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悦涛 《系统医学》 2021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并观察给予对应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采用综合治疗+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完成疾病治疗;...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并观察给予对应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采用综合治疗+高压氧+脓肿切开引流术完成疾病治疗;常规组(26例)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就组间所有患者病原菌情况、感染来源以及位置、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数据展开对比。结果针对所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药敏试验以及脓液细菌培养,最终就结果分析发现,41例获得阳性脓液细菌培养结果,11例表现为无菌生长;其中31例属于革兰阴性菌,21例属于革兰阳性菌;就感染来源以及位置进行分析发现,感染位置主要集中于眶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咽旁间隙、颌下间隙以及颌面多间隙,对应比例分别为9例(17.31%)、21例(40.38%)、3例(5.77%)、13例(25.00%)、3例(5.77%)以及3例(5.77%);感染来源主要集中于牙源性、腺源性、外伤性以及医源性,对应比例分别为24例(46.15%)、15例(28.85%)、8例(15.38%)以及5例(9.62%)。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来源,腺源性感染次之。完成治疗后,治疗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数据(92.31%)高于常规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5)。结论对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而言,其表现出相对较快发展速度,对疾病诊断快速及时需要做出保证,就患者实际病情表现加以分析后,针对性进行治疗方法研究积极展开对应治疗,最终发现脓肿切开引流术实施能够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使患者治愈率显著提升,对患者尽早恢复显著促进,表明脓肿切开引流术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临床特征 脓肿切开引流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殊检查、预防及治疗方法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悦涛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5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殊检查方法与防治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为曾使用或正在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且颌骨...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特殊检查方法与防治对策。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为曾使用或正在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且颌骨骨质外露>8周、未接受颌骨放射线治疗者。结果 10例患者出现症状的累及服药时间为10~42个月。病变位置4例左侧上颌骨,4例右侧上颌骨,2例双侧下颌骨。死骨游离6例,死骨暴露4例。10例患者均合并感染。10例患者均有疼痛、牙龈肿胀、感觉异常、牙槽骨外露症状,部分患者有牙齿松动、脓性分泌物、瘘管形成表现。经颌骨X线检查进一步确诊为颌骨坏死,影像特征显著。10例患者中7例给予保守治疗,3例给予死骨摘除与病变位置刮治术治疗,其中2例治愈,余者病情稳定未进一步恶化。结论双膦酸盐类药物性颌骨坏死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颌骨疼痛、牙齿松动、颌骨外露等,部分患者合并感染,该病临床诊断并不难,但临床缺乏较理想的治疗方式,需加强预防,避免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类药物 颌骨坏死 临床表现 检查结果
下载PDF
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悦涛 《中外医疗》 2020年第28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阻生齿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式,微创拔牙组进行微创拔牙技术。分析效果,拔牙手术的疼痛程度、牙槽完整程度、手术的时... 目的探讨微创拔牙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68例阻生齿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式,微创拔牙组进行微创拔牙技术。分析效果,拔牙手术的疼痛程度、牙槽完整程度、手术的时间、拔牙窝平均愈合时间;施术前后患者心理恐惧积分、心理焦虑积分,并发症。结果微创拔牙组手术效果100.00%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4,P<0.05)。施术前两组心理恐惧积分、心理焦虑积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术后微创拔牙组心理恐惧积分、心理焦虑积分(2.01±0.11)分、(23.15±1.16)分优于对照组(5.21±0.24)分、(35.13±2.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13、7.024,P<0.05)。微创拔牙组拔牙手术的疼痛程度、牙槽完整程度、手术的时间、拔牙窝平均愈合时间(3.02±0.12)、(95.02±0.12)、(15.24±2.61)min、(7.21±1.21)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21、6.202、7.322、13.761,P<0.05)。微创拔牙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5,P<0.05)。结论阻生齿患者行微创拔牙技术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加速拔牙窝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拔牙技术 阻生齿拔除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唇裂同时应用犁骨瓣修复硬腭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悦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唇裂同时应用犁骨瓣修复硬腭。方法选择89例患者均为单侧唇腭裂,完成唇腭裂修复,同时应用犁骨瓣修复硬腭,使得完全性腭裂成为不完全腭裂。结果全部病人在应用该方法之后,都成功地关闭了硬腭,使完全性腭...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唇裂同时应用犁骨瓣修复硬腭。方法选择89例患者均为单侧唇腭裂,完成唇腭裂修复,同时应用犁骨瓣修复硬腭,使得完全性腭裂成为不完全腭裂。结果全部病人在应用该方法之后,都成功地关闭了硬腭,使完全性腭裂变成了不完全性腭裂,并在几个月内完成软腭修复。结论所有病人都成功关闭硬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唇裂修复术 犁骨瓣 修复硬腭 上颌骨生长
下载PDF
改良耳屏前切口解剖面神经颧颞支径路行髁状突骨折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悦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改良以后的耳屏前切口解剖面部神经颧颞支径路对髁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0例患有髁状突骨折的病人,其可以分为Ⅰ型和Ⅲ性。对这些患者采取改良以后的耳屏前切口,对腮腺进行解剖... 目的分析研究改良以后的耳屏前切口解剖面部神经颧颞支径路对髁状突骨折进行复位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0例患有髁状突骨折的病人,其可以分为Ⅰ型和Ⅲ性。对这些患者采取改良以后的耳屏前切口,对腮腺进行解剖,找出面部神经颧颞支,在两个神经支之间通过损伤的关节囊对髁状突骨折给予固定复位手术治疗。手术完毕以后的1、2、6个月采取临床以及影像学检查,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文10例病人手术伤口在Ⅰ期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愈合,面部恢复正常,看不出附近有疤痕存在。跟踪随访半年以后,其中有一例患者在手术以后出现轻微面瘫症状,经过治疗以后3个月治愈。30 d内8例患者都会出现张口有明显疼痛,可是在90d以后疼痛明显得以改善。咬合功能恢复症状,嘴张开的程度大约在3 cm左右。临床手术以后,采用影像学检查(全景片、CT),看出骨折部位恢复情况非常明显。结论采用改良后的耳屏前切口解剖面部神经颧颞支径路可以在手术视野当中明显的暴露出来,对治疗髁状突骨折复位固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神经颧颞支径路 耳屏前切口 改良
下载PDF
巨大型牙骨质-骨化纤维瘤1例
6
作者 陆润 梁文武 +2 位作者 杨湛 刘春海 赵悦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2-683,共2页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是来自牙周膜的良性肿瘤,由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构成。本文报告1例巨大型牙骨质-骨化纤维瘤,并对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讨论。
关键词 牙骨质-骨化纤维瘤 巨大型纤维瘤 牙源性肿瘤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法义齿修复的临床应用探讨
7
作者 梁文武 洪玉梅 +3 位作者 黄剑 陆润 赵悦涛 马杏玲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研究牙不同种植方法义齿修复在牙体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18例25枚采用翻瓣或不翻瓣种植方法植入体进行6个月至2年以上的临床观察,以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来评价其种植修复效果。结果:... 目的:研究牙不同种植方法义齿修复在牙体缺失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8月18例25枚采用翻瓣或不翻瓣种植方法植入体进行6个月至2年以上的临床观察,以种植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来评价其种植修复效果。结果:在25枚植入体中采用不翻瓣非潜入式植入18枚,翻瓣潜入式植入6枚、非潜入式植入1枚,前牙植入4枚,后牙植入21枚。所有种植体均获成功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观察期内成功率达100%。结论:牙不同种植方法义齿修复中良好的效果,令人满意。合适的适应症,严谨的手术计划规范的手术操作,合理的应用骨量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植方法 骨结合 修复
下载PDF
BMP9修饰对BMSCs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阮吉 孔洁 +3 位作者 杨贞娴 吴京蔓 赵悦涛 刘春海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23-328,共6页
目的:探究BMP9修饰对BMSCs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BMSCs,检测BM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BMSCs成骨、成脂能力。RT-PCR检测BMSCs中BMP9表达。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BMSCs+Ad-GFP组、BMSCs+Ad-B... 目的:探究BMP9修饰对BMSCs修复颌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BMSCs,检测BMSCs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检测BMSCs成骨、成脂能力。RT-PCR检测BMSCs中BMP9表达。将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BMSCs+Ad-GFP组、BMSCs+Ad-BMP9组,每组10只。采用HE染色检测骨缺损修复程度,比较新生骨面积百分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组织中ALP、OCN蛋白表达。结果:BMSCs表面CD90、CD105表达升高,CD45、CD34表达降低,证明BMSCs保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BMSCs在0~7 d时增殖能力明显变强,7~9 d时BMSCs生长达到平台期,且BMSCs分泌生成的骨结节及脂滴被染成红色。RT-PCR结果显示BMSCs+Ad-BMP9组中BMP9 mRNA表达较BMSCs+Ad-GFP组明显增多(P<0.05)。与Control组相比,BMSCs+Ad-GFP组和BMSCs+Ad-BMP9组大鼠牙槽骨组织学评分、牙槽骨缺损区新生骨面积及成骨相关基因ALP、OCN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且BMSCs+Ad-BMP9组均明显高于BMSCs+Ad-GFP组(P<0.05)。结论:BMSCs可修复颌骨缺损,BMP9修饰BMSCs可促进BMSCs对颌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修饰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颌骨缺损 成骨能力 成脂能力
原文传递
儿童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悦涛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治儿童下颌骨踝状突骨折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随机将62例踝状突骨折者患儿分为骨科儿童组(28例)与对照儿童组(34例)。骨科儿童组使用保守疗法,对照儿童组使用手术疗法,随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结果比较诊疗前后两组患... 目的探讨临床诊治儿童下颌骨踝状突骨折的方法及体会。方法随机将62例踝状突骨折者患儿分为骨科儿童组(28例)与对照儿童组(34例)。骨科儿童组使用保守疗法,对照儿童组使用手术疗法,随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结果比较诊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踝状突骨折情况,均有好转,P<0.05。治疗效果两组相当,P>0.05。相比骨科儿童组和对照儿童组的并发症情况,P>0.05。比较两组随访情况,P>0.05。结论儿童期的颌骨骨折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状突骨折 下颌部 保守疗法 骨折程度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