欧阳竹 田振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0-847,共8页
20年的NPK施肥定位试验,有利于深刻揭示土壤肥力特征与营养平衡规律。以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为例,探讨和估算了长期定量施肥对冬小麦(Triticusp aestvum L.)、夏玉米(Zea Mays L.)生长和土壤有机质(SOM)的影响。... 20年的NPK施肥定位试验,有利于深刻揭示土壤肥力特征与营养平衡规律。以位于黄淮海平原的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为例,探讨和估算了长期定量施肥对冬小麦(Triticusp aestvum L.)、夏玉米(Zea Mays L.)生长和土壤有机质(SOM)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的N、P肥配施或N、P、K均衡施肥,可显著增加SOM储量,并且后者要优于前者;SOM增加主要集中在0~20 cm深度的土层,40~60 cm基本不变;生物量对SOM储量变化影响明显,NPK,NP处理作物生长良好,作物残体输入明显优于其他处理;0~40 cm可以代表该区用以计算土壤固碳潜力,并且在N、P、K均衡施肥条件下,0~40 cm土层中SOM储量长期以来持续增加,并未达到上限,每年的平均固碳速率(以C计)达182.8 kg·hm-2,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平均水平的1.1倍。华北平原若按N、P、K均衡施肥,农田土壤每年固碳潜力将达到1.6~2.4 Tg·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施肥处理 华北平原 土壤有机质(SOM) 固碳潜力
下载PDF
羌塘高原降水梯度植物叶片、根系性状变异和生态适应对策 被引量:23
2
作者 赵广帅 刘珉 +3 位作者 石培礼 宗宁 张鑫 张宪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5-309,共15页
叶片和根系是植物获取资源的最重要的器官,其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光合碳获取和水分与养分的吸收能力及其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生态对策。羌塘高原降水梯度带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和根系成对性状关系研究不仅能揭示环境梯度对植物性... 叶片和根系是植物获取资源的最重要的器官,其性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光合碳获取和水分与养分的吸收能力及其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生态对策。羌塘高原降水梯度带高寒草地群落叶片和根系成对性状关系研究不仅能揭示环境梯度对植物性状的塑造作用,也可为理解寒、旱和贫瘠等极端环境下植物的适应策略提供依据。为此,选择3组具有代表性的叶片和根系成对性状:比叶面积(SLA)和比根长(SRL);单位质量叶氮含量(LNmass)和单位质量根氮含量(RNmass);单位面积叶氮含量(LNarea)和单位长度根氮含量(RNlength),分析不同优势植物地上、地下成对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植物性状对高寒生态系统水分和养分限制因素的适应策略。研究表明,区域气候和土壤环境导致的叶片性状变异大于根系性状的变异,干旱端的植物既具有高的SRL,又具有高的叶片和根系的养分含量(LNmass,LNarea和RNmass)。SLA⁃SRL、LNmass⁃RNmass、LNarea⁃RNlength均表现为权衡关系,在干旱端(年降雨量MAP<400 mm)的高寒草原、荒漠草原和极湿润端(MAP>600 mm)的高寒草甸这种权衡关系更为明显,而中间区域(400<MAP<600 mm)的高寒草甸养分和水分限制不是很强烈,叶片和根系性状更多地表现出协同关系。从植物功能类群来看,苔草和禾草类植物叶片和根系成对性状之间具有更强烈的权衡关系。干旱端植物通过增加SRL和叶片、根系养分含量来提高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同时通过叶片高的氮含量提高光合碳获取能力,保障了根系生长的物质来源,表现出地上和地下同时投入的策略。干旱端植物保持较高的养分含量是抵御和适应严酷的寒、旱和贫瘠的环境胁迫的重要策略。而在湿润端植物则采取增加SLA,维持地上光合生产力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降水梯度 叶片和根系性状 协同 权衡 生态适应对策
下载PDF
羌塘高原降水梯度带紫花针茅叶片氮回收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广帅 熊定鹏 +4 位作者 石培礼 冯云飞 武建双 张宪洲 曾朝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19-3428,共10页
植物回收衰老叶片的氮是植物重要的养分保持和环境适应机制,在寒旱贫瘠的生境更是如此。为了理解降水梯度上植物对高寒贫瘠环境的养分适应特征,研究了羌塘高寒草原优势物种紫花针茅叶片氮回收策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 植物回收衰老叶片的氮是植物重要的养分保持和环境适应机制,在寒旱贫瘠的生境更是如此。为了理解降水梯度上植物对高寒贫瘠环境的养分适应特征,研究了羌塘高寒草原优势物种紫花针茅叶片氮回收策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梯度带上紫花针茅叶片具有较高的叶氮水平和氮回收能力。生长季盛期紫花针茅绿叶平均氮含量为(23.87±3.92)g/kg,高于中国草地平均水平(20.9 g/kg)及全球平均值(20.1 g/kg);绿叶氮含量与年降水量(MAP)呈显著负相关,干旱端(西部)绿叶中氮含量明显高于湿润端(东部)。枯叶养分回收后的氮水平(NRP)很低,平均为(6.76±1.42)g/kg,叶片平均氮回收效率(NRE)为(71.25±6.46)%,明显高于中国温带草原和全球的平均水平(46.9%—58.5%)。枯叶中氮回收水平对叶片氮回收效率起决定作用,是维持高养分回收效率的物质基础。NRE与MAP、土壤全氮(TN)和土壤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NRP与TN相关性不显著,但与土壤无机氮显著负相关。尽管NRE与NRP呈显著负相关,但二者与绿叶氮含量均没有显著相关性。年均气温、海拔对NRE和NRP影响均不显著。因此,紫花针茅叶片极高的NRE和低NRP反映了它对极端干旱贫瘠环境的养分保持能力,通过内部氮循环来降低养分流失。土壤氮的有效性是影响紫花针茅叶片氮回收能力的关键因子,降水通过影响土壤氮的有效性以及绿叶中氮含量间接影响紫花针茅叶片氮回收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降水梯度带 养分回收效率 土壤氮 叶片氮含量
下载PDF
GIS空间插值模拟法与土壤类型法估算比较土壤碳储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广帅 李发东 +2 位作者 李运生 李静 欧阳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55-162,F0003,F0004,共10页
为研究GIS空间插值模拟与土壤类型法估算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储量的适用性是否一致,该文以山东省3个典型县为例,通过实地取样,采用GIS空间插值模拟和土壤类型法计算0~20 cm SOC储量以及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为研究GIS空间插值模拟与土壤类型法估算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储量的适用性是否一致,该文以山东省3个典型县为例,通过实地取样,采用GIS空间插值模拟和土壤类型法计算0~20 cm SOC储量以及分析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 density,SCD)空间分布,比较GIS方法与土壤类型法计算县域尺度C储量的差异,验证GIS空间插值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依据GIS空间插值和土壤类型法获得的3个典型县0~20 cm土层SOC储量分别为:平邑3.88、3.93 Tg,莱阳3.54、3.57 Tg,禹城2.78、2.86 Tg;估算的平均SCD为:平邑2.2、2.23 kg/m2,莱阳2.08、2.1 kg/m2,禹城2.74、2.82 kg/m2;2)在满足一定采样量的条件下,两种方法在计算县域尺度上C储量时,结果基本一致,但GIS空间插值模拟与土壤类型法相比,更能突显SCD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递变规律,更利于分析不同因素对 SCD 空间分布的影响。该文可为缺失土壤类型分类或土地变更频率高区域的C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类型法 有机碳密度
下载PDF
黄河下游灌区土壤碳储量及碳密度分布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广帅 李运生 +1 位作者 高静 李发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3-1120,共8页
土壤碳(C),特别是土壤有机碳(SOC),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理解 SOC 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未来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具有50... 土壤碳(C),特别是土壤有机碳(SOC),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影响,深入理解 SOC 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未来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具有50年以上的引黄灌溉历史,长期引黄灌溉对区域土壤C储量和分布的改变毋庸置疑。以往关于土壤C的估算多集中于较大尺度,受采样数据量和大区域环境因素复杂变异影响,结果经常出现较大差异,并且对于大型水利灌溉对土壤 C 分布的长期影响研究较少,尤其对于我国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土壤 C 分布的研究稀缺。本文通过收集黄河下游鲁、豫灌区相关统计资料,灌区土壤、水文资料等,分7层(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采集0~1 m剖面土壤样品,利用GIS空间差值、空间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土层、土地利用、土壤类型碳储量和碳密度(CD)空间分布特征,为研究区长期引黄灌溉条件下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面积54153 km2)1 m土层总碳(TC)储量为1045.13 Tg,SOC储量达815.76 Tg,其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80~100 cm分别占23.44%,20.06%,18.95%,18.83%,18.72%。估算1 m土层耕地和荒地SOC储量分别约为610 Tg和18.99 Tg,而草地和林地仅为25.97 Tg和16.41 Tg;不同土壤成土类型之间,半水成土所占的比例最大(约77.82%),初育土最小(约5.49%)。1 m土层平均总碳密度(TCD)为(19.37±1.48) kg·m^-2,而平均有机碳密度(SCD)为(15.12±1.14) kg·m^-2,其变化范围从荒地的(14.98±0.91) kg·m^-2到林地的(16±1.15) kg·m^-2,同一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各层储量变化略有不同,主要是受人类活动、植被凋落物输入以及地下水环境等影响。不同的土壤类型间SCD则介于盐碱土(14.76±0.81)kg·m^-2与半淋溶土(15.22±1.01)kg·m^-2之间,黄河泥沙沉积和地表、地下水循环决定研究区成土环境和成土过程,不同土壤类型C储量值受其影响较大。研究区平均SCD高于全国(9.60 kg·m^-2)和全球(10.6 kg·m^-2)平均水平,但相比其他地区,SCD垂直变异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引黄灌区 土地利用 土壤类型
下载PDF
羌塘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关系格局 被引量:35
6
作者 熊定鹏 赵广帅 +2 位作者 武建双 石培礼 张宪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62-3371,共10页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大多侧重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能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或服务,即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基于藏北羌塘高寒草地样带调查数据,选取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 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研究大多侧重于单一生态系统功能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忽略了生态系统的重要价值在于其能够同时提供多种功能或服务,即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基于藏北羌塘高寒草地样带调查数据,选取植被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全氮、硝态氮及铵态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有机碳储量等7个与植物生长、养分循环、土壤有机碳蓄积相关的参数来表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采用上述参数转换为Z分数后的平均值计算多功能性指数(M)。分析了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指数的关系以及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和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也与多功能性指数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但多功能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物种丰富度与表征植物生长、养分循环以及土壤有机碳蓄积的生态系统功能指数间也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格局显著影响羌塘高原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指数,二者均随年降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未与年降水量呈现显著相关关系。研究强调了群落物种丰富度即群落物种数量对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重要意义,这意味着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物种丧失可能会给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多功能和生态服务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就退化草地恢复或草地可持续管理而言,在藏北羌塘地区,本地植物种的物种丰富度恢复和维持应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高原 高寒草地 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下载PDF
太行山区主要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 被引量:31
7
作者 马维玲 石培礼 +3 位作者 宗宁 赵广帅 柴曦 耿守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89,共12页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太行山地区森林植被林冠一次降水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数据,分析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对降水的截留和贮蓄能力,采... 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是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本文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太行山地区森林植被林冠一次降水截留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土壤层贮水量数据,分析该地区主要森林植被对降水的截留和贮蓄能力,采用综合蓄水能力法对森林植被的综合涵养水源能力进行评价,旨在为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生态系统综合持水量呈正相关,且最大持水量占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持水量的90%以上,表明土壤层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效应最重要的一层,是整个森林系统水分循环的主要贮蓄库和调节器;2)针叶林中油松和侧柏的冠层一次降水截留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型,其林冠结构更加适应该地区气象条件,林冠层降水再分配能力也优于其他林型;3)混交林郁闭度低,有利于林下灌、草丛的生长,其枯落物现存量比纯林和人工林更高,虽然林冠一次截留量低但林下具有丰富的枯落物层而更易涵养水源;4)天然林综合蓄水能力整体高于人工林,侧柏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综合蓄水能力仅次于刺槐、侧柏和油松天然林。综上可见,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天然林长期封育和合理控制优势树种密度及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太行山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该区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可增加乡土树种油松和侧柏人工林的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区 森林植被类型 水源涵养 综合蓄水能力
下载PDF
胶东半岛农村地区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以山东省莱阳市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芳 常春平 +4 位作者 李静 宋帅 蔡文静 赵广帅 李发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0-186,共7页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对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莱阳市农村的31个地下水体中重金属Cu、Fe、Zn、Mn、Cd和Cr的含量水平,阐明了该地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其迁移规律,并运用美... 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对居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莱阳市农村的31个地下水体中重金属Cu、Fe、Zn、Mn、Cd和Cr的含量水平,阐明了该地区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其迁移规律,并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中Cr未检出,Cu、Fe、Zn、Mn和Cd的浓度范围分别是0~59、23~905、29~50 700、3~2 999、0~1μg/L。根据我国饮用水质量标准,所有样点中Cu和Cd的浓度未超标,Zn、Mn和Fe的超标率分别为22.58%、16.13%和6.45%,个别样点超标倍数甚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u、Fe、Zn、Mn通过饮用水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平均值分别为3.49×10-10、1.91×10-10、100.50×10-10、37.40×10-10a-1,均远低于ICRP(5×10-5a-1)和USEPA(1×10-4a-1)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但是Zn和Mn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平均个人年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因此,该研究区非致癌物Zn和Mn的污染来源及其环境行为应该引起重视。该研究为该区域水质污染状况研究及治理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地区重金属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农村 地下水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灌溉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发东 赵广帅 +2 位作者 李运生 李静 欧阳竹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05-1910,共6页
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和活跃的碳库,同时又是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它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灌溉农业对世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灌溉是SOC含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 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和活跃的碳库,同时又是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它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作用。灌溉农业对世界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灌溉是SOC含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通过总结国内外有关SOC研究,在综合阐述农田SOC积累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灌溉对SOC的影响,分析了影响机理,指出影响SOC变化的因素很多,灌溉主要从降低土壤水分限制,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微生物活动、淋滤作用及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等方面对SOC产生作用,但不同土壤类型及发育阶段、不同灌溉水质、不同灌溉年限、不同气候以及其他环境条件下作用结果不同。目前大多数灌溉对SOC影响的研究缺乏机理之间内在关系的认识,模型模拟缺乏验证数据。未来应综合研究各影响因子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流域和气候区的划分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明确灌溉水质、气候、土壤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注重实测数据的积累,获得长期监测数据以期对长期灌溉地区SOC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农田 土壤有机碳 影响因素 机理
下载PDF
德州引黄灌区主要河流沉积物各形态磷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芳 常春平 +4 位作者 李发东 李静 宋帅 赵广帅 蔡文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223-2229,共7页
对河流沉积物中各形态磷(P)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沉积物中P的行为特征、水-沉积物界面上P的迁移、转化、可利用性以及水体营养状态。以德州引黄灌区为例,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SEDEX分级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漳卫新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表层... 对河流沉积物中各形态磷(P)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沉积物中P的行为特征、水-沉积物界面上P的迁移、转化、可利用性以及水体营养状态。以德州引黄灌区为例,采用改进的RuttenbergSEDEX分级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漳卫新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表层沉积物中主要赋存形态磷的含量,以期为评价该地区水环境质量,探究水体污染来源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总磷(TP)的含量为437.4~1197.0mg.kg-1,无机磷(IP)的含量为373.8~1136.4mg.kg-1,占TP的64.3%~98.5%。IP又分为弱吸附态磷(Lsor-P)、铁结合态磷(Fe-P)、自生磷和碎屑磷(Au-P&De-P),含量分别为26.4~415.2mg.kg-1、6.3~331.2mg.kg-1和302.3~563.6mg.kg-1,分别占TP的5.2%~54.3%、0.8%~31.5%、35.7%~80.9%。有机磷(OP)的含量为9.0~413.4mg.kg-1,占TP含量的1.55%~35.68%。三条河流沉积物中不同形态P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空间变异性大;从上游到下游,漳卫新河底泥中的TP呈下降趋势,马颊河底泥中TP变化幅度不大,德惠新河底泥中TP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大。相关分析表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沉积物中部分形态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形态的P可能来源相同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最后,提出了控制P排放来源、加强污水处理、提高农业P的利用效率以及加强相关的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引黄灌区 沉积物 磷含量 磷形态
下载PDF
渭河中下游及主要支流氮素沿程变化与来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强 李发东 +3 位作者 郭建青 吴向东 宋帅 赵广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渭河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以渭河中下游为研究区,探讨干流和主要支流水化学特征及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污染状况、沿程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以铵... 渭河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正面临日益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以渭河中下游为研究区,探讨干流和主要支流水化学特征及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污染状况、沿程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渭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以铵态氮超标为主。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广泛波及流域内干流和支流,部分采样点结果已经接近饮用水标准临界值。对NH4+-N而言,中游和支流流域应以防止点源污染为主,而下游则需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污水排放的管理。对NO3--N而言,宝鸡和渭南的下游方向将是重点防范区,而支流的水肥合理利用应全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水质 渭河
下载PDF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主要河系硝态氮及铵态氮安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向东 李发东 +3 位作者 郭建青 柳强 宋帅 赵广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4期114-117,共4页
以德州引黄灌区为例,探讨灌区主要水系部分水化学特征及硝态氮(NO-3-N)与铵态氮(NH+4-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pH、电导率(EC)、NO-3-N及NH+4-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NO-3-N受人类活动影响,灌区北部卫运河-漳卫新河以及德惠新河污染严... 以德州引黄灌区为例,探讨灌区主要水系部分水化学特征及硝态氮(NO-3-N)与铵态氮(NH+4-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pH、电导率(EC)、NO-3-N及NH+4-N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NO-3-N受人类活动影响,灌区北部卫运河-漳卫新河以及德惠新河污染严重,呈带状分布;而马颊河及徒骇河受引黄水补给的影响范围较广,污染程度相对较低。NH+4-N污染除卫运河外,主要呈点源分布,各水系均有超标河段,而影响NH+4-N的可能因素更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为评价该区引黄灌渠对NO-3-N和NH+4-N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水质安全 地表水 引黄灌区
下载PDF
以四川省攀枝花为例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13
作者 赵广帅 《商情》 2014年第50期246-247,共2页
中小企业融资总是有“后继乏力”的问题。然而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与中国同样有着间接金融制度为主的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的金融体系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中国解决得好。有着... 中小企业融资总是有“后继乏力”的问题。然而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所要面对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与中国同样有着间接金融制度为主的金融体系的日本、德国的金融体系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中国解决得好。有着直接金融体系的美国有数以万计的社区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服务,“关系型”贷款的融资模式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广泛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问题 解决对策
下载PDF
新时期加快推进我国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机制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延杰 张坤 +2 位作者 李茗 赵广帅 王伊煊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9-45,共7页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和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当前国有林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森林可持续经... 国有林场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生态稳定和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制度现状,分析当前国有林场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从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森林可持续经营机制,以及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促进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的经营机制,从构建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制度体系、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政策、保障森林经营培育经费、完善职工薪酬分配政策、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策等6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林场 高质量发展 经营机制 森林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粒子滤波蒙特卡洛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广帅 耿振野 崔林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10-117,共8页
在未知先验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自身定位是自主导航的核心和基础。基于粒子滤波的MCL算法存在着粒子退化、处理能力方面难以达到实时要求以及计算量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滤波MCL算法,在SR-CKF设计的提议分布基础上添加EK... 在未知先验环境下,移动机器人的自身定位是自主导航的核心和基础。基于粒子滤波的MCL算法存在着粒子退化、处理能力方面难以达到实时要求以及计算量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滤波MCL算法,在SR-CKF设计的提议分布基础上添加EKF扩展为多提议分布粒子滤波算法。为解决因忽略当前时刻观测信息导致的粒子退化问题,在设计的提议分布中,加入系统当前时刻的观测信息,并以相对的比率对粒子进行采集,使粒子收敛于观测似然较高的区域中。利用KLD重采样来估计当前时刻粒子在系统下状态空间的分布情况,并通过在线调整机制对下一时刻粒子数目进行调整,以达到减小计算量的目的。根据Matlab仿真对比实验可以看出,改进后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减小至1.947 cm,运行时间缩短了29.7%,有效的粒子百分比达到82.6%,平均粒子数为70.47,减弱了粒子退化问题从而达到精准定位的效果。最后通过ROS机器人开源操作系统对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进一步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L算法 粒子退化 KLD重采样
下载PDF
日本生态村与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广帅 刘珉 高静 《世界农业》 2018年第12期183-188,共6页
全面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崭新视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中国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生态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发展... 全面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是决定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崭新视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中国已经开始重新认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日本生态村建设、韩国新村运动发展特点、主要内容和模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启示。与日本、韩国相比,中国当前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和严峻,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日本生态村 韩国新村运动 启示
下载PDF
基于全连接条件随机场的图像语义分割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宇田 杨阳 +1 位作者 赵广帅 刘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2期60-66,共7页
对于视觉场景的理解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行动的一项重要能力,图像语义分割能够有效地帮助机器人理解周围场景的语义特性。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是解决语义分割问题的一个重要框架。针对传统条件随机... 对于视觉场景的理解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行动的一项重要能力,图像语义分割能够有效地帮助机器人理解周围场景的语义特性。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CRF)是解决语义分割问题的一个重要框架。针对传统条件随机场相邻节点数过于稀疏的局限性,研究了具有稀疏高阶势CRF的图像语义分割算法,提出一种高阶CRF的二次规划(quadratic programming,QP)松弛推理算法。首先,使用来自TextonBoost的一元势、高斯二元势以及由Pn-Potts模型推导得到的高阶势建立能量函数,然后利用高效的QP松弛推理算法来解决高阶CRF的能量最小化问题,最后采用Pascal VOC2012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验证明,该算法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条件随机场局限性,获得了更好的语义分割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条件随机场 稀疏高阶势 QP松弛推理算法
下载PDF
基于3S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覆盖和气候要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纪和 赵广帅 +2 位作者 刘珉 张鑫 崔嵬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1期138-148,共11页
为分析评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覆盖和气候要素变化,收集工程实施前、后各时期工程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MODIS产品植被覆盖(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月值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工程区NDVI和蒸散时空变化规律;利用MK非参数检验... 为分析评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覆盖和气候要素变化,收集工程实施前、后各时期工程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MODIS产品植被覆盖(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月值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工程区NDVI和蒸散时空变化规律;利用MK非参数检验分析区域气候要素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1)近25年来工程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大,植被面积未有显著增加;(2)近20年,工程区81.5%的区域生长季平均NDVI呈上升趋势,其中37.6%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平均变率0.005 a^(-1);同时,99.8%的工程区域植被蒸散呈上升趋势,其中95.3%的区域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平均变率109.11 kg·m^(-2)·a^(-1);(3)工程实施前、后对比,气候要素变化趋势发生明显变化,工程实施前工程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中78%以上气象站点平均气温距平呈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01℃·a^(-1);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呈减少趋势,其中16%的气象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在0.33%a^(-1)以上。工程实施后,工程区内气温呈降低趋势,其中24%的气象站点平均气温距平呈显著下降趋势,降幅在0.008℃·a^(-1)以上;降雨量和平均相对湿度呈增加趋势,其中22%的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幅度约为0.22%a^(-1)。总体上,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近20年来风沙天气得到明显改善,植被恢复及原有植被质量的提升是环境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3S 植被覆盖 气候要素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降水减少加剧气候变暖对西藏半干旱草甸草原物候变化的效应(英文)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广帅 石培礼 +4 位作者 宗宁 何永涛 张宪州 何洪林 张晶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1期50-56,共7页
植被物候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一个敏感指标,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然而,自2000年以来,对气候变暖是否能够促进草地物候期的提前存在争议。升温以及生长季节早期降水如何与之交互对半干旱草原物候产生影响鲜为人知。本研究中,我们提取藏北当... 植被物候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一个敏感指标,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然而,自2000年以来,对气候变暖是否能够促进草地物候期的提前存在争议。升温以及生长季节早期降水如何与之交互对半干旱草原物候产生影响鲜为人知。本研究中,我们提取藏北当雄草地2000–2014年生长季平均NDVI(GNDVI)和草地物候变化信息,分析了NDVI、物候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草地GNDVI呈下降趋势。GNDVI的年际变化主要受5月下旬至7月的气温和4月至8月的降水影响。由于生长季起始期不断延迟,生长季结束期基本不变,天然草地生长季长度大大缩短,这大部分是由于春季变暖和降水减少造成。水分有效性是研究区草地生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当草地生长的温度限制被打破后,升温将增加对水的需求。近10年来,由于蒸散和水分限制不断增强,降水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对植被物候变化的效应。全球变暖和降水减少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延迟半干旱高寒草地的物候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物候 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 当雄站
原文传递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重金属分布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妍 李发东 +3 位作者 欧阳竹 赵广帅 李静 柳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为了解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水平,在引黄灌区豫、鲁两省采集59个地下水样品,定量分析了11种重金属元素(Ba、Cd、Cr、Cu、Fe、Mn、Mo、Ni、Pb、Se和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水平,在引黄灌区豫、鲁两省采集59个地下水样品,定量分析了11种重金属元素(Ba、Cd、Cr、Cu、Fe、Mn、Mo、Ni、Pb、Se和Zn)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地下水中重金属污染所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中Fe和Zn的平均浓度较高,分别为0.496 mg·L-1和0.445 mg·L-1.Fe、Mn、Se和Zn出现超标现象,超标率分别为:27.12%、27.12%、15.25%和5.09%.采用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插值法得到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地下水重中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发现地下水中超标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武城县、范县、东阿县、禹城市和冠县等区域.健康风险评价表明,非致癌物质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健康风险高于皮肤暴露,但致癌物质的皮肤暴露致癌风险高于饮水途径.饮水和皮肤暴露途径中,致癌物质的个人年风险均以Cr最大,分别是Cd的7倍和28倍,但二者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a-1).非致癌物质(Ba、Cu、Fe、Mn、Mo、Ni、Pb、Se和Zn)的饮用水健康风险集中在1.13×10-9~6.06×10-8a-1,皮肤接触健康风险集中在1.73×10-13~3.46×10-10a-1,均小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重金属 引黄灌区 黄河下游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