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ST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肌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思鸿 刘亮 张明旭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ST2(s ST2)水平变化及与心肌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9月于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0例,归入AMI组,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38~74(64.20±8.50)岁;选...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清可溶性ST2(s ST2)水平变化及与心肌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9月于应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80例,归入AMI组,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38~74(64.20±8.50)岁;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例,归入对照组,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年龄36~76(60.60±10.25)岁。检测AMI发病早期血清s ST2水平,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心肌质量、室壁运动异常评分、首过灌注时间。结果 AMI组患者发病后1 h、12 h和24 h血清s ST2水平分别为(481.45±61.86)pg/m L、(604.27±70.53)pg/m L、(369.57±67.65)pg/m L,均高于对照组的(156.76±34.58)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梗死心肌质量、室壁运动异常评分、首过灌注时间均增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患者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 ST2水平与梗死心肌质量呈正相关(r=0.334,P<0.05),与室壁运动异常评分也呈正相关(r=0.191,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35,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 ST2水平升高,与心肌活性指标梗死心肌质量、左室射血分数及室壁运动异常评分相关,可反映心肌受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sST2 心肌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思鸿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124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和...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124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术中使用普通肝素)和替罗非班组(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测量比较两组在PCI术前,术后2h、6h和36h的一氧化氮(NO)和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浓度,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与术前比较,常规治疗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均显著降低,vWF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和36h的NO浓度无显著改变(P均>0.05),仅2h、6h的vWF浓度显著升高(P均<0.01),36h的vWF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879)。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术后2h、6h、36h的NO浓度[6h:(40.46±9.79)μmol/L比(54.84±10.76)μmol/L,36h:(49.42±9.82)μmol/L比(55.39±12.34)μmol/L]显著升高,vWF浓度[6h:(243.14±19.99)μmol/L比(121.58±18.92)μmol/L,36h:(223.38±19.76)μmol/L比(105.32±23.05)μmol/L]显著降低,P<0.05或<0.01。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4.8%比16.1%),P=0.040。结论:急诊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高再灌注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CT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思鸿 陈之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CT影像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6年7月期间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存在非钙化斑块一共52块,在非钙化斑块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分布情况为... 目的对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的CT影像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2016年7月期间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存在非钙化斑块一共52块,在非钙化斑块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中的分布情况为:轻度15个(28.84%),中度23个(44.23%),重度14个(26.92%);主要以冠状动脉左边的前室间支和右边的冠状动脉所占的比例为主;在剩下的三支分支中所占比例较少;在统计的血管狭窄阻塞数据中非钙化斑块明显比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所占比重多,采用软件检测得出三类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检查对临床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特征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回顾性分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地高辛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智 张仲道 +1 位作者 赵思鸿 陈之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地高辛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 目的:探究地高辛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机制,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高辛与通心络胶囊的联合治疗,检测并探讨治疗前后两组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以及脑钠肽(BNP)显著降低,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以及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患者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和氧化应激反应相关指标(GSH-Px、CAT以及SOD)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细胞因子和MDA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高辛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氧化应激、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地高辛 通心络胶囊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何文俊 张仲道 赵思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肺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其中79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失常组,140例未出现心律...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9例肺癌术后患者,根据是否出现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其中79例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失常组,140例未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心律未失常组。整理并记录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吸烟史、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等因素与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以及FEV1/FVC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心电图异常、术中心包损伤、术后电解质异常及FEV1/FVC均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 <0. 05)。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心包损伤、肺损伤及术后电解质紊乱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应进行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合并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前血压控制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何文俊 张仲道 +1 位作者 赵思鸿 曹锐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年第8期968-971,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进行高血压控制的临床价值及对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进行高血压控制的临床价值及对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以往血压控制良好的42例患者纳入血压控制组,以往血压控制不好的48例患者纳入血压未控制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麻醉使用血管活性药用量和住院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肌钙蛋白T(cTnT)、胱抑素C(CysC)及术后1d和6d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艾司洛尔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组患者的麻黄碱、去氧肾腺素用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血压未控制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TnT和Cys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组患者术后1d和6d的NT-proBNP水平均低于血压未控制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压控制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压未控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进行高血压控制,能减少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老年患者 高血压 心血管不良反应 临床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